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泸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4:49:07 来源:泸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400次

2009-3-12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四个四”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克服自然灾害及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国民经济继续朝着持续、稳定、健康、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GDP)508.4亿元,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47.2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155.4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0.8:48.6:30.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65.3%和28.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GDP达到11831元,增长14.1%。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75.32亿元,增长18.3%,占GDP 的比重提高到54.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7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49.70亿元,增长23.8%;第三产业增加值80.91亿元,增长16.4%。

受食品类价格较快上涨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1%。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现先扬后抑,涨幅逐月趋缓的运行态势。1-2月持续冲高,涨幅达到最高点8.3%后开始逐月回落,10月为次低点1.0%,11月起微翘为1.5%,12月为最低点0.8%。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4%。全年房屋销售价格上涨2.3%。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4.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8.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7.6%。全年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上涨17.5%。

年末城乡从业人员达 255.69万人,比年初增加 7.63 万人,增长 3.1 %。年末城镇私营经济从业人员7.51万人,比年初增长16.4%。年末城镇个体从业人数4.47万人,比年初增长3.9%。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5.79万人,比年初增长1.0%。其中在岗职工24.92万人,比年初增加0.29万人。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1872元,增长19.3%。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9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

2008年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有所下滑。一季度,泸州企业家信心指数以131点开盘,受频繁的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二、三、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直线下行,分别为127、125、97点,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信心逐渐减退;企业景气指数在一季度以136点开盘,二、三、四季度也呈下行走势,分别为118、118、98点,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逐渐下滑。第四季度,两大景气指数均呈不景气状态。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景气状况全面走低,返乡民工人数众多,就业压力增大,居民收入增长减缓和消费预期降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降耗难度较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二、农业

全面落实“三农”政策,注重种植结构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08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71.79亿元,增长5.1%。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服务业分别完成产值63.38亿元、4.51亿元、95.03亿元、5.88亿元、2.99亿元,分别增长4.6%、7.4%、5.0%、9.6%、5.2%。

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8.09万公顷,增长0.8%。其中,小麦5.65万公顷,增长0.2%;水稻14.45万公顷,减少0.1%;玉米5.50万公顷,减少8.5%;马铃薯3.78万公顷,增长5.5%;红苕4.28万公顷,减少4.7%;油料作物1.93万公顷,增长8.6%;蔬菜5.07万公顷,增长0.8%;青饲料1.43万公顷,减少8.0%;烟叶1.46万公顷,增长24.3%。

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增长态势。全年粮食产量203.35万吨,增产9.46万吨,增长4.9%。其中,小春粮食产量27.34万吨,增长4.7%;大春粮食产量176.01万吨,增长4.9%。主要经济作物中,甘蔗、药材产量减少,其它主要品种产量较上年都有所增长。其中,油料产量3.26万吨,增长10.2%;烟叶产量2.49万吨,增长19.7%;蔬菜产量(含菜用瓜)148.50万吨,增长1.9%;水果产量10.23万吨,增长8.2%;麻类产量36吨,增长5.9%;甘蔗产量10.94万吨,减少8.1%;药材产量1.99万吨,减少7.9%。

养殖业发展稳步提升,生产结构小幅调整。全年生猪出栏468.75万头,增长5.1%;牛出栏10.17万头,增长6.8%,羊出栏60.94万只,增长2.8%;出售和自宰的家禽4848.88万只,增长9.3%;兔713.93万只,增长7.8%。全年肉类总产量45.25万吨,增长6.0%。其中,猪肉产量35.25万吨,增长5.1%;牛、羊肉产量2.19万吨,增长4.9%;禽肉产量6.97万吨,增长11.2%;兔肉产量增长0.81万吨,增长7.8%。禽蛋产量4.1万吨,增长8.6 %。牛奶产量1.03万吨,增长4.9 %。蚕茧产量0.23万吨,增长0.5%。

水产品养殖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水产养殖面积8597公顷,增长0.4%;水产品产量7.88万吨,增长17.9%。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2.15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57万公顷。年末森林面积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8.9%,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木材产量12.56万立方米,竹材产量180.45万根。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1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0.99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63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0.96万千瓦,增长8.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25.41亿元,增长2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 463户,净增58户,实现增加值204.7亿元,增长30.2%。

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优势产业继续成为工业发展的支柱。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14.35亿元,增长39.6%,增幅比重工业快20个百分点。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160.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8.3%,增长32.1%。其中,酒业增加值83.16亿元,增长48.1%;化工行业增加值24.89亿元,增长4.8%;能源行业增加值40.52亿元,增长29.2%;机械行业增加值11.77亿元,增长16.7%。

