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雅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4-20 23:21:28 来源:雅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471次

雅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雅安调查队

2012年4月20日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开放奋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按照“建枢纽、促改变、拓开放、惠民生”的工作主线,扎实抓好“开放推进年”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发展平稳较快。经省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87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00.38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92.88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75.6%和2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148元,增长22.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4:55.1:27.5调整为16.3:57.2:26.5。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9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GDP的56.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32.65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48.22亿元,增长14.5%。

2011年雅安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5.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5%,居住类价格上涨13.9%。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4.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3.9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4%,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上涨8.53%。

企业家信心较强。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3.42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9.47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工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相对较好,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47.69点、144.50点、141.25点、132.29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0022公顷,增长1.2%;药材播种面积4764公顷,增长0.5%;蔬菜播种29685公顷,增长2.5%。

全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2%。其中,小春粮食产量下降0.3%;大春粮食增长1.5%。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4万吨,增长3.8%;烟叶产量1292吨,下降10%;蔬菜产量65.9万吨,增长4.4%;茶叶产量5.95万吨,增长6.6%;园林水果产量21.96万吨,增长5.2%。

养殖业保持健康发展,生猪出栏有所下降。全市生猪出栏下降2.8%;牛出栏增长0.4%;羊出栏增长0.1%;家禽出栏增长1.5%;兔出栏增长1.4%;禽蛋产量增长1.4%;牛奶产量下降3.2%。

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完成营造林面积2.6万公顷,新增森林面积0.79万公顷,实施森林管护97.3万公顷,公益林建设0.17万公顷,其中:封山育林面积0.17万公顷。恢复大熊猫栖息地2667公顷,完成99条大熊猫栖息地样线检测。森林覆盖率62%,稳居全省第一。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031公顷,与去年持平;水产品产量9312吨,增长3.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75万亩,年末有效灌溉面积64.095万亩。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12.54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38.62万千瓦,增长9.95%。全年农村用电量41772万千瓦小时,增长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74.95元,增长2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3%。新建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329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5.2亿元,增长32%。其中:重工业总产值增长32.7%,轻工业总产值增长27.3%,重轻工业的比为88:12。

“3+1”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6.1%,增长35.7%。其中:水电及电冶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3.9亿元,累计增长43.4%;机械制造产业实现总产值47.0亿元,累计增长9.6%;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总产值48.3亿元,累计增长29.6%;新材料产业实现总产值29.7亿元,累计增长45.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亿元,增长128.2%。

在纳入统计的15种重点产品中,有13种产品生产增长,增长面为86.7%。其中:原煤产量增长23.4%,发电量增长83.9%,精制茶增长60.8%,机制纸增长30.5%,铁合金产量增长26.2%,铁矿石增长79.4%,水泥增长72.8%,炸药增长32.7%,中成药增长57.1%,大理石板材增长75.3%,花岗石板材增长31.2%,十种有色金属增长34.5%。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3.7亿元,增长39.7%。实现利税总额59.8亿元,增长47.1%。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34.8亿元,增长44.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10.7亿元,增长195.7%。股份制企业实现净利润20.8亿元,增长20.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5亿元,增长7.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2.3,比上年提高10.7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5.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年末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6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4万平方米,下降0.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8.7万平方米,增长1.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4.2万平方米,增长1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97亿元,比上年下降4.0%(按可比口径)。完成工业投资179.9亿元。完成第三产业投资269.6亿元,下降1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0.5%,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57.7亿元,下降4.3%。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6亿元,增长140.3%。其中,商品房施工面积198.8万平方米,增长89.1%。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分地域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84.24亿元,增长17.9%;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29.73亿元,增长16.1%。

分消费形态看,全年实现餐饮收入16.88亿元,增长14.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1.48亿元,增长25.8%;全年实现商品零售97.09亿元,增长17.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17.04亿元,增长37.7%。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8.5%,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43.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6.9%,日用品类增长34.7%,化妆品类增长43.2%,金银珠宝类增长368.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64.6%,家俱类增长34.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3.5亿元,增长25.5%。接待国内旅游者1103.8万人次,增长1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3.14亿元,增长25.27%。接待入境旅游者2.2万人次,增长57%。

六、对外经济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家,完成合同外资7476万美元,增长119.95%;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达到22家;实际到位外资3686万美元,增长4.18%,创历史新高;外贸进出口总额3261万美元,增长144.64%。

