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成都市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17:37:48 来源:成都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22次

1994年,是我市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政方针,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统计,全年现价国内生产总值5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增幅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全省3.9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23%、全省的20%,整体综合实力增强。一、二、三产业稳定、协调发展,一产业增长4%。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14%;二产业增长20%,占45%;三产业增长13.5%,占41%。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前进中的问题主要是:市场物价涨幅过高;部份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业生产中潜伏着较多的不稳定因素;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

一、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指农业。1994年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十分重视加强对农业的领导,努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建设了一批粮油高产、高效,优质基地和多种经营基地。粮食生产在遭受自然灾害和耕地面积呈刚性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量仍达397.3万吨,基本保持上年水平。多种经营稳步发展,油料生产在连续两年减产情况下增产11%。养殖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80亿元,比上年增长5.4%。农业增加值7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

主要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产量和牧畜头数如下:

单位1994年比上年±%

粮食万吨397.3-0.06

其中:稻谷万吨245.8-2.07

小麦万吨99.125.78

油料万吨15.710.95

蔬菜万吨271.35.11

水果万吨24.714.31

生猪出栏数万头617.946.24

肉类总产量万吨49.458.59

其中:猪肉万吨39.495.59

家禽万吨8.1918.70

牛奶总产量万吨3.944.51

禽蛋总产量万吨10.3612.6

水产品产量万吨3.2710.85

年末生猪存栏数万头532.872.37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田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农业机械总动力162.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2%,农用排灌机械总动力16.8万千瓦,增长4.9%。完成机械耕作1310万作业亩,机械播种100万亩。全年建设“三田”131万亩,改造“三低”21.5万亩,开发“三荒”2.5万亩,成片植树造林9万亩。

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形成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及商饮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趋势。全年农村社会总产值(现价)1022亿元,农业总产值仅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11.3%。乡镇企业持续高速增长,总产值941.9亿元,比上年增长87.4%。乡镇企业总收入836.2亿元,增长79.1%。双流、新都乡镇企业总产值仍居全省一、二名。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耕地面积呈刚性减少;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高;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指工业、建筑业。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2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5个百分点。增加值中,工业占87.2%,建筑业占12.8%。

工业:

1994年我市工业企业面向市场,转变机制、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827.8亿元,比上年增长34.0%。工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20.8%。全部工业总产值中乡及乡以上产值500.9亿元,增长14.9%;国有工业总产值213亿元,增长2%;大中型企业发展速度加快,总产值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增强,集体经济,其它经济生产迅速发展,其产值已占乡及乡以上产值的57.5%;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产值192.0亿元,重工业产值308.9亿元,分别增长13.8%、15.5%。一些基础原材料、支农产品、人民生活必需品等的生产保持增长势头。全市重点考核的150项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96.2%,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单位1994年比上年±%

原煤万吨505.1816.93

发电量亿千瓦时43.567.29

其中:水电亿千瓦时17.9719.01

钢材万吨220.56-5.10

纯碱吨37162-13.21

合成氨万吨60.3715.28

化肥万吨43.641.54

水泥万吨214.752.23

汽车辆19298-19.43

电视机万部65.6578.93

录像机万部22.2722.63

卷烟万箱27.00-2.53

白酒(商品量)万吨34.4329.00

化学纤维吨1871918.45

机制纸及纸板万吨16.43-9.28

合成洗涤剂万吨7.9113.32

配、混合饲料万吨80.1410.94

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16.8亿元,按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20.1%。工业企业工业产品产销率94.6%。六项综合经济效益考核指标分别为:资金利税率9.15%,成本费用利润率3.44%,增加值率28.12%,全员劳动生产率16609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1.3次,综合经济效益指数91.1%。全市节约能源28万吨标准煤。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转机建制取得新进展。100户企业进行“优化资本结构”的试点,红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00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成都制药二厂、成都轴承集团公司被四川省选为全省22户新体制试点企业。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市620户企业,35万名职工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经济增长结构性矛盾突出;二是国有工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增加;三是各种负担沉重、资金短缺、拖欠严重。

建筑业

1994年我市建筑企业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各项生产指标完成较好。全市建筑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13.1%。国有建筑企业总产值69.7亿元,增长32%,竣工产值46.3亿元,增长1.1倍。施工面积114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66.5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3.2%、10.5%。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37209元/人,增长26.5%。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包括运输、邮电、商饮、物资供销、外贸、金融、保险、服务、旅游、公用、房地产以及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卫生、体育、机关团体、部队等。1994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2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运输、邮电

