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泸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4:48:46 来源:泸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925次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繁荣富强新泸州”这一主题,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优势优先,突出发展壮大酒业,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全市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稳定协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突破400亿元大关,达到4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是自1985年以来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7亿元,比上年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79.7亿元,比上年增长25.0%;第三产业增加值133.4亿元,增长10.7%,第二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达到67.9%,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人均GDP达9472元,比上年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9:41.7:35.4调整为 22.5:44.5:33.0 。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11.8亿元,增长19.6%,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2.4%,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5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07.1亿元,增长29.2%;第三产业增加值67.2亿元,增长13.3%。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2007年,受猪肉等主要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6.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6%,居住类、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3.8%、2.3%、6.3%、5.5%,交通和通讯类、衣着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1.1%、2.8%、1.0%。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4%。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07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5.2万人,比上年增长6.0%;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8万人,12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控制在5%的范围内。

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信心持续增强。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27.7点,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35.8点,生产总量景气指数118.2点,盈利景气指数达到129.0点,产品订货景气指数121.0。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物价上涨过快,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的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等,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继续保持稳定发展。2007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0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服务业分别完成产值55.5亿元、3.9亿元、79.1亿元、4.8亿元、2.7亿元,比上年增长3.5%、7.6%、6.3%、8.7%、5.4%,畜牧产值已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4.2%。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8.3万公顷,增长0.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8万公顷,增长0.7%,油料作物1.8万公顷,增长4.4%,药材0.4万公顷,增长1.6%,蔬菜5.0万公顷,增长1.8%。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品质不断提高。优质水稻面积9.3万公顷,增长3.9%;优质小麦播种面积2.8万公顷,增长0.8%;优质玉米2.5万公顷,增长10.6%;优质大豆0.8万公顷,增长3.5%;优质油菜籽面积0.8万公顷,增长1.8%。

农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粮食产量197.2万吨,增长3.1%,是自2001年来总产量最高的一年;蔬菜产量145.8万吨,增长5.0%。生猪出栏507.9万头,增长8.1%;牛出栏11.8万头,增长6.6%;羊出栏110.7万只,增长2.7%;全年肉类总产量53.1万吨,增长8.0%;其中,猪肉产量39.7万吨,增长8.1%,禽肉产量9.4万吨,增长8.7%、兔肉产量0.9万吨,增长5.1%。

2007年全市木材产量23.8万立方米,竹材产量189.9万根,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5180公顷,其中用材林1714公顷、防护林3233公顷。

渔业生产(稻田养鱼、江河网箱养鱼)全年水产养殖面积8562公顷,增长1%,水产品总产量6.7万吨,增长8.3%。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9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1.9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3.5万千瓦,增长8.1%。各类水利工程达34947处,蓄引提水能力64548万方,有效灌面10.9万公顷。全年全市水利工程实际供水量40340万方。实际灌面达到8.9万公顷,改善灌面17.9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增加值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29.2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为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完成增加值为68.1亿元,比上年增长45.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1.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坚持优势优先,四大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明显。2007年,酒类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6.2亿元,比上年增长49.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3.8%,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15个百分点。化工行业完成增加值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机械行业完成增加值9.1亿元,比上年增长35.3%;能源行业完成增加值23.6亿元,比上年增长24.4%。2007年酒业、化工、机械、能源四大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99.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2.7%,拉动增长24.9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迅猛。白酒产量29.5万千升,增长73.6%,2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4种呈增长趋势,其中洗煤、配混合饲料、人造板、机制纸及纸板、塑料制品、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制品增幅超过70%。新产品产值率达14.2%,同比增长2.5%。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9.2点,比上年提高52.1个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6.0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实现利税56.1亿元,比上年增长62.1%。亏损企业亏损额3238万元,减亏56.1%;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3.2%。总资产贡献率20.9%、资本保值增值率130.6%、产品销售率98.4%,分别比上年提高5.9、16.7、2.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4次,比上年增加0.5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5.5万元/人,比上年提高4.5万元/人。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稳步增长。2007年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2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2%。全市房屋施工面积达1720.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7%,房屋竣工面积达98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6%。商品房竣工面积120.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0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8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基本建设完成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更新改造完成39.8亿元,比上年增长63.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3.9亿元,比上年增长47.8%;其它投资完成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农户投资完成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88.0亿元,比上年增长55.4%,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46.6%上升到56.5%,上升了9.9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二产业增速较快,完成投资80.2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47.3%上升到51.4%。工业投资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2007年工业企业完成投资80.2亿元,同比增长39.9%,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8.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1.4%,较同期上升了4.3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37.3%,制造业完成51.14亿元,同比增长103.2%,其中酒类行业投资18.8亿元,增幅超过30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18.2亿元,同比下降24.2%。

