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德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4:52:34 来源:德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03次

德阳市统计局2008年2月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六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坚持“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德阳”的主题,围绕“两年有新突破,四年上新台阶”的目标,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狠抓城乡统筹,积极改善民生,认真落实富民惠民政策,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为两年有新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突破600亿元,增幅创近14年来新高。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幅加快0.8个百分点,增幅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56.1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169.9亿元,增长11.5%。一、二、三产业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74.3%和21.2%,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7、11.0和3.1个百分点。

全市经济总量中,三次产业比例为18.9:54.9:26.2,第一产业由于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快速增长,整体运行良好,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7789元,增长15.4%,按2007年12月31日汇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折合为2436.8美元,同比增加548.8美元。

民营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占据德阳经济总量的半壁河山。2007年,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31.3亿元,增长19.5%,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94.5亿元,增长26.1%;第三产业增加值93.1亿元,增长12.9%。年末全市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为64432户,私营企业10777户,同比增长5.3%和12.6%。

县域经济全面快速发展。什邡市、绵竹市、旌阳区、广汉市四个“十强”县(市、区)和人口大县中江县经济总量都达到100亿元以上,分别达到127.3亿元、142.5亿元、157.9亿元、110.3亿元和105.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0%、16.0%、15.8%、14.4%和13.8%。罗江县经济总量突破30亿元,2007年达到30.2亿元,增长14.1%。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2007年,全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各项惠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在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双重效应驱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03.2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种植业)80.5亿元,增长0.2%;林业产值2.6亿元,增长6.9%;畜牧业产值109.7亿元,增长6.7%;渔业产值5.7亿元,增长15.4%。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谷物播种面积25.9万公顷,增长2.0%。全市粮食总产量198.3万吨,增长4.7%。其中:小春粮食产量55.8万吨,增长2.2%;大春粮食产量142.6万吨,增长5.7%。油料播种面积6.3万公顷,下降4.2%;受油料播种面积减少的影响,油料产量16.0万吨,比上年下降4.4%。

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58.3万吨,比上年增长5.5%。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4.0%。全年出栏生猪501.7万头,增长1.3%;出栏羊37.7万头,增长7.3%;出栏家禽12035.1万只,增长13.2%;奶类产量1.2万吨,增长1.1%;蚕茧产量0.7万吨,增长8.9%。

林业发展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得到巩固,城市森林工程建设加快。全年完成营造林5万亩,中幼林抚育4万亩,城市森林工程造林2500亩。对231.4万亩森林进行全面管护,林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完成5万亩林下资源开发和1万亩经济林品种改良。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村用电量16.6亿千瓦小时,增长10.7%。化肥施用量(折纯)18.3万吨,增长6.1%。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农村交通、农村饮水、农村用电条件继续得到改善。罗江率先实现镇镇通公交车;绵竹在全省率先建成农村电气化县。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30.7万千瓦,增长3.4%。

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10户,比上年净增123户。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企业111户,比上年增加32户。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13户,20亿元以上的企业10户,50亿元以上的企业4户。

工业经济总量再创新高。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29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规模以上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4.9%。主营业务收入840.1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实现利润总额86.1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利税总额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32.4%。

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全年新产品产值252.6亿元,增长49.4%,新产品产值率26.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利税总额分别为136.7亿元、437.9亿元、51.3亿元和6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2%、37.4%、35.5%和37.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利税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6.9%、52.1%、59.7%和48%,分别较上年提高6.2、4.1、9.9和10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0.6,比上年提高24.5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8.5%,提高1.4点;总资产贡献率16.0%,提高1.8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1.3%,与上年持平;流动资产周转率1.4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56595元/人,增加33412元。除啤酒、化肥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表2: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2.1亿元。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198个,比上年减少37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2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7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9亿元,增长33.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0.8亿元,增长21%;更新改造投资79.4亿元,增长57.2%;房地产开发投资25.7亿元,增长23.0%。非国有投资120.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为73.3%。

