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四川省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17:04:08 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98次

199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两个转变”,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全省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发展。

一、综合

过去的一年,全省经济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从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基本省情出发,坚持“稳中求进”,积极推进“两个转变”;坚持“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思路,继续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按照“抓大放小”的方针,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努力实现工业增效减亏;根据“大开放促大发展”战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全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宏观经济环境得到改善,国民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各种经济成份蓬勃发展,农业喜获丰收,粮食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有所回升,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不断增加,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市场物价稳定,涨幅进一步回落,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实现了多年未见的“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发展局面。初步统计,1997年丛省国内生产总值33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9.3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385.4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1015.4亿元,增长9.4%。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涨幅继续回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9%,比上年涨幅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2.9%,分别回落3.6和5.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1%,涨幅回落4.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5.1%,农村上涨5.0%,分别回落4.7和4.1个百分点;居民生活服务价格上涨15.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9%,农产品收购价格上涨5.0%。其中,粮食类价格下降7.1%,经济作物类价格下降1.5%,畜禽产品类价格上涨15.9%。

按照“思想大解放,结构大调整、资产大重组、机制大转换”的新思路,狠抓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1997年三次产业的比便由上年的28.8:41.2:30.0调整为27.7:41.7:30.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工农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55.0:45.0调整为56.1:43.9。

投资、消费比重基本稳定。1997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8.3%和36.8%,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0.2个百分点。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全社会人均劳动生产率707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3183元,增长4.3%;第二产业14536元,增长7.8%;第三产业11876元,增长8.0%。

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省委、省政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和扶贫开发力度,促进了民族地区和老边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1997年全省63个贫困县建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032元,人均粮食占有量408公斤,有10个县已率先摘掉贫困县帽子。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5.3%。

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按照“总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财税、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等体制改革方案,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稳定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土地使用权和小型水利设施经营权进一步开放活,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积极探索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选择了68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集中抓了37户扩张型企业的扩张和20户特困企业的解困工作,使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成都、绵阳、内江、自贡、乐山五城市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试点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加快“两个根本转变”的试点,在结构调整、资产重组、机制转换等方面有所突破。随着各级机构改革,公务员制度建设,进一步转变了政府职能,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改革,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正在逐步建立。

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增大,不少企业受市场约束的影响增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职工增多,亏损严重等问题仍较突出。

二、农业

各级党政坚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狠抓科教兴农、治水改土、抗灾救灾和造林绿化,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实现了“粮增产、钱增收”的目标。

粮食再获丰收。由于农业实用技术大面积推广,良种面积扩大,且全年气候条件总体较好,部分地区虽爱伏旱影响较大,但补种、改种等措施得力,减少了灾害损失,粮食生产在上年丰收物基础上又获丰收,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粮食总产量3554.4万吨,比上年增产71.3万吨、烤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继续增产;受市场价格和供需关系的影响,棉花、黄红麻、甘庶等农产品种值面积减少,产量下降。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重点工程造林与西部绿化造林攻坚全面推进,兴林建园与产业化步伐加快,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护林防火、病虫害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较好兼顾。全年造林面积398.3万亩,长防林重点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150万亩,迹地更新33.1万亩,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0.5‰以内,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88.5%。各地营造名特优经济林104万亩,速丰林75.7万亩,新建银杏基地5万亩,林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全年猪牛羊肉产量453.7万吨,比上年增长4.5%;牛奶产量25.0万吨,增长4.2%;年末大牲畜存栏1073.4万头,生猪存栏5279.8万头,羊存栏1178.0万只。

渔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水产品产量继续增加。1997年水产品产量37.2万吨,比上年增长11.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农业投入增加,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物质装备水平有所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省各地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年累计投工4.9亿个,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7.7亿元,比上年增长93.0%;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万公倾,灌溉面积27.3万公倾。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346.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6%;农用拖拉机14.5万台,增长1.4%;农用载重汽车4.5万辆,增长4.9%;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01.2万吨,增长4.3%;农村用电量68.0亿千瓦小时,增长6.1%。

