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泸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3-03-25 18:57:02 来源:泸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723次

2012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抢抓“一城一区一角”政策机遇,强力实施“156”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全力抗击50年一遇的“7.23”特大洪涝灾害,加大统筹城乡力度,推进“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2229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133平方公里。下设三区四县,43个乡、85个镇、14个街道办事处。在43个乡中,少数民族乡有8个,其中苗族乡6个,彝族乡2个。社区266个、行政村1451个。

经济总量跃上千亿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30.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60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624.03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262.82亿元,增长1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317元,增长14.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74.3%和21.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59.7:25.8调整为13.9:60.6:25.5。

全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综合能耗1.17吨标准煤,下降6.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42吨标准煤,下降8.9%。

非公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非公有经济增加值60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占GDP的58.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52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396.30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157.81亿元,增长12.5%。

居民消费价格总体运行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涨幅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物价上涨的结构性特征较为突出,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7%,影响总指数上涨2个百分点;烟酒和衣着类商品分别上涨4.7%和5.0%,影响总指数分别上涨0.2和0.4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3.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0%。

各类经济实体发展良好。年末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实有内资非私营企业4499户,其中企业法人1428户;内资私营企业15884户(含分支机构),其中城镇私营企业9823户;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94户,其中法人企业35户。个体工商户117579户,其中城镇个体6109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685户。

各项就业促进政策作用进一步发挥,就业形势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8820人,增长15.7%;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1874人,增长2.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744人,下降9.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5%,下降0.19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2年,全市各级政府重农抓粮,惠农政策不断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总产值238.21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服务业分别完成产值110.60亿元、8.05亿元、109.56亿元、6.78亿元、3.23亿元,分别增长5.8%、11.4%、3.8%、5.3%、4.1%。

农作物种植结构。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2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经济作物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39万公顷,增长2.7%;蔬菜播种面积5.77万公顷,增长6.1%;药材播种面积0.29万公顷,减少7.1%;烟叶播种面积1.48万公顷,增长2.5%。

主要农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213.95万吨,比上年增长2.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26万吨,增长4.5%;其中油菜籽3.57万吨,增长7.4%;烟叶产量2.28万吨,增长33.6%;蔬菜产量184.92万吨,增长11.9%;茶叶产量7489吨,增长24.0%;水果产量14.66万吨,增长23.2%;药材产量2.0万吨,减少1.0%。

畜牧产品与水产养殖。全年生猪出栏494.34万头,比上年增长2.3%;牛出栏11.61万头,增长0.8%;羊出栏67.17万只,增长0.5%;家禽5756.21万只,增长3.3%;兔859.09万只,增长5.0%。肉类总产量49.28万吨,增长2.4%,禽蛋产量5.02万

吨,增长3.5%,牛奶产量1.08万吨,减少2.8%。水产养殖面积7249公顷,水产品产量6.53万吨,增长5.0%。

林业生产和建设持续发展。着力推进天保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开展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3314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648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1666公顷。四旁(零星)植树1069.2万株。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7678公顷。木材产量15.85万立方米,竹材产量162.72万根。

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完善农业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全市新增各类水利工程209处,新增总水量能力96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58万公顷,新增节水灌面1.67万公顷,新增堤防13.20公里,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71万公顷。年末各类水利工程达3.55万处,蓄引提水能力6.5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12.87万公顷,节水灌面7.66万公顷,达标堤防37.29公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达到25.73万公顷。本年新增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35.01万人,年末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345.94万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18.2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77.2万千瓦,增长1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泸州化工园区列入“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酒业集中发展区南区基本建成,天华公司6万吨1,4丁二醇、4.6万吨聚四氢呋喃和北方公司7万吨有机硅扩建项目建成投产,石屏一矿120万吨新建项目竣工投产。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8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601户,实现增加值461.34亿元,增长18.0%,其中,重工业增加值116.78亿元,增长3.9%,轻工业增加值344.56亿元,增长23.8%。

