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泸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8 14:05:37 来源:泸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89次

泸州市统计局

2004年2月19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克服困难,切实加大了各项工作力度和措施,取得了防治非典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双胜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2003年全市工农业生产增速加快,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投资和消费持续增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如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部分城乡居民生活比较困难等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综合

经济增速加快,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2003年泸州市生产总值(GDP)跃上200亿元的新台阶,达到 2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 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84.8亿元,增长16.2 %;第三产业增加值79.7亿元,增长10.7%。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泸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2003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79.7亿元, 比上年增长17.3%。

市场物价呈明显回升趋势。2003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年初的98.1,逐步回升到5月份的100.6,12月达到102.6,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3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 %,服务价格上涨5.5%。

企业改制见成效,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开始出现止跌回升势头。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1.7万人, 比上年增长0.4%。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按照市委、市政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市进一步加大农村工作力度,实现了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81.3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其中种植业增长1.9 %,林业增长18.4%,畜牧业增长9.8%,渔业增长22.4%。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主要产品产量增加。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9 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2万公顷;油料面积1.6万公顷,增加65公顷;糖料面积0.3万公顷,增加163公顷;蔬菜面积4.5万公顷,增加1017公顷。

表1  2003年种植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2003年产量 比上年±%

粮食 茶叶 甘蔗 烤烟 园林水果 蔬菜 179.6  0.2 11.4  1.3  7.0 123.4 -3.3 14.0 12.6 -4.1 10.0  2.0

粮食、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优质率大幅度提高,其中优质小麦由上年的19.7%提高到40.0 %,提高20.3个百分点,优质油菜籽由上年的24.5%提高到49.8%,提高25.3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增长加快。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家禽等非猪产业,肉用家禽生产发展迅猛,产量增长加快,占肉类总产量比重由上年的16.0%提高到17.1%,各种禽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

表2  主要禽畜产品产量和大牲畜存、出栏数

单位: 万吨、万头

2003年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37.3              7.4

猪肉产量                                28.1              4.2

牛、羊肉产量                             2.2              22.2

家禽肉产量                               6.4              15.1

生猪出栏头数                             362.8               3.3

年末生猪存栏头数                         318.4               2.3

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                        38.3               2.2

禽蛋产量                                   3.4               15.1

渔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39610 吨,比上年增长16.0%。

林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1433公顷,比上年增长29.7%。

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3%,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37900公顷,比上年增长12.2%,机收作业面积984公顷,比上年增长68.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领导工业经济的工作力度,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了工业生产增长的各项措施,部分改制、重组企业生产经营重现生机,使工业经济彻底摆脱了低速增长的困境,出现了生产增长加速,企业规模壮大、经济效益好转的良好局面。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增加值64.7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上年高5.1个百分点, 是自19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由同期的159户增加到179户,完成增加值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通过深化改革,一方面,进一步改善了工业经济结构,非国有工业比重由93.6%提高到97.6%;另一方面,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0.5,比上年提高13.1个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实现利税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实现利润4.7亿元,比上年增长60.9%,企业亏损面为18.4%,与上年持平,亏损企业亏损额0.5 亿元,比上年下降16.4%。

表3  2003年全社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单位           2003年产量       比上年±%

原煤                  万吨            423.84             22.8

白酒                  千升            127471              9.1

啤酒                  千升             37396             14.6

合成氨                万吨             89.70             -0.1

氮肥(折含N100%)       万吨            67.48              -1.6

烧碱                  万吨              4.82              15.5

起重设备              万吨              1.78             106.6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76260               3.5

建筑业生产和利润持续增长。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实现利润8821万元,比上年增长2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随着西部化工城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措施的落实,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口径内投资完成54.4亿元, 比上年增长13.1%。

更新改造投资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完成投资5.2亿元,比上年增长36.6%;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全年完成投资19.4亿元,比上年增长31.2%;民间投资成为投资领域亮点,全年城乡集体、个体、私营经济等完成投资27.5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4.8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的49.7%。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继续增长,年末,全市共有重点建设项目82个,完成投资19.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23.3%。

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2003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改建公路183公里,原煤开采25万吨,中成药810吨,造林面积13767公顷,中学生席位10325个,小学生席位12320个,医院病床位321个,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1.9公里。

