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德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3-21 21:27:32 来源:德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889次

德阳市统计局

2012年3月21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大力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全面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市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7.4亿元,增长15.6%,增速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21.0%,第三产业增长11.1%。全市经济总量中,三次产业比例为15.6:60.0:24.4。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5.6%,拉动经济增长12.0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1562元,按照2011年12月31日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中间价计算,达到5009美元。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30.3亿元,增长19.0%。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5.4%,比上年增加1.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市财政总收入258.8亿元,增长38.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7.1亿元,增长46.4%。财政总支出235.4亿元,下降19.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3.2亿元,下降31.7%,其中,教育支出20.9亿元,增长2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2亿元,增长11.0%;卫生医疗支出14.4亿元,增长63.1%;住房保障支出9.9亿元,增长63.6%。

二、农业

狠抓科技助农增收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推进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95.1亿元,增长3.9%。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101公顷,下降0.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78公顷,增长0.4%;蔬菜播种面积5.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2公顷,增长0.4%。全市粮食产量达到205.2万吨,比上年增加3万吨,增长1.5%;油料作物产量为18.4万吨,增长1.9%;蔬菜产量192.1万吨,增长2.8%;瓜果产量8.1万吨,增长31.8%。积极调整畜牧生产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养殖业比较效益提高,全市出栏生猪427.7万头,下降2.6%;出栏家禽9910.4万只,增长0.9%;肉类总产量49.1万吨,下降1.1%;禽蛋产量12.7万吨,增长6.4%。

产业化发展成效突出。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517个,其中年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75个。专合组织1267个,带动65.1万农户致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工业发展呈“高开稳走”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4.3亿元,增长23.5%,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工业总量继续扩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61户,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35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79.5亿元,增长35.8%。其中:机械、食品和化工三大传统产业贡献突出,完成工业总产值1686.4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的77.4%。

经济效益不断攀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75.7亿元,增长43.0%。实现利税232.9亿元,增长29.0%。其中:利润128.0亿元,增长31.6%。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良好。全市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10.7亿元,增长28.6%,增幅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增加。全年生产白酒11.7万千升,增长39.0%;软饮料220.1万吨,增长32.7%;磷矿石340.2万吨,增长36.6%;水泥产量1062.2万吨,增长32.0%;电站用汽轮机3916.7万千瓦,增长19.3%;发电设备3968.2万千瓦,增长15.0%;精制食用植物油48.9万吨,增长53.0%;钢材产量72.7万吨,增长28.9%。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39个;建筑业总产值269.4亿元,增长7.8%;施工面积1923.5平方米,增长24.9%;竣工房屋面积676.5万平方米,增长6.3%;实现工程结算收入242.5亿元,增长4.0%;实现利润总额4.0亿元,下降3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一手抓灾后重建的全面完成,一手抓投资项目促进经济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4亿元,增长8.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96.3亿元,下降0.6%;更新改造投资208.6亿元,增长13.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房地产投资达73.2亿元,增长56.0%。商品房施工面积为939.3万平方米,增长39.2%;商品房竣工面积137.8万平方米,下降8.6%;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15.5万平方米,下降4.9%;商品房销售额为84.5亿元,增长12.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6亿元,增长17.3%。分地域看,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0.9亿元,增长18.9%;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0.7亿元,增长14.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9.2亿元,增长16.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2.4亿元,增长21.3%。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中西药品、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增势强劲,分别增长60.8%、57.3%和41.4%;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6.5亿元,增长15.3%。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9.1亿美元,增长30.3%。其中:进口额15.1亿美元,增长19.0%;出口额14.0亿美元,增长48.0%。全年实际到位外资1.9亿美元,增长26.3%。外派劳务2430人次。

开放力度加大。全年引进市外到位资金404.4亿元,增长41.6%。实现省外到位资金297.8亿元,增长36.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775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890公里,占公路里程总数的89%。高等级公路(含一级公路)399公里,高速公路100公里。新铺油路(水泥路)477公里。全市实现乡乡通公路,100%的行政村已通公路。新建县、乡级汽车站9个。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7974万吨,增长12.1%;货物周转量53.2亿吨公里,增长18.1%;旅客周转量25.5亿人公里,增长8.8%。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23.1万辆,增长18.2%;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9.7万辆,增长19.8%。

邮电通信持续快速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7.9亿元,增长14.6%;邮电业务收入20.8亿元,增长22.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95.0万户,增长9.8%;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30.2万户。

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1.7亿元,增长26.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17.5万美元,增长32.6%。接待国内游客874.2万人次,增长20.1%;接待境外游客0.8万人次,增长5.6%。年末全市旅行社43家、星级宾馆9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金融

金融保持稳步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509.9亿元,增长8.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3.5亿元,增长14.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18.0亿元,增长21.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61.7亿元,增长24.8%;中长期贷款余额341.7亿元,增长22.7%。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5家;其中,财险公司12家,寿险公司13家。全年保费收入36.3亿元,下降5.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1亿元,增长13.2%;寿险保费收入25.2亿元,下降12.1%。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1.0亿元,增长41.0%。其中,财产险赔款支付6.0亿元,增长32.2%;寿险赔款支出5.1亿元,增长53.5%。

