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海南

三亚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1:26:48 来源:三亚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094次

2005年是实现“十五”计划发展目标的最后一年。一年来,三亚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抓住在创新中加快三亚发展这一主题,按照“一市二都三中心”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环境、体制、产业特色,在持续干旱和“达维”强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一、综合

经济运行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74.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2.5%。人均生产总值14558元,比上年增长12.2%,“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0.6%。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05亿元,比上年增长6.9%,“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9.1%,按同口径计算,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0年的35.4%下降至28.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7.5%,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9.8%提高至26.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2.6%,占生产总值比重由44.8%提高至45.6%。三次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第一产业贡献率16.5%,第二产业贡献率33.7%,第三产业贡献率49.8%。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列入统计监测的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1.81%,比上年提高19.2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055万元,比上年增长3.9%。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差;农业生产资料涨幅过大,致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成品油价格上涨过快,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加大;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21.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9.1%。农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热带特色、高效、无公害农业效应进一步凸显,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瓜菜等农产品持续增长,粮食、橡胶等农产品产量受干旱、“达维”强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出现减产。农业经济效益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得到提高。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5年,全市农村用电量297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9%。化肥施用量5.24万吨,增长4.4%。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8072公顷,增长6.4%。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6万千瓦,增长1.5%。其中排灌机械动力3.27万千瓦,增长4.5%;大中型拖拉机201台,增长13.4%;小型拖拉机2529台,增长6.7%。农用载重汽车2667辆,增长18.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稳步增势。2005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8.60亿元,按可比价格和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0%,“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0.2%,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1.3%提高至1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提高至4.4%,经济增长技术含量明显提高。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74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建筑业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0.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7%,“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23.2%。全年施工项目126个,其中,房地产施工项目58个,新开工项目达46个。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88万平方米;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1万平方米;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950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5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大隆水库、南山观音、三亚学院等重点工程项目的拉动下强劲增长。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2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7.7%。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27.71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房地产开发投资19.75亿元,比上年增长42.6%;集体和私人投资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

三次产业和住宅投资情况是: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0亿元,占总投资的3.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4亿元,占总投资的3.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42亿元,占总投资的52.8%;住宅投资完成20.56亿元,占总投资的41.1%。

全年全市房屋施工面积281.3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93.7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01.6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82.92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23.8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7.8%。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4.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11亿元,增长12.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餐饮业零售额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他行业零售额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2005年,我市物价受消费需求和国际市场的影响,消费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

六、旅游业和对外经济

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2005年,我市文化节庆活动和赛事好戏连台,海南欢乐节、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暨中国电影百年庆典、第55届世界小姐总决赛、新丝路模特大赛、南山海上观音圣像开光大典、首届中国(三亚)国际电视广告艺术金椰子周以及海峡两岸热带兰花博览会等节庆赛事活动相继在我市举办,大大扩大三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年末全市列入统计的旅游宾馆149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其中,五星级宾馆6家,相当于五星级8家;四星级宾馆15家,相当于四星级14家;三星级宾馆19家。拥有客房22000间,比上年增加2515间,增长12.5%;拥有床位39470张,比上年增加3420张,增长9.5%。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53.7%。全市接待旅游过夜人数406.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4.6%。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2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0%;接待国内旅游者385.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4%。全年旅游总收入51.29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20.9%。其中境外旅游收入7450.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5.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200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53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6%,“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0.6%。在外贸进出口总值中,出口总值36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3%;进口总值16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5%。

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增长。200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29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6%。新签利用外资协议合同33宗,比上年增加5宗;新签协议规定外商投资额68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2%。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9.0%。

邮电业务总量快速增长。2005年,邮电业务总量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3.6%。其中,电信业务量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邮政业务量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0.28万户,比上年增长8.5%。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5.54万户,比上年增长8.6%;农村电话用户4.74万户,比上年增长8.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67万户,比上年增长13.5%。年末拥有因特网用户1.47万户,比上年增长11.6%。

八、财政和税收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7.31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7.4%,“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23.4%。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7.25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基金收入0.0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9.7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26.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62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在一般预算支出中,农业支出比上年增长40.9%,基本建设支出比上年增长287.9%,医疗卫生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5.9%,城市维护费支出比上年增长50.8%,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8.5%,行政管理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0.9%,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长29.5%。

税收增长较快。2005年,全市税务部门组织的地方收入6.30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3.9%。其中,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67.3%,增值税比上年增长26.6%,营业税比上年增长33.6%,个人所得税比上年增长28.8%,房产税比上年增长28.4%。上划中央“四税”收入2.15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7.7%;上划省“四税”收入1.47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4.5%。

九、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形势保持平稳。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2.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0%,“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9.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8.8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6%,“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0.4%。

保险事业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1439万元,比上年增长50.5%,“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29.5%。其中,财产险收入3859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寿险收入7581万元,比上年下降80.2%。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2808万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财产险赔付2537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寿险赔付271万元,比上年增长15.8%。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2005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193人,比上年增长672.2%;普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生3694人,比上年增长228.9%;普通高中在校学生9170人,比上年增长23.3%,“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22.1%;普通初中在校学生31600人,比上年增长10.0%,“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9.5%;小学在校学生7.97万人,比上年增长7.3%,“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2.4%。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8.8%。

科技研究开发硕果喜人。2005年,全市共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16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0项,全年科技经费75万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6%。

科技机构和科技队伍稳定。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0.68万人(不含农垦),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0.23万人。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472个,其中,科研单位13个;科技服务机构21个;南繁育种机构338个。拥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2569人,其中,科研单位227人;科技服务机构269人;南繁育种机构2073人。年末拥有市属国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4个,专业技术人员24人;科学技术信息和文献机构1个,专业技术人员3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产业纵深发展。2005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艺术馆1个,档案馆1个,图书馆1个,报社1家。全年出版报纸450.2万份,比上年增长19.6%。全市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稳步推进。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3.0%。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6.0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和医疗市场整顿取得新的发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较大加强。2005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7个,病床位1693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300人。其中,执业医师758人,执业助理医师143人,注册护士742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个、卫生院15个。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就。2005年,全市在各项世界体育运动比赛中,获得金牌1枚;在全国性体育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铜牌3枚;在省级体育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34枚,获得银牌42枚,获得铜牌25枚。

十二、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生态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三边”防护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加强城市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文明生态村、镇人居环境创建工程,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2005年,全市人工造林面积238.2公顷,更新造林7公顷;森林覆盖率64%。全市城市(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3.0%。

自然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307公顷。

十三、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再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52.4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7‰,人口死亡率为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0‰,比上年下降0.6个千分点。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劳动就业规模扩大,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5年末,全部在岗职工人数6.13万人,比上年增长3.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60人。

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2005年末,全市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60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6个。共有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830人,比上年增长12.5%;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607人,比上年增长40.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4969人,比上年增长7.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1015人,比上年减少3.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2005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075元/人,比上年增长22.9%,“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2.5%;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325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377元,比上年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4.6平方米,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3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0%。

注: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三亚市统计年鉴———2006》刊发之数据为准。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