三、工业和建筑业

1997年,省委、省政府着力加大工业改革的力度,狠抓结构调整,继续实施“8+5”工程、“小巨人”计划和名牌战略,加快“大轻工”发展步伐。鼓励重点骨干企业低成本扩张,一批影响全省工业大局的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呈现回升势头。全年工业增加值11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43.7亿元,增长13.2%,产销率达到94.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其中发电量增长5.0%,水泥增长9.8%、电视机增长16.8%,其中:彩色电视机增长20.2%、原盐增长6.9%、棉布增长14.6%。

工业经济效益自年初进入谷底之后,由于一结优势企业的扩张和部分骨干盈利企业的拉动,工业经济效益总体上已逐步趋向好转。全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7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9%。资金利税率5.8%,比上年提高0.3%,成本费用利润率2.0%,提高0.8个百分点;盈利企业盈利额101.6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65.0亿元,盈亏相低后净盈利36.6亿元,增长89.6%。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轻工企业增效减亏,效益明显好转,全年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5.5%和21.2%,销售利润分别增长20.8%和23.7%,盈利企业盈利额分别增长42.3%和38.8%,盈亏相抵后的净盈利分别增长108.9%和85.2%。

建筑业改革进一步推进,招标投标制度逐步改善。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年末国有建筑业施工工程1.4万个,实际招投标的工程7242个,招投标面达52%。劳动生产率44291元,增长15.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69.6万平方米;实现利润总额5.6亿元,下降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1997年,全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调整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集中资金保重点,农业、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发展。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国有经济投资529.9月亿元,增长26.2%;集体经济投资127.7亿元,下降0.5%;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58.4亿元,增长20.4%;其它各种经济类型投资124.3亿元,增长0.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38.8亿元,增长33.2%;更新改造投资117.1亿元,增长15.1%;房地产建设投资98.0亿元,增长8.2%。在各行业投资完成额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增长82.0%,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8.9%上升到13.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55.4%,所占比重由13.1%上升到17.5%。

全年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资项目3835个,项目建成投资率为52.0%;全年竣工房屋面积1399万平方米,竣工率45.6%;新增固定资产298.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53.7%。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机组装机容量52万千瓦,原煤开采36万吨,自来水供应26万立方米,水泥44万吨,新建公路222公里,改建公路891公里,化肥56万吨,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72万门,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万亩,11万伏以上输电线路68公里。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保持较快增长,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132.1亿元,比上年增长8.5%。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运输业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重点建设项目“十路一隧”建设进度加快,达成铁路已顺利建成通车。年末,全省公路里程已达7.5万公里,比上年末净增500公里。其中年末高速公路已达300公里,占总里程的0.4%;一、二级公路里程3449公里,占4.6%。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省公路、水运跨省超长线路运输和出租车发展较快,全年完成货牧周转量567.9亿吨公里。其中公路202亿吨公里、铁路345.6亿吨公里、水运18.4亿吨公里、航空1.9亿吨公里;完成旅客周转量493.9亿人公里。其中,公路311.0亿人公里、铁路93.2亿人公里、水运3.6亿人公里、航空86.1亿人公里。客货运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有所提高。

邮电通讯业突出增能,强化经营管理手段,加大规范服务力度,通讯网规模继续扩大,总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邮电业务持续增长,“邮电服务车”目标基本实现。全年新增光缆3200公里,光缆总长度达到2.4万公里;新增长途业务电路2.4万路,达到8.8万路;新增本地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101万门,全省县以上城市全部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新建、扩建移动电话基站622个,基站总数达到933个;新增信道1.4万个,信道总数达到2.8万个,移动电话覆盖了全省市、地、州以上城市和128个县(市)区,其中数字网覆盖面扩大到18个城市及省主要交通干线和部分经济发达的乡镇,与全国2005个省、地、县城市和22个国家及地区实现了自动漫游;建成了以“天府热线”为品牌的全省邮电公众信息到互网络,用户上网访问次数累计达64万余次。

全年邮电业务问题完成50.5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年末邮电公网电话用户达到245.4万户。其中,市话用户172.8万户,农话用户35.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7.0万户;无线寻呼137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3.4%,主线及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0%,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16.9%。

