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德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3-17 00:08:01 来源:德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180次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个加快”的目标,不断深化改革,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经济发展全面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在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下,全市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32.7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236.2亿元,增长11.3%。全市经济总量中,三次产业比例为16.5:57.8:25.7。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6、10.8和3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93.1亿元,增长18.5%。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3.5%,比上年增加2.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农 业

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36公顷,增长0.1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04公顷,增长1.9%;蔬菜播种面积5.8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320公顷,下降3.8%。粮食总产量实现灾后连续两年增产,达到 202.2万吨,同比增加1.7万吨,增长0.8%。其中:小春粮食作物产量达56.3万吨,同比增长1.0%;大春粮食作物产量为145.9万吨,同比增长0.8%。油料作物产量为18.0万吨,同比增长3.0%。蔬菜产量186.9万吨,下降0.2%;瓜果产量6.2万吨,增长8.9%。

全市出栏生猪439.1万头,增长3.4%;出栏家禽9824.2万只,增长8.8%;肉类总产量49.7万吨,增长5.4%;禽蛋产量12.0万吨,增长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规模扩大。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8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2.6%,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4%。工业企业达到1040户,比上年净增100户。工业总产值上亿元的企业248户,比上年增加86户。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19户,50亿元以上的企业4户。

工业生产回升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663.3亿元,增长30.4%;主要行业生产加快:纺织服装行业增长38.7%、医药行业增长38.3%、建材行业增长37.3%、化工行业增长33.3%、食品行业增长31.5%、机械行业增长25.2%。

工业效益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19.7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实现利税188.6亿元,增长33.3%;实现利润103.5亿元,增长31.0%。亏损企业亏损额1.8亿元,比上年下降6.0%。

主要产品产量增加。磷矿石272.9万吨,增长60.7%;水泥产量1015.1万吨,增长56.7%;化肥产量72.3万吨,增长42.4%;电站用汽轮3284.4万千瓦,增长20.9%;发电设备3451.1万千瓦,增长18.9%;精制食用植物油31.5万吨,增长13.3%;钢材产量57.2万吨,增长8.1%。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 243个,比上年增加30个;实现工程结算收入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实现利润总额4.3亿元,增长37.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1.3亿元,其中城镇投资4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30.2亿元,增长4.7%;更新改造投资184.8亿元,增长1.8%;房地产开发投资47.0亿元,增长19.6%。

重大投资项目进展顺利。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71个,完成投资267.0亿元,占全市总投资的44.4%。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回升。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74.6万平方米,增长4.4%;商品房竣工面积150.8万平方米,增长1.9%;商品房销售面积226.6万平方米,增长2.0%;商品房销售额75.0亿元,增长21.4%。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分地域看,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2.8亿元,增长16.3%;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6.9亿元,增长21.7%;农村消费增幅高于城市5.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30.4亿元,增长20.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1.3亿元,增长20.9%。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同期增长44.6%,汽车类增长32.2%。

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6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4%。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0.7万人次,增长12.3%;国内旅游者768.1万人次,增长48.4%。三星堆景区接待旅游者61.8万人次,增长61.6%。全市旅游总收入40.8亿元,增长33.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65.7万美元,增长6.5%。年末全市旅行社43家、星级宾馆9家。

六、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全年引进国内市外投资项目532个,实现到位资金总额2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实现省外到位资金2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引进了江苏汉舟电气产业园、上海汇益液压控制系统投资项目,山东泰山磷石膏板生产项目、保利地产城南副中心开发项目、重庆银鑫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等重大投资项目,城市服务业项目引进成绩显着。

全年进出口总额22.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2.1%。其中,出口9.4亿美元,下降35.4%;进口12.9亿美元,增长30.0%。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5亿美元,增长24.8%。

七、交通、通信和邮电

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7568公里。在总里程中,等级公路占公路里程总数的88%。其中,高等级公路(含一级公路)334公里,高速公路100公里。全年新铺油路(水泥路)401公里。全市实现乡乡、村村通公路。新建县、乡级汽车站30个。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45.1亿吨公里,增长13.2%;旅客周转量23.4亿人公里,增长35.0%。全市交通重建项目累计开工40个;累计完成投资67.2亿元,占总投资的89.0%。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9万辆,比上年增长26.5%。邮电通信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7.4亿元,增长23.4%,国际互联网用户30.6万户,增长39.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68.6万户,增长15.9%。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财政总收入187.4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8亿元,增长43.9%,其中税收收入35.6亿元,增长46.9%。财政支出总额29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9%。

金融运行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3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685.5亿元,增长15.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92.4亿元,增长19.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91.3亿元,增长5.3%;中长期贷款余额278.5亿元,增长58.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全市有保险公司24家,其中,财险公司11家,寿险公司13家。全年保费收入38.5亿元,比上年增长39%。财险保费收入9.8亿元,增长27.3%;寿险保费收入28.7亿元,增长43.5%。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7.8亿元,增长4%。