1994年,我市交通运输呈增长势头。全年改扩建乡村公路71.4公里。五条重点公路建设顺利,投资2.56亿元已完成134.3公里的建设。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258公里,年末拥有各种机动车辆20.9万辆,比上年新增2.7万辆。各类交通工具完成货物周转量177.1亿吨公里,增长4.7%,其中铁路139.4亿吨公里,增长5.8%;完成旅客周转量168.8亿人公里,增长13.6%,其中铁路56.91亿人公里,增长4.5%。1994年我市民航事业发展较快,航线在上年162条基础上增加到197条,航线长度22.26万公里,比上年增加2.67万公里。货运周转量和客运周转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7.3%、25.4%。

邮电、通信事业加快发展,通信能力明显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22亿元,比上年增长48.7%。新增市话程控交换设备总容量23.5万门,扩大市内电话放话9.2万部,发展电话长途直拨用户7.8万户,无线移动用户13000户;新增长话业务电路6200条。年末全市电话机总容量46.67万门,其中城市44.22万门,农村2.44万门;市内电话用户24.6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0.88万户;公用电话网点6877个。随着国际交往增加,国际邮电通信用户迅速发展。

商业、物资供销

1994年,我市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较为合理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消费品市场商品供应充裕,购销稳中见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0.5亿元,比上年增长37.9%,扣除价格上涨实际增长11.8%。城市市场较农村市场活跃,零售额中,城市零售额163.38亿元,增长43.5%,农村零售额63.7亿元,增长22.3%;国有商业零售额63.3亿元,增长11.8%,集体商业零售额56.1亿元,增长25.6%;各类商品销售全面增长,高档耐用消费品和小型家用电器销售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全市集市贸易成交额121.93亿元,增长1.1倍。

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平稳,部份物资价格下降。全年大中型物资供销企业物资购进总值102亿元,销售总值112亿元。市物资系统销售钢材24.4万吨,木材4.9万立方米,水泥22.6万吨。成都物资企业(集团)总公司经国家批准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成都生产资料市场已被批准为全国性生产资料市场。

外经、外贸、国际旅游、经济开发区

1994年我市外贸、外汇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对外贸易继续扩大。全年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外贸进出口总额4.9亿美元,增长33.2%,连续4年保持平均增幅在25%以上。进出口额中,进口额2.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6%,出口额2.68亿美元,增长33.4%。出口商品结构调整,质量不断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上升到76.5%,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66种,比上年增加28种,其中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10种,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4种。全年劳务及非贸易创汇(不包括旅游)1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到1994年,我市已同世界上81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

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全年新签外资项目406个,协议外资4.6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增长83%。外资投向重点突出,二产业协议外资占总额的53.6%,三产业36.3%,比上年下降23.7个百分点。协议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52个,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2个。实际利用外资较多的国家(地区)有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到1994年底,全市“三资”企业已达1752家。“三资”企业出口创汇4216万美元,增长39%,创汇占全市出口创汇的15.7%。

国际旅游平稳发展。全年共接待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13.2万人,其中外国人8.25万人,增长25.3%,港澳台同胞4.86万人,下降53.1%。国际游客在蓉平均逗留天数为2.3天,比上年略有缩短。1994年5个经济开发区建设顺利,发展迅速。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亿元,利税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53.3%。组织高科技项目84项。实施火炬计划6项,星火计划6项。开发新产品47项,其中有18项达到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全年新办“三资”企业32家。全区出口创汇320万美元;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软硬投资环境的建设。全年新引进项目42个,协议投资15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2个。年底,累计引进项目已达244个,协议投资总额近50亿元,建成投产126个,全部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8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实现利税7000多万美元,出口创汇500多万美元,均较上年大幅度增长;成都台商工业开发区继续抓紧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引进项目14个。新都卫星城工业开发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积极引进项目,部份建成投产。

