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攀枝花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19:03:43 来源:攀枝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01次

攀枝花市统计局

2006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强市战略,以“项目推动年”、“双创”等重点工作为抓手,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推动了攀枝花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

据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90.07亿元,经济总量居全省第十三位,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1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04.59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72.47亿元,增长9.9%。人均生产总值25537元。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83.42亿元,增长21.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8.8%,比去年上升2.2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2.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1%,非食品类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类价格上涨2.0%。

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水平上涨8.1%;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下降6.5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69%,生活资料价格上涨3.67%。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房屋销售价格水平上涨11.4%,涨幅比上年提高了7.1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履约项目456个,新签约项目260个,当年到位资金134.29亿元,增长1.37倍。其中:省外国内资金62.78亿元,增长4.79倍。全市进出口总额2.21亿美元,下降26.8%,其中,进口总额0.82亿美元,下降51.5%,出口总额1.39亿美元,增长4.3%。

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市新增投资项目442个,1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6个;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31亿元,增长30.2%,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55.23亿元,增长49.2%;更新改造投资42.76亿元,增长0.4%。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83亿元,增长11.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6.00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5.48亿元,增长47.1%。

财政、税收

全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6.43亿元,增长28.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50亿元,增长19.4%。国家税务局组织收入总计37.06亿元,增长11%;地方税务局组织收入总计20.08亿元,增长38.73%。地方财政支出44.42亿元,增长31.0%,其中:基本建设支出6.47亿元,增长21.4%;农业支出1.39亿元,增长18.7%。

二、主要产业发展

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3684公顷,比上年增加2792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0339公顷,比上年增加63公顷,烟叶播种面积6768公顷,增长39.6%;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结构为63.4:32.0:4.6;乡村从业人员29.21万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30亿元,增长6.6%。

全年粮食总产量22.33万吨,增长1%;水产品产量10106吨,增长15.9%;肉类总产量70022吨,增长9.8%;蔬菜产量47.59万吨,增长10.5%;水果产量8.78万吨,增长24.6%;烤烟产量1.26万吨,增长31.7%。

全市当年造林面积1733公顷,当年封山育林面积11806公顷,森林面积438382公顷,森林覆盖率58.97%。

2006年,全市水利基建投资2147万元,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8.03万千瓦,新增水利工程746处,有效灌溉面积25.36千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5千公顷,排灌机械保有量20.92千千瓦,农村用电量达到10457万千瓦时,增长13.3%。

工业

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88.60亿元,增长17.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5%,拉动GDP增长11.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13.61亿元,增长17.8%;实现新产品产值73.90亿元,增长28.5%;完成工业出****货值33.13亿元,增长2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168.34,比上年提高2.42点,实现利润总额20.41亿元,下降21.1%,利税总额50.94亿元,下降6.1%。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6.20亿元,增长18.1%,其中,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79.06亿元,增长17%;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8.02亿元,增长22.8%;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85.40亿元,增长20.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86亿元,增长16.5%,其中,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总产值395.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5.56%,其中,钢铁、钒钛、能源、化工产业分别完成总产值249.42亿元、37.59亿元、88.76亿元、19.71亿元。

建筑业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80个,期末从业人员28892人;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68.71亿元;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99亿元,增长13%。

运输邮电业

2006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13亿元,下降51.3%。新建公路103公里,改建公路132.3公里,新建独立桥梁1座。截止2006年年底,境内公路总里程4135.8公里,比上年增加1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693.7公里。全年公路完成营业性客运量2969.9万人,旅客周转量69703.2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7.2%和8.8%;完成营业性货运量3613.8万吨,货物周转量91761.9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0%。全市航道里程366公里,完成水路客运量30.6万人,旅客周转量752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下降1.3%和1.6%;完成水路货运量15.3万吨,货物周转量913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下降10%和2.9%。境内铁路营运里程166公里,境内火车站个数14个,完成铁路客运量251.8万人,增长9.4%,铁路货运量1964.2万吨,增长7.0%。民航客运量23.9万人次,增长20.83%;货运量1858.25吨,下降12.86%。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0.66亿元,增长19.5%。电信业务总量8.60亿元,增长9.6%。年末电话机用户为30.52万户,下降1.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为14.76万户,下降1.5%,农村电话用户22.67万户,下降3.0%。移动电话58.35万户,增长23.7%。互联网用户9.86万户,增长20.7%。

