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海南

三亚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1:26:21 来源:三亚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851次

200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努力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1998年以来连续六年经济增长超10%的好局面。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4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8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11.51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17.56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第一产业贡献率24.3%,第二产业贡献率35.9%,第三产业贡献率39.8%。全年人均GDP9545元,同比增长12.1%。

当前我市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总量小,尤其是工业底子薄,在经济总量中比重明显偏低;(2)小城镇建设步伐不够快,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不足;(3)农民收入来源缺乏稳定性,增收缓慢;(4)城乡居民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调整不断优化。2004年,我市克服“尼伯特”台风对农业的消极影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热带高效瓜果菜和花卉产业,扩大优势水产品的养殖规模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突出抓好“十头万户”养猪、百艘百吨位渔船建造、兰花示范种植点等三大亮点工程。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27亿元,比去年增长8.4%。其中:农业增长2.8%、林业增长11.7%、畜牧业增长15.4%、渔业增长14.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8.4%。

农业生产稳定。由于农业结构得到适当调整优化,粮食、瓜菜等作物生势良好,增长较快。全年农业产值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2.8%。

热带作物稳步发展。热带作物年末到达面积2.39万公顷,其中橡胶到达面积1.71万公顷。热带作物产品中,橡胶(干胶)、椰子、槟榔(干果)均有所增长。

林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年林业总产值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2004年我市继续认真抓好退耕还林、退塘还林工作,森林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化程度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47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64.0%。

畜牧业生产继续快速发展。我市充分利用海南创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的有利条件,倡导"十头万户"养猪户,大力发展畜牧业。全年牧业总产值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猪牛羊肉类和禽肉类均保持增长。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渔业产值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为了实现再造海上三亚的发展目标,我市继续瞄准南中国海渔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做渔业文章。全年新建百吨渔船36艘,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海洋捕捞能力。全年水产品总产量8.22万吨,比上年增长13.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7.72万吨,增长14.0%;淡水产品产量0.50万吨,增长11.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我市认真抓好宁远河南干渠、半岭果园等节水灌溉项目,半岭、汤他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0.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8%。其中,耕作机械2.85万千瓦,增长4.7%;农用排灌机械3.13万千瓦,增长2.6%;渔业机械7.0万千瓦,增长0.7%;运输机械6.1万千瓦,增长1.5%。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5.02万吨,比上年增长9.6%;全年农村用电量2894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0.8%。农田基本建设力度加大,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589公顷。

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优化,从事非农行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在农村劳动力中已有21.3%以上的劳动者从事工业、建筑业、运输业、贸易业和餐饮业等第二、第三产业活动。各种形式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形成了农工贸运服一体化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并且通过创建文明生态村,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开创农业田园风光旅游,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04年,我市通过建立科技工业项目库,加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力度,积极引进农副产品加工、水产品冷冻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制药工业等项目,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值15.17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0%。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2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

建筑业生产快速上升。全年建筑施工工程项目增多,建筑业生产速度加快。初步核算,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7.23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0%。全市基建和更改投资的施工项目23个,房地产投资施工项目45个。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三、旅游和对外经济

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2004年,我市继续抓住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在我市举办的有利契机,实施“一市、二都、三中心”战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努力打造“健康”、“美丽”、“生态”品牌。三亚通过向世界人民递交“最佳休闲城市”、“最佳居住城市”、“最佳养生城市”、“最佳魅力城市”、“最美丽城市”、“最阳光城市”、“最长寿的城市”、“最大的潜水基地”等八张时尚金名片,以及成功举办了新丝路模特大赛、天涯国际婚庆节、海南欢乐节、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等一系列旅游活动,旅游市场十分活跃。年末全市拥有旅游饭店13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5家,相当于五星级4家;四星级16家,相当于四星级13家;三星级20家;二星级及以下79家。年末涉外宾馆(酒店)拥有客房19485间;拥有床位36050张,比上年增长31.1%。全年旅游定点饭店共接待旅游过夜人数3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2%;客房年平均开房率54.2%,比上年增长7.5%。

全年旅游总收入39.14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全年旅游外汇收入425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4%。

外贸进出口增长。2004年,我市通过积极协调和疏通东吉水产品有限公司、三亚凯达外贸公司、三亚阳光外贸有限公司、海南群力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出口环节,为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全市进出口贸易增速加快。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47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出口总值3300万美元,增长11.0%;进口总值1450万美元,增长8.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利用外资稳步增长。2004年,我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优化进出口结构,改革流通体制,继续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开展全方位的商务活动,实际利用外资发展良好。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1.06亿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05.8%。资金投入涉及农业、工业、旅游、餐饮、房地产、建筑、商业服务等多种行业。2004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3家,合同外资金额5345万美元,项目资金到位率高,到位3000万美元的企业有2家,到位1500万美元的企业有1家,“肯德基”等一些跨国公司、大项目进入三亚,使全市利用外资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快速扩张。2004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城市改造和房地产投资的带动下强劲增长,完成投资总额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46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其中,基本建设及更改完成投资22.12亿元,增长35.6%;房地产完成投资13.85亿元,增长65.4%;集体、私人及其他完成投资2.49亿元,增长0.9%。

