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攀枝花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18:46:09 来源:攀枝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27次

1999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三讲”教育为动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从攀枝花实际出发,把扩大内需、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知难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市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1999年,面对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和多年积累的结构矛盾的制约等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以国有企业改革解困为突破口,加大城市基础建设力度,确保全市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据初步统计,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108.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75.51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24.97亿元,增长9.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730元,居全省第二位。

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是:经济适度增长,物价持续回落,投资下降,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财政减收,金融运行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等还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在市场经济中机制转换难度大,竞争力弱,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二、全市经济处于调整期,投资拉动乏力,工农业增长速度趋缓。三、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够理想,国有企业脱困任务艰巨,劳动就业压力增大。四、市级财力不足,财政增支压力越来越大。五、南北交通干线不畅,城市基础设施等投资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滞后,不利于招商引资。

二、农业

1999年,我市坚持以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为重点,充分利用攀西农业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大科技兴农投入,农林牧渔业生产取得全面丰收。全年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4亿元,比上年增长0.8%。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1999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180公顷,比上年增加156公顷,增长15.2%。水产品总量4067吨,比上年增产297吨,增长7.9%,其中:网箱养鱼产量389吨,比上年增产18.6%。

林业生产发展良好。继1998年我市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对重点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区、旅游风景区实行强制封山育林措施之后,1999年,林业资源管理、保护工作又有新的进展,以防护林为主,经济林为辅的植树造林工作全面展开。当年造林面积6.46千公顷,迹地更新面积0.04千公顷,成林抚育面积4.44千公顷,低产林改造0.01千公顷,封山育林面积40.44千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继续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2.30万千瓦,同比增长24.7%,机耕地面积1.9万公顷,同比增长5.6%。新增蓄引提水能力580万立万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20公顷。农村用电量达到6002万千瓦时,增长22.9%,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87万吨,增长8.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75.11亿元,比98年增长10.8%。其中:中央工业完成56.00亿元,增长15.8%,地方工业完成19.11亿元,下降1.4%。国有工业完成53.29亿元,增长6.1%;集体工业完成11.77亿元,下降4.1%;股份制工业完成7.07亿元,增长120.5%。二滩六台机组陆续并网发电,攀钢、二滩等大中型企业对全市工业的支柱和拉动作用明显。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工企业全部转产,实现由伐木向造林转变。年内清理、关闭了一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企业,使工业经济结构有所改善。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国有企业减亏解困是我市199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解困措施,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切实帮助企业减负解困。在改革发展中解困,以改革发展促解困,已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识。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到位及银行大幅度调低存贷款利率,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1.13亿元,比98年增长2.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68.7%。资金利税率3.66%,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4.99%,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31次,下降0.01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7379元/人,人均增加1295元。

建筑业经营困难。1999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24亿元,比上年下降37.0%,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7.5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0.1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由于国家没有新的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大幅度下降。1999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为42.78亿元,比上年减少25.56亿元,下降37.40%,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38.47亿元,下降39.38%。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3.18亿元,下降42.30%;更新改造完成投资3.86亿元,下降33.22%。全市新增固定资产91.54亿元,下降57.60%。