在规模以上工业纳入统计的29种重点产品中,有21种产品生产增长,8种产品生产下降。其中,原煤536.40万吨,增长10.5%;焦炭47.77万吨,增长10%;发电量306434万千瓦小时,增长177.8%;白酒518829千升(折65度商品量),增长68.2%;纱2.82万吨,增长44.6%;人造板14.03万立方米,增长54.3%;机制纸及纸板18.43万吨,增长49.0%;水泥237.16万吨,增长3.1%;平板玻璃248.06万重量箱,增长41.3%;日用玻璃制品46.49万吨,增长28.9%;硫酸6.31万吨,增长249.2%;液压元件29.81万件,增长21.4%;农用化肥(折纯)67.14万吨,下降6.2%;起重设备2.98万吨,下降18.8%;采矿设备8572吨,下降19.7%;鲜冷藏冻肉7.17万吨,下降25.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经济效益指标运行质量呈“先高后低”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5.54点,提高了29.48点,但分别比1、2、3季度下降了30.49、25.72、1.29点。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99.91亿元,增长43.4%,利税完成77.04亿元,增长33.6%,其中利润完成41.6亿元,增长27.2%。四大支柱行业中,酒类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最多,增速最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6亿元,增长72.7%;能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92.5亿元,增长59.8%;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02.7亿元,增长11.8%;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2.4亿元,增长24.2%。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1.80   亿元,增长8.0%。全市具有建筑业质量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82个,工程结算收入116.16亿元,增长16.8%;实现利税总额5.83亿元,增长6.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37.52万平方米,增长11.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98.76万平方米,增长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增长。全市施工项目1660个,增加485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382个,增加461个。已投产项目1384个,增加470个。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33亿元,增长42.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0.61亿元,增长35.2%;更新改造投资66.06亿元,增长66.1%;房地产开发投资39.15亿元,增长63.7%。商品房施工面积596.73万平方米,增长37.6%,竣工面积195.50万平方米,增长62.1%。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突出。在“工业强市”战略带动下,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100.15亿元,增长25.0%,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45.0%。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14.76亿元,增长29.9%;饮料制造业投资25.98亿元,增长35.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10.03亿元,增长70.5%。同时,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21.05亿元,增长61.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4.13亿元,增长151.4%;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投资2.87亿元,增长89.3%。

房地产销售稳定增长。全年含预售在内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83.94万平方米,增长14.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达162.83万平方米,增长18.1%。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6.48亿元,增长31.6%,其中住宅销售额达29.96 亿元,增长37.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持续活跃、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升级明显。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9亿元,增长21.4%,增速创1988年以来新高。

分地域看,城区市场实现零售额93.15亿元,增长21.5%;县级市场实现零售额39.64亿元,增长21.9%;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7.30亿元,增长20.9%。

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51亿元,增长30.0%;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25.89亿元,增长19.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8.48亿元,增长27.0%;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4.21亿元,增长19.1%。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55亿元,增长11.7%;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4.22亿元,增长10.4%;私营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25.97亿元,增长21.7%;股份制及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48.35亿元,增长22.0%。

大型商贸企业增势强劲。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4.02亿元,增长16.7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1.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9%,汽车类增长31.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89.7%。

六、对外经济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项目10个,其中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个,增资项目1个。合同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增长91.2%,主要涉及机械、制造业等领域。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57万美元,增长31.6%。

外贸进出口总额13261万美元,增长44.3%。其中出口11733万美元,增长60.4%;进口1528万美元,减少18.6%。在出口产品中,化工产品出口5457万美元,增长27.0%;轻工产品出口2599万美元,增长301.1%。

招商引资工作运行良好。全年新签外来投资项目719个,协议引资292.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4.68亿元。包括续建项目在内,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158.05亿元,增长64.5%,其中省外国内到位资金108.28亿元,增长48.9%。到位市外资金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83.66亿元,增长55.3%,其中,酒业到位资金23.24亿元,增长89.4%。三木化工、赛德水泥、跃发巨龙焦化生产线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泸州。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5.31亿元,增长16.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9%。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公路19.8亿吨公里,增长36.3%;水路34.42亿吨公里,增长1.6%;铁路6630万吨公里,增长54.6%。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公路69.11亿人公里,增长20.4%;水路3800万人公里,下降7.5 %。