按照“按规模分等,按效益分级”的原则,邮电改革取得新进展,服务质量有所提高。长途业话接通率提高6.7个百分点,长途去话接通率提高2.4个百分点,省际电路溢出比大幡度下降。

六、国内贸易

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市场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全省已建成150多个省级重点商贸市场,培育和发展了一批要素市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短缺经济在大多数领域已基本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社会供给比较充裕,供大于求的商品增多,消费品市场稳中偏弱。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总额265.3亿元,下降5.3%,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下降3.9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的零售955.9亿元,增长17.8%,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4.4%提高到78.3%,尤其是个体和其它经济增势明显,零售额分别增长47.1%和22.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低幅增长,零售额720.6亿元,增长5.4%;餐饮业和其它行业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分别比上年增长28.6%和29.0%。

生产资料市场走势较弱。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各类生产资料总值578.5亿元,比上年下降3.5%。其中,销售钢材222.8万吨,下降2.3%;水泥96.2万吨,增长1.6%;木材56.7万立方米,下降6.6%。

七、对外经济

1997年,对外经济工作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拓宽开放领域,提高开放实效,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对外贸易实施“大经贸”战略取得新成效。全上进出口总额2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出口总额16.4亿美元,增长5.5%;进口总额10.7亿美元,增长1.4%。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种类进一步扩大。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增加。截止年末,我省已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国(境)外机构驻四川代表处达四百多个,对外交流与使用的范围逐步扩大。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增长7.1%;实际利用外资8.8亿美元,增长42.3%。其中,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协议252项,协议利用外资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增长10.3%;对外新签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147个,合同总金额4.0亿美元,实际完成营业额2.3亿美元。同时,省际间特别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际旅游又有新的发展。全年接待来川访问和旅游的外国朋友及华侨、港澳台同胞2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1%;旅游创汇7895.1万美元,增长12.4%。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改革逐步深化化,金融秩序保持稳定。1997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36.3亿元,比年初增长16.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84.9亿元,增长16.5%,各项贷款余额2948.1亿元,增长16.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053.0亿元,增长15.3%;中长期贷款余额765.6亿元,增长20.6%。

保险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全年全省承保金额5362.4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财产险承保总额2883.8亿元,增长80.6%;保费收入32.7亿元,增长37.9%。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3.9亿元,人身保险费收入15.1亿元;全年共处理各种赔案37.3万件,支付额15.7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2.2亿元,人身险给付金额5.9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坚持实施“科教兴川”战略,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97年,科技工作继续组织实施科技兴川“千亿工程”,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民营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在推进科研开发、技术市场、宏观管理、科技投入、科技法规五大体系建设方面得到实质性进展。年末,全省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222个,高等学校研究与发展机械300个,全年取得自然科学重大研究成果410项。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58项,获国家各种奖励项目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106项。全年共实施“千亿工程”项目6030项,实现产值500亿元,实施质量和实施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种子工程、增粮工程、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等科技推广取得新成绩。全年育成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7个,其中,增产一成以上的品种11个,两系杂交中稻、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科技增粮工程重点示范推广水稻、小麦、玉米等8200万亩,推广水稻早育秧、地膜覆盖等重大增产技术2000多万亩;为老、少、边、穷地区推荐是适用科技成果50项,安排成果推广和星火计划项目30项,全年新列火炬计划项目35项,投入资金2.0万元,高新技术新兴科技产业累计实现产值3.2亿元,利税0.6亿元,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高校科技园区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72亿元,创利税21.4亿元,出口创汇2940万美元。

技术市场进一步发展。全年签定技术交易合同6380项,合同金额15.8亿元;年未高新技术企业270家,全年申请科技专利2982件,专利授权1500件,组织参加国际、国内技术交易会35次,参展项目2000多项,成交金额15.8亿元。

大力实施“科教兴川”战略,教育事业坚持依法治教,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持续稳步发展。1997年末,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9.7万所,在校学生1327万人,教职工78万人,其中任教师60万人。