五、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转旺。2003年,全市进一步加快了各类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大力发展“连锁商业”、“假日经济”,努力消除非典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了城乡消费市场的稳步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增幅比上年高1.8个百分点。分销售地区看,城乡市场保持同步增长,实现市的零售额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实现县的零售额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实现县以下零售额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在各种经济成份中,个体私营经济竞争优势明显,实现零售额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市场份额由上年的52.2%上升到57.1%。餐饮业增长仍居各行业榜首,全年实现零售额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分别高于批发零售业、其他行业9.6个百分点和10.2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和外贸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33个,投资总额39.02亿元,协议引进资金25.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与上年比较,外来投资项目数、到位资金分别增长33%和75%,创造了建市以来的最好水平。2003年,全市新批外资企业9 户,年底共有外资企业40户,合同利用外资金额340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9.0%,实际到位外资649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215.0%,全市进出口总额54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1.6%,其中出口额为45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8.6%,进口额912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91.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虽然因为非典使客运受到一定影响,但货运还是保持了较稳定的发展。

表4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

货物周转量          

其中:铁路 万吨公里 3612   2.5  

公路 万吨公里 80359   -6.5  

水运 万吨公里 54948   92.8  

民航 吨 1115   27.4  

旅客周转量          

其中:公路 万人公里 395020   -7.2  

水运 万人公里 1591   -1.9  

民航 人 73143   4.5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0431万元,比上年增长16.5%;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4.8万户,比上年增长28.3%;移动电话54.8万户,比上年增长59.3%。

旅游事业持续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4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9%;国际旅游者人数1800人,比上年增长15.8%;创旅游收入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金融形势稳定。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地方财政支出22.6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达7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现金支出为713.3亿元, 比上年增长16.5%;全社会各项贷款余额158.4亿元,比年初增长9.9%;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238.3亿元,比年初增长11.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1.1亿元,比年初增长13.0%。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8845万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财产险14811万元,寿险4403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53.4%。

八、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基础教育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小学354所,在校学生40.9万人,专任教师1449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3%,幼儿园188所,在园幼儿9.0万人;普通中学216所,在校学生23.8万人,专任教师12311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全面发展,年末共有4所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6372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6907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9311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874人。

文化事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6个,图书总藏量112.8万册,文化馆8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得到巩固和加强,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0%,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4.0%。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

卫生保健事业继续加强。2003年末,全市共有医疗机构33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6个,实有病床6629张,其中标准床位4045张;卫生技术人员803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532人,注册护士1992人,全年医院门诊人数达192.1万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广泛展开。全市全年举办各种运动会438次,参加运动员72506人。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继续加强。全市建成了8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36.4平方公里,城区环境空气总体保持二级质量水平;建成了12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22.1平方公里,城区声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城区环境噪声昼夜等连续声级值为52.9分贝,比上年降低1.5分贝;加强了地表水监测,长江干流泸州段各监测断面和赤水河醒觉溪断面、濑溪河入沱江口水质保持优良,总体达Ⅲ类水域水质标准,大磨子监测断面、永宁河入长江口段水质污染加重,为劣V类水域水质。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2万公顷。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3年末,全市户籍登记总人口468.0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6.83万人,按常住地统计的总人口402.1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50‰,人口死亡率5.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3‰。

城市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000元,比上年增长11.0%。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630元,比上年增长7.1%。人均消费性支出5982元,比上年增长7.1%。2003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40台、电冰箱95台、电脑24台、空调器72台、移动电话83部。

农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515元,比上年增长5.5%。随着小城镇建设、小康建设和扶贫工作的开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年末,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78元,比上年增长9.5%,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62台、黑白电视机46台、影碟机34台、洗衣机33台、移动电话25部。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4万人。其中,职工16.9万人,离退休人员6.5万人。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达到6.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1.6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7.7万人。全市共有5.4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17个,床位3005张,收养各类人员2206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24个。

注: 1、公报中泸州市生产总值、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相对数按可比价格计算。

2、按国家统计局的要求,自2004年1月1日起,各省(市、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其核算口径、范围、内容不变。

3、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字,正式数据以《泸州统计年鉴2004》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