在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7亿元,增长41.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4.4亿元,增长55.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7.7亿元,增长11.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施工项目1299个,增长12.8%。其中:新开工项目1007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市的零售额89.3亿元,增长17.6%;县的零售额21.8亿元,增长19.8%;县以下零售额82.1亿元,增长16.6%。从行业看,批发业20.2亿元,增长15.7%;零售业125.4亿元,增长15.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7.0亿元,增长24.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亿元,增长20.5%;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3亿元,减少0.4%;私营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40.8亿元,增长17.8%;股份制及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48.7亿元,增长16.6%。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快速增长,引进内资到位资金首次突破100亿元。全年引进内资项目792个,协议合同金额304.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4.5亿元,同比增长97.0%。招商引资工业项目个数517个,资金额78.4亿元,占到位资金总额的62.9%。引进资金所属行业前三位是:制造业,到位资金66.5亿元、房地产业,到位资金22.6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到位资金11.0亿元。引进省外资金59.8亿元,同比增长2.1倍。引进到位资金亿元以上项目59个,实现到位资金43.1亿元。

对外经济成效突出。200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3.3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其中:进口总额7.3亿元,增长27.3%;出口总额6.0亿美元,增长8.9%。外派劳务1911人次,增长13.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运行良好。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7142公里。其中等级公路5309公里,占公路里程总数的74.3%,等级公路比重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等级公路中,高等级公路(含一级公路)318公里,高速公路100公里。公路综合好路率85.9%。全市实现乡乡通公路,76%的行政村通公路。全市改建公路212公里。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15.7亿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13.8亿人公里。

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171辆。其中:私人汽车78878辆。

邮电通信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2亿元,增长24.8%。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1.8万户,下降6.6%;移动电话用户138万户,增长21.4%;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3.3万户。

旅游业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6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3488人次,增长24.3%。全市旅游综合收入58.2亿元,增长22.6%。其中:旅游创汇595万美元,增长85.4%。积极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全市通往景区公路的交通导向系统按照国家标准全面完成,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在12月15日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八、财政、金融、保险和证券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105.3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4亿元,增长35.0%。其中各项税收增长33.2%。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2.1%、21.7%、28.1%和1.4倍。财政支出总额78.2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其中教育支出增长4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67.1%。

金融运行稳定。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362.4亿元,支出1388.5亿元,分别增长24.94%和24.8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储蓄存款年末余额城乡居民358.7亿元,增长1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74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9.27亿元,增长8.2%;中长期贷款余额71.69亿元,增长24.5%。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全市有各类保险机构20家,全年保费收入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98亿元,增长44.8%;寿险保费收入10.8亿元,增长22.9%。全年处理赔款及给付金46446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22495万元,人身险赔付金额23951万元。

证券市场繁荣。全市全年证券新开户数2.48万户(数据只包括华创和和兴证券公司,未包括华西证券,下同),证券开户数达到6.54万户,全年证券累计交易量3951.5万手,交易金额680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小学663所,在校学生22.3万人;初中学校168所,在校学生13.2万人。高中学校30所,在校学生5.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8%,小学、初中入学率100%。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35所,在校学生4.1万人。全日制高校发展到5所,在校生3.9万人。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成效显著。有328人获得本专科毕业证。

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面落实,34.6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1.6万名学生获得寄宿生生活补助,城市低保家庭同步享受“两免一补”,1050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3.3万多名中职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年共申请专利469件,其中:发明专利101件,实用新型171件,外观设计197件。专利授权350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文艺创作再创佳绩,群舞《姑娘》获中央电视台舞蹈大赛奖。“文化德阳”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量66.1万册,文化站112个,博物馆5个。

