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河池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0-05-04 14:13:17 来源:河池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2972次
2019年,全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以开展“六大行动”攻坚年活动为抓手,全市上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预期工作,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感不断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8.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99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247.32亿元,增长6.6%,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441.78亿元,增长4.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52%、28.17%和50.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29%、31.19%和40.5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03元,同比增长5.4%。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433.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5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00.3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23.14%,比上年末提高0.11个百分点。
 
全市常住人口[3]356.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8.0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8.75%,比上年末提高0.57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3.43‰;人口死亡率为6.71‰;自然增长率为6.7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0万人,比上年减少0.2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5%,比上年降低0.02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7%,其中食品烟酒类、居住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5.2%、1.4%、3.0%、3.0%、2.1%;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8%、0.2%、2.2%。
 
产成品存货平均周转天数为14.9天,比上年少2.9天。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49.5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33.3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19.83万平方米,减少15.52万平方米。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87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79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9.05万户。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4]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9.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0.8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5]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1.5%。
 
年末全市贫困发生率1.9%,比上年末下降6.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18.10亿元,比上年增长7.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3.76亿元,增长7.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45.1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22千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4.90千公顷,增加1.55千公顷;甘蔗种植面积49.80千公顷,增加0.38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98.34千公顷,增加4.33千公顷。桑园面积54.20千公顷,增加0.98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95.03万吨,比上年下降2.8%;油料产量1.62万吨,增产17.7%;甘蔗产量309.58万吨,增产4.7%;蔬菜产量(含食用瓜)177.45万吨,增产7.2%;园林水果产量61.78万吨,增产49.5%;板栗产量3.39万吨,增产1.2%;核桃产量0.17万吨,增产4.0%。
 
油桐籽产量2.38万吨,减产0.2%;油茶籽产量2.38万吨,减产0.2%;八角产量1.00万吨,增产2.6%。
 
年末生猪存栏58.15万头,比上年下降60.7%;生猪出栏146.21万头,下降29.5%。全年畜禽肉类总产量20.57万吨,下降8.4%。其中猪肉产量11.10万吨,下降28.7%;牛肉产量2.55万吨,增长81.6%;羊肉产量1.34万吨,增长32.8%;禽肉产量4.54万吨,增长28.7%。禽蛋产量1.00万吨,增长13.7%。蚕茧产量13.28万吨,增长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4%,股份制企业增长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2.1%;非公有工业企业增长10.5%。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0%,制造业增长9.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比上年增长12.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7%,其中电力生产业下降0.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1%;纺织业增长0.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8.6%;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1.8%。在其他行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6.3%。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1.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0.3%;医药制造业增长50.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6.2%;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3.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31.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1.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3%,税金及附加增长4.4%,利润总额增长7.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比上年下降11.7%;股份制企业增长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9.4%;非公有制企业下降173.9%。分行业看,电力热力行业实现利润比上年下降5.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下降48.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增长37.4%,纺织业利润同比下降109.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下降202.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2.65亿元,增长18.4%。其中,国有控股企业3.35亿元,增长11.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8.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0.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8.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0%。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3.1%,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23.8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5.38亿元,增长15.6%;办公楼投资0.10亿元,下降15.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7.01亿元,增长11.8%。商品房销售面积134.15万平方米,下降5.5%,其中住宅119.25万平方米,下降6.3%。
 
全年房地产业(包含居民自有住房折旧)实现增加值47.90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增加值1.56亿元,比上年下降12.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4%。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增长6.8%,餐饮收入额增长6.7%。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5%;汽车类下降17.4%;粮油、食品类下降1.0%;日用品类下降16.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2%;烟酒类增长70.5%;书报杂志类增长18.0%;饮料类下降14.4%;服装、鞋帽、针织纺织品类下降23.6%。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货物出口7.67亿元,增长55.7%;货物进口22.55亿元,与上年持平。
 
全年区内外在河池市投资的新建、续建项目370个,比上年增加67个,其中本年新签约项目118个,比上年增加24个。全年内外资合计到位资金462.42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区外境内实际到位资金392.06亿元,增长3.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市财政收入83.91亿元,比上年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98亿元,增长15.2%,其中税收收入25.39亿元,增长5.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5.22%。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民生支出325.30亿元,增长10.2%,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3.27%。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13.81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12.73亿元,比上年增长3.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9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9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全年全市原保险保费收入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2.24亿元,增长11.0%;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0.95亿元,增长14.6%;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04亿元,增长9.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0.39亿元,增长15.9%。其中,财产保险赔款及给付8.29亿元,增长55.7%;寿险业务给付1.48亿元,下降32.5%;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赔款及给付0.62亿元,下降57.0%。
 
