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四川

眉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4-14 11:38:19 来源:眉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724次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四大目标开展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化危为机、逆势而上,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经省统计局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465.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5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6.72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131.05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6%、68.85%、23.6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08、9.98、3.4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49:28调整为21:51:28。全市人均GDP达到15509元,增加1818元,增长15.1%。

市场物价平稳。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2%。从八大类价格指数看: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上涨2.9%、1.2%、2.6%、2.7%和0.2%,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分别下降3.2%、2.8%、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9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4.93%。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264.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为56.94%。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0.58%,拉动经济增长10.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36.01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58.43亿元,增长24.7%;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70.51亿元,增长14.8%。民营经济中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2%、52.54%、14.7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8、7.62、2.13个百分点。

企业景气指数持续回升。至2009年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28.0,比上季度提升3.8点,比上年同期提升27.8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2.3点,比上季度提升4.5点,比上年同期提升30.6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工业经济效益回落,部份主要产品下降幅度大;城乡居民就业压力较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

二、农业与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0.95亿元,增长3.8%;农业增加值97.55亿元,增长4.5%。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种植业增加值52.75亿元,增长5.49%。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3.88万公顷,增长0.7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20万公顷,增长0.61%;油料作物5.68万公顷,增长4.11%;药材0.25万公顷,增长13.13%;蔬菜4.29万公顷,增长1.93%。

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174.7万吨,增加3.2万吨,增长1.87%;油菜籽产量9.23万吨,增长3.22%;茶叶产量1.46万吨,增长10.03%;水果产量59.6万吨,增长8.6%;蔬菜产量108.5万吨,增长2.8%。

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年畜牧业增加值37.19亿元,增长4.72%。全年出栏肉猪达387.13万头,增长5.4%;出栏牛8.33万头,增长6.6%;出栏羊76.88万只,增长5.1%;出栏家禽4215.72万只,增长6.1%。全年肉类总产量39.29万吨,增长5.8%,其中猪肉产量27.68万吨,增长6.2%;牛奶产量13.34万吨,增长19.5%。年末奶牛存栏5.89万头,增长15.4%。

林业稳步发展。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小区1个,面积3.65万顷。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2个。全年林业增加值2.45亿元,增长5.37%。年末森林面积达30.02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 0.12万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43.12%,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

渔业平稳增长。全年渔业增加值3.9亿元,下降1.32%。水产品产量9.6万吨,增长8.62%,水产品养殖面积1.41万公顷,增长1.3%。

2009年,全市新建农村沼气池29795口,改造中低产田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83.57平方公里,完成22座病险水库整治,解决了22.81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全市耕地保有量24.1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21.44万公顷。全年建成通乡公路95公里,通村公路1082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73.36万千瓦,增长8.83%,年内机耕作业面积22.67万公顷,完成提灌机械维修改造3467台3.83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206.13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9%,拉动经济增长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73.6亿元,增长26.1%(其中轻工业增加值60.2 亿元,增长34.9%;重工业增加值113.4亿元,增长21.9%)。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增加值4.1亿元,下降27.5 %;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43.6亿元,增长26.8%;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加值8.6 亿元,增长13.5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62.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4.8亿元,下降8.9%;新产品产值88.5亿元,增长23.2%。

工业投资不断加大。全年工业项目987个,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7.58亿元,增长38%。新建成投产项目739个,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由上年的491户增加到562户,全市铝、硅、化工、芒硝、机械、建材、食品和竹木八大优势产业共计完成增加值145亿元,增长12.9%,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7.6%,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3.5%,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脊梁。

主要产品生产形势良好。2009年,在统计的69 种重点产品中,有58个产品增长,增长面达84%。其中原煤增长2.8%、配混合饲料增长14.9%、农用化学肥料增长43.2%、人造板增长107.1%、食用植物油增长86.3%、饮料酒增长86.6%、水泥增长44.5%、钢材增长32.1%、发电量增长16.3%;电解铝下降57.7%、铁路货车下降37.3%、铝材下降13.4%、芒硝下降6.2%。