金融、保险

1994年我市金融运行呈平稳健发展态势,总体形势明显好于前两年。年末银行存款余额324.08亿元,比年初增长35%。居民储蓄存款229.17亿元、比年初增长46.4%,其增加额占金额机构存款增加额的65.2%,是影响存款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因素;贷款适度增长,结构继续改善。银行贷款余额304.55亿元,比年初增长25.4%,支持了我市农副产品收购、国有大中型企业、流通企业、外贸企业资金需要。通过加强现金管理,较好地抑制了消费基金过快增长的势头。全年现金收入724.2亿元,现金支出698.2亿元,分别增长44.8%、40.6%,其增幅分别比上年增幅回落11.2、18.7个百分点,货币净回笼25.9亿元,比上年多回笼22.3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金融改革取得新进展,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职能进展顺利。年内新增金融网点95个,现有国内金融机构1916个,外资金融机构办事处4个。在蓉证券机构及营业部44个,证券交易种类与交易活跃程度居西南各城市之首。

保险事业蓬勃发展,保险额达943亿元。保险业务种类118个。全年保险费收入比上年增长30.9%,其中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收入分别增长44.6%、1.9%。全市有4959户企业、195.32万户居民家庭参加了财产保险,68.68万人参加了各种人身保险。全市独生子女两全保险的承保面达80%。保险业务总支出2.46亿元,共处理国内财产赔款及给付1.95亿元,支付人身保险赔款及给付5157万元。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2.35万人,毕业1.71万人,在校7.74万人;招收研究生1876人,毕业1082人,在校4827人。成人高等教育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2.62万人,在校6.7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20.7%。中等教育学校继续调整结构,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79万人,毕业1.05万人,在校4.48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29.3万人,毕业8.64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升学率为36.6%,其中城区65%;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5.48万人,毕业1.68万人。小学教育稳步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全市3154所小学校在校生70.53万人,比上年增长3.9%;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毕业升学率95.2%,在校生流失率由上年的0.23%降至0.09%。继城区和温江县率先实现“普及”,1994年新都县,都江堰市实现“普及”目标。教育投入继续增加,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稳定。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1994年我市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步伐,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57.9%。全市试制成功新产品1334项,投产率75%,新产品创产值50亿元,利税8.9亿元。完成各类科技项目432项,其中获国家、省、市各类科技成果奖136项,达国际先进水平11项,国内领先水平31项。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58项,完成29项;实施火炬计划108项、星火计划30项,共实现产值13.5亿元,利税3.2亿元。全年引进急缺专业技术人才12753人,为农村培训实用技术人才37万人,星火人才11.67万人次。

文化事业取得新进步,加强书刊、音像市场依法管理和“打非扫黄”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四川书市。全年播出广播、电视新闻3万余条次,开办各类专栏节目135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8.8%,电视人口覆盖率94.2%;出版图书21649万册,报纸81065万份,杂志3934万册;专业剧团演出1085场次。年末全市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0个,公共图书馆16个,群众艺术馆3个,博物馆8个。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医疗卫生机构1568个,其中医院568个。拥有病床3.85万张,其中医院3.29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34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17万人,其中医生2.44万人,护师、护士1.29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技术人员54人。卫生设施和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年承办国家级比赛7项,省级比赛5项,市级比赛30项。在1994年四川省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上我市勇夺“三连冠”,获团体总分第一名,金牌、奖牌第一名。成功地承办了’94全国足球甲A(成都地区)联赛、’94丰田杯中国南北足球明星对抗赛等全国性比赛。被国家体委给予“一流场地、一流组织、一流球迷、一流球市”的较高评价。1994年全市3622所学校施行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面92.6%,有79.47万名学生达标,达标率91.4%。群众体育健康发展,成功地举办了元旦越野赛跑等4项群众性体育比赛。全年新增等级裁判员160名,其中一级54名,二级106名。

城市建设、公用事业、环境保护

1994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综合配套建设步伐加快,过境(二环)路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西体路、建设北路到2号桥的道路和1号桥到2号桥的河堤通道。对红星路2段、人民中路2段、新华东路等5段道路拓宽改造,面积达2万平方米,实现了快慢车分流。重点整治拓宽15条进出城口道路,较好地缓解了城区交通咽喉堵塞。全年城区房屋建设综合开发面积150万方米,改造危房24.9万平方米。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加。

城市公用事业不断发展,现有公交线路109条,营运线长度2200多公里。年末拥有各种公共汽电车1262辆。全年公交客运量2.36亿人次。各种出租汽车3921辆。城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85.3万吨,全年供水2.96亿吨,城区自来水普及率100%。城区日增供气10万立方米,全年新发展民用天然气用户3万户,年末城区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居民146万人,气化率78.2%。