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21.34万吨,增长10.2%;集装箱吞吐量6.6万标箱,增长26.4%;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16.37万人次,增长16.9%;空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79吨,增长17.0%。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04万辆,增长13.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76万辆,增长22.8%,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23万辆,增长38.3 %。全年新注册汽车1.12万辆,增长30.4%,其中,新注册轿车4169辆,增长43.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80亿元,增长13.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0亿元,增长24.1%;电信业务总量14.60亿元,增长11.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7.25万户,增长0.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7.85万户,增长20.5%。互联网用户17.24万户,增长12.3%。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4.74亿元,增长17.0%,接待游客916.88万人次,增长4.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7.39万美元,入境游客2011人次,分别下降53.8%和51.2%;国内旅游收入44.71亿元,国内游客916.68万人次,分别增长17.1%和4.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地方财力继续增强。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59.43亿元,增长30.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61亿元,增长2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3.27亿元,增长24.9%。对农业、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继续加大,分别增长38.4%、36.1%、20.3%、43.7%、24.5%、34.8%。

金融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大,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1.25亿元,比年初增加92.46亿元,增长21.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0.96亿元,比年初增加7.96亿元,增长9.6%。各项贷款余额224.00亿元,比年初增加43.74亿元,增长24.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3.73亿元,比年初增加11.57亿元,增长10.3%;中长期贷款余额90.5亿元,比年初增加27.99亿元,增长44.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31.16亿元,增长5.4%,现金支出1019.39亿元,增长5.0%,货币净回笼11.77亿元,增长60.6%。

保险事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年共有保险机构21家,按业务性质分,有财产险机构11家,寿险机构10家。全年保费总收入21.42亿元,增长53.1%。其中,财产险收入4.74亿元,增长18.8%;人寿险收入16.68亿元,增长66.7%。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5.69亿元,增长38.9%。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3.04亿元,增长18.6%,人寿险赔付金额2.65亿元,增长73.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高等教育学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校)31所,普通中学218所,小学280所,小学教学点953个。普通高校研究生招生295人,在校821人,毕业233人;本专科招生1.15万人,在校3.32万人,毕业7665人。中等专业学校31所(不含技工校),招生3.36万人,在校学生7.88万人,毕业2.1万人。少岷职校创建成为国家级重点职高。普通中学招生9.96万人,在校27.64万人,毕业8.40万人。小学招生6.58万人,在校39.89万人,毕业6.8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招生284人,在校194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8.54%,高中毕业生升学率57.95%。全市25922人参加普通高考(不含职高),本科上线人数8870人,上线率34.2%。全市19326人参加成人高考,录取人数8833人。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创新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42 项,组织实施了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7项。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获省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188项,获专利申请授权101项,其中发明5项。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全年技术合同登记46项,实现成交金额 698.89万元。年末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博物馆1个,文化馆8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67.66万册。国家级文物保护区5个,省级文物保护区26个,市级文物保护区70个。有线电视用户45.3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10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32.3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98%,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38%。

年末卫生机构89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 8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9481张。卫生技术人员725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037人,注册护士2103人。

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400.2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4%。我市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样。我市紧紧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这一主题以贯穿全年的群众健身赛事活动为主线,广泛开展各种大型群众健身活动,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纷纷举办。在今年9-11月成功举办了泸州市第五届运动会,本届运动会共设21个比赛项目,36个单位组队参赛,运动员总人数达2435人,共产生293枚金牌,县区青少年组有2人2次,成年组5人7次打破市运会纪录。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体育比赛,共获得金牌22枚、银牌37枚、铜牌47枚。体育事业实现历史性突破。泸州籍运动员邹凯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夺得举国无双的3枚金牌;陈中云在皮划艇比赛中夺得第五名,创造了中国人在这个项目上的最好成绩。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4688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扩容加快推进,城市形象不断提升。酒城大道5.5公里道路建成通车,蓝安路一期拓宽改造、蜀泸大道改造等一批市政工程全面竣工。沱江一桥复线桥、国窖大桥、沙茜片区开发、南部次干道工程正在建设中。全年完成17条小街小巷和45条街巷路灯改造。城市建成区面积53.1平方公里,增加5.1平方公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工作有序开展,城区绿化覆盖率38.2%。

全年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3天。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074毫克/立方米、0.035毫克/立方米和0.082毫克/立方米。全年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天数的比例分别为55.0 %和45.0%。酸雨频率为74.7%。市内长江段、沱江段、永宁河等主要河流的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三类水域水质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5分贝,较上年下降0.2 分贝。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未突破省政府下达的指标范围。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2008年末,全市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11.3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 2.87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 1个,面积3.65万公顷。