招商引资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共执行招商项目180个,引进到位资金总额161.1亿元,增长22.5%。其中,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12亿元,增长25.1%。

七、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年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67亿元,其中:高速公路项目完成投资46亿元;二级路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2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699.9公里,其中:通乡公路建设338.9公里,通村公路建设361公里。

道路运输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客运量2383.9万人,增长6.0%,完成客运周转量93722万人公里,增长8.7%,完成货运量4063.6万吨,增长10.5%,完成货运周转量446430万吨公里,增长10.8%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达到87751万元,增长1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1.8万户,下降13.15%;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08.9万户,下降4.4%。

八、财政、金融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65亿元,增长38.33%;其中税收收入18.14亿元,增长39.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1.03亿元,增长4.56%。

金融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16.81亿元,比年初增加61.94亿元,比年初增长13.62%。其中,单位存款余额234.19亿元,比年初增加21.45亿元,比年初增长10.08%。各项贷款余额279.69亿元,比年初增加42.02亿元,比年初增长17.68%。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13.05亿元,比年初增加44.88亿元,比年初增长26.68%。

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新设立1家村镇银行和2家小额贷款公司。其中,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2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76所,在校学生222645人,教职工14348人,其中,专任教师12630人。

城乡实现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市共有小学276所,招生16516人,在校小学生92238人;初中56所,招生16273人,在校学生53319人;学前教育218所,幼儿教育招生28179人,在园学生40156人;全年特殊教育在校学生共计810名,其中随班就读762名,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48名。全面完成了“普九”义务教育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100%。

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民办职业学校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有益补充,实现了职教中心、职业中学或培训基地的全覆盖。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所,招生6680人,在校学生16608人,其中,中等技术学校2所,招生2606人,在校学生7619人;职业高中7所,招生4074人,在校学生8989人。高中学校15所,在校学生20276人,普高和中职在校生比例达1.22:1.00。职业技术培训机构7个。成功举办“第二届”中职技能大赛。

学校硬件设施大幅提升。全年共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学前教育新建及改扩建、教师周转房、危房改造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投资共计5.2亿元。

教育惠民成效显着。全年共补助15808人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助家庭困难高中学生5858人,对1972名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资助,9497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国家中职助学金,免除了3691名农村特困户等六类家庭困难中职学生学费;新建、改扩建城乡公办幼儿园11所;完成危房改造工程18359平方米的校舍,投入1089万元对农村薄弱学校进行了改造。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全年本科上线2664人,比上年的2379人增加285人,增幅11.98%;上线率37.65%。其中一本(重点本科)上线211人,较上年增加42人,增幅24.8%。二本上线1106人,较上年增加481人,增幅76.96%。高考实现了“稳中有升、结构优化”的目标。

科技富民强县成效显着。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富民强县试点县3个,其中,天全县被列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名山、宝兴被列为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目前,我市县(区)均列入省级以上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5个。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全年新建专家大院1个(石棉黄果柑专家大院),全市专家大院达到13个,实现销售收入48133.71万元,建立科技示范户1051户,带动农户41858户,示范户人均增收880.6元。全市长驻农村一线的科技特派员共79人,包村132个,实施包村科技项目109项,建立科技示范户6705户,实现示范户年人均增收1018元。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显着。川西机器有限公司的“大规格等静压系列产品产业化”、雅安华汇锂业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的“5000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产业化开发”和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的“大型客机燃油管理系统产业化开发”3个项目是我市首次获得大型科技成果转化支持,这将转化科技成果十余项,带动企业科技投入2.25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000个。

全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成功培训省级创新型企业4家,创新型企业达32家。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挂牌启动建设。

全年共专利申请量达301件,获授权129件,分别增长59%和5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拥有文化馆9个,文化站127个,公共图书馆9个,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33亿元。澳门特区政府援建我市文化馆工程顺利竣工,灾后文化重建工作全面完成,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完成;启动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城市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配送工作,完成5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城市文化中心和3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配送工作,建设农家书屋350个,放映公益电影15863场次。

