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德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3-03-26 20:59:47 来源:德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603次

德阳市统计局

2013年3月19日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强力推进“两化”互动,大力实施“一三五八”发展战略,扎实开展“四个年”活动,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0.2亿元,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4%,第二产业增长15.8%,第三产业增长11.4%。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6.1%,拉动经济增长9.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945元。

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实现增加值729.2亿元,增长15.5%。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7.0%,比2011年增加1.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7万公顷,比2011年增加154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2万公顷,比2011年减少705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2万公顷,比2011年增加1354公顷;蔬菜播种面积5.8万公顷,比2011年减少59公顷。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06.8万吨,比2011年增加1.7万吨,增长0.8%;油料产量19.0万吨,比2011年增加0.6万吨,增长3.5%;蔬菜产量197.3万吨,比2011年增加4.3万吨,增长2.2%。全年出栏肉猪增长2.4%;肉类总产量增长2.7%;禽蛋产量增长4.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3.5亿元,增长16.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77户,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445户,比2011年(353户)增加92户,亿元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4%,比重比2011年提高0.8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机械、食品和化工三大支柱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477.9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3.2%,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为60.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0.1个百分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工业增加值127.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9.5%,比2011年提高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99.7亿元,增长8.3%。实现利税283.2亿元,增长24.2%。其中:利润148.4亿元,增长21.3%。

主要产品产量。全年白酒14.7万千升,增长24.6%;软饮料301.6万吨,增长37.0%;化肥产量83.7万吨,增长10.4%;水泥产量1144.2万吨,增长11.2%;光缆产量50.0万芯千米,增长23.5%;发电设备3261.3万千瓦,下降17.8%。

建筑业。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4.9亿元,增长5.6%;实现利润总额3.8亿元,增长1.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86.0万平方米,下降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0.9亿元,增长12.4%,增速比2011年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76.2亿元,增长26.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1.5%;更新改造投资230.7亿元,增长10.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1.6%。民间投资占据主体地位,投资力度加大,全年投资486.1亿元,增长17.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6.5%,比2011年提高13.8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44.8亿元,增长3.0%。

投资结构。第一产业投资14.3亿元,下降18.3%;第二产业投资330.6亿元,增长23.6%;第三产业投资386亿元,增长5.6%。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例为1.9:45.2:52.8,服务业投资超过一半。工业投资327.8亿元,增长27.5%,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4.8%,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73.1亿元,增长21.6%。

房地产投资。全市房地产投资79.9亿元,增长9.6%。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006.3万平方米,增长7.1%;商品房竣工面积161.4万平方米,增长17.2%;商品房销售面积199.8万平方米,下降7.3%;商品房销售额82.3亿元,下降2.5%。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08.0亿元,增长16.1%。分地域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7.1亿元,增长16.4%;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0.9亿元,增长15.4%。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35.5亿元,增长16.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2.5亿元,增长16.2%。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30.8亿美元,增长6.0%。其中:出口18.2亿美元,增长30.9%。机电产品出口10.7亿美元,增长65.5%,占出口总额的58.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8亿美元,增长2.5倍,占出口总额的4.6%。全年进口总额12.6亿美元,下降16.8%。全年实际到位外资1.9亿美元,增长0.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807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7253公里,占公路里程总数的89.8%。高等级公路(含一级公路)399公里,高速公路100公里。新铺油路(水泥路)287公里。全市实现乡乡通公路,100%的行政村已通公路。新建县、乡级汽车站5个。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8858万吨,增长11.1%;货运周转量62.3亿吨公里,增长17.0%;旅客周转量28.5亿人公里,增长11.9%。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24.8万辆,增长7.4%。

邮电通信。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9.2亿元,增长4.9%;邮电业务收入24.1亿元,增长15.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31.5万户,增长12.4%;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56.9万户,增长88.4%。

旅游。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7.5亿元,增长30.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809.2万美元,增长10.1%。接待国内游客1106.7万人次,增长26.6%;接待入境游客1.1万人次,下降19.9%。德阳境内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32个,旅行社39家,星级饭店9个。

八、财政金融

财政。全市财政总收入257.5亿元,下降0.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5.5亿元,增长12.6%。财政总支出231.6亿元,下降1.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6.7亿元,增长8.8%,其中:教育支出28.2亿元,增长35.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4亿元,下降3.6%;医疗卫生支出16.0亿元,增长11.2%;住房保障支出9.2亿元,下降7.4%。

金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691.1亿元,增长1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30.6亿元,增长18.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62.1亿元,增长18.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66.5亿元,增长26.5%;中长期贷款余额384.2亿元,增长12.1%。