年末有广播电台7座,节目7套,广播人口覆盖率100%;有电视转播台7座,节目8套,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市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3861公里,有线电视用户42.3万户,比上年增加5.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32.8%,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在进一步加强各级卫生机构建设、充实医疗卫生力量的同时,全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5个县(市)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达226.1万人,参合率85%,实现了对全市83%农村区域的覆盖。到位基金总额11790.6万元,近14万人次获得了住院补偿,总额为7015.5万元;获得门诊补偿53.3万人次,补偿总额739万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坚持体育服务于社会,面向广大群众,推进全市群众体育向前发展。开展了“商行之夏-德阳体育节日活动”、“迎奥运奔向2008”等20余项活动。成功举办第四届市级机关干部职工运动会,成功承办全国“调元玉液杯”男子古典式(自由式)摔跤锦标赛、四川省跆拳道锦标赛等2项全国比赛和3项省级竞赛。首次组团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取得了1银、1铜、3个第五、2个第六的优异成绩。积极实施全民体育健身工程,旌阳区城南街道办事处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社区体育俱乐部”、中江县健身气功队在全国健身气功交流大会荣获银牌、什邡市健身球保健操队摘取全国中老年健身球保健操大赛农村组三项大奖。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环境保护

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战略环评工作。全年窗口受理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18个,环境影响报告表(含登记表)项目268个,依法审批186个项目,共验收32个项目。完成10个工业集中发展园区规划环评,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做到了“万无一失”。

全市68个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排污口全部予以取缔;建立健全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和档案资料。截至2007年,全市共建成省级生态小区26个、省级生态村6个、市级生态村22个,省级生态示范区3个,省级环境优美试点乡镇15个。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

全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已由上年的92%上升到2007年的97%。出境断面水质有10个月达到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区域环境质量噪声监测值为48.5分贝,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狠抓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三年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十二、人口与安全

据公安年报统计,全市出生人口2.8万人,死亡人口2.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年末总户数128.8万户,总人口385.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8万人,农业人口299.5万人;男性人口200.6万人,女性人口184.7万人,性别比为108.6:100。全市城镇化率38.2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发生交通事故1192件,比上年下降15.3%;事故造成损失折款287万元,下降17.7%。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85元,增长14.3%;人均消费性支出9175元,增长12.7%。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7.1%,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40.5%,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1.7%;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6.4%;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增长26.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下降14.1%。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支持力度加大,基础教育费用减少,教育费用305元,同比减40.8%。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07年,受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双重影响,全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540元,比上年增加634元,增长16.2%,增加绝对额和增幅创历史新高,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8.8%、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21.0%、财产性收入增长35.8%、转移性收入增长28.0%。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3785元,增长16.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20.7%,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8.6%,比上年上升2.9个百分点、衣着消费支出增加13.2%、居住支出增长14.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2.0%。

认真落实各项富民惠民政策,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各级财政共筹集资金11.81亿元,其中市级财政安排1.27亿元,各项惠民行动成效明显。新增就业28493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城镇低保人均月补差96.5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22.6元,农村“五保”月供养金不低于100元,修改建敬老院16所。建成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乡医疗救助2.65万人次。红层找水打井12559口,解决了4.6万人的饮水困难;建成各类供水工程7633处,解决了13.2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新建沼气池35120口。完成4万平方米的城镇廉租房建设,为1324户农村特困户新建住房,完成147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解决了10.7万户偏远农村人口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困难。改善了1550名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针对物价上涨,及时上调城乡低保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标准。加强政务服务、信访群众接待、惠民帮扶“三大中心”建设,服务功能不断拓宽,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加快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28493人,12915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其中“4050”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38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全市建立了以就业训练中心、职业技术学校、大中专学校、农广校为主,其他专业职能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职业培训体系,再就业培训6853人,组织创业培训2968人,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6989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707人,登记失业率为3%。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城镇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45.95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2.9万人。全市养老保险征缴额10.8亿元,增长18.7%;失业保险征缴额6053万元,增长5.0%;基本医疗保险征缴额3.9亿元,增长25.8%。“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均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达到100%。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德阳统计年鉴-2007》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