规模以上工业中,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391.19亿元,增长18.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4.8%,贡献率87.9%。其中,酒类制造业优势地位更加突出,发展迅猛,实现增加值296.34亿元,增长24.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3.5%;能源行业实现增加值37.95亿元,增长5.8%;化工行业生产仍然低迷,实现增加值39.06亿元,下降1.2%;机械行业实现增加值17.84亿元,增长8.8%。

规模以上工业中,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285.25亿元,占61.8%,增长21.6%。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58.80亿元,占34.4%,增长19.2%;私营企业165.92亿元,占36.0%,增长17.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4.21亿元,占0.9%,下降0.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379.95亿元,占82.4%,增长20.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在规模以上工业重点监测的32种(类)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0种(类)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12种(类)产品产量比上年下降。增长较快的品种有:精甲醇增长108.1%,中成药增长68.3%,减速机增长57.8%。下降较多的有:焦炭下降93.3%,机制纸及纸板下降44.4%,平板玻璃下降37.1%。

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盈利的企业572户,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3.19亿元,增长15.9%,实现利税总额232.14亿元,增长24.0%,实现利润总额139.98亿元,增长33.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65.66点,比上年提高31.68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89个,全年工程结算收入232.34亿元,增长33.2%,实现税金8.03亿元,增长17.1%,实现利润6.75亿元,增长2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农户投资)67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0%。计划投资额在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67.08亿元(不含农户投资),增长31.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85.11亿元,增长42.4%;更新改造投资306.92亿元,增长30.4%。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重点突出。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不含农户投资)2.83亿元,下降39.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43.29亿元,增长34.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20.96亿元,增长29.2%。工业投资343.29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51.1%,比上年增长34.3%。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87.1亿元,增长62.7%,其中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33.93亿元,增长65.0%。

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显现,全市房地产投资热度降低。全年房地产开发总投资71.65亿元,增长4.3%,其中住宅投资55.04亿元,下降1.2%。商品房施工面积(含续建)965.50万平方米,增长10.2%,其中住宅811.82万平方米,增长7.1%。本年新开工商品房施工面积304.8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7%,其中住宅246.81万平方米,下降16.5%。

全年商品房销售(含预售)面积306.34万平方米,增长2.9%,销售额108.19亿元,增长5.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72.29万平方米,增长4.1%,住宅销售额89.27亿元,增长13.8%。商品房竣工面积289.12万平方米,增长56.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9.42万平方米,增长57.1%。商品房待售面积45.30万平方米,增长29.4%。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积极落实各项消费促进政策,培育壮大商品市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4.83亿元,增长16.7%,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134.04亿元,增长1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3.55亿元,增长16.2%。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99.94亿元,增长15.9%;餐饮零售额58.43亿元,增长19.9%。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引领市场发展,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7.74亿元,增长38.4%。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54.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1.6%,日用品类增长41.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9.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6.4%,通讯器材类增长62.3%,化妆品类增长39.5%,金银珠宝类增长95.4%,中西药品类增长54.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8.8%,家具类增长52.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62.3%,汽车类增长38.1%。

商贸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商贸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06.4亿元,增长12.6%,实现税收31.6亿元,增长37.4%,商贸物流业税收占全市服务业税收的比重达到30.7%。

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精品线路开发、旅游发展环境优化。全市拥有旅行社26家。拥有星级宾馆(饭店)26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6家。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8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9个。拥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旅游商品生产企业43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33.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2%,实现旅游总收入106.04亿元,增长26.2%。2012年,黄荆景区、太平古镇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5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进口2803万美元,下降42.3%;出口15795万美元,增长52.8%。出口产品中,化工产品出口7602万美元,增长21.3%;轻工产品出口5444万美元,增长3.0倍。

全年新签约市外来泸投资项目1037个(不含港澳台及国外),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8个,实际到位资金503.44亿元。包括续建项目在内,全市到位市外资金811.65亿元,增长29.8%,其中省外资金306.28亿元,增长16.7%。到位市外资金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406.9亿元,其中酒业到位资金154.41亿元。