市重点工程进展顺利。1999年,我市抓住机遇,加快实施城市建设“五大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美化城市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一批市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密地国家专储粮库、仁和镇东西干道和新华街改造工程如期竣工,弄清线、两盐路全线通车,炳草岗变电站投入运行,滨江大道、湖光小区、甸渡路改造、沿江绿化工程、炳草岗大桥、晃桥水库等工程继续按计划推进,攀枝花民用机场已于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住宅建设速度放缓。自98年我市住宅建设以超常速度发展以来,99年住宅发展平缓,全市住宅投资完成6.21亿元,增长6.9%,住宅施工面积129.39万平方米,增长3.4%,住宅竣工面积81.82万平方米,增长30.3%。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比98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交通环境继续改善。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500公里,铁路专用线189公路。公路客运量15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客运周转量39896万人公里,下降12.6%。长江上游地区天然林禁伐,使我市专业运输公司和林业车队的大部分货源消失,公路货运量1659万吨,比上年下降8.1%,货运周转量59499万吨公里,下降5.1%。铁路客运量15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铁路货运量1410万吨,下降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讯业保持较快增长。1999年,全市顺利实现电信与移动通信的分离。九月,联通进入我市,移动通讯又添生力军。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4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16亿元,增长2.4%,电信业务总量2.58亿元,增长48.70%。全市邮路总长度1186公里,农村投递线路1423公里。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4.72万门,比上年增长23.7%。年末无线寻呼基站14个,总容量21万户,比上年增长23.5%。年末市话用户达到10.1万户,同比增长23.2%。农话用户4651户,增长58.4%,移动电话4.02万户,增长92.3%。

六、贸易外经和市场物价

经过改革开放20年“量”的积累,商品供应“相对过剩”,“买方市场”已经形成。近两年来,我市经济进入调整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慢,社会购买力减弱,而农村消费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巨大的农村潜在市场短期内还难以转化为现实市场。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居民消费已从吃、穿、用等温饱型消费向娱乐、保健、旅游渡假等享受型消费转化,使服务性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居民购买力分流,收入向股市、住房、教育、保险等投资方面转移。以上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我市消费品零售市场的高低。1999年,我市城乡消费市场稳中趋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市区零售31.2亿元,增长3.6%;县的零售2.2亿元,下降7.6%;县以下的零售2.3亿元,增长11.3%。非公有制经济贸易迅速发展,在全市消费品零售额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个体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13.7亿元,占全市消费品零售额的38%,比上年增加7个百分点。一批超市连锁店、专卖店等新的销售业正在兴起。

对外开放取得一定进展。外贸工作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国内发展速度减缓带来的各种困难,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合作,拓展新的贸易领域,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全市出口创汇16662万美元,同比下降2.4%,其中,地方出口创汇1054万美元,下降32.8%。利用外资保持了一定规模,共利用外资1070万美元,下降24.8%,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340万美元。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589人次,旅游创汇35.26万美元。全市已有8家旅行社,一批重点景点建设步伐加快,旅游支柱项目正在培育中。据抽样调查资料统计,1999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184元,同比增长1.3倍,旅游已成为1999年城镇居民消费一大热点。

市场物价持续走低。自98年下半年物价回落以来,物价总水平连续18个月下降,已大大低于我市物价控制目标。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巨额减收因素导致财政收入下降。199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8.66亿元,下降13.4%,地方财政支出11.71亿元,下降9.6%。

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运行平稳。1999年国家第七次调低存款利率,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我市金融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秩序保持稳定。年末各类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11.58亿元,同比增长10.8%,各项贷款余额122.27亿元,同比增长8.5%,全市银行现金净投放2.61亿元,比上年下降80.32%。

保险业平稳发展。1999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进入我市,全市4家保险公司累计承保金额314亿元,与上年持平。保费收入1.87亿元,增长2.9%,其中:企业财产险收入0.25亿元,同比增长45%。全年赔款支出0.45亿元,综合赔付率为24.1%。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事业方兴未艾。1999年,全市认真实施“科教兴攀”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农村科技、技术创新、体制改革、民营科技四个重点。以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为契机,加大发展高新技术工作力度。全市共完成各类科技项目387项,比上年增长18.7%。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7项,增长42.5%,其中: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10项。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加快,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明显。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999年,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6所,普通中小学663所,职业中学5所,技工学校5所。小学、中学、中专、大学在校学生达13.6万人,教职工1.25万人。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小学在校学生巩固率为99.4%,初中生巩固率96%。

成人教育取得一定成绩。年末有成人大中专学校(站、点)58所,在校学生0.7万人,毕业0.7万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77所。社会力量办学33所,教职工264人,在校学生3888人,毕业3363人。