批发零售贸易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04亿元,增长14.6%,其中:市的零售额60.39亿元,增长14.2%;县的零售额5.34亿元,增长16.5%;县以下的零售额5.31亿元,增长16.5%。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0亿元,增长5.1%;集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6亿元,增长0.7%;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28亿元,增长12.9%。从行业分组看,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59亿元,增长19.9%;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4.20亿元,增长15.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金融保险业

2006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3.91亿元,比年初增长17.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7.78亿元,比年初增长10.8%;企业存款余额67.57亿元,比年初增长14.3%。金融机构社会信用投放总量233.20亿元,比年初增长15.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1.33亿元,比年初增长19.7%。中长期贷款余额88.82亿元,比年初增长41.72%;短期贷款余额85.27亿元,比年初增长2.9%。

2006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6.82亿元,增长20.7%。其中:财产保险收入2.69亿元,增长19.1%,赔款支出1.24亿元,增长16.7%;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13亿元,增长21.8%,赔款给付0.75亿元,增长44.4%。

房地产业

全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90亿元,增长67.6%。房屋施工面积277.29万平方米,增长51.1%。房屋竣工面积64.34万平方米,增长5.3%。商品房销售面积92.09万平方米,增长25.25%。

旅游业

全年旅游收入18.15亿元,比上年增加7.7亿元,增长73.7%。旅游业增加值9.24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全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92.5亿元。全年各项代理专利申请187项,授权83项。全年安排科技项目1432项,其中,高新技术项目267个,当年新上高新技术项目172个。各类科技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9项,其中省部级奖10项。科技新增经济效益12.95亿元。

教育事业

全市普通高等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7所,普通中学78所,普通小学377所,幼儿园15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5632人,中职在校生8967人,高中在校生17063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达148148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01731人,初中在校生46417人。幼儿在园30945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06人。全市普通高校专任教师971人,中职专任教师293人,普教专任教师9115人,幼儿园专任教师919人,特任专任教师29人。全市小学和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99.9%和99.4%。从2006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学杂费、书本费及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分别达到192339人次、166359人次、21045人次,各级财政共投入“两免一补”资金3511.4万元。

文化和广电事业

全市有文化馆6个,剧场影院5个,公共图书馆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42.2万册。2006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达63.69%,全市广播覆盖率93.7%、电视覆盖率94.8%,两项指标分别比上年提高0.2、0.1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9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站8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451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1866人,注册护士1640人。年末实有病床5889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68‰,比上年下降了1.7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15.6‰,比上年下降了0.83个千分点,新生儿死亡率10.96‰,比上年下降了0.1个千分点;孕产妇死亡率十万分之四十四点六。传染病发病率十万分之五百八十七点一。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27.33万人。

体育事业

全市有4个体育场馆,各级社会体育团体13个。2006年,我市夺得全国比赛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4枚,夺得省级比赛金牌47枚、银牌45枚、铜牌5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社区健身活动场所逐年增加,设施不断完善。

四、城市建设、环保

城市建设

全市建成区面积60.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5.5万人,城镇化率为57.6%,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1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8.48标台。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519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8002万人次,实有出租汽车1494辆。年末城市供水管道总长度637公里,排水管道总长度522公里,水厂综合生产能力52万吨/日,全年供水总量11145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3368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93.65%。全年人工煤气供应总量145864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4654万立方米。

城市绿化

年末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2087公顷,比上年增加410.9公顷;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达499公顷,比上年增加99.73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8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6.26%。

环境保护与治理

2006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0.7%,比上年提高26.8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量2532万吨,比上年增长2%,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9.98万吨,比上年下降0.12%,工业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4万吨,比上年下降2%,粉尘排放量为2.21万吨,比上年增长了0.46%。

五、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

2006年末,全市居民总户数33.14万户,总人口109.01万人,净增人口1.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男性人口分别为58.83万人、56.6万人。人口出生率9.7‰,与上年持平,人口死亡率2.9‰,比上年降低了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9‰,比上年上升了0.3个千分点。

收入及消费

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26元,增长12.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511元,增长7.9%,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消费是消费热点,分别比上年增长9.6%、21.3%。农民人均纯收入3864元,比上年增加了401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18元,增长13.8%。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426元,其中,国有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026元,集体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741元。

居住条件

据抽样调查资料,2006年年末,城市人均房屋建筑面积23.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6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06年,全市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基金当年支出12.84亿元,增长22.16%。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22.12万人,增长2.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6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32.54万人,比上年增加1.43万人。全年共有3.45万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低保人均月支出86元;共有2.05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对象人数71571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974人,帮助持证再就业81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3%。

注:(1)公报中所列部分统计指标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攀枝花统计年鉴-2007》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产值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据为公安年报户籍人口。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4)规模以上工业:指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