保险。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3家,其中:财险公司18家,寿险公司15家。全年保费收入38亿元,增长4.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6亿元,增长13.4%;寿险保费收入25.4亿元,增长0.8%。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2.7亿元,下降0.7%,其中:财产险赔款支付6.6亿元,增长17.2%;寿险赔款支出6.2亿元,下降10.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证券。年末全市证券交易机构开户总数达到22.4万户,全年交易额818.4亿元。

九、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全市普通高等学校6所,中等职业学校20所,普通中学154所,普通小学校点227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3万人,在校学生6.7万人,毕业1.7万人,专任教师3036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0万人,在校学生5.9万人,毕业1.5万人,专任教师1475人;普通中学招生5.1万人,在校学生15.6万人,毕业5.7万人,专任教师11229人;小学招生2.8万人,在校学生16.3万人,毕业3.3万人,专任教师10895人;学前教育:全市幼儿园242所,在园儿童8.6万人,幼儿园教师3294人;特殊教育:全市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382人。

全市已建成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5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7所。全市“两基”乡镇覆盖率100%,人口覆盖率100%。全面完成“爱心助学”工程任务,全市共有38.1万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减免费用2.5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46个,消除中小学危房18万平方米。

成人教育。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学员45.1万人;参加自学考试6.7万人次,获得本(专)科文凭147人。

科技创新。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0项,省级科技计划立项77项。获科技进步奖54项。省认定高技术企业6户。全年共申请专利210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29件;专利授权1082件,其中授予发明专利权140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3项,成交金额1.7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全市公共图书馆6个,其中一级馆2个,总藏书量76.5万册(件)。有文化馆7个,其中一级馆3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2个。新建德阳市文化馆,面积达5566平方米。建成文化站127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120个。全市现有艺术表演团体28个,博物馆8个。

广播、电视。全市广播电台7座,电视台7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12座。广播综合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98.9%。有线电视用户60.3万户。

新闻出版、档案。全市地方报纸出版3种,出版量1400万份;杂志出版4种,出版量6万册。全市档案馆7个,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16.7万卷,全年利用档案4.7万卷次。

卫生。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765个。其中:医院72个,卫生院13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拥有卫生机构人员2318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959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助理)医师7505人,注册护士5990人。全年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006例,报告死亡35人,报告发病率358.3/10万,死亡率0.96/10万。

医疗保障。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6个县(市、区),覆盖农业人口275.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本年度支出总额为8.1亿元,受益977.8万人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个,为6个妇幼保健机构配备急救设施。全市6个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县(市、区)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15.5万人次。

体育。全市共建全民健身路径408条,当年新建261条。全民健身工程313个。公共体育场馆使用15个,其中体育馆9个。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6亿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全市出生人口3.4万人,死亡人口2.8万人。年末总户数154.4万户,总人口391.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00.3万人,女性人口191.2万人,性别比为104.8:100。全市城镇化率44.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74元,增长15.5%;人均消费性支出16028元,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953元,增长14.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92元,增长5.8%。

就业和再就业。新增就业3.4万人,再就业0.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6万人,登记失业率3.7%。

社会保险。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岗职工人数达到5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59.4万人,增加3.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农民工5.2万人,增加0.3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均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达到100%。

社会救助。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达21.8万人,下降4.4%;保障资金投入3.9亿元,增长13.7%。其中:城镇11.0万人,资金投入2.6亿元;农村10.8万人,资金投入1.3亿元。

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6个,床位895张;敬老院132所,床位16781张。全市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49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33个。社会救济对象48万人,其中农村救济对象30万人。

十二、环境与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全年争取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352万元和关闭落后小企业补助资金2437万元。全面完成26户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7.1%。

环境保护。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全市检查企业1628家,给予行政处罚的环境违法案件48件;严格环境准入,依法审批环评项目284个;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已有4县(市、区)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或技术核查,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通过技术核查,已建成38个省级生态乡镇、27个省级生态村、490个市级生态村、420户市级生态家园以及3所国家级绿色学校,9所省级绿色学校,81所市级绿色学校,3个省级绿色社区,33个市级绿色社区;环境质量稳中趋好,8个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按月监测达标率为92.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4.8%,城市区域噪声等效声级51.2分贝,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全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

安全生产。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伤亡事故763起,死亡人数184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保持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比分别下降4.4%、11.5%、5.6%和28.0%。2012年,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16;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1.8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2.34;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1.79;10万人口火灾死亡率0.03。全市共排查隐患13059项,已整改12835项,隐患整改率达98.2%。培训安全生产从业人员9759人次。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德阳统计年鉴-2012》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以往年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指标口径一致。

4、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