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绵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4-10-05 02:23:21 来源:绵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118次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和城乡统筹、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文化引领、民生优先、绿色低碳“六大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兴市、工业兴市,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建设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5.1亿元,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47.6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468.6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3:52.4:31.3调整为16.4:51.4:32.2。非公有制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832.1亿元,增长12.5%,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7.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基本单位。年末全市共有基本单位31933个,比上年增加822个,增长2.6%。其中,法人单位27517个。
 
居民消费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3.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3.5%、居住上涨3.3%,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7.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
 
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年末绵阳工业化率达到43.8%,比2012年下降1.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45.1%,比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科技城。全年科技城范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4.6亿元,增长13.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6.0亿元,增长13.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2.9亿元,增长8.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7亿元,增长14.3%。
 
二、农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9.0亿元,增长3.5%。其中:农业增加值增长3.4%,林业增加值增长3.1%,牧业增加值增长3.8%,渔业增加值增长3.4%。
 
农产品产量。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1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2.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8万公顷,增长1.6%。全年粮食总产量216.4万吨,增长0.5%。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67.7万吨,增长1.4%;小春粮食产量48.7万吨,下降2.2%。主要农产品中:稻谷产量98.0万吨,增长0.9%;小麦产量40.6万吨,下降6.1%;油料作物产量33.8万吨,增长1.3%;蔬菜产量200.7万吨,下降0.3%。
 
畜牧业,渔业。全年生猪出栏379.8万头,增长2.4%。肉类总产量40.4万吨,增长2.4%;禽蛋产量11.9万吨,下降9.7%;牛奶产量2.5万吨,下降5.6%;水产品产量10.6万吨,增长2.1%。
 
林业。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8%。全年利用国家到位资金3.2亿元,完成造林面积4649公顷。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2.8万公顷。全年收获大宗林产品20852吨,其中:核桃20697吨、油桐籽70吨、棕片60吨、生漆25吨。
 
农田水利。年末实有水利工程7.2万处,水利工程蓄引能力26.0亿立方米,实际供水12.1亿立方米。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3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37.7亿元,增长1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93.8亿元,增长10.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3.1%;集体企业下降24.8%;股份制企业增长12.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私营企业下降4.9%。
 
“2+4”重点产业。“2+4”重点产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51.7亿元,增长11.2%,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2.9%。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9.2%、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0.5%、冶金机械产业增长9.2%、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1.0%、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下降2.7%、材料产业下降3.5%。
 
县市区增加值增速。各县市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是:江油增长13.8%、涪城辖区增长13.3%、游仙辖区增长13.1%、安县增长12.7%、梓潼增长10.4%、北川增长7.5%、平武增长7.1%、三台增长0.9%、盐亭增长0.6%。
 
重点工业产品。全市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中,空调增长29.1%、绝缘制品增长24.4%、电视接收机顶盒增长14.8%、发动机增长13.8%、改装汽车增长6.8%、水泥增长3.8%;鲜冷藏肉下降23.5%、饮料酒下降22.9%、手机下降17.2%、钢材下降2.6%、彩色电视机下降1.8%、发电量下降2.5%。
 
工业经济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83.1亿元,增长6.6%;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81.5亿元,下降16.5%;实现利税总额160.9亿元,下降12.6%。
 
建筑业。全市资质以上总专承包建筑企业331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2.9亿元,增长22.2%。其中:完成建筑安装产值256.6亿元,增长21.2%;完成其它产值6.4亿元,增长78.7%。分控股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62.1亿元,增长17.6%;其它企业完成200.8亿元,增长23.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1.0亿元,增长7.4%,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73.0亿元,增长4.1%;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87.2亿元,增长10.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0.0亿元,增长1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4.4亿元,增长1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02.7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64.0亿元,增长6.8%。
 
“2+4”重点产业。全年“2+4”产业完成投资243.7亿元,增长10.2%。其中: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完成投资25.4亿元,增长69.1%;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42.5亿元,增长65.9%;材料产业完成投资48.0亿元,增长28.7%;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投资42.4亿元,增长20.0%;冶金机械产业完成投资60.9亿元,下降15.4%;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完成投资24.5亿元,下降31.9%。
 
房地产。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658.7万平方米,下降2.8%;竣工面积229.5万平方米,下降47.2%;销售面积329.0万平方米,增长6.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0亿元,增长13.5%。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7.7亿元,增长53.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87.5亿元,增长10.6%;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8.1亿元,增长14.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6.7亿元,增长10.2%。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8.0亿元,增长15.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2.0亿元,增长9.4%。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53.4%,金银珠宝类增长28.4%,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9.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1.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6%,汽车类增长3.4%。
 
旅游。全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205.2亿元,增长49.6%。其中:国内收入205.0亿元,增长49.8%;旅游外汇收入315.9万美元,下降46.5%。接待游客总人数2463.5万人次,增长28.2%,其中:国内旅游人数2462.5万人次,增长28.3%;入境旅游人数1.0万人次,下降50.6%。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内资项目293个,国内省外到位资金473.8亿元,增长9.2%;引进外资2.4亿美元,增长14.8%。
 
