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海南

海口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1:22:44 来源:海口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156次

海口市统计局

2007年1月31日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两大重要战略思想,深入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各项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形势呈现出增长有力、扩张有度、效益向好、发展协调的特点,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GDP)350.06亿元(不含农垦,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三次产业共同推进全市经济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88亿元,比上年增长9.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2.12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2.06亿元,增长12.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980元,比上年增长11%。

经济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7:27.6:64.7调整为7.4:29.2:63.4。与上年相比,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0.3和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6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小幅上升。2006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6%,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2%,居住价格上涨6.3%,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下降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8%,衣着价格下降6.1%。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0.8%,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9%。

劳动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26.1万人(不包括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及个体劳动者),比上年增长1.4%,其中,在岗职工人数25.6万人,增长2.4%。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0156个,转移农村劳动力57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不稳固,农民增收难度大,就业压力较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增速较好。2006年,全市农业完成增加值25.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1.55亿元,增长9.5%;林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4.6%;牧业增加值8.79亿元,增长8.9%;渔业增加值3.27亿元,增长8.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43.1:5.2:35.9:13.1调整为44.6:6.0:33.9:12.6。

农作物种植面积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84万亩,比上年增加3.74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5.54万亩,增加4.26万亩。年末水果实有面积29.14万亩,比上年增长1.96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0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3.66亿元,增长18.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10.73亿元,增长8.8%;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72.93亿元,增长25.3%,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产业特色日趋显现。以机械制造、医药、饮料食品、化学纤维业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1%。其中,作为华南最大的生产瓶级聚酯切片的24万吨瓶级聚酯切片项目投产新增产值17.35亿元,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一大亮点。园区工业加快发展,生产向园区集中,形成了以保税区、高新区和海马工业园等为主体的园区经济,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7%。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4.38亿元,增长21.2%,增加值率为26.2%。实现利税总额36.52亿元,增长17.7%,其中利润总额17.45亿元,增长41.5%。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上升1.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5.4%,上升0.7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9亿元,增长14.6%。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94亿元,增长17.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27亿元,下降21.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3.02亿元,增长20.1%,其中,教育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95.4%、81.2%和52.8%。年内全市已完成投资上亿元的项目20个,共完成投资91.36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7.7%。

房地产业投资增速平缓。2006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0.47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98亿元,下降24.1%;住宅投资28.37亿元,下降20.6%。全年房屋施工面积710.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55.83万平方米,增长0.3%。全年房屋竣工面积80.2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4.49万平方米,下降43.8%。全年房屋销售面积141.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6.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3.48万平方米,下降25.5%。全年商品房销售额39.46亿元,下降22.7%。

五、交通运输、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业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7175万吨,比上年增长33.5%;旅客运输总量15836万人,增长5.5%。

邮电业务量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40.5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9.03亿元,增长30%;邮政业务总量1.54亿元,增长9%。

六、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销售稳中趋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33.44亿元,增长18.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15亿元,增长8.0%。在批发零售贸易业中,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64.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分类别看,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等商品销售旺势明显,汽车类零售额16.61亿元,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1.06亿元,分别增长21.9%和31.1%。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增长平稳。2006年,全市口岸进出口总值13.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进口总值8.03亿美元,下降2.4%;出口总值5.4亿美元,增长31.0%。

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市新签外资协议合同91宗,新签协议合同总投资8.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4.8%。全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4.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外资企业投资3.12亿美元,增长11.4%,合资企业投资0.80亿美元,增长2.1倍;合作企业投资0.46亿美元,增长81.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全市接待国内外过夜旅游人数536.52万人次,增长4.8%。其中外国及港澳台旅客13.11万人次,国内游客523.41万人次。旅游饭店客房平均开房率为57.31%。实现旅游总收入51.23亿元,增长8.5%。年末全市拥有星级酒店76家。其中,五星级酒店4家,四星级酒店15家,三星级酒店31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7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3亿元,增长21.3%。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21.13亿元,增长17.9%;基金收入5.17亿元,增长37.4%。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2.53亿元,增长14.6%。在地方一般预算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1.83亿元,下降14.2%;农业支出0.94亿元,增长38.8%;文体广播事业支出0.74亿元,增长13%;教育事业支出4.86亿元,增长12.5%;医疗卫生事业支出1.64亿元,增长14.8%。

金融运行平稳,各项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24.87亿元,比年初增长17.2%。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06.96亿元,比年初增长8.9%;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375.8亿元,比年初增长26.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49.8亿元,比年初增长16.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4.93亿元,比年初增长24.2%,中长期贷款余额647.22亿元,比年初增长16.4%。实现存贷顺差75.07亿元,比年初增长25.4%。