年末全市证券交易机构开户总数达到23.2万户,全年交易额904.9亿元。

九、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普通高等学校5所,中等职业学校20所,普通中学163所,普通小学校点364个(含教学点个)。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6万人,在校学生4.8万人,毕业1.3万人,专任教师2647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3万人,在校学生5.9万人,毕业1.6万人,专任教师1500人;普通中学招生5.2万人,在校学生16.4万人,毕业6.0万人,专任教师11252人;小学招生2.7万人,在校学生16.9万人,毕业3.4万人,专任教师11150人。全市幼儿园228所,在园儿童8.2万人,幼儿园教师1845人。

全市已建成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5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7所。全市“两基”乡镇覆盖率100%,人口覆盖率100%。全面完成“爱心助学”工程任务,全市共有36.6万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减免费用2.0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46个,消除中小学危房27万平方米。

成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学员47.9万人;参加自学考试6.5万人次,获得本(专)科文凭185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4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32.8万人次。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3项,省级科技计划立项79项。16项科技成果获国、省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德阳市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广汉、什邡、绵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有13人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全年共申请专利17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44件;专利授权896件,其中:授予发明专利权107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5项,成交金额1.6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家。全市拥有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国家创新型直属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示范、试点、培育企业30家。全市已建立2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分中心7个,省级技术中心25个,市级技术中心52个,博士后工作站6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着。全市公共图书馆6个,其中一级馆2个,总藏书量82万册(件)。有文化馆7个,其中一级馆3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2个。新建德阳市文化馆,面积达5566平方米。建成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21个。群众性广场文艺表演多姿多彩,全年送文化下乡活动共计310场。文艺创作日趋繁荣,小品《接待》获四川省第十三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剧目奖。全市现有艺术表演团体19个,博物馆6个。

新闻出版事业继续繁荣,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地方报纸出版3种,出版量1400万份;杂志出版4种,出版量6万册。全市档案馆10个,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约22.4万卷,全年利用档案6.6万卷次。

医疗卫生工程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6个县(市、区),覆盖农业人口28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本年度支出总额为5.5亿元,受益470.0万人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2个,为6个妇幼保健机构配备急救设施。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全市6个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县(市、区)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16万人次。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816个。其中:医院69个,卫生院13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拥有卫生机构人员220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13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助理)医师7352人,注册护士5275人。全年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804例,报告死亡48人,报告发病率381.8/10万,死亡率1.3/10万。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奖励8项、市级奖励24项。创建国家级训练基地1个,省级训练基地1个、市级训练基地2个。全市共建全民健身路径408条,当年新建261条,其中,新建乡镇全民健身路径66条。建成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市级体育俱乐部2个,建成“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5个。有43名运动员输送到省(市)优秀专业队,有1人列入2012年奥运会苗子。体育彩票销售量继续攀升,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6亿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市出生人口3.6万人,死亡人口2.5万人。年末总户数150.3万户,总人口390.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00.2万人,女性人口190.3万人,性别比为105.2:100。全市城镇化率43.0%,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1元,增长15.8%;人均消费性支出14213元,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31元,增长20.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472元,增长4.4%。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快推进。新增就业3.8万人,再就业1.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1人,登记失业率3.8%。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进一步完善。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岗职工人数达到5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56.4万人,增加3.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农民工4.9万人,增加0.4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均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达到100%。

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达22.8万人,增长3.2%;保障资金投入3.5亿元,增长36.3%。其中城镇11.2万人,资金投入2.3亿元;农村11.6万人,资金投入1.2亿元。

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4个,床位501张;敬老院125所,床位8260张。全市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51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35个。社会救济对象55.0万人。其中:农村救济对象39.3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二、环境与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年削减COD3206吨,氨氮340吨,二氧化硫1894吨,氮氧化物1241吨;对13家工业企业和6户畜禽养殖企业进行限期治理;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等工作。全市检查企业1628家,给予行政处罚的环境违法案件45件;严格环境准入,依法审批环评项目1212个;罗江县通过省生态县验收,率先在全市建成生态县。全市已完成27个省级生态乡镇、34个省级生态村、490个市级生态村和420户市级生态家园的创建;全市已建成3所国家级绿色学校,9所省级绿色学校,73所市级绿色学校,3个省级绿色社区,28个市级绿色社区;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6天,出境断面(清江断面)水质12个月全部达标,城乡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安全生产保持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795起,死亡204人和受伤672人,分别下降14.0%、4.7%和24.6%,直接经济损失3481.0万元,增长60.6%。抓好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通过“隐患治理年”和“百日督查”活动,全市共排查隐患15183项,已整改14984项,隐患整改率达98.7%。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197;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8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3.16;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3.582;10万人口火灾死亡率0.04。全年共培训安全生产从业人员3149万人次。

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654件,下降17.6%;死伤人数824人,下降20.9%,其中死亡154人,下降1.3%;直接财产损失211.0万元,下降2.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2.4人,减少0.26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德阳统计年鉴-2012》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以往年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指标口径一致。

4、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5、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

6、因统计口径调整,邮电业务总量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

7、3G是指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rd-generation,简称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