八、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3678公里,比上年增加10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总里程13398公里,比上年增加154公里;等级外公路279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462公里;一级公路67公里;二级公路1654公里;三级公路1270公里;四级公路9945公里。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7983万吨,比上年增长7.7%。货物运输周转量867114万吨公里,增长7.6%。全年旅客运输总量3204万人,比上年下降4.4%。旅客运输周转量299809万人公里,下降5.1%。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95.7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9%,其中民用汽车拥有量32.59万辆,增长12.4%;民用轿车保有量13.59万辆,增长15.4%,其中私人轿车13.03万辆,增长16.2%。运输船舶360艘,比上年减少19艘。其中客船341艘,减少22艘;货船19艘,增加3艘。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82亿元,增长7.9%。邮政业全年完成函件业务18.50万件,包裹业务3.00万件,快递业务660.10万件。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34.65亿元,比上年增长82.4%。
 
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351.50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340.07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5.4部/百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90.33万户,比上年增加10.91万户。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79元,比上年名义(下同)增长9.5%。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65元,比上年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41元,增长10.5%。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19592元,比上年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51元,比上年增长5.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9%。
 
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4.41万人,比上年增加11.8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包含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0.40万人,增加2.00万人。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7.74万人,增加4.2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59万人,增加0.8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6.15万人,增加3.4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01万人,增加1.1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8.40万人,增加1.1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9.16万人,增加1.54万人。
 
年末全市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数753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数745个;床位数14760张,增加897张,其中养老床位数14391张。不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数973个,其中社区服务机构数946个。社会福利院6个,床位数398张。敬老院127个,床位数4951张,收养人数2078人。
 
年末全市共有3.16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35.81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1.56万人。全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0.58亿元,增加0.22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8.08亿元,增加0.79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有各类科研所19个,科研所从业人员287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58人。全年共组织实施新计划项目61项,比上年增加15项,其中自治区下达项目13项。全年科技计划项目立项51项,财政资助经费292万元。其中,重点研发计划经费227万元,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经费50万元,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经费15万元。取得省部级以上登记科技成果27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27项。全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8项,技术成交金额443.8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全年专利申请817件,其中发明专利130件;全年授权专利542件,其中发明专利76件;年末拥有发明专利371件。
 
全市普通高等(高专)院校2所,教职员工1224人,其中专任教师998人;当年在校生28074人,其中女生18461人;当年招生9864人;当年毕业生6397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15所,教职员工1309人,其中专任教师1110人;在校学生34112人;当年招生12753人;当年毕业生9536人。普通中学(含初、高中)187所,教职员工15915人,其中专任教师13930人,在校生261217人,当年招生90390人,当年毕业80569人。普通小学694所,教职员工22346人,其中专任教师21083人,在校生372780人,当年招生65722人,当年毕业60860人。特殊教育学校8所,教职员工164人,其中专任教师146人,在校生997人,当年招生127人。幼儿园1082所,在校生157274人,教职员工13196人,其中专任教师6771人。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剧场、影剧院14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1个,图书总藏量1084千册(件)。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基层文化站139个。全年共举办展览189个(场),组织各类文艺活动2591场(次)。
 
全年国内游客4493.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7%。国内旅游总消费548.22亿元,增长34.7%。入境游客12.86万人次,增长7.4%,其中外国人3.59万人次,增长6.2%。入境旅游收入6766.63万美元,增长14.2%。全市星级饭店56家;旅行社34家;A级旅游景区(点)44个,其中4A级20个。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333个,其中医院40个,乡镇卫生院15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471个,村卫生室160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315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178人,注册护士10376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0288张,其中医院13900张,乡镇卫生院5362张。
 
全年河池运动员在国内比赛中获得名次或奖牌共212次/枚。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156.11公顷,比上年增长45.3%。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73.82公顷,增长92.1%;住宅用地205.04公顷,增长21.6%;基础设施用地235.26公顷,增长174.1%。
 
全年全市总用水量14.9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1%。其中,生活用水增长29.1%,工业用水下降3.1%,农田灌溉用水增长4.5%。人均用水量412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
 
全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2.10千公顷,森林面积2379.27千公顷,森林覆盖率71.02%。
 
全市建成区面积113.91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7.7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18平方米。
 
全市地表水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标率100%。
 
空气质量达标以上城市10个。城市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较好的城市占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城市88.9%,一般的占11.1%。
 
全年平均气温为20.2℃,年平均降雨量为1581.2毫米。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24起,死亡182人;其中工矿事故41起,死亡48人。全年发生森林火灾事故27起。道路交通事故788起,死亡321人,受伤790人,直接财产损失331.01万元。
 
年末全市共有地震台站1个,地震监测台网4个,测震台站54个,自治区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个,经过认定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3个。
 
全市各级气象台共发布气象预警信号913次,全年市气象台发布预警58次。
 
注释:
 
[1]本公报中2019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河池统计年鉴(2020)》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常住人口指在河池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户口在河池、外出河池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
 
[4]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低保数据来自市民政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物价、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恩格尔系数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河池调查队;进出口数据来自河池海关;外商投资数据来自市投资促进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河池保险行业协会;公路里程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客、货运周转量数据来自市运输管理处;船舶量、水路客、货运周转量数据来自市港航管理处;汽车拥有量数据来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河池移动、联通、电信公司;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卫生健康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社会服务、低保和五保供养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安全生产、地震台站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平均气温、降雨量、气象预警数据来自市气象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土地面积情况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局;建成区面积数据来自市住建局;贫困数据来自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市场主体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