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海南

海南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1:16:09 来源:海南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020次

海南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

2007年2月2日

2006年,海南省委、省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全省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物价稳定的良好运行态势;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取得新的进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生态省建设等取得了新的成效,城乡居民从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构建和谐海南迈出坚实的步伐。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大的改变,现代农业水平仍较低;城乡发展不协调,“二元经济”特征仍较明显;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仍较突出,“三低一小”仍然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城乡居民对公共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政府财力供给的水平差距较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得到根本转变;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经济发展

(一)经济总量

整体经济加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联审评估认定,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GDP)1052.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增速提高2.3个百分点,自2003年走出“房地产泡沫”阴影进入两位数增长平台后,创1994年以来生产总值增速新高,提前一年实现生产总值跨千亿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4.20亿元,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287.79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420.44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2650元,以当年平均汇率折算约合1617美元,增长11.3%。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得到大力发展。2006年,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2.96%降至32.7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4%;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26.07%提高至27.3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8.8%,居三次产业贡献率首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40.97%降至39.9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6.8%。从各产业内部结构看,第一产业中优势农业加快发展,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等四大优势农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8%。第二产业中高新技术工业比重明显提高,石油加工、化肥、纸浆、汽车制造、制药、旋窑水泥等新型工业创造产值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7.5%,经济增长的技术与知识含量显著提高。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发展喜人。旅游客源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接待境外游客增幅较境内游客增幅快38.0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在宏观调控中理性发展,销售面积大于竣工面积;金融环境进一步改善,资产质量明显提高,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总量同步增长;会展产业方兴未艾,成功主办或协办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两岸农业合作论坛、东亚海大会及部长会议、第一届世界海南青年大会等国际性大型会议。

宏观经济景气上扬,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2006年,反映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4.1,比上年提高9.6点,已连续四年处于较景气区间上行;反映微观主体运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31.7,提高5.2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趋好,预期生产信心明显增强。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17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29亿元,增长21.1%,提前一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目标。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8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基金收入20.53亿元,比上年增长26.7%。税收收入总额13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5.2%。按各项税收分,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24.9%,增值税增长11.1%,营业税增长21.3%,个人所得税增长11.1%,房产税增长18.2%。上划中央“两税”收入54.69亿元,增长37.7%;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14.38亿元,增长18.9%。列入统计监测的4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5.65%,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创1997年建立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统计制度以来新高;实现利润总额41.50亿元,增长21.9%。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内部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保持较快发展。加大支农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和农业经济加快发展。2006年,全省农业增加值344.20亿元,比上年增长9.1%,增速提高3.1个百分点。在农业内部,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等优势农业持续较快发展,所占比重明显提高,成为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导力量。全年水产品产量166万吨,同比增长10.7%;肉类总量68.31万吨,同比增长6.6%;瓜菜产量400.39万吨,增长10.2%;水果产量187.85万吨,增长15.6%。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四大优势产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8%。农业经济效益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得到显著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短腿”明显拉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火车头”。“大公司进入、大项目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800万吨炼油、 60万吨甲醇、110万吨铁精粉、8万吨本乙烯、15万台汽车发动机等一批大项目陆续投产并产生即期效益,石油加工、化肥、纸浆、汽车制造、制药、旋窑水泥等新型工业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亮点,有效地推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工业完成增加值217.5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增速提高了7.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3.6%,是全省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19.07%提高至20.67%,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97.66亿元,增长26.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01.64亿元,增长14.6%。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37.85亿元,增长36.8%;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9.81亿元,增长11.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41.37亿元,增长8.5%;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0.40亿元,增长23.7%;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0.07亿元,增长24.9%;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79.16亿元,增长9.3%;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完成增加值70.19亿元,增长66.7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6.47亿元,增长12.6%。工业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工业产品出****货值46.05亿元,增长74.0%;工业产品产销率96.8%,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较快增长。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稳定发展。2006年,全省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0.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5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8%;建筑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79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四)固定资产与房地产开发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2006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96.73亿元,增长12.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9.01亿元,增长3.9%。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05亿元,下降20.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8.62亿元,下降15.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7.06亿元,增长32.7%。全年施工项目1173个,比上年下降5.5%。其中新开工项目837个,下降8.3%。

大项目投资进展顺利。2006年,完成投资1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共完成投资261.4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1.4%。800万吨炼油厂、15万台汽车发动机、110万吨铁精粉厂、60万吨甲醇、8万吨本乙烯、粤海西环铁路等一批大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接近投产,福耀玻璃、华能“大代小”发电厂、海口绕城高速公路、凤凰机场二期扩建、神州半岛等项目稳步推进。