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展顺利。年末,小学4.7万所,在校小学生827.1万人,增长6.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下降到1.0%,下降0.2个百分点。普通中学4420所,在校学生274.8万人,初中辍学率下降到5.0%。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又有新的进展,民族自治地方的学龄儿童入学率由上年的86.8%提高到90.4%。幼儿教育继续发展,年末11223所幼儿园,3-6岁在园儿童178.0万人,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46.5%。1997年,有21个县(市、区)通过“普九”检查验收,全省累计有77个县(市、区)实现“普九”,“普九”人口4279.4万人,占总人口的51.2%,“普九”,的乡镇总数已达2753个,人口覆盖率提高到78%。

中等教育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各类高级中等职业学校588所,在校学生39.9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79.9万人的50.0%。其中,中等专业学校217所,在校学生23.8人。

高等教育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办学规模继续扩大。1997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42所,在校本专科学生14.1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增长6.8%;毕业生3.6万人,年内招收研究生2425人,增长1.4%,在校研究生0.7万人,增长4.7%,毕业研究生1974人,增长16.7%。重点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又有新的进展,1997年四川联合大学等5所进入“211”工程的高校已进行了实验室合格评价。

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全省成人高校51所,在校学生8.3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54所,在校学生17.6万人,增长27.9%;成人中学272所,在校学生2.3万人;成人初等学校6404所,在校学生37.2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31309所,在校学生129.8万人。全年参加自学考试人数43万人,已有1.2万人毕业获得学历文凭;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的职工235万人,岗位培训194万人;全年青壮年脱盲38.5万人,至年底已有150个县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坚持爱国、团结、繁荣和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迎接新世纪的主题,着力繁荣民族优秀文化,实施“精品战略”,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成功地举办了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和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其中第五届中国艺术节接待各方嘉宾、参演团体近5000人,正式参演剧目32台,祝贺演出剧目16台,开幕式大型演出和闭幕式交响音乐会52台。我省精心准备的川剧、舞剧、话剧在艺术节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一致好评。艺术节期间,还组织了全国文化工作座谈会、中国艺术节研讨会、第七届文化奖颁奖座谈会等艺术研讨、交流活动,促进了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艺术创作取得好成绩。川剧《死水微澜》、舞剧《远山的花杂》、话剧《船过三峡》分别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化大奖和中宣部、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走向新的繁荣。年末,全省艺术表演团体100个,公共图书馆126个,文化馆170个,博物馆45个,档案馆254个,其中专门档案馆19个。全省有广播电台67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7座,节目74套,广播人口覆盖率86.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电视台34,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035座,节目38套,电视人口覆盖率87.4%,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年内摄制电影故事片3部、寻制广播剧35部40集,电视剧22部252集。全省地方报纸出牌95种,总印数11.1亿份,杂志版289种,总印数4560万册;图书出版4528种,总印数31557万册。

城乡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初级卫生保健,预防保健,中医药事业又有新进展。年末,全省卫生机构13878个,床位19.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5.1万人。其中,医生12.5万人,护师、护士5.6万人,均比上年有所增长。

卫生行业积极开展创“百佳”活动,全面抓好各项卫生工作。农村卫生“三项”建设顺利进行,民族卫生得到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保持在98%以上,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治,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全年新增卫生城市3个,新建卫生村965个,城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69%,妇幼保健覆盖面扩大,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体育事业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取得显著成绩,1997年,我省共有448名选手预选出线参加八届全运会,出线率达69.9%。运动会上,共夺得金牌12.5枚、银牌20.5枚、铜牌18枚,其中6人28次超4项世界纪寻,9人25次超6项亚洲纪录,8人10次创7项全国纪录,团体总分名列第七位,圆满实现了“保八争七”的目标任务。全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我省的实施面达到97%,达标率提高到94%。

十一、人口与就业

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坚持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国策,生育政策稳定,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新的成绩。据1997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出生人口132.2万人,人口出生率15.75‰,比上年低0.9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8.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0‰;人口自然增长率8.75‰,全年净增人口73.4万人,年末总人口8429.9万人。