工业企业效益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3.64亿元,下降10%,实现利润23.21亿元,下降7.9 %。全年工业入库税金15.1亿元,下降3.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6.44,比上年回落10.36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0.59亿元,增长 14.6%。建筑业总产值92.25亿元,增长29.4%。具有资质等级的企业127个,其中: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105个,劳务分包企业22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64.65万平方米,增长3.4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60.28万平方米,增长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9 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86亿元,增长50.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94.57亿元,增长51%,更新改造投资98.84亿元,增长58.5%,房地产投资33.46亿元,增长28.4%。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197.58亿元,增长3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三次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第一产业投资17.48亿元,增长47.7%;第二产业投资200.55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投资152.82亿元,增长66.2%。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7%、54.1%和41.2%。

2009年,全市在建施工项目1649个,投资295.92亿元,增长54%。其中:1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793个,投资244.13亿元,增长45.2%。在建项目中:亿元投资项目63个,投资67.9亿元,增长16.5%;5000万元—1亿元的投资项目109个,投资51.13亿元,增长71%;3000—5000万元的投资项目292个,投资76.96亿元,增长1.2倍。

房地产投资触底回升,商品房销售止跌回暖。2009年,全市房地产完成投资33.46亿元,增长28.4 %,增速比上年提高了26.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91.63万平方米,增长73.8%。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需求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72亿元,增长18.7%。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18.30亿元,增长18.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6.46亿元,增长19.2%。从销售对象看,市的零售额32.71 亿元,增长17.5%,县的零售额52.17亿元,增长18.6%;县以下的零售额67.84亿元,增长19.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1.86亿元,增长6.4%;集体经济零售额3.14亿元,增长1.4%;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136.72亿元,增长19.3%;股份制及其他经济零售额9.55亿元,增长14.8%。

对外贸易发展向好。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5亿美元,增长1.4倍。其中,出口0.77亿美元,增长17.9%。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71亿元,增长20.8%,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54亿美元。

六、交通、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2009年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7.65亿元。全市公路里程达到67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3公里,一级公路103公里,二级公路338公里。全社会营业性客运量6678万人次,增长9%;全社会营业性旅客周转量176034万人公里,增长5.7%。全社会营业性货运量3255万吨;全社会营业性货物周转量283839万吨公里。

邮政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48亿元,增长13.8%;全市邮政通信行业实现业务收入10.06亿元,增长11.3%。全市固定电话用户50.6万户,下降5.1 %;移动电话用户143.1万户,增长17.5%;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0.68万户,增长25.9%。

旅游业实现大变样。围绕“旅游大变样年”,着力构建“一中心两区三线”旅游产业格局。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785.68万人次,增长42.5%。旅游收入达到46.83亿元,增长50.1%。新建成了成黑(成都—黑龙滩)旅游快速通道。三苏祠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和四川省服务名牌。年内新成立旅行社3家。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稳步增收。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7.89亿元,同口径增长4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44亿元,同口径增长28.9%。其中增值税增长2.3%,个人所得税增长1.8%,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54.2%和3.1%。地方财政支出104.54亿元,同口径增长14.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3.14亿元,增长6.2%。

金融运行平稳。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8.94亿元,比年初增加96.41亿元,增长23.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5.61亿元,增加20.9亿元,增长46.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9.09亿元,比年初增加59.01亿元,增长34.7%。其中短期贷款140.09亿元,增加24.29亿元,增长21%;中长期贷款82.35亿元,增加28.83亿元,增长53.9%。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4家,其中财险公司8家,寿险公司6家。全年保费总收入18.41亿元,增长8.2%。其中,财产险收入3.96亿元,增长34.7%;人寿险收入14.45亿元,增长2.7%。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3.48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2亿元,人寿险赔付金额1.48亿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

科技事业平稳发展。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产学研联盟2个。全市专利申请300件,授权180件。3家企业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3个产品获得省政府高新技术创新产品。14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企业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青神县列为国家传统知识产权试点县,2个园区列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4个,其中新增3个。