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2006年,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34.29亿元,比上年增长0.3%。房地产开发投资89.27亿元,增长26.0%。其中,商品房投资68.49亿元,增长12.7%。房屋施工面积1004.88万平方米,增长9.1%;房屋竣工面积106.61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面积195.19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面积明显大于竣工面积。

民间投资日趋活跃。2006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47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资金到位率为119.5%,提高4.6个百分点,投资活力显著增强。在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债券投资31.33亿元,占6.6%,利用外资和自筹资金分别为67.37亿元和149.24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1%和30.1%提高到14.2%和31.5%,分别增长173.6%和22.9%,民间投资日趋活跃,经济增长活力显著增强。

(五)消费市场与物价

消费品市场持续旺销,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家乐福、大润发等一批著名零售企业进驻海南,连锁零售业竞相发展,带动了消费市场活跃走旺。2006年,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完成增加值13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4.72亿元,增长12.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1.14亿元,增长15.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5.33亿元,增长13.2%;其他行业零售额11.83亿元,增长11.8%。住房、汽车、旅游、通讯等消费热点继续升温,消费结构加快升级。

市场物价保持稳定,经济运行环境良好。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连续22个月维持较低水平,实现了高经济增长、低物价上涨的良好发展格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分类别看,居住类价格上涨7.7%,食品类价格上涨2.3%,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5%,衣着类价格下降4.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0%。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7%。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旅游业

航权开放试点取得新进展,交通运输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新增海南直达俄罗斯2条洲际航线,国际航线达30条,现代陆、海、空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主要交通运输周转量和港口吞吐量见表。

邮电业务较快增长,电信业得到长足发展。2006年,全省邮政业务量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电信业务量93.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1%。 年末全省固定电话用户249.01万户,比上年增长8.3%。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79.72万户,增长5.7%;农村电话用户69.29万户,增长14.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39.89万户,增长17.7%。年末拥有互联网用户47.14万户,增长11.4%。

旅游市场整治和旅游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旅游效益明显提高。加大旅游市场“四黑”整治力度。出台了《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的决定》,在整治旅游市场“四黑”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旅游市场长效监管机制。2006年,全省旅游业创造增加值6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1605.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61.69万人次,增长42.8%;接待国内旅游者1543.33万人次,增长4.8%。旅游总收入141.43亿元,增长13.1%。其中,境外旅游收入17.86亿元,增长78.4%;国内旅游收入123.57亿元,增长7.9%。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52.5%。年末全省共有星级宾馆263家,比年初增加40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3家,四星级宾馆50家,三星级宾馆117家。

(七)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环境明显改善,信贷总量稳步增长。2006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60.3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8%。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538.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0.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12.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23.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8%。其中,短期贷款247.1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中长期贷款824.87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5%。

资本市场趋于活跃,证券业加快发展。2006年,全省20只上市A股市价总值为54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0%;证券营业部实现股票(含基金)交易量966.04亿元,增长187.4%;期货交易成交手数542.43万手,增长62.4%;期货交易成交额2705.45亿元,增长97.0%。

保险业务不断扩大,风险防范意识明显增强。2006年,保险机构承保金额8275.54亿元,比上年增长60.0%;实现保费收入17.72亿元,增长18.5%。其中,财产险收入6.68亿元,增长23.7%;寿险收入9.40亿元,增长15.1%;健康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64亿元,增长18.5%。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4.2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财产险赔付2.61亿元,下降8.8%;寿险赔付1.28亿元,增长82.3%;健康和意外伤害险赔付0.37亿元,增长15.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经济增长人民受惠。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城镇就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及时兑现粮食直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关心弱势群体生活,使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实惠。2006年,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742元,比上年增长9.2%;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395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256元,增长8.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4%,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9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10平方米,增长1.4%。

(九)安全生产

事故死亡人数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成效显著。2006年,全省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900起,比上年下降11.0%;死亡(失踪)527人,下降19.1%;直接经济损失2629.05万元,下降20.3%。在各类伤亡事故中,交通道路发生事故1398起,下降5.5%;死亡人数427人,下降14.1%;直接经济损失600.58万元,下降5.9%。城乡发生火灾事故1418起,下降14.9%;死亡人数7人,下降53.3%;直接经济损失675.86万元,下降9.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52人,下降28.8%。

二、改革开放

(一)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成立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省政务中心挂牌运作,不断增强政府行政效能。组建海南路桥投资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政府投资。加快国有经济退市改革,完成海南高速公路股权分置,推进9家省属总公司整体退出市场,40%国有中小企业完成改制。在澄迈、临高、屯昌、白沙等市县实施林权改革试点,为全省林权改革探索经验。