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2007年全市新增原煤生产能力142万吨/年,洗煤263万吨/年,水力发电8.5万千瓦,火力发电2.4万千瓦,白酒16.8万吨/年,改建公路286.2公里,港口码头年吞吐量70万吨、4.7万标准集装箱,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7.4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新签外来投资项目610个(其中上千万元以上项目232个),比上年增长56.8%;投资总额179.8亿元,比上年增长85.5%;协议引资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91.9%;外来投资项目实际到位引资金额96.1亿元(含续建项目),比上年增长87.5%。新签外来投资的项目中,工业项目325个,投资总额77.7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44%;其中酒业项目99个,总投资额25.5亿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6.7亿元,增长17.6%;县及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7亿元,增长17.3%。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集体经济的零售额分别比上年下降8.8、0.3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零售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分别增长19.2%和16.1%。在各行业中,批发业、零售业所占份额最大,实现零售额114.5亿元,增长16.1%,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6亿元,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零售额30.3亿元,增长23.7%。从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商品分类看,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6.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0%,日用品类增长53.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24.6%。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成效。2007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9192万美元,其中进口1877万美元,同比增长107.6%;自营出口7315万美元,同比增长48.5%。化工产业仍是我市出口的主要支柱产业,2007年出口4298万美元,占全市出口的58.8%。外资和外贸的联动性增强,年末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共39家,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合计出口4314万美元,增长141.8%,占全市出口的59.0%。

旅游业继续稳步增长。区域内有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个,全国首批工业旅游1个,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AAA级旅游区3处,国家AA级旅游区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处。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实现旅游外汇收入80.9万美元,增长46.1%;旅游接待总人数88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9%。

七、交通和邮电

运输邮电仓储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泸州港实现货物吞吐量达1017.3万吨,其中集装箱运输52407标箱,同比增长1.7%和37%,成为全省港口物流的龙头。省政府重点工程泸州港多用途码头二期工程开工,绕城公路泰安长江大桥、合江赤水河大桥改造工程顺利合龙。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公路14.5亿吨公里,增长3.6%;铁路4288万吨公里,增长2.3%,水运33.9万吨公里,航空吞吐量1350吨,增长1.1%。完成旅客周转量:公路5.7亿人公里,增长26.2%;水运4110万人公里;航空进出港人数13.7万人,增长33.0%。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通讯业务收入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6.8万户,其中住宅电话50.1万户。移动通讯保持快速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31.0万户,互联网注册上网用户15.4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52.7亿元,同口径比较增长35.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3亿元,同口径比较增长33.8%。其中完成税收收入13.4亿元,增长35.2%,收入质量有所提高,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9.4%,财政、税收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8.6亿元,增长36.7%,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一般公共服务等行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3亿元,增长30.6%,医疗卫生支出3.9亿元,增长102.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4亿元,增长33.4%。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金融运行平稳。2007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7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银行现金支出971.0亿元,同比增长13.2%,货币净回笼7.3亿元,比上年下降23.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28.8亿元,比年初增长15.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89.0亿元,比年初净增近30亿元,增长11.0%;贷款状况明显好转,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89.6亿元,比年初增长15.9%,其中短期贷款117.4亿元,比年初增长18.9%,中长期贷款66.7亿元,比年初增长15.7%。

保险事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截止2007年,全市共有保险机构19家,全年保费总收入14.0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其中,财产险收入4.0亿元,增长32.2%;人身险收入10.0亿元,增长47.8%。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4.1亿元,增长58.9%。其中,财产险2.6亿元,增长44.4%,人身险1.5亿元,增长91.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7年,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基础建设加强,办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1554所(含教学点),在校学生89.9万人,教职工3.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2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基础教育全面加强。7个县(区)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认真实施“两免一补”,安排中央、省上下达的农村义务教育1.4亿元,共计免除57.0万名学生学杂费、13.8万名学生教科书费,各区县对2.6万名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共计608万元。全市小学1300所(含教学点),招生6.3万人,在校小学生40.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5%。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1686人。普通中学249所,招生12.8万人,在校学生46.0万人。2007年全市26185 人参加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33.3%。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普通高校4所,招生11411人,比上年增加3462人。在校学生3.3万人,增长23.0%,毕业生8509人,比上年增加2545人。