安全生产成效显著。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重大隐患治理效果明显,煤矿瓦斯和水患治理取得新进展。有效遏制了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实现了“四项指标”全面下降,取得了建市以来的最好成绩,被省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市州。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748起,死亡250人,分别下降36.07%和15.25%。全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51人,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7.6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7.8人,煤矿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4.27人,四项指标分别下降30.1%、31.6%、27.3%、45.7%。全年发生较大事故2起,下降71.4%,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各项指标均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

十二、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493.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56万人,农业人口406.82万人;男性人口256.44万人,女性人口236.94万人;0-18岁人口107.16万人,18-35岁人口126.47万人,35-60岁人口187.88万人,60岁以上人口71.8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60万人,死亡人口4.41万人。

据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人口出生率10.99‰,上升1.6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62‰,上升1.1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37‰。年末常住人口43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3万人,增长0.3%。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61.96万人,乡村人口268.44万人。城镇化率为37.63%,提高1.2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65元,增长18.7%,其中人均工资收入8339元,增长20.4 %。人均消费性支出8857元,增长16.0%。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951元,增长20.0%;人均衣着支出976元,增长40.8 %;人均家庭设备用品618元,增长0.3%;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911元,增长11.9%;人均医疗保健支出623元,增长31.7%;人均居住支出638元,下降1.8%;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857元,增长3.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4.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32元,增收503元,增长13.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864元,增收237元,增长14.5%;人均家庭经营收入2204元,增收198元,增长9.9%;人均财产、转移性收入264元,增收68元,增长34.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87元,增长11.0%。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854元,增长11.6%;人均衣着支出138元,增长19.3%;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支出187元,增长12.5 %;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73元,增长8.0%;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56元,增长30.5%;人均居住支出449元,下降3.5%;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259元,增长13.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4.7%。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7.32亿元,比年初增长27.1%。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10.04亿元,增长26.2%;定期储蓄存款余额257.28亿元,增长27.5%。

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稳步发展。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6.83万人,城市“低保”资金支出1.07亿元;农村“低保”人员13.40万人,农村“低保”资金支出5137万元;农村集中和分散供养“五保户”人员2.21万人,资金支出3597万元;农村传统救济人数8679人,资金支出39万元;救灾支出2121万元;医疗救助支出2146万元。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47处,社区服务中心16个。直接接受社会捐赠3503万元。

行政区划和基层政权。年末全市有85个镇,43个乡,其中民族乡8个,街道办事处14个,村委会1471个,社区居委会215个。

民间组织情况。社会团体75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168个。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16万人,增长13.0%。确保了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全年已为10.48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1.91亿元,增长33.8%。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3.85万人,增长6.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8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14.4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7.34万人。

十四、扩权试点县经济

泸县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27个扩权试点县(市)之一,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泸县实施扩权强县试点。2008年,泸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泸县辖区面积1532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106.97万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7.07亿元,增长15.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 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31亿元,增长5.1 %;第二产业增加值41.82 亿元,增长 25.5 %,其中,工业增加值38.55亿元,增长28.1 %;第三产业增加值25.94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1:39.5:28.4,调整为30.2:43.1:26.7。民营经济增加值58.81亿元,增长19.1%,占GDP比重由上年的 59.0%上升到60.6%,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7亿元,增长3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33亿元,增长19.4%。

农业稳步发展,畜牧业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51.68万吨,增长6.1%;肉类总产量12.01万吨,增长8.9%;出栏肉猪 115.04万头,增加8.64万头,增长8.1 %;年末生猪存栏 82.74万头,比年初增长14.5%。

工业加快发展,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101户,增加16户,实现工业增加值36.02亿元,增长34.6%,实现利税8.5 亿元,增长64.5 %,实现利润4.09亿元,增长100.1%。

投资较快增长,邮电通讯、旅游业发展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95亿元,增长80.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9.4万户,增长3.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0.98万户,增长13.6%。全年实现旅游收入6.25亿元,增长28.6%,全年接待游客76.31万人,增长27.6%。

消费品零售市场快速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3亿元,增长21.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74.55 亿元,比年初增长23.3 %;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53亿元,增长28.5%;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341 元,增长22.1%;农民人均纯收入4826元,增加577元,增长13.6%。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泸州统计年鉴—2009》为准。

2、增减幅度计算以2007年同口径数据为基期,个别指标的基期数据有修订,增减幅度以此公报为准。

3、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