保险市场较快增长。2006年,实现各项保费收入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44亿元,增长23.2%;人寿险保费收入6.46亿元,增长26.8%。各项赔付支出2.8亿元,增长6.5%。其中,财产险赔付2.04亿元,下降5.5%;人寿险赔付0.76亿元,增长61.8%。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12家,比上年增加3家。

九、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4万人,比上年增长39.5%;在校生6.46万人,增长27.4%。各类中等专业教育招生1.84万人,增长18.7%;在校生5.18万人,增长34.9%。普通高中招生1.61万人,增长28.32%;在校生4.06万人,增长20.96%。初中招生3.12万人,增长4%;在校学生8.86万人,增长2.7%。小学招生3.46万人,增长9.1%;在校学生19.7万人,增长3.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幼儿园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人数4.18万人,增长13.92%。

科技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年末全市拥有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13家,其中,当年被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1家。全年实施国家级火炬项目3项,国家级星火项目7项。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水平提高。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及开发机构45个。全年评定省级科技进步奖45项,评定市级科技进步奖24项。全年申请三种专利315件,授权专利145件。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年市级单位有22幅作品在全国性展览和发表,72幅作品在省市性展览和发表。其中,油画《潮》、《激浪》入选2006年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成就国际展;《庭院》入选第三届西部大地全国中国画、油画展。公益文化活动逐步市场化,推出的4个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成交3个。成功举办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第二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环海南岛自行车赛、《城市之间》中国区总决赛、欢乐中国行等一系列大型活动。2006年末全市拥有市级文化站29个,群众艺术馆2个,电影放映单位37个,文化广场31个。全年全市举办各类文艺晚会3802场,专项文艺比赛80场,文艺展览3期,参与人员110万人次;送电影下乡1521场次,图书下乡3次2500册,演出下乡3247场次。

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740个,其中医院39个;拥有病床位7003张;各类卫生院36个,疗养院2个,妇幼保健院3个,急救中心2个,其他卫生机构5个,卫生技术人员10572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3975人。改建扩建市医院、市中医院、市疾控中心、市120急救中心和全市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2006年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亚洲性赛事银牌6枚,在全国各类赛事上获得银牌1枚,铜牌2枚,参加省少年锦标赛运动会上获得金牌94枚、银牌56枚、铜牌40枚。年内成功举办了2006年海口市建市80周年万人长跑。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一园两湖”治理。加快城市功能重大项目建设,抓紧路网工程建设,加速实施绕城公路、滨江西路、货运大道、丘海大道、城西路整治等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和海瑞桥、和平大桥等桥梁改造工程,市区“八纵四横”的路网基本形成。全年供水总量14425.12万立方米,年末全市供水管道长度797.77公里。全年城市公共供水综合生产能力77万立方米/日,最高日供水量43.27万立方米。全市有变电站32座,拥有主变台数48台,主变容量219.88万千伏安,全年总供电量28.2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9%;总售电量26.56亿千瓦时,增长15.2%。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工程2项,总处理规模31.5万吨/日,全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2.9%,建设了琼山区龙塘镇污水管网工程,确保了饮用水源水质。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62.64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48.55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烧区面积62.64平方公里。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0.01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0.012毫克/立方米,PM10年日平均值为0.041毫克/立方米,环境污染指数(API)平均值40,全年空气质量处于Ⅰ级优的300天,Ⅱ级良的65天,空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国家Ⅰ级水平。主要江河、湖库、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基本稳定。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14‰,死亡率为3.13‰。自然增长率为7.01‰,比上年下降0.11个千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50.86万人,比上年增加3.56万人。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708元/人(不包括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及个体劳动者),比上年增长7.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2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39元,比上年增长8.1%。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109.08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食品支出3512.29元,增长8.1%;交通通讯支出1223.25元,增长30.7%;娱乐文教服务支出884.01元,下降1.5%;居住消费支出914.93元,增长12.5%。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7辆、家用电脑43台、移动电话146部、摩托车47辆、空调器68台、摄像机3架;自来水独用率为97%,管道煤气13.3%,液化石油气独用率为84.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不断扩大覆盖城镇职工、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年末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不含省属单位,下同)16.84万人,工伤保险人数10.75万人,失业保险人数10.82万人,医疗保险人数15.6万人,生育保险人数10.64万人。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5万人。全年申领农民养老保险金总额81.73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社会福利院2个;敬老院35个,敬老院供养老人304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人每月221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人每月93元。23个镇全部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19259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15093户25463人。

注: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最后统计数据以《海口统计年鉴-2007》为准。

2.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调查范围为:海口辖区内中央、省、市属全部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4.农业总产值按国家统计局规定使用新口径,即不包括农民家庭兼营手工业产值,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不含居民住宅销售额。

7.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是指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和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

8.阅读本公报时,请注意统计指标的时间、口径和计算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