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眉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12-06 15:46:48 来源:眉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03次

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20字”工作思路,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进程,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经受住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考验,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增长。初步统计,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74.05亿元,增长13.6%,创我市历史新高,增幅居全省第二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19元,比上年增加723元,增长16.4%。第一产业增加值47.4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2.83亿元,增长23.0%;第三产业增加值53.75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3%、66.9%、23.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3个、9.1个、3.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9:39:32调整为27:42:31。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80.37亿元,增长17.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2%,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1%,拉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全年物价小幅上扬。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9;反映居民消费的8大类价格呈现“五升两降一持平”的运行态势,上升的五类是食品类、衣着类、药及医疗用品类、民用建材类、燃料类,分别上升4.7%、0.64%、3.06%、4.58%、3.76%;下降的两类是日用品类和文化娱乐用品类,分别下降0.35%和0.29%;物价持平的是书报杂志类。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83,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明显,粮食、肉禽蛋、鲜菜分别上升8.78%、7.98%、9.56%。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核心竟争力不强;居民增收困难,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结构性矛盾突出,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全国水平;经济发展中体制性障碍仍然突出,对外开放水平依然不高。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66亿元,增长7.1%。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7.47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业结构从2002年的43:2:52:3调整为2003年41:2:53:4。

种植业实现产值30.70亿元,增长4.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95万公顷,比上年调减4.1%;各类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2.33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29.9%上升到30.6%。

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品质提高。全市优质水稻播种面积达6.3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0.8%;优质小麦播种面积为1.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5.3%;优质油菜籽播种面积2.15万公顷,增长28.7%;优质玉米播种面积1.03万公顷,增长64.1%。

畜牧业增势强劲。全年畜牧业产值39.32亿元,增长8.6%,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达到52.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生猪出栏数达到305.24万头,增长1.4%,羊出栏79.9万只,增长17.9%,奶牛存栏达3.58万头,增加1.58万头,增长79.2%。全市肉类总产量36.8万吨,增长4.9%;禽蛋总产量5.08万吨,增长6.0%;牛奶总产量5.08万吨,增长78.6%。全市各类养殖专业户发展到2.4万户,已建成畜牧养殖小区168个,其中规范化养殖小区132个,建成机械化挤奶站13个。

水产养殖发展较快。全年渔业产值达到2.87亿元,增长26.2%,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8%。水产品总产量5.1万吨,增长21.4%。水产品养殖面积11355公顷,增长1.8%。

退耕还林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共完成造林2.1万公顷,较上年增长3.3%。退耕还林工程人工造林2万公顷,增长15.4%,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1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1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2872公顷,四旁零星植树815万株,育苗面积320公顷。全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3.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节水灌面4.7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5平方公里,完成水稻栽插180.4万亩,整治病险水库98座,整治渠道防渗610公里,解决了3.59万人的饮水困难,修复江河堤防水毁工程31.9公里,水利工程年末蓄水5.33亿立方米。全年地方电力新增发电装机7.5万千瓦。

农机工作稳步发展。2003年掀起乡村道路建设新高潮,新修乡村道路641公里,全市乡村道路总里程达到18053公里,乡村水泥路3508公里。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2.65万千瓦,增长2.1%。实现机耕作业面积241万亩。完成提灌机械维修改造3025台31762千瓦,新增提灌机械725台6670千瓦。年内新增有效灌面2.08万亩,提水23861万立方米。

三、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6.39亿元,增长39.6%,较上年同期提高9.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53.05亿元,增长44.0%,重工业完成产值53.34亿元,增长36.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4.58亿元,增长35.7%,较上年同期提高8.9个百分点;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45.5%,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产值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产值增长33.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值增长54.4%。全市新产品产值率13.4%。

产销衔接较好,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5.75亿元,增长43.5%。产品销售收入105.01亿元,增长44.5%。工业产销率99.4%,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06亿元,增长44%。工业企业亏损面14.6%,亏损企业亏损额为0.28亿元,下降20.3%。实现利税6.78亿元,增长27.9%。资产负债率54.88%,下降3.6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7.55%,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进一步提高,全年达到122.16点,创历史新高。

