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绵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3-04-11 22:15:04 来源:绵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394次

绵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绵阳调查队

2013-03-12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构得到优化、民生逐步改善,构建和谐社会取得可喜成就。

一、综合

全年实现GDP1346.4亿元,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9.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06.2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1.0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69.9%和25.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7:51.9:31.4调整为16.3:52.4:31.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54.6亿元,增长15.8%,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6.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基本单位31111个,比上年增加1025个,增长3.4%。全部单位拥有从业人员83.3万人,比上年增加6.4万人,增长8.3%。

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2.8%。其中:衣着价格上涨8.4%,食品类上涨4.1%,居住类上涨2.3%,是带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4.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1.3%。

年末绵阳工业化率达到45.1%,比2011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与全省的差距缩小到0.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43.6%,比2011年提高1.8个百分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全年科技城范围实现GDP835.8亿元,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3.0亿元,增长17.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7.8亿元,增长10.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2亿元,增长16.9%。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2.0亿元,增长4.0%。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4.1%,林业总产值增长3.6%,牧业总产值增长3.8%,渔业总产值增长4.5%。实现增加值219.2亿元,增长4.0%。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7.7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3.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6万公顷,增长0.8%。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40.8万吨,增长0.7%。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75.2万吨,增长0.7%;小春粮食产量65.7万吨,增长0.8%。主要农产品中:稻谷产量98.7万吨,增长0.5%;小麦产量57.1万吨,增长1.0%;油料作物产量33.2万吨,增长2.7%;蔬菜产量200.8万吨,增长5.2%。

全年生猪出栏590万头,增长2.4%。实现肉类总产量63.5万吨,增长1.9%;禽蛋产量16.0万吨,增长4.3%;牛奶产量2.4万吨,增长0.2%;水产品产量10.4万吨,增长5.7%。

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全年利用国家到位资金3亿元,完成造林面积5533公顷。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2.7万公顷。全年收获大宗林产品1.7万吨,比上年增产3230吨,其中:核桃1.7万吨、油桐籽97吨、棕片70吨、生漆23吨。

年末实有水利工程7.5万处,水利工程蓄引能力25.9亿立方米,实际供水10.9亿立方米。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8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8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07.4亿元,增长1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70.1亿元,增长17.4%,比全省高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1.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4.3%,轻重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为47.5:52.5。

全市“2+4”重点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04.4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89.9%,增长19.1%。在“2+4”产业总产值中,材料产业增长14.9%,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增长29.4%,冶金机械产业增长17.7%,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8.3%,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5.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25.0%。

2012年,各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是:安县增长21%、北川增长20.6%、江油和三台增长20%、盐亭增长19.9%、梓潼增长19.6%、游仙辖区增长19.4%、平武增长18.6%、涪城辖区增长16.4%。

全市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中,有68.3%的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发动机、钢材、卷烟、白酒和水泥分别增长19.2%、15.4%、8.0%、12.3%和1.1%,饲料、空调、电视和化肥分别下降1.9%、7.2%、8.4%和10.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3.6亿元,增长11.6%;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96.4亿元,增长13.5%;实现利税总额182.0亿元,增长17.1%。

全市资质以上建筑安装企业完成建筑安装产值215.2亿元,增长4.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52.8亿元,增长12.0%;其他企业完成162.4亿元,增长2.1%。全市建筑安装行业共完成增加值98.8亿元,增长17.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2.2亿元,增长5.8%,总量居全省第2位。在灾后重建形成的巨大基数的重压下,继续保持了投资的稳定增长。

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54.3亿元,增长7.6%;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60.5亿元,增长15.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5.7亿元,增长10.1%,增幅比去年回落14.9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8.2亿元,增长15.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80.7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13.3亿元,增长1.7%。

全年“2+4”产业的投资达到221.1亿元,增长15.6%。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25.6亿元,下降3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投资35.3亿元,增长62.7%;化工产业完成投资15.0亿元,增长44.9%;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完成投资35.9亿元,下降14.9%;冶金机械产业完成投资71.9亿元,增长48.9%;材料产业完成投资37.3亿元,增长24.9%。

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706.3万平方米,增长7.6%;竣工面积434.5万平方米,增长28.3%;销售面积309.4万平方米,下降25.6%。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8亿元,增长16.0%,总量居全省第2位。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6.8亿元,增长3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40.8亿元,增长14.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5.9亿元,增长19.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9.4亿元,增长16.8%。

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87.0亿元,增长16.1%;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85.8亿元,增长15.6%。