全市证券交易机构年末开户总数达到21.4万户,全年交易额达到1288.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高等教育学校6所,中等职业学校22所,普通中学170所,小学389所。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1.8万人,在校5.9万人,毕业1.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5万人,在校5.7万人;普通中学招生5.6万人,在校17.5万人;小学招生2.7万人,在校17.6万人。

狠抓国家省市示范高中的创建.全市已建成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5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7所。全面完成“爱心助学”工程任务,全市共有37.2万名贫困大中小学生受到资助。

成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0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22.5万人次。培训在职职工50万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万人次。全年参加自学考试5.5万人科次,获得本(专)科文凭161人。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认定授牌省高新技术创新产品3个,产学研创新联盟2个,新增创新型企业1家。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67项,成交金额1.1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17项,有10项获得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全年共立项各类市级科技计划74项,完成市级新科技成果登记40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32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1项。

广汉市、什邡市、中江县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科技进步先进县;广汉市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示范工作已在全市开展。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启动省制造信息化重点城市的试点工作。评选20户企业作为“德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大力开展横向科技合作。全市共实施各类横向科技合作项目6项。与中科院成都分院签订共建“院地科技合作示范区”协议。

全年共申请专利988件,专利授权667件,其中:授予发明专利权76件。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16件,审理结案16件,结案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着。全市共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5个。全市一级图书馆2个,一级文化馆3个,三级文化馆1个。文化品牌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绵竹年画节、梨花节、保保节、德孝城孝文化活动等。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大赛中,“绵竹年画节”获全国“群星奖”项目类金奖。群众性广场文艺表演多姿多彩,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开展了网吧专项整治、歌舞娱乐市场、音像市场整治。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9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量66万册(件),文化站122个,博物馆6个。

新闻出版事业继续繁荣,全年全市地方报纸出版2种,出版量6万份;期刊出版4种,出版量4.4万册。

医疗卫生工程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6个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83%。建成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8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4.83%。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144个。其中:医院65个,卫生院14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拥有卫生机构人员16721人,卫生机构床位14144张。其中:医院7702张,卫生院5799张,妇幼保健院318张。全市急性传染病发病率287.95/十万,孕产妇死亡率为28.91/十万。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奖励3项、市级奖励1项。创建省级训练基地2个。建成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有5名运动员输送到省(市)优秀专业队,有1人入选国家青年队。体育彩票销售量继续攀升,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4亿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按公安年报统计,全市总人口389.2万人,较上年增长0.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2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增长10.6%和11.7%,转移性收入增长12.0%;人均消费性支出12706元,增长13.5%。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1.7%,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9.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2.0%;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19.0%;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增长33.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增长12.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85.8元,比上年增长15.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41.1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3平方米。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快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2万人。年末登记失业人数15027人,登记失业率3.7%。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达到4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52.9万人,增加2.5万人。“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均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达到100%。

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达22.1万人,比上年增长6.7%;保障资金投入2.5亿元,下降2.5%。其中城镇10.6万人,资金投入1.7亿元;农村11.5万人,资金投入0.8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进展较快。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4个,床位444张;敬老院125所,床位5685张。全市年末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4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66个。社会救济对象41.1万人。其中:农村救济对象29.3万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市环境质量总体持续好转,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优良天数达到356天,达标率97.5%;水环境质量好转,出境断面(清江断面)水质12个月全部达标;市区声环境质量好,区域噪声昼间为48.95分贝,夜间为42.05分贝。

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强化污染综合整治。限期挂牌治理的20家工业企业、6家畜禽养殖企业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开展河道禁养、农家乐污水、八小行业、文化娱乐和建筑噪声、农村面源污染等治理工作。淘汰黄标车1300辆。督促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其中2座通过环保验收。全市共实施57个减排项目,削减COD4650吨、二氧化硫650吨,完成2010年年度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开展战略环评应用、规划环评和灾后重建项目环评工作,促进经济转型,全年依法审批环境影响评价项目1184个,否决28个。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放射源、危险废物处置情况的监管,确保环境安全。完成德阳市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方案。新建空气自动监测站2个、水自动监测站2个,环境监管能力大幅提升。

全年共受理环保投诉1016件。开展涉重金属检查、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沿江沿河石化企业环境污染隐患排查、中高考禁噪和秸秆禁烧“双禁”联合执法检查等环保专项行动,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市检查企业1545家,出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3819人次,下达环境监察整改意见通知书200余份,给予行政处罚的环境违法案件27件。

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和生态细胞创建工作。全市已建成3所国家级绿色学校,9所省级绿色学校,55所市级绿色学校, 9所县级绿色学校,3个省级绿色社区,12个市级绿色社区。全市共建成省级生态小区2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通过省级命名和核查的生态乡镇49个,省级生态村42个,市级生态村281个。

安全生产总体向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930起,死亡225人,分别比上年下降9%和7.4%。

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发生交通事故794件,比上年上升4.3%;死伤人数1042人,下降1.2%,其中死亡156人,下降11.9%;事故造成损失折款215.7万元,下降1.0%。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德阳统计年鉴-2011》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0年最终人口数和结构数据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