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职高、普通中专、中等职业)学校28所,招生3.4万人,在校学生7.1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7117人。

成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学校1所,招生1241人,在校学生3318人,毕业生629人。

科技研究开发有较大进展。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家。全市专利申请达238件,授权专利达122件,获准授权率达51.3%,其中发明59件,占授权专利的48.4%。2007年是我市实施“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的第二年,经各责任单位的积极努力,创建市级科技进步示范乡镇5个,完成星火培训21万人次;乡镇农业信息化试点示范53个,占全市总乡镇数的38.7%,村512个,占全市总村数的33.3%,大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33家;取得创新科技成果30项,申报专利技术142项(外观设计专利除外);科技成果转化46项,新增产值20.1亿元,新增利税4.6亿元。目前,全市拥有博士后工作站2个。

十、文化和体育

文化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文化站140个,博物馆1个,文物保护区96个,公共图书馆6个,年末图书馆总藏量730703册(件)。档案馆9个,已开放各类档案6.5万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9%,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9%,拥有有线电视用户42.2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30.5%,同比增长0.9%。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市组织了运动会377次,其中市级125次,区县级89次,乡镇级142次,参加运动员人数合计5.5万人。全市体育基础设施得到发展,全市体育馆6座,体育场地1419个。输送运动员19人,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金牌22枚、银牌39枚、铜牌46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89.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9万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54.6万人,女性人口234.5万人。0——18岁人口106.2万人,18——35岁人口130.1万人,35——60岁人口182.2万人,60岁以上人口70.7万人。据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在泸州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429.1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158.2万人,居住在农村的270.9万人,城镇化率36.4%;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随着就业增加、经济效益好转、职工工资水平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增加、最低生活保障金增加等,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7年,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8335元,比上年增长1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7元,比上年增长20.3%。人均消费支出7638元,增长12.4%。耐用品需求升级,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616元。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农民人均纯收入3830元,比上年增加408元,增长11.9%,增幅比上年高3.8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总支出4762.4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1289.7元,增长22.7%,高于生活消费增幅7个百分点。每百户拥有电冰箱16台,增长47.9%;拥有移动电话90部,增长21.9%;空调机10台,增长64.1%;家用计算机2台,增长127.6%,耐用消费品结构良性升级,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4.0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9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26.2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基金当年末结余额3.4万元,同比增加1.0万元,支出额13.4万元;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7.4%;解决失地无业农民就业3.3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6487张,收养人员达6050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达7.0万人,农村居民人数9.3万人。

十二、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2007年全市挂牌整治19家工业污染企业,年治理废水3928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737吨、氨氮81吨、烟尘16吨、粉尘4362吨、二氧化硫87吨;挂牌整治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年处理粪便6555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107吨,氨氮25吨;城市污水收集率达到69.6%,完成目标的107%;取缔19家“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2个乡镇被列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试点;建成文明生态村11个,生态园区2个。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77.8%。长江泸州段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三类水域水质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未突破省政府下达的指标范围。

安全生产成效明显。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继续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取得阶段性成效,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扎实推进,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160起,死亡295人,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4.6%和9.2%。全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7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事故每10万人死亡人数为11.1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7.9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0.7人。发生较大事故7起,发生重大事故1起。

十三、扩权试点县经济

省委、省政府确定我市泸县为扩权试点县。2007年,泸县地区生产总值77.9亿元,增长15.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25.0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0.8亿元,增长28.4%,其中工业增加值27.8亿元,增长31.2%;第三产业增加值22.1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8%、53.7%、17.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9:36.0:31.1,调整为32.1:39.5:28.4。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亿元,增长34.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7亿元,增长34.0%。民营经济增加值46.0亿元,增长19.9%,占GDP比重达59.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农业稳步发展,畜牧业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49.6万吨,增长4.3%;肉类总产量13.8万吨,增长15.3%。出栏肉猪119.0万头,增长17.1%;出栏羊27.8万只,增长9.5%;出栏家禽2509万只,增长11.3%。

工业加快发展,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1亿元,增长44.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2亿元,同比增长76.1%。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1.8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3.0亿元,增长45.2%。其中工业技改投入6.7亿元,增长71.1%。

消费品零售市场快速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亿元,增长17.5%;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4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41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4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9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49元,比去年增加517元,同比增长13.9%,这是历史上增收最多的一年。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泸州统计年鉴—2008》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