分类值看,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类增长49.1%,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47.5%,肉蛋类增长43.3%,服装类增长10.7%,日用品类增长10.1%,汽车类增长3.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37.2亿元,增长41.1%,其中:国内收入136.8亿元,增长41.1%;旅游外汇收入591.8万美元,增长45.4%。接待游客总人数1921.6万人次,增长21.5%,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919.5万人次,增长21.5%;入境旅游游客2.1万人次,增长42.3%。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2012年,全市引进内资项目663个,到位资金641.1亿元,增长31.5%;引进外资3.48亿美元,增长6.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1亿美元,增长5.0%。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2.1亿美元,增长19.5%。其中:进口总额8.4亿美元,下降4.3%;出口总额13.7亿美元,增长41%。

七、交通和邮电

2012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9308.0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51.6亿人公里,增长11.5%;公路货运周转量60.9亿吨公里,增长16.6%;水运客运周转量252万人公里,下降24.1%;水运货运周转量9.4万吨公里,下降31.7%;铁路旅客发送量457.7万人,增长7.0%;铁路货运量107.1万吨,下降9.4%;民用航空客运量68.1万人次,增长9.4%;民用航空货邮运量8379.4吨,增长6.4%。

2012年末全市共有邮政局(所)424处,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2.8亿元。全年实现通讯业主营业务收入29.1亿元,增长8.5%。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机用户74.9万户,增长1.6%,其中住宅电话63.0万户,增长5.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39.6万户,增长1.4%。国际互联网用户53.5万户,增长19.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16.3亿元,增长25.7%。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0.4亿元,增长22.5%。税收收入完成55.4亿元,增长17.4%,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8.9%。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26.3亿元,增长10%。其中单位存款959.1亿元,增长1.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22.0亿元,增长20.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86.8亿元,增长12.2%。其中短期贷款450.0亿元,增长29.1%;中长期贷款616.1亿元,增长1.4%。

2012年底,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6家,其中:产险公司18家,寿险公司18家。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46.8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人身险32.2亿元,下降4.5%;财产险14.6亿元,增长14.1%。各类保险赔款及期满给付支出13.8亿元,增长25.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2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58所(不含高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校学生69.8万人,教职工4.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2万人。

全市有小学438所,招生4.0万人,在校学生23.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236所,招生9.1万人,在校学生27.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招生3.1万人,在校学生6.8万人。

全市高校13所。2012年招生(含成教全日制生)4.3万人,在校生12.7万人,毕业生3.2万人,专任教师6629人。

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2项,落实无偿资金11993万元。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32项,落实无偿资金3955万元。全市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70家。全市全年共申请专利3601件,专利授权1712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99.5万册。艺术馆、文化馆304个,剧场、影剧院17个,博物馆、展览馆11个。乡广播电视站264个,广播覆盖率达98.5%,电视覆盖率达98.9%,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2.9%,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98.5%。全市公开发行报纸5种,报纸印数3280万份。

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10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5个,卫生技术人员2.4万人,执业医师10172人,注册护师、护士8629人,医院床位数2.5万张。

2012年,全市共有体育场馆数15个,全年共举办各种运动会584次,参加人次达374万。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163枚,其中:金牌52枚,银牌52枚。

十一、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

全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共12个,设计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1.6万吨/日。共实施减排项目248个,其中列入省级目标责任书的重点减排项目20个,限期治理工业企业1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12家,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较2011年全面下降。

绵阳境内主要河流中涪江干流全年水质优。涪江主要支流中,通口河水质优、安昌江水质优、凯江水质良好,各断面均达到或优于相应水质类别标准。

全年城区空气质量全年监测天数366天,其中,优的天数占67天,良的天数为284天,达标率95.90%,城区大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城区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符合功能区类别要求。全年绵阳城区和近郊区降水pH值变化范围为中偏酸性,pH值范围4.84~7.49,酸雨频率3.80%。

2012年,绵阳单位GDP能耗下降7.1%,规模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8%,超额完成省市年度目标任务。201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为342.2万吨标煤,下降1.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33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3.8%。

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219起,上升1.5%;死亡212人,下降6.2%。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27起,下降13.4%;死亡178人,下降3.3%。工矿商贸事故24起,死亡33人;火灾468起,死亡1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全市年末总户数201.8万户,年末户籍人口545.4万人,常住人口464.0万人。当年出生人口52091人,死亡人口3399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77‰。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55元,增长15.3%。其中:工资性收入15521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17元,增长11.7%。其中: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15.8%、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2.0%、衣着支出增长13.1%,食品支出增长11.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13元,增长14.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72元,增长4.7%。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累计达22.8万人,当年新增0.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全市有1.1万人员实现再就业。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6万人;江油、安县、北川、平武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8.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8.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6.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9.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7.9万人,参合率99.7%;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26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12.2万人,下降1.8%,农村居民18.9万人,增长3.2%。失业保险金标准市本级及江油为672元/月,其他县市区616元/月。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47个,床位数2.4万张。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

1、《公报》中使用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绵阳统计年鉴2013》为准。

2、GDP、工业增加值、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三上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及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