教育事业较快发展。全市各类学校844所,其中幼儿园367所,小学207所,初中142所,九年一贯制69所,普通高中34所,中等职业学校23所,特殊学校2所。在校学生总数48.98万人,其中幼儿园5.61万人,小学学生18.38万人,初中学生13.54万人,普通高中学生5.89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共有在校生5.53万人,特殊学校学生299人。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了教科书,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2.52万名寄宿制贫困生得到生活补助,资助中职1-2年级学生3.67万名。全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5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2.34%,本科上线7990人,上线率达39.9%。全市专任教师总数2.45万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数1.10万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1.07万人。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全市有文化馆7个,文化站128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4个,文物保护区275个,剧场、影剧院4个。年末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94.5千册。全市体育场馆4个,全年举办运动会149次,参加运动会人数1.2万人。完成了全市“非遗”项目普查统计。启动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全市登记文物总量3456处。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共有医院555个,床位数8681张,医院技术人员9148人,其中执业医师3353人,注册护士2515人,门诊人次803.11万人次,实际占用总床日数253.19万床日,病床使用率82.19%。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6.5%,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广电事业平稳发展。全市有线电视总用户达40.58万户,其中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69万户,入户率达36.15%,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28万公里。年末全市广播电视台6座,卫星收转站11座。全年公共广播节目、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分别为2.15万小时、3.77万小时。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城镇化步伐稳步推进,城市大变样成果进一步扩大。全市城乡建设完成投入71.54亿元,城镇化水平达34.1%,提高3个百分点。完成岷江大道道路、管线等土建工程建设。市第二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眉山城区周边五镇安全饮用水工程有序启动,成都邮电通信设备厂配水管网和“一户一表”改造工作、一环南路截污干管工程基本完工。城区新安装电声警报器5台,城区警报覆盖率达95%。城市公交完成乘客周转量1150万人次,购置35座环保型公交车15台。完成城市供水管网建设10公里,安全供水1190万立方米。强力推进县城建设,完成了仁寿县沙子湾片区道路安置区、经济适用房、仁寿大道延伸段,彭山县长寿路、彭祖大道、川大锦江学院二期工程,丹棱县城市道路一期改造,青神县竹艺大道、城西桂花街,洪雅县洪州大道、柳江古镇等项目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交叉暗访机制在全省交流推广;兴隆村、梅湾村、龙滩村被四川省建设厅正式命名为“四川省园林村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3%和100%。全年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3564吨,氨氮排放量5206吨。城区空气质量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89.3%,功能区噪声全面达标。市境内岷江流域出境断面达标率100%,青衣江、球溪河流域水质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优于Ⅲ类。

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狠抓“三项建设”。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25件、死亡134人、受伤586人,直接经济损失747.83万元,分别下降31.7%、20.2%、31.3%、1.3%。全年全市共排查各类事故隐患33848处。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增长。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99.2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95万人,出生率为8.43‰;死亡人口2.34万人,死亡率为6.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3‰,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7.4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81元,增加155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9191元,增加900元,恩格尔系数44.3%。农民人均纯收入5135元,增收381元,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652元,增加298元,恩格尔系数46.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4.84亿元,比年初增加60.55亿元,增长19.9%。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年内成功就业2.45万人。多形式、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全市共为5488名就业困难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创新举措做好农民工工作,全市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117.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9.2亿元,品牌工程培训1.09万人,在岗培训5.71万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3万人,1075名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42万人;下岗失业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15万人,其中“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0.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全市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419笔,4149.5万元。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2.1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61.22万人。积极落实市内困难企业“五缓四降三补”帮扶政策,全年全市为困难企业减轻保险费负担1348.97万元,缓缴保险费1339.81万元,补贴资金134.64万元。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5.38万人、20.23万人、8.88万人、9.26万人、3.13万人,征缴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基金16.19亿元、2.15亿元、1900万元、2070.52万元、386.16万元。向全市10.55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统筹基本养老金7亿元,向1.76万名事业参保离退休人员支付退休费2.4亿元。

全年全市城乡医疗救助8.21万人次,支出救助金3326.5万元;城乡低保保障236.34万人次,支出保障金18352.36万元。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14万人,集中供养率80.5%。全市完成新建、改(扩)建敬老院120所,新增床位15222张。全市共有福利机构8个,其中国办7个,新增国办福利机构床位100张。全年新建慈善超市52个;城市规划区社区新增便民服务网点56个;新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新建老年学校6所。全市销售福利彩票7118万元,增长28%,筹集福彩公益金640万元。

注:

1、公报中有的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眉山统计年鉴—2010》为准。

2、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