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统计局
(2002年2月19日)
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及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实现“十五”计划奠定良好的开局为目标,继续实施“两地一中心”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巩固和发展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基本实现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合
经济增长加快,综合实力增强。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4.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超过预期增长目标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11.8%;第二产业增加值39.55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01.62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25.5:72.1调整为2.4:27.3:70.3。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608元,比上年提高5.2%。
市场物价略有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2%。分项目看,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分别上涨1.1%和0.8%;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下降1%、1.2%、3.1%、2.5%、1.1%和2.7%。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2001年,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66家市属国有流通领域企业全部退出国有企业序列;巩固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成果,着力解决企业兼并遗留问题,已争取市电子公司、橡胶五厂列入国家优化资本结构方案;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监管、运营和经营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快城市交通、环卫、园林、绿化等公共事业管理改革,深化教育、医疗、文化领域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36.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8万人。其中,城镇在岗职工17.77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6.04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8.4万人。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10175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市场物价略有下降,社会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还不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增多,城镇就业压力加大;郊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经济秩序和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农业
2001年,我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菜篮子经济和乡镇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城郊型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1.61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0.05亿元,增长31%;牧业产值3.18亿元,增长16.2%;渔业产值0.71亿元,与上年持平。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年粮食总产量因受灾和调减播种面积出现增幅较低,主要经济作物、水果和蔬菜产量均有明显增加,特别是优质、高效和特色、绿色农业发展较快,建成稳产、高产、高效瓜菜面积847公顷,品种由原来的40多个增加到86个。粮食总产量8992吨,比上年增产5.5%。其中,稻谷7172吨,增产8.6%。主要经济作物中,糖蔗产量5520吨,增长10.4%;瓜类产量1448吨,增长20.2%;蔬菜产量86627吨,增长3.7%;热带水果54吨,增长17.4%。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生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年造林面积147公顷,其中椰子树种植面积120公顷,木麻黄树种植面积27公顷,共植树10.96万株,经初步验收,成活率达90%;年末森林覆盖率26.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禽产品产量增加。全年生猪出栏312577头,家禽出栏18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6.7%和1%;羊出栏3829只,下降11%;肉类总产量28097吨,增长17.5%,其中猪肉产量增长21%;鲜奶产量260吨,与上年持平;禽蛋产量3758吨,增长1.2%。年末生猪存栏203855头、牛存栏9389头、羊存栏1588只,分别比上年增长42.7%、4%和31.8%。
渔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13838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海洋捕捞产品产量8111吨,增长3.4%;海水养殖产品产量3818吨,增长1.5%;淡水养殖产品产量1909吨,增长15.2%。年末,海水养殖面积470公顷,增长19.9%;淡水养殖面积302公顷,下降21.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3626千瓦,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5557千瓦,增长2.5倍;收获机械动力7456千瓦,增长1.1倍;运输机械动力33293千瓦,增长6%。年末实有农用载重汽车249辆,比上年减少19辆;渔用机动船675艘,增加34艘。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3172吨,比上年增长18.9%;农村用电量1171万千瓦时,增长31%。现有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77公顷,比上年增加4公顷。
乡镇企业平稳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完成增加值1.4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5480万元,分别增长12.3%和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10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00.13亿元,增长18.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产值22.98亿元,增长99.6%,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集体企业产值0.29亿元,增长20.2%;股份合作企业产值10.57亿元,下降5%;股份制企业产值40.52亿元,增长4.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24.14亿元,增长14.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值1.63亿元,下降33%。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产值66.18亿元,增长6.6%;重工业产值33.95亿元,增长46.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4.3%。
工业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医药、食品、饮料、汽车四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继续提高,规模经济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较大幅度增长,工业产品整体竞争能力有所增强。在列入统计考核的5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保持增长的有21种,下降的有29种。与上年相比,配混合饲料17.15万吨,下降1.1%;水产品加工3842吨,增长31.4%;罐头14.52万吨,下降7.2%;啤酒4.62万吨,增长7.8%;软饮料23.57万吨,增长20.2%;服装513.3万件,下降7.8%;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2662吨,下降54%;合成纤维聚合物6.91万吨,增长1.7%;软磁盘137.7万片,下降71%;中成药518吨,增长3.4%;化学纤维26164吨,下降11.1%;轮胎外胎19万条,下降63.6%;塑料制品6975吨,增长0.3%;小型拖拉机2966辆,增长28%;汽车10171辆,增长232.5%;变压器183.7万千伏安,增长33.1%;电子元件938.9万只,下降55.2%;供电量129684万千瓦时,增长1.9%;自来水生产量8143.7万吨,增长4.1%。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