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再上台阶。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三项指标年日平均值分别为二氧化硫每立方米66微克,大气总悬浮微粒每立方米320微克,氮氧化合物每立方米70微克,均达到目标控制标准。全年完成尘毒治理12项,投资174万元治理重点污染项目7个,新增污染处理能力:废水7.6万吨、废气2亿标立方米、粉尘7200万立方米。投资155万元开辟了第二条垃圾车专用通道,投资2487.7万元加快龙泉长安乡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的续建工程。对城区621座公厕实行规范化管理,公厕设施完好率在95%以上。全年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7.7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有所提高。在五城区各建成一条具有“一街一景”特色的绿化示范街。

固定资产投资

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79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二产业投资增长11.7%,三产业投资增长41.4%,住宅投资增长27.7%。投资总额中,市及市以下投资124.1亿元,增长25.73%,占全部投资额的69%;国有单位投资91亿元,增长20.2%,商品房投资33.75亿元,增长62.8%。投资结构改善,投资投向重点突出。国有单位投资中,更改投资增幅高于基建18.2个百分点。基建投资中用于能源投资7.53亿元,交通运输邮电投资14.3亿元,分别增长51%,174.3%;更改投资中用于提高产品质量投资、“三废”治理投资分别增长2.9倍、5.2倍。

投资效益提高。国有单位建成投产项目425个,建设项目投产率39.7%,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65.65亿元,增长79.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2.1%,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国有单位房屋竣工面积446.85万平方米,竣工率59.5%,比上年提高22.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271.56万平方米,竣工率43.2%,商品房竣工214.53万平方米,竣工率36%。全年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的项目主要有:钢材10万吨/年,铜冶炼3000吨/年,烧碱15000吨/年,氮肥22000吨/年,轴承76.43万套/年,黑白电视机15万部/年,长途自动电话交换设备2万路端,商业网点11.33万平方米,学生席位5.1万个。污水处理能力29万吨/日。

物价、人民生活

1994年价格改革力度加大,年内国家提高了电力、原油、天然气、成品油、化肥价格和粮食购销价格、棉花收购价格。与此同时,我市结合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地方价格改革。由于价格改革力度加大,工农产品剪刀差缩小,全年物价涨幅较高,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5%,商品零售物价上涨23.3%,是改革开放16年以来物价上涨最高的一年。涨幅较大的食品类,上涨36.2%,其中粮食上涨46.5%,肉禽上涨47.4%,鲜菜上涨31.5%、服装类上涨28.2%,燃料类上涨18.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职工工资总额78.86亿元,比上年增长38.4%,职工平均货币工资4860元,增长39.7%,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平均货币工资5103元,增长38.5%。据对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3940.47元,增长50.2%,扣除职工生活费用价格上涨实际增长工18.7%,人均年生活费支出3641.2元,增长50%。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色电视机100台,电冰箱83.7台,洗衣机92台,录像机32.7台,录音机63.3台,照相机40.7架,电风扇201.3台,组合音响14部。

据对农民家庭抽样调查,1994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303.3元,增长26.6%,人均年生活费支出1285.7元,增长30.4%。年末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自行车180辆,手表351只,缝纫机35.1架,电风扇85.1台,洗衣机16.6台,彩色电视机14台,黑白电视机78.5台,收录机28.3台,摩托车6辆。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居住条件不断改善。1994年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2.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全年住宅建设投资48.6亿元,增长27.7%,建成住宅竣工面积271.6万平方米。全年城区修建“解困房”6.6万平方米,解决人均居住面积4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困难户12850户。改造危房24.9万平方米,其中改造低洼棚户区11.5万平方米。城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4平方米。

劳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就业继续增加。全年共安置城镇失业人员3.37万人,比上年增长2.1%。失业率为2.2%。年末全市职工人数为163.01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121.75万人,其它经济类型单位职工11.02万人。年末城镇个体劳动者14.9万人,比上年增长43.2%。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城区建立了56条为老年人、残疾人服务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年末全市社会福利机构拥有床位9740张,比上年增长4.2%,收养老、幼、残及精神病人7180人,增长4.3%。

人口

1994年,全市总人口960.4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01.5万人,增加8.1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1.15‰,死亡率6.11‰,自然增长率5.04‰,比上年降低0.37个千分点。

注:本公报部份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后数以《成都统计年鉴》-1995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