(二)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出口大幅增长,对内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2006年,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8.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出口总值13.76亿美元,增长34.5%;进口总值14.70亿美元,下降6.3%。在出口总值中,对香港出口4.91亿美元,增长52.8%;对日本出口1.34亿美元,增长21.6%;对美国出口2.08亿美元,增长44.9%;对欧盟出口1.35亿美元,下降2.0%;对东盟出口1.21亿美元,增长72.2%。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7.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国外借款额0.44亿美元,增长89.7%;外商直接投资7.49亿美元,增长9.5%。新签利用外资协议合同数193宗,增长10.9%,新签协议合同规定外商投资额10.86亿美元, 增长2.2倍。主办或协办经贸洽谈活动40场次,促成合作项目60个。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307.00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46.00万美元。

三、社会发展

(一)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经济增长有效增加就业岗位。2006年末,全部在岗职工人数73.48万人,比上年增长1.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51万人,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3.6%。

(二)教育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得到体现,教育事业较快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补一免”政策,加大困难大学生救助力度,完成农村中小学38.25万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较好地解决了高考移民问题,给海南考生增加了8000多个上大学的机会。全力推进桂林洋高校园区建设,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2006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9.01万人,比上年增长28.8%;普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生6.41万人,比上年增长9.8%;高中在校学生13.79万人,增长16.8%;初中在校学生47.53万人,比上年增长2.0%;小学在校学生104.72万人,比上年下降0.9%。适龄儿童入学率99.8%,毛入学率97.7%。

(三)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新的产业特色,文化基础进一步夯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新的景象。省博物馆等重点文化设施项目顺利推进,省图书馆即将投入使用,双向交互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已在海口、三亚部分小区试点。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型民族舞剧《黄道婆》荣膺了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大奖和组织奖。儋州调声、临高人偶剧、盅盘舞、黎族传统乐器鼻箫等乡土文化节隆重举行和纷纷登台,出版了《教育大百科全书》、《黎族传统织锦》等。省电影公司、省新华书店等文化单位通过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内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2006年,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2个,文化艺术馆21个,档案馆33个,图书馆20个,报社20家,杂志社42家。全年出版报纸26800万份,比上年增长3.1%;出版杂志1200万册,比上年增长5.1%。全省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稳步推进,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1%和95.0%。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66.00万户。

卫生事业取得较大成绩,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2006年,全省有262个乡镇卫生院完成“一无三配套”改造,占85.1%。一批医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农民就医条件日趋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421.60万人,参合率为86.03%,比全国规定时间提前两年基本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室)2470个,病床位1.76万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7400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11800人,注册护士11160人。全省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29个、农村乡(镇)卫生院312个。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就,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2006年,在各项世界性体育运动比赛中,获得金、银、铜牌3枚;在亚洲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2枚,首次在亚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获得银牌10枚,获得铜牌1枚;在全国性体育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29枚,获得银牌33枚,获得铜牌22枚。环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成功举办,扩大了海南在海内外的影响。

(四)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社会救济体系不断完善。2006年,全省共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不含离退休人员)94.00万人,比上年增长11.4%;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含离退休人员)90.96万人,增长4.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1.54万人,增长3.8%;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9.13万人,增长4.2%。年末全省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8万人,比上年下降1.0%;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84个;城镇社区服务中心4个。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全省农村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年底全省农村低保人数达15.3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

人口再生产步入良性轨道,人口控制取得显著成效。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导向机制,人口再生产步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2006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835.88万人,比上年增加7.8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59‰,人口死亡率为5.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86‰,比上年下降0.07个千分点。

(二)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生态省建设取得新进展。划定全省饮用水资源保护区,加大“三边”建设力度,加强城市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文明生态村、镇和城市三级人居环境创建工程,全省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2006年,全省造林面积3.1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38万公顷,更新造林面积0.7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5.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尖峰岭、蓝洋、吊罗山、七仙岭、火山口、黎母山、霸王岭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省城市(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仅对个别市镇环境空气质量有轻微影响。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80.7%的监测河段和82.4%的监测湖库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全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保持良好,一、二类海水占82.2%,绝大部分监测海域水质处于清洁状态。86.7%的监测海域符合水环境管理目标要求。年末全省共有环境监测站20个。其中国家一级环境监测站1个,国家二级环境监测站3个,国家三级环境监测站16个。环境监测人员316人。 年末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6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81.3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52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63.55万公顷。列入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有15种;列入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有87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7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41种。

(三)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经济增长技术含量明显增强。2006年,全省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15项,比上年增长36.9%;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7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全年共申请专利538项,其中获得专利授权248项。全年科技经费支出15.74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全年新增农业科技110服务站(点)177个,受益农民超过60万人。

注: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海南统计年鉴?2007》版公布之数据为准。

2、全省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