用工制度改革逐步深化,从业人员继续增加。年末,城镇从业人员79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万人;全部职工人数687.5万人,比上年减少0.8%;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95.4万人,增长18.1%。全年安置失业人员就业17万多人;企业合同制职工378.6万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77.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但由于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半停产企业下岗职工继续增多,城镇就业矛盾突出。据劳动力抽样调查,全省下岗职工比上年增多,调查失业人员增加。

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继续扩大。全省参加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城镇企业(不含由国家换行业统筹的企业,下同)2.5万户,参加统筹的退休职工107万人。年底,全省已有163个县(市、区)实现了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办法已在全省开展。失业保险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的2.7万户,职工413万人。生育保险已在106个县(市、区)实行了社会保险一体化,比上年增加20个县。年末全省农村建立社会保险网络的乡(镇)1583个;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10284个,国有福利单位床位8824张,收养人数6046人。

十二、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城乡居民收支继续增加。1997年,全部职工工资总额389.8亿元,比上年增长9.8%,职工平均工资5800元,名义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63元,增加340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5%;人均消费性支出4093元,增加360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009元,占49.1%,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逐步转变。

据全省40个县抽样调查,1997年农民人均纯睡入1681元,比上年增加222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3%;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441元,增加82元。其中,食品消费899元,比重由上年的64.3%下降到62.4%,农民生产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4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5%。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05.1亿元,增长16.6%;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6.5亿元,增长24.3%。

环境保护着力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两大举措,加大长江上游重点城市、重点流域地区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保护,环保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环境法制建设加强,环境科技取得明显成效。1997年,全省自然保护区已达50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021个,建成烟尘控制区65个,环境噪声达标区14个。全省各地举行各种“六.五”环境纪念活动79次,参与活动的工矿企业500多个,学校300多所;开展了“保护资源,永续利用”为主题的四川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青少年学生和广大群众的环保教育有所加强。

以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为重点项目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展顺利,成绩显著。府南河综合整治已完成投资27.8亿元,治理工程提前完工,城市环境得到改善。此外,成都市三瓦窑第一期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已顺利完成,达到处理污水10万吨的设计要求。全省实施绿色工程规模项目已竣工19项,完成投资6.7亿元,完成了亚丁等1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评审工作,建立了三台县、绵竹县和遂宁市中区省级生态示范区,最大的温江──郫县──都江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已正式启动,总面积达1922平方公里。截止年底,新批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省已完成取缔、关停“十五小”企业的工作。全省应取缔、关停企业1634家已全部取缔、关停,取缔、关停率达100%。年减少工业废水9200万吨,工业废气65.2亿立方米,工业废渣140万吨,使全省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65%,工业废气处理率7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达到57.5%。

十三、民族自治地区

1997年,省委、省政府继续把民族自治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坚持稳定、团结、发展的方针,动员和组织全省上下支援和扶持民族自治地区,大力推进其改革开放,努力实现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的转变,促进了民族自治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巩固和发展了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社会稳定进步,民族团结和睦,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的大好形势。全年甘孜、阿坝、凉山自治州及马边、峨边自治县国内生产总值177.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9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50.4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56.0亿元,增长12.3%。

农牧业生产投入继续增加,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101.9亿元,比上年增长6.8%;粮食总产量214.6万吨;增长1.6%;油料产量1.6万吨,增长0.2%;甘蔗产量56.5万吨,增长1.3%,猪牛羊肉产量32.3万吨,增长9.9%;年末大牲畜存栏629.3万头,增长2.6%;生猪存栏424.5万头,增长3.4%;羊存栏704.2万只,增长3.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9.9万吨,增长30.9%;农村用电量3.4亿千瓦小时,增长4.7%。

民族工业继续发展。全年民族自治地区全部工业总产值92.7亿元,增长14.2%。其中,轻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增长16.4%;重工业总产值67.7亿元,增长13.5%。

城乡市场进一步繁荣,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民族自治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4亿元,增长5.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5亿元,增长12.4%。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56.1亿元,增长14.0%;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4亿元,增长7.4%。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和劳动生产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