本年合同利用港澳台及国外资金1522万美元,包括往年项目实际到位外资5153万美元,增长33.4%。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60万美元,增长16.7%,外派劳务完成910人次,增加0.9%。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纳黔高速公路泸州段全线通车,泸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18公里。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续建工程竣工,年吞吐能力达100万标箱。泸州客运中心站建成投入使用。泸渝、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泸州段和叙大铁路加快建设,叙蔺、叙宜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308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8111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建设950公里,其中建成通乡公路102公里,建成通村公路848公里。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100%的村通公路,完成国省干线改造363公里。铁路运营里程160公里。公路营运车辆29198辆,比上年增加1602辆,其中客车5080辆,增加371辆,货车24118辆,增加1231辆。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公路64.48亿吨公里,增长18.1%;水路71.4亿吨公里,增长15.5%;铁路2.22亿吨公里,增长0.7%。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公路88.41亿人公里,增长15.9%;水路2147万人公里,增长33.4%。

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348.09万吨,增长9.4%,集装箱吞吐量13.52万标箱,增长34.5%。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31.18万人次,增长9.4%;空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380吨,下降1.9%。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0.96亿元,增长10.8%。

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年末城市公共交通客车(含县城)1011辆,公交营运线路100条,其中市辖区城市公交客车857辆,公交营运线路78条。年末城市公共交通出租车1698辆,其中市辖区1324辆。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2.57万辆,比年初增加5.23万辆。其中,民用汽车14.3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708辆),增加2.77万辆。私人汽车10.02万辆,比年初增加2.54万辆,其中私人小型和微型客车8.97万辆,增加2.35万辆。摩托车28.13万辆,增加2.45万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4.85亿元,增长20.7%,其中电信业务收入21.98亿元,增长21.4%,邮政业务收入2.87亿元,增长16.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5.32万户,减少6.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17.16万户,增长6.5%,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55.60万户,增长76.7%。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2.65万户(含专线、天翼宽带上网卡用户),比上年增长28.8%,移动无线上网卡用户1.59万户,手机上网用户178.98万户。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地方财力继续增强,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2.79亿元,增长26.6%。其中,税收收入59.50亿元,增长23.5%;非税收入23.29亿元,增长35.3%。公共财政支出212.46亿元,增长24.4%。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31.63亿元,增长25.1%;教育支出49.20亿元,增长47.0%;医疗卫生支出18.54亿元,增长10.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55亿元,增长6.3%;节能环保支出6.48亿元,增长20.9%;住房保障支出11.65亿元,增长18.2%。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13.84亿元,比年初增加212.09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29.66亿元,比年初增加120.8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23.40亿元,比年初增加65.62亿元;个人贷款257.74亿元,比年初增加97.46亿元。

全市共有保险业务机构28家,按业务性质分,有财产险业务机构14家,寿险业务机构14家。全年保费总收入31.71亿元,下降4.6%。其中,财产险机构保费收入11.10亿元,增长16.6%;人寿险机构保费收入20.60亿元,下降13.1%。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0.04亿元,增长29.0%。其中,财产险机构已决赔付金额6.09亿元,增长30.1%;人寿险机构赔付金额3.95亿元,增长27.4%。

年末在泸8家证券公司营业部股票有效账户数19.67万户,增长10.0%,全年证券交易额为650.70亿元,下降4.3%,持有股票市值152.33亿元,比年初增长209.5%。证券公司营业收入1.02亿元,比上年下降16.9%,利润0.45亿元,下降25.6%。

融资性担保企业和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全市取得经营许可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22家,年末在保余额为43.69亿元,比年初增长88.2%,其中在保企业651户,在保余额38.55亿元。全年累计担保金额为4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5%。

年末小额贷款公司总数达到9家,注册资本25.05亿元,其中本年新开业5家,新增注册资本10.55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63.34亿元,同比增长137.72%,年末贷款余额为35.87亿元,同比增长90.8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有序推进。全面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古蔺县在全省率先实施高中阶段学生免学费教育,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

