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成都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17:45:40 来源:成都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56次

成都市统计局

一九九九年二月三日

199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需求不足的不利影响,积极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城乡基本实现小康目标。

一、综合

1998年,我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5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497.3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481.8亿元,增长1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1103元。

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3%,比上年回落5.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98.4%,回落4.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普遍下跌,是影响价格总水平走低的主要原因(见附表一)。

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年共分流安置9.1万名下岗职工,分流安置率达63%;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5%;城镇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已覆盖16个区(市)县,19&127;个区(市)县和高新区全部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以支柱产业、重点产品为依托,大力推进资产重组、转换机制、调整结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年内大型企业调整公司制改造7户、规范完善已改制企业18户,改制面达50%以上;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造面达42%。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三级管理监督体系正在建立。全兴集团、中际集团、托管经营公司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进展顺利。新批股份有限公司51家。

当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需求乏力,物价持续低位运行;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城乡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

二、农业

1998年,我市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902.0亿元,增长22.6%。

粮食生产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达403.9万吨,比上年增长0.4%,创历史最高水平。其它农副产品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居民的“菜蓝子”更加丰富(见附表二)。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2.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3.8%;大中型拖拉机2118台,增加287台;化肥施用量(折纯)20.0万吨;农村用电量达19.5亿千瓦时,增长7.7%。全年改造中低产田土25.1万亩;完成江河堤防工程整治10.9公里;汛末蓄水量达2.0亿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在改革调整中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有所好转。199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4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轻工业完成229.0亿元,增长12.0&127;%;重工业完成188.0亿元,增长6.9%。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672.8亿元,增长6.6%;实现利税46.0亿元,增长10.0%;产品销售率95.2%;综合经济效益指数82.2%。在盈利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十亿元的工业企业有6家,实现利税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7家。

重点优势企业继续发展,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38户重点优势企业中有10户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1998年,我市38&127;户重点优势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8.6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4.1%;实现利税36.0亿元,占78.3%。

树立“成都造”品牌意识,名牌战略取得成效。一批技术含量高的成都品牌工业产品出现较快增长(见附表二)。

随着投资力度加大,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49.2亿元,竣工产值175.7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32.2亿元,竣工产值91.1亿元。房屋建筑优良品率45.5%,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1998年,我市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0%。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投资率为36.7%。新增固定资产203.7亿元,交付使用率54.8%。全市施工面积3161.8&127;万平方米,竣工率51.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039.8&127;万平方米,竣工率60.8%。

随着投资力度加大,投资结构呈现新的变化。1998年,基本建设投资169.3亿元,增长41.1%,是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20.2亿元,占基建投资的71%。更新改造投资46.9亿元,增长34.8%,其中邮电通信行业完成26.8亿元,占更新改造投资的57%。在全市投资总额中,国有经济投资205.9亿元,增长39.0%,市及市以下投资291.1亿元,增长20.0%。

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我市房地产市场活跃。199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8.6亿元,增长7.7%。其中,住宅投资升幅较大,全年完成45.7亿元,增长30.9%,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达58.1%,较上年提升10.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324.2万平方米,增长10.9%,其中住宅销售299.7万平方米,增长14.2%。商品房销售额49.1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41.9亿元。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邮电业保持蓬勃的发展势头,1998&127;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交通运输事业全面发展。1998年末拥有民用汽车24.3万辆。全年新、改建二级以上公路369公里,桥梁102座,年末公路总里程1万公里,全市通公路村达99.8%。全年货物运输量1.6亿吨,货物周转量203.5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运量1.4亿吨,公路货物周转量58.6亿吨公里。全年旅客运输量3.6亿人,旅客周转量214.4亿人公里。其中公路旅客运输量3.4亿人,公路旅客周转量92.8亿人公里。民用航空事业发展较快,全年民航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1.9亿吨公里、74.4亿人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9.2亿元,比上年增长48.2%。年末城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83.3万门;农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2.5万门。年末全市电话用户90.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5.9%,其中住宅电话用户68.2万户,增长32.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2.4万户,年内新增21.8万户;寻呼台站42&127;个,寻呼机用户数达196.1万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6万户,增长1.2倍。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41.2部/百人,较上年水平上升8.3部/百人。年内新增长话业务电路3.6万路。全市96%的村实现通电话。全年发送信函8207万件;国内外特快专递110万件;发行各类报刊9683万份。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国内贸易

1998年,我市市场消费品货源充裕,但消费需求乏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零售额完成277.0亿元,增长15.8%。农村市场发展快于城市市场,全年市的零售额292亿元,增长6.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59.2亿元,增长16.8%,高于城市市场10.1个百分点。

积极推进市场体系建设,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企业结构调整,零售商业和批发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改扩建及新建了商品交易市场29个,年末共有商品交易市场828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34.9亿元,增长14.5%。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达25&127;个,其中上10亿元市场7个。全年承办了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全国服装服饰博览会、成都电脑节等大中型商品交易会15个,活跃了我市商品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了我市全国商贸中心试点城市的作用。

