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面对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和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实施“两地—中心”发展战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夯实产业基础,增进经济效益,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保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实现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3.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超过预期增长目标1.2个百分点。其中,第—产业增加值3.18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34.37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95.94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25.5:72调整为2.4:25.7:71.9。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897元,比上年提高5.7%。
市场物价稳步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升1.5%,商品零售价格上升l%。在居民消费价格八大类构成中,衣着、医疗保健、娱乐教育用品、居住、服务项目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3.3%、1%、0.4%、11.9%和7.2%,食品、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价格则分别下降1.8%、0.5%和8.1%。
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2000年,我市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不断完善各项改革配套措施,并取得了新的成效。15家市属国有工业企业年内完成公司制改造,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粮食、物资、供销、商贸等70家流通领域企业的改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组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构建了新的国有资产营运和监督体制;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实施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经济,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了城市特困居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36.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2万人。其中,城镇在岗职工18.14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6.23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7.35万人。年内,分流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7万人,1.1万名城镇失业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实有下岗职工4536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与上年持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压力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农业
2000年,我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以科技为手段,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途径,坚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菜篮子经济,克服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造成的影响,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农业产值1.57亿元,下降2.4%;牧业产值2.68亿元,增长18.1%;渔业产值0.7l亿元,增长0.2%。
种植业结构得到调整。郊区农村继续调减粮食播种面积,扩种花卉苗木、精细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主要农产品中,油料产量略有回升,粮食、糖蔗、蔬菜等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有所减少。
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全年造林面积126公顷,比上年增长1.2倍。护林防火防害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全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及森林病、虫、鼠害,森林覆盖
率达26%。畜牧业保持稳定增长。生产养殖单位和规模养殖户不断发展,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平稳增加。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3262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海洋捕捞产量7842吨,下降0.4%;海水养殖产量3763吨,增长15.7%;淡水养殖产
量1657吨,下降15.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6551千瓦,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2241千瓦,增长3.4倍;收获机械动力6972千瓦,增长47.4倍;运输机械动力31378千瓦,增长9.1%。实有农用载重汽车268辆,比上年增加39辆;渔用机动船641艘,减少7艘。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2667吨,比上年增长11.4%;农村用电量893.25万千瓦时,增长17.4%。现有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73公顷,比上年减少78公顷,下降6.8%。
乡镇企业在改革中稳步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实现利税总额5171万元,增长9.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值85.85亿元,增长13.7%;规模以下工业产值6.79亿元,增长3.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85亿元,下降14.1%;集体工业企业完成产
值0.24亿元,增长2.2%;股份合作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15亿元,增长8.3%;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8.47亿元,增长26.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完
成产值21.84亿元,增长23.4%;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亿元,下降33.3%。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完成产值61.67亿元,增长13.5%;重工业完
成产值24.18亿元,增长13.8%。骨干企业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19家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产值61.1亿元,较上年净增加产值1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净增量的77.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4%。产品结构有所调整。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较旺的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在列入统计范围的5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增长的有35种,下降的有15种。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据对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实现利税总额7.5亿元,增长31.8%:盈利企业盈利额4.7亿元,增长28.9%;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2.88亿元,增长1.1倍;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65.1亿元,增长17.5%;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54.1亿元,增长7.9%;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由上年的45088元/人上升到59385元/人,增长31.7%。建筑业生产稳中有降。全年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0.1%。全社会建筑业企业施工工程588个,减少232个;投标承建工程378个,减少299个;投标承建工程面积193.3万平方米,减少49.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6.3万平方米,下降13.1%。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