义务教育。全市共有小学296所,小学教学点707个,专任教师1.62万人,招生7.79万人,在校小学生39.55万人,毕业生6.21万人;初级中学192所,招生6.07万人,在校学生18.46万人,毕业生6.43万人,专任教师1.01万人。

中等教育。全市共有普通高中26所,招生2.59万人,在校学生8.02万人,毕业生2.48万人,专任教师456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校2所)23所,招生3.75万人,在校学生9.41万人,毕业生3.36万人,专任教师2579人;普高和中职在校生比例达1:1.16。

高等教育。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普通本(专)科招生13016人,在校学生41195人,毕业生9922人。研究生招生397人,在校学生1099人,毕业生331人。高校专任教师3089人。全市成人高等学校1所。成人本(专)科在校学生1.6万人(含泸州医学院成人本(专)科在校生)。本年参加自学考试5928人,本(专)科毕业72人,累计毕业11092人。

特殊教育。(盲聋哑)学校6所,专任教师99人,招生78人,在校生540人,毕业生32人。

学前教育。幼儿园555所,在园幼儿14.65万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2.33%,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8.52%,成人识字率97.2%。

高考再创佳绩,全市2.78万人参加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1万人,上线率40.0%。全市1.17万人参加成人高考,录取人数0.99万人。

以“技术创新示范行动”为载体整合科技资源、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全力推进科技工作“一号工程”。全年创新科技成果135项(含发明专利授权9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924项,获专利申请授权528项,其中发明96项。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全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92项,合同成交额27081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9549万元。年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户,新增4户;年末省级创新型企业42户;年末国家高新技术培育企业70户。

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省着名商标7件、市知名商标22件,四川名牌产品11个。年末中国驰名商标19件、省着名商标45件、市知名商标114件,四川名牌产品37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纵深推进文化建设。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骨干,建成和完善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实现三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以街道、社区文化广场为阵地,创新推出“醉美泸州.百姓舞台”系列文化活动。以印刷复制、影视娱乐、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优势为龙头,发挥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辐射效应。

全市有公共图书馆8个,图书藏量157.9万册,其中市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馆,图书藏量47.7万册。博物馆(展览馆)6个,陈列馆(纪念馆)2个,其中市博物馆为国家二级馆。文化馆8个,其中市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乡镇综合文化站128个。全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实施免费开放,同时启动“数字化图书馆”、“图书借阅“一卡通”、“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等服务活动。

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2处,馆藏文物5566件。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2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广播电视事业跃上新水平。拥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市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5座,调频转播发射台8座,电视转播发射台7座,微波站15座,微波线路314公里,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7950公里。广播综合覆盖率96.96%。电视综合覆盖率99.29%。

大力推进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年末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5.1万户,(不含企业自建),比上年增长11.4%,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4.22万户,比上年增加8.37万户。

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与制作能力增强。全年自办广播节目6套,其中市级3套(本年新增1套),县级3套,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29669小时58分。全年制作广播节目19254小时45分,被中央台采用广播节目77条。自办电视节目8套,其中市级3套,县级5套,电视节目播出时间50042小时55分,电视剧播出1787部31003集。全年制作电视节目30914小时45分,被中央台采用新闻节目75条。

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调整优化。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4351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29个,县以下医疗机构4322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个,卫生监督机构8个,其他卫生机构5个。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中,三级医院3个,二级医院17个,妇幼保健、急救中心、专科疾病防治及其他医院9个。在县以下医疗机构中,医院、卫生院1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72个,村卫生室3323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7020人,比上年增加219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311人,比上年增加473人,注册护士6085人,比上年增加1469人。年末医疗机构编制床位18055张,比上年增加3400张,实有床位20581张,比上年增加5349张。

