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泸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4:44:03 来源:泸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98次

泸州市统计局

2005年2月20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实施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坚持在发展中搞好调控,在调控中加快发展,保持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但是经济运行中资金能源紧张、产品库存增加、就业压力较大等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一、综合

经济发展全面加速,经济总量实现新的历史性突破。据初步核算,2004年泸州生产总值(GDP)达到258.8亿元,比上年增加42.4亿元,增量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3.8亿元,比上年增长7.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人均GDP再上新的台阶,突破6000元大关,达到6180元,比上年增加983元。

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10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比公有制经济增速高11.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7.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支撑了泸州经济增长的“半边天”,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1%,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全市各县区经济全面提速,GDP增幅均在11%以上,龙马潭区增速最高,达14.2%,泸县、江阳区、纳溪区的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增速分别为14.0%、13.8%、13.5%,国定贫困县叙永、古蔺经济提速加快,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1.2%和12.7%,分别比上年提高了3.1、5.7个百分点。

宏观调控效果显现。按照“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压缩房地产开发、高能耗、高污染生产行业的同时,粮食生产和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基础行业建设得到加强,经济发展的环境不但改善,可持续能力增强,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信心指数逐步提高,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达到121.4点和128.5点,比同期分别提高了7.0个点和22.7个点。

市场物价适度上涨。2004年,在粮食、生猪以及能源、运输等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推动下,全年市场物价呈现为先扬后抑的趋势,物价指数摆脱了低迷徘徊的局面,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分别达到104.3和102.7,物价上涨对刺激经济增长特别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农业

2004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突出地位,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增收”和“减负”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领导和工作力度,落实粮食直接补贴、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农民增产增收步伐加快,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了近十年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2亿元,同比增长7.5%,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是自198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协调发展,分别完成产值45.2亿元、2.9亿元、48.1亿元、3.0亿元和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5.3%、7.7%、18.4%和9.1%。

粮食、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优质率提高,产量增加。优质稻谷由上年的46.9%提高到56.4%,提高9.5个百分点,优质油菜籽由上年的41.1%提高到44.0%,提高2.9个百分点。粮食生产扭转了多年来连续减少的趋势,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90.3万吨,比上年增加10.7万吨,增长6.0%,油料、蔬菜、水果、烤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

表1  2004年种植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2004年产量 比上年±%

粮食 茶叶 甘蔗 烤烟 园林水果 蔬菜 油料 190.3 0.3 11.9 1.5 7.3 128.0 2.2 6.0 5.6 4.4 16.4 5.4 3.7 10.9

畜牧业生产增长加快,产品结构继续优化。2004年,全市猪、牛、羊等大牲畜出栏存栏保持增长,其中生猪出栏头数达385.8万头,比上年增长6.3%,猪肉产量29.9万吨,比上年增长6.4%,非猪产业发展加快,非猪肉产量达10.2万吨,比上年增长9.7%,比猪肉产量增幅高3.3个百分点,占肉类总产量比重由上年的17.1%提高到25.5%,各种禽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

表2  主要禽畜产品产量和大牲畜存、出栏数

单位: 万吨、万头

2004年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40.0                7.2

猪肉产量                                29.9                6.4

牛、羊肉产量                             2.4               10.5

家禽肉产量                               7.0                9.9

生猪出栏头数                             385.8                6.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生猪存栏头数                         333.7                4.8

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                        39.5                3.1

禽蛋产量                                   3.7               11.0

渔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充分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扶持稻田养鱼、江河船体金属网箱养鱼等,2004年全市水产品产量突破4万吨大关,达到45525吨,比上年增长14.9%。

林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形势。全民植树造林意识增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24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5.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增强了防御、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建设新增水利工程18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80公顷、新增保证灌溉面积393公顷。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建设收到实效,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980公顷。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机化作业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机收作业面积1040公顷,比上年增长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围绕工业经济五年翻番和建设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建设“西部化工城”、实施煤电路化综合开发,在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销售上台阶、管理上高度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工作措施和目标责任,努力克服能源紧张、资金紧缺和各种原辅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切实加大对工业生产的组织协调力度,全年工业生产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增速比上年高3.4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的增长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强大支撑,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由上年的179户增加到229户,实现工业增加值4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增幅比上年高6.2个百分点。食品饮料、化工和机械三大支柱行业支撑作用明显,完成增加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19.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4.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普遍增加,统计的52种主要品种有41种增长。