三次产业和住宅投资情况是: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4亿元,占总投资的2.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2亿元,占总投资的4.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87亿元,占总投资的56.9%;住宅投资完成15.24亿元,占总投资的36.4%。

全年全市房屋施工面积228.5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51.8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5.5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8.72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9.7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24.6%。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运输业继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货物运输量765.5万吨,比上年增长7.8%;全社会完成旅客运输量145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

邮电通信业发展加快,通信现代化程度和信息传输程度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5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年末全市电话18.69万部,全年新增1.52万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81万户,全年新增0.68万户;年末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达到64部/百人;年末无线寻呼用户0.43万户;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万门。年末ADSL(宽带)用户1.32万户,全年新增0.82万户,增长1.64倍。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活跃。随着我市消费环境的逐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消费市场活跃。一方百货、佳源商厦以及夏日百货的隆重开业,为广大市民和旅游者提供品种繁多、价廉物美、方便快捷、服务一流的消费空间。特色餐饮如海鲜排档、南山寺斋饭、回族椰子饭等生意红火,拉动了旅游购物、餐饮业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2.4%,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2%。从城乡消费结构来看,市区消费水平高于农村的水平,市区消费品零售额12.38亿元,占68.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74亿元,占31.7%。

物价稳中有升。受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我市市场主要产品价格指数上升。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效益明显提高。我市金融部门继续强化自身建设,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全市存贷款同步增长。年末全社会存款余额103.93亿元,比年初增长16.1%,其中国家银行存款余额83.72亿元,比年初增长15.9%;年末全社会贷款余额50.05亿元,比年初增长15.1%,其中国家银行贷款余额40.68亿元,比年初增长16.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92亿元,比年初增长17.3%。

保险事业稳健发展。全年完成保险承保额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倍;收取保险费0.76亿元,增长2.6%;付出赔款0.22亿元,增长2.4%。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体育事业

科技事业有新的成果,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增强。全年全市组织实施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项(市级)。项目实际投入资金807.6万元。本年科学技术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6%。

科技机构和科技队伍稳定。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0.60万人(不含农垦),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0.18万人。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295个,其中,科研单位10个;科技服务机构18个;南繁育种机构267个。拥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961人,其中,科研单位181人;科技服务机构230人;南繁育种机构550人。年末拥有市属国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4个,专业技术人员24人;科学技术信息和文献机构1个,专业技术人员3人。

基础教育持续发展。教育部门始终以“普九”教育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普及九年教育工作取得成效。全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九年教育普及率达98.8%。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表演团体6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1个;乡镇文化站7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12万册。年末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93%;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电视覆盖率为93%;各类电影放映单位5家;报社1家,全年报纸总发行量376.5万份,发行量稳步扩大。

体育事业取得优异成绩。在全年选拨运动员参加全国、全省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全省前三名奖牌87枚,其中,金牌27枚;银牌27枚;铜牌33枚。全年有95%的在校中学生和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九、卫生和环境保护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我市卫生部门坚持围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不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强化管理,大力抓好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公共卫生和医药市场整顿工作,进一步加强行风教育,不断引进和更新先进医疗设备,医风医德明显好转,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78个,实有病床168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474人,其中,中医师33人;执西医师979人;中西医士20人,注册护士920人。

环境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我市环保部门继续加大对环境资源保护的监管力度,和对海防林、红树林、珊瑚礁和市鸟黄嘴白鹭等野生动物的保护,严厉打击乱采、乱伐、滥捕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区1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2307公顷。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7.0%。

十、人口、就业和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计划生育目标的范围内。全年人口出生率13.3‰;人口死亡率3.7‰;人口自然增长率9.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51.5万人,户籍人口为50.75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劳动就业总人数继续增加。我市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劳动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就业矛盾。2004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2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000人。年末全市从业人数25.8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1%,其中,国有经济从业人数4.58万人,减少0.3%;城镇集体经济从业人数0.18万人,增长1.3%;联营、股份、外商、港澳台经济从业人数1.48万人,增长14.8%;私营企业劳动者2.04万人,增长12.0%;城镇个体有证劳动者2.56万人,增长12.4%;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15.03万人,增长2.2%。

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由于国家政策性调资,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得到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000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3157元,比上年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0元。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全市住宅竣工面积38.72万平方米,其中,城镇私人新建住宅竣工面积4.1万平方米,农村私人新建住宅竣工面积14.3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改革不断深化,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年养老、失业保险参保覆盖率分别达到92%、90%,医疗保险征缴率为86%。“两个确保”得到较好落实,低保水平普遍提高,对城市低保对象7451人,共发放低保金635万元。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除特别注明外,均包括农垦;

2、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和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