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全年医疗机构门诊总诊疗人次数1879.79万人次,急诊人次数737.28万人次,入院人数95.46万人,出院95.54万人。孕产妇死亡率14.42/10万人。婴儿死亡率6.78‰。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8156例,报告死亡75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94.21/10万人,死亡率1.79/10万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上年下降5.64%。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体育场地(馆)1634处,7个市级体育健身中心(俱乐部),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开工建设并迅速推进。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市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及运动会334次,参加体育活动及运动会的运动员6.18万人。免费向市民开放体育场馆,全市免费人次达107.65万,其中市级体育场、羽毛球馆、网球场、篮球场、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等场馆免费人次达29.7万。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共组织足球、网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市级竞赛30余场,并多次承办全国竞赛、省级竞赛,成功举办市第六届运动会。组队参加省级、区域性各级各类比赛20余场次。向省以上新输送优秀后备体育人才30余人,其中体操运动中心输送了2名运动员到国家艺术体操队和跳水队。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体育比赛,共获金牌31枚、银牌25枚、铜牌45枚。泸州籍体操运动员邹凯在伦敦奥运会上再次荣获男子体操团体、自由体操冠军和单杠季军共“两金一铜”的骄人成绩。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被冠以“五金冠九州”的至高荣誉。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9239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形象提升。“中国酒城.泸州”正式冠名。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1.05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00.97万人。国窖长江大桥、酒城大道至泸州西一期、城北绕城环线、蓝安路三期工程竣工通车,西南商贸城一期工程、泸州客运中心投入运营,初步建成管驿嘴1公里示范段,建成全省一流水平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泸州大剧院、奥林匹克公园、蜀泸大道三期等多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开工建设泸合产城大道、纳富港城大道。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全市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101252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40497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25591。森林面积55.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9.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34平方米,绿地率35.66%。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城乡风貌塑造,整治和升级改造“两江四岸”。完成主城区龙马大道、蜀路大道至沱江二桥、沱江三桥、酒城大道和纳溪区、泸县县城等城市主要干道“白加黑”改造;不断加大主城区透水混凝土人行道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垃圾焚烧发电以及垃圾渗滤液扩容等项目工程进展顺利。主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3.29%,建制镇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覆盖面达32%。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体系全面建立、收运范围持续扩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6.29%。

全年主城区环境空气达二级以上优良质量天数338天,达标率92.6%。降水酸雨频率86%,降水的pH平均值为4.34,地表水达标率57.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夜等效声级值为54.1分贝,较去年降低0.1分贝;全市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值为67.7分贝,达到了国家70分贝标准的要求。城市环境噪声达标面积70.4平方公里。

安全生产事故总体下降。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37起,受伤385人,死亡181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2.4%、12.3%、6.2%。其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98起,受伤385人,死亡131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0.5%、12.3%、1.5%;发生火灾98起,比上年下降15.5%,死亡0人。全年共发生较大事故4起,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公安户籍登记总人口为505.21万人,按人口管理习惯登记为农业人口的409.44万人,登记为非农业人口的95.7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25.00万人(在本市居住半年以上),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7.34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47.66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1.73%。

全年出生人口51933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32895人,死亡率6.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7‰。

城乡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据对农村居民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463元,增收954元,增长14.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602元,增长16.6%;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227元,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45元,增长19.6%。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667元,增长11.3%;人均衣着消费支出293元,增长32.4%;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380元,增长29.0%;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57元,增长29.9%;人均医疗保健支出398元,增长26.0%;人均居住消费支出929元,增长28.5%;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455元,增长31.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8.9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据对城镇居民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6元,增长16.0%。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4220元,增长14.9%,人均消费性支出15028元,增长17.2%。其中,人均食品支出6062元,增长11.5%;人均衣着支出1712元,增长14.1%;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095元,增长26.4%;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536元,增长20.3%;人均医疗保健支出897元,增长12.1%;人均居住支出1298元,增长23.0%;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1814元,增长33.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0.34%。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7.31亿元,比年初增加140.03亿元,增长22.7%。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287.91亿元,增长20.9%;定期储蓄存款余额469.41亿元,增长23.8%。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显着成效。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6.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7.67万人,增加1.68万人;参保离退休人数18.88万人,增加1.35万人;女性28.82万人,增加1.48万人;农民工3.19万人,增加1.05万人。年末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职工人数36.9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4万人,其中个体经济组织及灵活就业人员22.99万人,增加4991人。年末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0753人,比上年末减少502人,其中离退休参保人员3414人,增加84人。年末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覆盖面97.9%。