七、对外开放和旅游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市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34项;协议外资3.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0%。年末“三资”企业2301家。全年外贸收购总值12.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1亿美元,增长3.1%。在对亚洲出口难度加大的情况下,积极开拓欧美市场,保证了我市对外出口增长。全年出口3.6亿美元,增长1.7%。其中对欧美出口1.6亿美元,增长30.0%。对外交流取得新进展,全年进行了12项国际交流活动,经济技术合作8项。

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境外来蓉海外游客1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外汇收入6832万美元,增长10.1%。接待国内游客2250万人次,增长12.5&127;%;国内旅游收入70.2亿元,增长15.9%。成都及都江堰市在全国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民银行全国九大区域分行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成立,确立了成都在西南地区的金融中心地位。1998年末,全市共有国内金融机构2396个,外资金融机构在蓉代表处12个。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8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2%,其中银行存款余额880.6亿元,增长20.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16.1亿元,增长20.1%,其中工业短期贷款167.9亿元,增长4.1%。现金收支状况良好,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425.9亿元,现金支出2258.3亿元,货币净回笼167.6亿元,成都已成为全省乃至西南地区的资金、货币集散中心。

投融资方式趋向多元化,证券市场稳步发展。全市年末证券机构达67家。年内推荐并完成了华神科技、第一纺织两家股份制公司的上市工作,在深、沪交易所上市的股份公司共达18家,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年末共有保险机构129个,全年保费收入17.2亿元,比上年增长7.4%;承保额3103.5亿元,增长90.2%;赔付支出5.6亿元,增长12.2%。全年新设险种51个。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事业得到快速发展。1998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45万人,拥有21&127;名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60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县以上科研机构121个。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获市以上科技成果奖160项,组织实施科技攻关、火炬、星火、成果推广等科技计划项目235项。“科技兴农”成效显著,创立了1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3个省、市级科技示范乡(镇),10个试验示范基点。全市有5个区(市)县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县”称号。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办学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年末,全市中小学校达3355所,在校学生120.8万人,专任教师6.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1%,城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91.4%。全市共有各类大中专学校75所,在校学生15.8万人,专任教师1.4万人。各类成人高校34所,在校学生6.6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1998年,市属广播电视系统播出广播、电视新闻4.8万条,开办各种专栏节目99个,摄制对外宣传专题片5部,发展有线用户3万户。全年市属专业剧团演出1439场,组织了2次全市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组织11批50人(次)赴美、加、日、韩等国进行文化交流。年末公共图书馆17个,群众艺术馆5个,文化馆15个,博物馆10个,影剧院21个。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1998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503个;卫生技术人员5.4万人,其中医生2.6万人;各类卫生机构总床位3.9万张,其中医院床位3.3万张。开通了“120”急救专用电话,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86个、建立健康档案20多万张。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7‰以内。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1998&127;年,我市成功地举办了’98世界女子飞人挑战赛和第16&127;届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等国际级比赛。成都体育代表团参加四川省第四届青少年运动会分别夺得金牌、奖牌、团体总分第一名。第13届亚运会上,我市选手获3枚金牌、2枚银牌、1&127;枚铜牌。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1350所中心校以上学校和1894&127;所村小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分别为97.1%、92.5%。

十一、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随着国家启动投资需求政策的实施,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五路一桥”、环城高速路、成灌高速路全面启动;望江路建设工程形成通车能力;自来水六厂BOT项目工程招标工作全面完成。城区共修建完成13个大棚菜市场;开工建设6个室内农贸市场。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获联合国“人居奖”。

公用事业快速发展。1998年末,市区公交营运线路98条,年内新开线路5条;营运线路长度2088公里,年内新增84公里;公交营运汽车1652辆,出租汽车6742辆。全年城区天然气输供气13.6亿立方米,年末用气人口182.5万人,城市气化率98.4%。全年自来水供水5.0亿吨,日供水能力152万吨,年末用水人口223.3万人。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环保科技人员556人,环境监测网络覆盖全市。城区749条街道、66个占道市场实施了生活垃圾袋装收运管理,共建袋装垃圾中转房162座。环境质量稳定,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8分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3%。全年污水治理项目79个,治理项目投资3238.9万元,新增废水处理能力64.1万吨/日。全市新增绿化面积115.4万平方米,其中城区新增绿地面积72.5万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1998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115.3亿元,比上年增长4.2&127;%;职工平均工资7420元,实际增长6.4%。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46元,实际增长6.8%;人均消费性支出5482元,实际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2630元,实际增长8.0%;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078元。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0.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2平方米。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5.6亿元,增长19.7%。

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色电视机119台、组合音响32台、家用电脑9台、空调14台、电冰箱93台、影碟机38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色电视机44.2台、黑白电视机68.8台、摩托车25.6台、电风扇147.9台、洗衣机32.8台、电冰箱9.4台。

十三、人口

1998年末,全市总人口997.0万人,比上年增加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7.3万人;市区人口326.0&12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2‰,死亡率6.1‰,自然增长率3.0‰。

一孩率92.6%。

注:1、本公报为1998年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99成都统计年鉴》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均按现价统计,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五路一桥”指成都--洛带公路、人民南路南延线、成都--龙泉公路、老成渝公路改造、成都三环路、人民南路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