1999年,全市被大中专院校录取的学生4146人,比上年下降13.4%,其中:专科以上院校录取1550人,增长8.2%,中专录取2596人,下降22.6%。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1999年我市群众文化、专业艺术丰富多彩,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良好,文化市场、新闻出版规范管理。成功举办了庆祝建国50周年、迎澳门回归、迎千禧年系列文化活动。全市有文化机构96个,公共图书馆4个,藏书48万册。专业艺术团体6个,演出252场次,观众21.9万人次。一批优秀作品入围全国、全省评奖。“扫黄、打非、禁盗”取得一定成效,共收缴各类非法书刊、制品2.5万册(盘),净化和规范了文化市场。

1999年,重点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奔小康工程”,全市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明确,工作如期推进。年内,市有线电视信息传输中心建成使用,全市已拥有电视台和转播台97座,发射功率5.89千瓦,卫星地面站2234座,比上年增长12.6%,广播覆盖率达90.4%,电视覆盖率为92.1%,比上年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技术、预防保健水平有所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60个,其中:医院109个,卫生技术人员8740人,比上年增长7.7%。其中:医师3030人,护师、护士2230人。年末实有病床5428张,其中:医院4447张,农村卫生院623张。全市有农村卫生院77所,乡医疗点375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65人。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1999年我市成功举办了四川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这是我市成立以来承办的第一个全省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年内,21支运动队参加全省各类比赛共获得奖牌54枚。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日益活跃,举办了元旦越野赛、重阳节登山赛、国庆广场大型体育表演等社会体育活动。在全市259所学校开展了体育达标工作,达标施行面为100%,达标率为94.9%。

十、人口与就业

人口规模继续扩大。1999年,全市居民总户数为28.56万户,总人口101.80万人,比98年增加1.29万人。计划生育工作再见成效。人口出生率12.77‰,下降0.4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03‰,人口自然增长率7.74‰,比上年降低0.4个千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镇从业人员减少。年末城镇从业人员24.34万人,减少4.2%,全部职工人数24.13万人,减少3.4%,全年职工工资总额20.67亿元,减少5.5%,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继续深入。1999年,全市所有区县都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对象人数合计达29669人次,保障资金投入总额205万元,比上年增长23倍。全市有617户国有、集体企业和253户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参加了养老金社会统筹保险,总人数分别达到25万人和1.75万人,较上年分别增长24.1%和4.7%。农村参加养老保险年末在保人数4.9万人,下降28%。社会福利事业稳固发展。1999年全市有社会办敬老院29个,比98年增加7个,床位501张,收养334人。

十一、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由于国家提高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水平,适当增加了行政事业人员的工资,使城镇居民收入有一定提高,但收入增长速度放缓。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76元,比上年增加3.28%,扣除物价下降因素,实际增长5.1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820元,比上年增加614元,实际增长13.8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452元,占42.1%,比上年下降2.36个百分点。

199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381元,比上年增加111元,增长4.9%,考虑物价下降因素,实际增长5.96%。

住房、医疗、教育、保险等方面的改革使城乡居民对未来支出的心理预期增加,储蓄居高不下。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71.76亿元,比年初增加7.2亿元,增长11.7%,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增加6.9亿元,农村居民储蓄增加0.30亿元。

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城市住宅竣工面积57.86万平方米,增长61.57%,农村住宅竣工面积23.97万平方米,下降11.09%。据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年末城市人均居住面积8.8平方米,有87%的居民户已拥有1/3产权或全部产权,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6平方米。

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有环保监测机构7个,当年竣工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1个,完成投资1809万元。对一批重点工业污染源进行了限期治理,完成限期治理项目9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2511万吨,工业废气处理量689.87亿标立米,工业废水处理率98.22%,工业废气处理率82.19%。

注:⑴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⑵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产值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⑶年末从业人员不包括离开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