表3  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      标 单  位 2004年产量 比上年±%

原煤 万吨 183.0   17.9

白酒 千升 78816   -1.9

啤酒 千升 46824   25.3

合成氨 万吨 92.2   3.8

精甲醇 万吨 2.7   144.4

烧碱 万吨 5.0   4.3

起重设备 万吨 2.5   42.2

发电量 万千瓦时 67177   22.9

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4.4,提高16.6个点,实现利税总额15.4亿元,增长24.7%。

建筑业生产规模和利润持续增长。2004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到196户,比上年增加22户,房屋施工面积141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9%,竣工面积86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2%。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实现利润89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全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扶优限劣,房地产、高能耗、高污染等重点控制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能源、交通等支持发展行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建设得到加强。2004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1.0%。

房地产开发投资理性回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亿元,同比下降16.3%;商品房销售形势好转,商品房销售量增价涨,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6.6亿元,同比增长46.1%,增幅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销售面积达1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4%,商品房实际销售混合均价为1169元,同比增长18.4%。

更新改造投资提速。2004年,全市更新改造投资完成9.3亿元,增长78.6%,增幅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6.4%提高到10.6%,更新改造投资为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年计划总投资在5000万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54个,共完成投资36.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2%,重点项目的加快建设带动了全社会投资增长加快。泸州火电厂、泸天化大甲醇、中海沥青、联通公司CDMA三期工程、纳叙铁路、泸天化煤供热系统、西南出海泸州绕城路、泸州电信通信建设、泸州移动通信大楼等重点项目投资额在亿元以上,投资较大的还有川天化1,4丁二醇、攀煤集团公司宏达煤矿、川南煤业石屏1矿等重点项目。

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2004年新增固定资产436200万元,新增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107万吨/年,合成氨25000吨/年,氮肥10200吨/年,改建公路213公里,船舶购置32000吨位,中等学校学生席位15399个,小学学生席位9140个,医院病床150张,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55公里、面积9.54万平方米。

五、内外贸易

2004年,随着市场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商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进一步加快,城乡市场经营环境改善,商品交易活跃,住房、餐饮、通讯、旅游等消费热点持续旺盛,消费需求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百亿元大关,开创了泸州消费市场建设的新的里程碑。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增幅比上年高2.6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乡市场繁荣兴旺。全市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增幅比上年高3.3个百分点,增长速度与城市市场的差距已大大缩小,县以下零售额的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了市零售额。城市市场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运行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幅比上年高2个百分点。

在各行业中,批发零售业是市场主体,实现零售额83.0亿元,占零售总额的82.6%,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5.7%,而餐饮业增势强劲,实现零售额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幅高居各行业榜首。

个体私营经济和股份制及其他经济稳定发展,增速分别达19.5%和18.0%;个体私营经济仍独占鳌头,实现零售额60.1亿元,占消费品零售市场的59.8%,仍然是消费市场中最活跃的、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成份。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和外贸工作取得新进展。2004年招商引资项目231个,投资总额196.2亿元,协议引进资金194.6亿元,到位资金在去年突破10亿元后,今年再跃新高,突破20亿元,达到22.3亿元,与上年比较,招商引资项目数减少2个,投资总额增长4倍,协议引进资金增长6.7倍,到位资金增长64.5%。2004年底共有外资企业52户,合同利用外资金额35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4%,实际到位外资8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9%,全市进出口总额73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出口额为54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7%,并首次开创了泸州市自营出口额连续12个月持续增长的新记录,进口额19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0.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4年,随着《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实施,治理超载超限工作逐步见成效,运输秩序进一步规范,交通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路网建设继续加强,2004年末全市新增公路228公里,公路、水运、航空客货运量都表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

表4 2004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

货物周转量

其中:铁路 万吨公里 5336   47.7

公路 万吨公里 82155   2.2

水运 万吨公里 106419   93.7

民航 吨 1013   -9.1

旅客周转量

其中:公路 万人公里 451920   14.4

水运 万人公里 4697   195.2

民航 人 84094   15.0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2004年全市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收入89474万元,比上年增长11.2%;本地固定电话用户53.2万户,比上年增长18.7%;移动电话68.6万户,比上年增长25.2%。