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顺利通过省上检查验收;完成了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成立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参加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荣获“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太阳神鸟银奖”;加大茶马古道研究保护开发力度,组织开展茶马古道实地考察,成功举办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雅安)研讨会,形成《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雅安)共识》;创新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规划建设雅安市生态博物馆群。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23万户,比上年增加2500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医疗卫生资源日益丰富。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781)1366个,床位7991张;卫生技术人员6758人,其中执业医师2563人,执业助理医师601人,注册护士2254人。妇幼保健机构9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4人,注册护士62人。乡镇卫生院156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69人,注册护士346人。

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比上年提高4.01和3.75个百分点。全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23.86/10万。

农村医疗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8个县(区),覆盖农业人口117万人,实现涉农县(区)全覆盖;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110.68万人,全市参合率达99.32%。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37.3/10万和6.59‰。建成功能基本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组织国际比赛1次、国家级比赛3次、省级比赛4次。组织全市青少年体育竞赛16项次,批授二级运动员33人,二级裁判员31人,参加青少年学生1100多人,市、县(区)级运动员常年坚持训练530人,新注册省十二届运动会运动员357人,向省输送优秀运动员3人,向大专院校输送体育人才31人,输送集训队员150人。我市运动员共取得全国射击锦标赛冠军1个,获全国比赛银牌2个,第三名2个,五至八名5个。在省比赛取得金牌19枚,银牌27枚,铜牌27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年组织大型群众健身活动73项次,参与群众超过40万人次。

全年新建全民健身路径20条,完成农民健身工程34个,9个阳光儿童体育乐园器材落实到位,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50万人次。完成体育场二期工程和室外网球场、篮球场、健身广场建设,启动了市体育中心游泳场、游泳馆、陆家坝生态体育公园、市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6713.18万元,共筹集公益金424.23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面完成省政府挂牌限期治理任务,全年投入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资金881万元。全市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城市空气质量优于国家的二级标准,水质优于国家三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声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标准。

生态创建取得成效。雨城区、石棉县达到省级生态县创建要求;雨城区北郊乡、石棉县新棉镇等5个乡镇建成省级生态乡镇并获得命名,雨城区多营镇、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等13个乡镇达到省级生态乡镇创建要求;建成省级生态村7个,市级生态村168个。

安全生产取得成效。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390起、死亡133人,比上年减少85起、23人,分别下降17.89%和14.74%。全市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

全年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达423家,共排查出一般隐患4485项,已整改4482项,整改率99.93%;公告整治重大隐患6项,已整改销号6项,整改率100%。对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实施举报奖励,经群众举报查处四家重大非法违法煤矿企业,共处罚款510.5万元,有效打击非法违法生产作业行为。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388人,下降31.4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3.15人,下降24.1%;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11.11人,上升23.58%。全年共培训安全生产从业人员3.3万人次。

十二、人口

据2011年公安户籍年报显示,全年出生人口16035人,人口出生率10.29‰;死亡人口7100人,人口死亡率4.56‰,人口自然增长率5.73‰。年末常住人口151.71万人,城镇化率36.5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增收步伐加快。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26元,增长16.2%。其中,工薪性收入13237元,增长16.6%。人均消费性支出11862元,增长8.8%。其中,居住支出下降19.5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26.82%,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6.9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36%。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69元,增收1241元,增长21%。其中,工资性收入2883元,增收610元,增长26.81%;家庭经营纯收入2793元,增收286元,增长11.41%;财产性纯收入196元,增收125元,增长177.39%;转移性纯收入397元,增收67元,增长20.3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29元,增长20.39%。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21.01%,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增长50.42%,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21.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下降16.2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50%。

就业形势稳定趋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219人,7281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8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8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全年共帮助33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57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505人,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93人。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3.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6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扩大到五个县,覆盖人数达23.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2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7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到30.92万人,比上年增加1.4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1.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12万,比上年末增加0.3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2万人。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3.34万人;城市低保资金支出7887.23万元,全市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87.29元(含一次性生活补贴和临时价格补贴);农村低保人数达到8.57万人,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78.39元(含一次性生活补贴和临时价格补贴)。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比上年提高38.06元和19.44元。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全市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9.3%。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140元(按农村低保和五保人数计算);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140元(按城市低保人数计算)。养老服务设施总床位数达到2265张(不含农村敬老院);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心敬老院3所,新增床位200张。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雅安统计年鉴-2011》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3、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市林业局、水务局、农业局、交通运输局、邮政局、电信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中心支行、旅游局、商务局、投资促进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局、卫生局、体育局、安监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