四、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8亿元,增长67.6%。其中完成基建投资40亿元,增长5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6.6%。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亿元,增长1.4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17.5%。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5.1亿元,增长1.9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6%。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4亿元,增长1.6倍,其中启明星电解铝工程完成投资13.36亿元,完成率92.7%;瓦屋山电站完成投资2.5亿,完成率14.3%;洪雅高凤山电站完成投资1.28亿元,完成率达100%;金石油粕完成投资0.45亿元,完成率达100%;金润多层共挤流延膜生产线完成投资0.73亿元,完成率达5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增势强劲。全市具有资质四级以上的企业有75个。全年工程施工个数1075个,工程竣工个数614个。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42亿元,增长34.3%,增幅提高14.8个百分点。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4%,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建筑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全市消费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39亿元,增长14.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37.29亿元,增长10.2%。餐饮业实现销售额9.92亿元,增长32.8%。从销售对象看,市的零售额11.04亿元,增长18.2%,县的零售额15.92亿元,增长16.3%,县以下的零售额28.43亿元,增长12.9%。全市肉禽蛋类零售额增长12.7%,服装类增长11.8%,五金类增长4.2%,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44.8%,中西药品类增长11.2%。年末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44.1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其中竣工房屋面积138.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2.5%,商品房销售额76756万元,同比增长1.1倍。全年共有连锁企业16家,连锁店120个,专卖店150家。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增幅超过上年。顺应WTO的新形势,我市不断增强外贸企业市场竞争力,地方出口大幅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6959万美元,增长4.3倍。其中出口总额为2346万美元,增长80.0%;进口总额为4613万美元,增长147.5倍。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928.62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34.75亿人民币,增长75.7%。

六、交通、邮电、旅游

2003年,交通运输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01亿元,增长10.1%。全年交通道路建设总投资4.13亿元,占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10.5%。省道106线洪仁段、电解铝进厂和绕厂路、彭双路建成通车,丹蒲路、106线富资段改造基本完工。年末,全市公路总长度达到364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为73公里,一级公路达到98公里,二级公路达到442公里。

旅客货物运输平稳增长。全社会客运量5199万人,增长1%,全社会旅客周转量124436万人公里,增长6.4%。全社会货运量1200万吨,增长2.3%,全社会货运周转量68523万吨公里,增长3.1%。

邮政业稳步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5948万元,年末邮政局数278处,全年报纸发行数量3237万份,订销杂志99.72万份,收寄特快专递24.34万件。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11.88亿元,增长23.2%。

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34.54万户,增长25.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数18.59万户,增长32.5%;农村电话用户数15.95万户,增长18.7%。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9.39万户,增长65%;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4部/百人。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334.71万人次,增长58.6%。旅游收入达到7.84亿元,增长37.5%。国际旅游发展良好,全年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727人次,增长31%;旅游外汇收入26.97万美元。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9家。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08亿元,增长27.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5亿元,增长22.7%,地方财政支出16.64亿元,增长12.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6.20亿元,增长11.5%。

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63.29亿元,比年初增加22.39亿元,增长15.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5.06亿元,增加19.3亿元,增长16.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16.28亿元,比年初增加10.65亿元,增长10.1%;其中农业贷款28.82亿元,较年初增加3.39亿元,增长13.3%,在短期贷款中的比重24.8%;中长期贷款为24.46亿元,增加3.78亿元,增长18.3%,基本建设贷款6.23亿元,增加0.64亿元,增长11.4%。全年累计净回笼资金5367万元。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全年承保额213.46亿元,增长59.3%。保费收入2.91亿元,增长16.4%。赔款及给付0.83亿元,增长64.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57亿元,增长3.5%;人身险保费收入2.34亿元,增长31.4%。

八、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安排本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94项,申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8项,2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8个项目被列入科技攻关项目,1个项目被列入软科学研究计划。全市建成6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956期,培训人员达30.57万人次。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23家。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万人,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1.19万人。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有小学273所,中学248所,普通高校1所。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9.53%。在校学生总数479484人,其中小学学生总数281321人,普通中学学生数191836人。全年高中招生数22015人,比上年增加1268人,初中升学率达75.65%。全年共升入大学8259人数,大学升学率达76.1%。全市高考上线率和万人比均居全省第三。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共有在校生6228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数1699人。专任教师总数22659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数11910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10140人。

文化艺术、体育事业繁荣活跃。全市各主要剧场文艺演出400余场,通过影企联姻、科技兴农等方式放映科教片和故事片5700余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蓬勃发展,城乡人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年末,全市有文化馆6个,建成各类文化广场21个,总面积25万平方米。群众业余文艺创作更加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业余文艺创作精品。我市作者创作的歌曲《七月的太阳》等歌曲获得四川省“广播新歌”银奖,《九寨儿女情》获首届“金色彼岸之声”全国新人新作银奖。我市的广场舞参加四川省中老年舞蹈大赛获金奖。组织参加我省首届“剑南春”曲艺、小品大赛,获一个银奖、一个优秀奖。积极组织我市队伍参加四川省体育竞赛活动,共获得冠军3个,在全省老年运动会上,取得了台球团体、个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坚持预防为主,狠抓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爱国卫生工作,加强疫情报告制度落实,做好技术、防疫队伍、物资等各项应急准备。“非典”期间无一例病例。积极做好免疫工作,全市“四苗”接种率平均95.9%。