旅游业稳步发展。2004年,通过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9.4%;国际旅游者人数2200人,比上年增长22.2%;创旅游收入16.1亿元,比上年增长32.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4年,得益于全市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利润增长,税收征管工作力度加强,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6亿元,增长17.4%,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增长22.8%和26.0%。财政支出2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全市银行现金收入762.4亿元,比上年增长7.0%,银行现金支出763.6亿元,比上年增长7.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65.0亿元,比年初增长1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95.2亿元,比年初增长14.1%;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57.8亿元,比年初增长1.2%,其中:中长期贷款44.1亿元,比年初增长14.8%。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中华联合、大地、天安3家财产保险公司入户泸州,成为泸州保险业的新生力量,使泸州保险机构由8家增加到11家。2004年全市保费收入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财产险2.2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寿险保费收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全年处理赔款、给付金额达2.0亿元,比上年增长92.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基础教育继续加强。2004年共有小学校(点)1517个、9954个班、在校生409253人;小学入学率99.39%、巩固率98.69%、毕业率100%、升学率97.85%。有初中学校193所、3104个班、在校生177482人;初中入学率94.51%、巩固率95.34%、升学率74.71%。有普通中学校24所(不含代帽高中)、1140个班、在校生70931人。中、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4年全市高考在去年取得突出成绩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15658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率达39.2%%。有幼儿园295所(不含教学点)、在园幼儿86854人。有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944人(其中随班就读603人)。“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2.1%。

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全面发展。2004年末,全市共有4所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1015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4684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9029人。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10229人,招生18368人,完成招生任务的122.5%,比去年多招1868人。

科学技术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全市组织实施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和西部化工城科技项目及国家、省、市创新基金和各类科技技术项目100余项;培育和发展省、市民营高新技术企业49家;完成“45233科技行动计划”产值28亿元;组织鉴定科技成果50项;评审科技进步奖60项;代理申请专利技术70项;全市共获四川省2004年度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组织开展“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保护、对外科技活动等工作,推进了我市科技进步。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为适应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娱乐环境,2004年,在对全市的网吧进行清理的基础上,实现了网吧的集中规范化管理,使接待未成年人和超时营业等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6个,图书总藏量不断增加,达到116.8万册,比上年增长3.5%,其他文化场馆保持稳定,其中,文化馆8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广播、电视“村村通”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4%,比上年增长1.4个百分点,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5.9%,比上年增长1.9个百分点。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5座。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保健事业继续加强。2004年末,全市共有医疗机构68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6个,实有病床6958张,卫生技术人员828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951人,注册护士204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广泛展开。2004年全市举办各种运动会405次,参加运动员64250人。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35枚、银牌38枚、铜牌30枚。

十、环境保护

2004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保障环境安全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和工作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2万公顷。

工业污染治理成绩显著,全市被列入限期治理的企业全部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其中达标排放21家,全面达标2家。环境监测工作继续加强,城区环境二级以上优良空气质量为258天,空气质量日均值达标天数为65%。长江干流泸州段各监测断面和赤水河醒觉溪断面水质继续保持优良,总体达∏类水域水质标准。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73.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6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62‰,人口死亡率8.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4‰。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年末居住在本市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为420.4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1.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2400元,比上年增长12.5%。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197元,比上年增长7.5%。人均消费性支出6530元,比上年增长9.2%。2004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44台、电冰箱91台、电脑28台、空调器76台、移动电话100部。

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883元,比上年增长14.6%,增加额是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增长速度近10年来首次超过城市居民。随着小城镇建设、小康建设和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04年末,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79元,比上年增长14.5%,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73台、冰箱9台、洗衣机36台、移动电话35部。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24192人,其中领取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数为14325人,“4050”等救助对象再就业数为456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164人,就业转失业人员139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66%。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22.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1.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0.8万人。

城市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全市共有5.7 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低保支出金额达4849万元。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年内两次提高低保标准,人均补差达到64.3元,有效地保障了城市特困居民的基本生活。继续做好廉租房工作,全年有632户低保对象住进了政府修建的廉租住房。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2004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17个,床位3422张,比上年增加417张,收养各类人员2455人,比上年增加250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02个。全面实施了第二批老年星光计划,新建了11个老年服务中心,效果明显。

注:1、公报中泸州市生产总值、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相对数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字,正式数据以《泸州统计年鉴2005》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