全年共有18.54万名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了养老金,比上年增加1.34万人。全年人均领取水平达到16704元,比上年增加1464元,增长9.6%。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09313万元,比上年增加42079万元。其中征缴收入206445万元,增加4366万元;上级补助资金收入85586万元,增加34027万元。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率99.04%,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年基金总支出323302万元,比上年增加54531万元,其中发放企业养老金299638万元,增加52301万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37532万元。

年末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35437人,其中享受待遇28271人。全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007万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365万元;中央财政补助收入2063万元,地方各级财政补助收入61万元。基金总支出1560万元,其中支付养老金1560万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1716万元。

年末参加新农保试点人数147.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49万人,其中,享受新农保待遇59.92万人,增加12.72万人。全年新农保基金总收入46783万元,比上年增加9846万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13164万元,增加5634万元;中央财政补助收入32120万元,增加71834万元;地方各级财政补助收入98万元,减少2714万元。基金总支出37416万元,比上年增加12111万元,其中支付养老金36361万元,增加11417万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39380万元。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0.02万人,比上年增加8.1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7.46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52.56万人。参加职工医保中,退休人员13.68万人。

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封顶线达到16.3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封顶线达到10.8万元;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为82.65%、74.4%。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7.19亿元,比上年增加0.41亿元。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7.10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年末累计结存10.61亿元。

全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1.61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33亿元,基金年末累计结存1.34亿元。

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9万人,其中女性7.84万人,增加10692人。全市有9761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失业保险参保范围。

全市为4684名城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月人均领取失业保险金水平616元,比上年增加119元,增长23.9%。全市为580名农民合同制工人提供了一次性生活保障。

全市城镇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1.37亿元,比上年增加0.45亿元,其中征缴失业保险费1.32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0.39亿元,比上年增加0.09亿元,其中支付失业保险金0.19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余2.79亿元。

年末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7.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952人,其中农民工5.97万人,增加4722人。全年有4392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增加208人。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8132万元,比上年增加896万元,其中征缴收入7689万元,增加1733万元,当期征缴率100%。全年基金总支出7529万元,增加1106万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9042万元。

年末全市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3.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7万人,其中女性5.95万人,增加6482人;农民工3.08万人,增加11232人;私营企业3.33万人。全年有2316人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784人次。

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2657万元,比上年增加733万元,其中征缴收入2504万元,增加693万元,当期征缴率99.95%。全年基金总支出1776万元,增加727.1万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6134万元。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87.86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率99.36%,较上年提高1.72个百分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11.8亿元,增加2.4亿元。

全年完成保障性住房17352套,其中廉租房1708套,经适房911套,公租房5963套,限价房493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384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2010户,其中新纳入租赁补贴保障范围851户。

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年末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62个,床位16363个,收养人数15783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07个,其中社区指导中心1个,社区服务中心13个,社区服务站69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32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778.08万元。

全市6.43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城镇“低保”资金支出15928万元;15.58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低保”资金支出16403万元;农村集中和分散供养“五保户”人员2.68万人,资金支出5244万元。全市救灾支出14180万元,医疗救助支出6482万元。全年救助城镇医疗困难群众18357人次,救助农村医疗困难群众64032人次;资助63903名城镇困难群众参加城镇医疗保险,资助140459名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泸州统计年鉴-2013》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与分项合计略有误差。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本公报中未特别指定基期的增减幅度计算都是以2011年同口径数据为基期,个别指标的基期数据有修订,增减幅度以此公报为准。

[3]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单位)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单位)。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不含农户投资。

[5]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非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