年末全市医院卫生院数322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5796张,医院卫生技术人员6940人,医生人数(职业医师)2596人,医院门诊人次173万人次,医院病床实际占用总床日数49.79万日。医院病床使用率53%,孕产妇死亡率0.75‰,新生儿死亡率8.6‰。农村饮水累计受益率99.1%,农村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狠抓广播电视“村通工程”,广电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末,全市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6004户,有线电视总用户已达26万户,全市1593个村开通了有线电视信号,其中新开通86个村,入户率达31%,村通率达68%。年末全市无线广播电台6座,转播卫星电视节目35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增长8.3%,卫星地面站94座。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强城市道路、广场、供排水、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中心城区完成了阳光音乐广场、火车站广场、东坡湖广场等的建设并已开放,投资4200万元、占地158亩的诗书城公园已基本完工。对大北街、西象桥北段、新民里、103线城区过境段等四条土街土巷进行了综合改造。新开工建设南北干道南段、湖滨路南延段、建设路、苏源路、二环北路东段等7条市政道路。完成了中心城区、旭光小区西门等重要交叉路口的交通标志(红绿灯)建设。在中心城区新植各类乔木5万余株,灌木25万株,草坪2.9万平方米。区县城镇建设力度加大。东坡区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湖滨路南段2.5公里的路面硬化工程,南北干道延伸段、一环东路近3公里的绿化工程。仁寿新区、温州商贸城、城北新区规划、迎宾大道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彭山县投资7800万元建设了高档住宅小区;投资5875万元打造了彭祖广场;投资850万元建成了客运中心站。洪雅县投资631.2万元完成了3条市政道路建设;投资1700万元完成了100亩的生态广场建设;投资300万元完成了40平方米的彩色电视墙建设;建成了9万平方米的依江雅苑住宅区一期工程;启动了4个片区的旧城改造。丹棱县启动了“娇小美城”建设:投资200万元完成了106线城区段绿化、亮化工程;投资300万元完成正街改造;启动了西门新区、枫落花园、客运中心、滨河路阳光花园等工程建设。青神县建成了占地16亩的城东广场;占地40亩的城西广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总投资2000万元的复兴水库引水工程一号遂洞工程及取水工程已完工。

取缔中心城区18个非法定供地主体,收回土地出让(转让)权6611亩;政府经营土地收益2.53亿元,是2002年的6倍。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达到22.1%。

公用事业稳步发展,城市公交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营运性汽车数1.1万辆,其中客运营运车辆0.25万辆。市区内公共汽车13路。公交车增至240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数1462万人次,增长95.5%。全年出租汽车客运量达到6万人次。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2338万吨,其中生活用水1631万吨。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15.7万吨。全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01亿千瓦时,增长57.4%。

开展污染治理,环保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人员176人,各级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53人,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12个,完成投资2.03亿元。环境空气质量全年有42.6%周日均值达到二级标准。全年完成污染监测任务176个次,清理出不法排污企业41户,强制拆除了9户纸浆造纸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生态农业发展迅速。35个农产品基地被省上认定为全省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达78.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达到73个,无公害畜产品6个,无公害水产品15个,29个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专用标识,2个农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缓慢增长。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年末全市共有人口346.6万人。其中出生人口2.32万人,出生率为6.8‰,死亡人口1.77万人,死亡率为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年内计划生育率93.57%。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6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4483元,服务性消费比重达到29.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2.6%。农民人均纯收入2497元,增收168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6.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755元,增长12.6%。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0778元,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3984元,增长17.14%。

居民居住环境有所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上年的26平方米上升到27平方米,增加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5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

就业状况良好。2003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控制在4.5%预定目标以内。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开办了培训班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6984人。

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形成。2003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2万人,新增参保8361人;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5万人,新增参保2235人;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52万人,新增参保8869人。全市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人数达到2.37万人,全年发放养老金12653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社会保险费征缴成绩显着,全年当期征缴养老保险费12612万元,征缴率达到96.5%;征缴失业保险费910万元,征缴率达到93.2%;征缴医疗保险费4757万元,征缴率达到94.4%。

注:1、公报中有的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04年《眉山统计年鉴》为准。

2、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