对外贸易。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8.1亿美元,增长27.0%。其中:进口总额10.1亿美元,增长19.9%;出口总额18.0亿美元,增长31.3%。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9573.2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44.3亿人公里,下降14.3%;公路货运周转量69.4亿吨公里,增长13.9%;水运客运周转量206.8万人公里,下降18.0%;水运货运周转量1.6万吨公里,下降82.7%;铁路旅客发送量514.9万人,增长12.5%;铁路货运量109.6万吨,增长2.3%;民用航空客运量91.7万人次,增长34.7%;民用航空货邮运量9128.1吨,增长8.9%。
 
邮电。全市共有邮政局(所)419处,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1亿元。全年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36.9亿元,增长14.0%。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机用户76.0万户,增长1.5%,移动电话用户470.2万户,增长7.0%。国际互联网用户65.3万户,增长16.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4.2亿元,增长17.5%。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0.5亿元,增长12.5%。税收收入完成63.0亿元,增长13.8%,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9.6%。
 
金融。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10.3亿元,增长13.4%。其中单位存款1044.7亿元,增长8.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11.9亿元,增长16.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52.8亿元,增长15.3%。其中短期贷款563.1亿元,增长25.1%;中长期贷款671.9亿元,增长9.1%。
 
保险。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42家,其中:产险公司19家,寿险公司23家。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50.0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人身险32.7亿元,增长1.6%;财产险17.3亿元,增长18.6%。各类保险赔款及期满给付支出18.5亿元,增长33.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92所(不含高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校学生69.2万人,教职工5.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3万人。
 
全市有小学436所,招生4.4万人,在校学生23.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234所,招生8.9万人,在校学生27.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招生2.9万人,在校学生6.0万人。
 
全市有高校14所。招生(含成教全日制生)4.4万人,在校生13.7万人,毕业生3.5万人,专任教师7136人。
 
科技。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5项,落实无偿资金8000万元。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40项,落实无偿资金4575万元。全市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1家,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全市全年共申请专利4992件,专利授权2846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9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80.2万册。艺术馆、文化馆299个,剧场、影剧院17个,博物馆、展览馆12个。乡广播电视站264个,广播覆盖率达98.8%,电视覆盖率达99.2%,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7.7%,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100%。全市公开发行报纸5种,公开发行杂志16种。
 
卫生。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12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12个,卫生技术人员2.6万人,执业医师10788人,注册护师、护士9586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9万张。
 
体育事业。全市共有体育场馆数15个,全年共举办各种运动会637次,参加人次达423万。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178枚,其中:金牌56枚,银牌62枚。
 
十一、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全年争取中央、省市各级环保专项资金10137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6254万,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3187万,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696万元。水环境专项整治方面,平政河治理取得成效、小流域整治工作正式启动,排查排污口140个,对431家单位进行了污染排查和分类整治工作;关停23家,停业整治15家,限时整改96家,取缔网箱养殖3210口;大气环境专项整治方面,建立四级秸杆禁烧责任体系,加大投入推进秸杆资源化利用,降低农村面源大气污染;以电厂脱硫脱硝、水泥脱硝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大气点源治理,切实改善空气质量。
 
涪江干流全年水质优,涪江干流、凯江、安昌河、通口河年均水质与去年持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各断面年均水质均达到或优于相应水质类别标准;梓江年均水质为Ⅱ类,较去年有所好转;绵阳市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全年城区空气质量监测天数365天,优的天数占105天,良的天数为217天,达标率88.22%,城区大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全年绵阳城区和近郊区降水pH均值为5.71,酸雨频率13.13%。声环境质量,2013年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4.3dB(A),夜间平均值为44.9dB(A),质量状况等级均为二级(较好)。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共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项目252个,其中列入省级目标责任书的重点减排项目35个,限期治理工业企业2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8家,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全面下降,二氧化硫下降1%,氮氧化物下降5.47%,化学需氧量下降1.94%,氨氮下降2.95%。
 
节能减排。2013年,绵阳单位GDP能耗下降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为336.5万吨标煤,下降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8吨标煤/万元,下降11.6%。
 
安全生产。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988起,下降19.0%;死亡207人,下降2.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624起,下降14.2%;死亡178人。工矿商贸事故23起,死亡25人;火灾341起,死亡4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总户数204.6万户,年末户籍人口547.4万人,常住人口467.6万人。当年出生人口44472人,死亡人口3399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96‰。
 
城乡居民收支。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0元,增长11.3%。其中:工资性收入15763元,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14元,增长6.3%。其中: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0.8%、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14.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8.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7.5%、食品支出增长4.9%。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7元,增长12.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62元,增长6.8%。
 
就业和再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累计达23.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全市有1.0万人员实现再就业。
 
社会保障。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0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6.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2.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4.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7.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1.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9.3万人;全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30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11.7万人,下降4.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5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农村居民19.1万人,增长1.0%。失业保险金标准市本级及江油为798元/月,其他县市区749元/月。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39个,床位数2.5万张。
 
注:
 
1、《公报》中使用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绵阳统计年鉴2014》为准。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GDP、工业增加值、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因与2006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对接,2013年3月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省农业厅、省畜牧食品局四部门对2006-2012各地市州的生猪、粮食产量进行了核减。
 
5、行业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