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来宾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1:09:38 来源:来宾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690次

2009-2-16 11:00:11

2008年是来宾市建市以来最不寻常的一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雨雪冰冻灾害、洪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造成的严重困难,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城乡面貌改善、人民安居乐业。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经济增长连续六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6.16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16.03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102.41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79.40亿元,同比增长16.0%。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0%、54.3%和34.7%,其中,工业的贡献率为40.6%。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按常住人口计算,2008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1000元,达11911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为10820元),同比增长11.8%。人均GDP稳步提高,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三次产业结构趋向合理。2008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构成比例为28.1:42.7:29.2,与上年相比,一产比重下降了2.1个百分点,二、三产比重分别提高1.0和1.1个百分点,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工业增加值明显超过农业增加值,两者之比为1.34:1,表明工业化水平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

经济运行质量有所下降。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3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非税收入的比重为23.2%,比上年上升9.1个百分点,财税质量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1.3,同比下降50.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仅为3.04亿元,同比下降82.5%,为建市以来最小总量和最大降幅。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继续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为重点,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兑现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全面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共签订招商项目合同177个,合同资金223.57亿元,增长13.7%;实施项目477个,比上年增加109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88亿元,同比增长49.3%,其中引进区外到位资金74.54亿元,增长83.1%。通过深化改革,鼓励全民创业,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市个体工商户4.64万个,私营企业1713个,同比分别增长3.1%和15.7%,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为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作出重大贡献。

就业和再就业形势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5万人,比去年增加0.36万人,增长30.2%;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7.0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8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工业经济损失较大,特别是电力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和铝加工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加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竞争力不强,生产受市场需求约束较大;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高耗能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大;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任重道远;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扶贫开发等工作任务还比较艰巨。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0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74.04亿元,同比增长3.9%;林业产值4.90亿元,增长19.9%;牧业产值35.49亿元,增长6.8%;渔业产值3.74亿元,增长1.3%。

主要农产品产量有所提高。主要农业产品中,甘蔗产量1244.77万吨,同比下降3.2%。粮食总产量71.83万吨,增长0.6%,其中,稻谷产量57.10万吨,增长0.4%;玉米产量10.58万吨,下降0.1%。油料产量2.28万吨,增长32.6%。蔬菜产量82.88万吨,增长1.7%;水果产量26.67万吨,增长1.5%;木薯产量4.82万吨,下降16.3%;食用菌产量1.50万吨,增长3.7%。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木材砍伐量81.10万立方米,增长27.6%。完成造林面积7716公顷,同比下降9.7%。

生猪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生猪出栏122.91万头,同比增长6.0%;牛出栏11.52万头,增长4.0%;羊出栏14.5万只,增长6.0%;家禽出栏1147.36万只,增长7.1%。肉类总产量12.53万吨,增长6.7%,其中,猪肉产量9.09万吨,增长6.0%;牛肉产量1.08万吨,增长4.0%;羊肉产量0.23万吨,增长6.0%;禽肉产量1.92万吨,增长7.1%。蚕茧产量4.11万吨,增长4.2%;牛奶产量3146吨,增长10.2%;水产品产量4.37万吨,增长1.2%。

农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全年播种粮食面积164.5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4%。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9.11千公顷,增长2.2%,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67.51千公顷,增长2.2%;蔬菜种植面积44.67千公顷,增长1.5%。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59.6%调整为60.2%,提高了0.6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15.28万千瓦,增长5.7%;农村用电量2.41亿瓦时,增长12.4%;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039吨,增长2.0%;化肥施用量(折纯)20.43万吨,下降2.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9.76千公顷,下降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5%,继续保持在经济增长中主导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58家,比上年增加28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11.59亿元,增长19.8%;完成增加值73.53亿元,增长14.1%。年末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0.6%,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轻工业增速明显高于重工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3.2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31.6%,同比增长39.2%。受火力发电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影响,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0.31亿元,占总量的68.4%,同比增长3.7%。

制糖、铁合金、大米加工和造纸等行业大幅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十大行业除电力业、煤炭采选业和有色属冶炼业下降外,均实现增长。其中:制糖业完成增加值16.81亿元,增长34.0%,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位列第一,高达56.1%,拉动工业增长7.9个百分点;铁合金冶炼业完成增加值14.17亿元,增长35.0%,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3.4%,拉动工业增长4.7个百分点;大米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45亿元,同比增长1.2倍,拉动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增加值1.89亿元,增长37.0%,拉动工业增长1.0个百分点;造纸业完成增加值1.17亿元,增长93.8%;纺织业完成增加值1.45亿元,增长62.9%;非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增加值1.38亿元,增长7.0%。电力业因火力发电量减少,仅完成增加值27.20亿元,同比下降8.1%;煤炭采选业完成增加值0.72亿元,同比下降41.7%;有色金属冶炼业受市场价格下跌影响完成增加值0.97亿元,下降20.2%。三个行业分别影响工业下降3.6、0.6、0.4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1.3,同比下降50.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94.04亿元,增长12.3%。利税总额14.60亿元,同比下降53.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04亿元,同比下降82.5%。三大支柱产业中:制糖业实现利润1.66亿元,同比下降74.8%;电力业实现利润2.11亿元,下降77.2%; 铁合金冶炼业亏损1.53亿元(去年盈利1.35亿元)。

建筑业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3.62亿元,比上年增长61.8%。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全年施工单位工程35个,比上年增加13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2.65万平方米,增长56.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6.84万平方米,增长30.9%;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9.60万元/人,增长18.5%;建筑业利润总额3950万元,增长14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总量提高。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52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完成年度目标122.1亿元的103.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97.99亿元,增长37.0%;农村投资完成24.21亿元,增长27.6%。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50.12亿元,增长43.9%;更新改造投资35.55亿元,增长35.9%;房地产开发投资10.40亿元,增长11.0%。全市共有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和城乡私人建房项目)851个,比上年增加117个;每个项目平均完成投资额1144万元,比上年增加176万元,增长41.9%。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总量的提高,对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5亿元,增长35.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3.11亿元,增长31.6%,其中,工业完成投资62.13亿元,增长32.7%,占城镇投资的比重达63.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43亿元,增长48.7%。投资增幅较大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11.44亿元,增长207.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投资0.80亿元,增长72.2%;采矿业完成投资6.12亿元,增长49.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28.33亿元,增长36.4%;农林牧渔业投资2.72亿元,增长35.3%。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在建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23个(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比上年增加45个;共完成投资72.13亿元,增长41.4%,对全社会投资贡献率达64.8%,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22.5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7.0%,比重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商品房竣工面积44.56万平方米,增长32.0%。商品房销售面积55.99万平方米,增长1.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4.57万平方米,增长1.6%;商品房销售额8.78亿元,增长15.3%,其中,住宅销售额8.40亿元,增长16.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创建市以来新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增幅比上年加快5.5个百分点,创建市六年来最高水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2亿元,同比增长7.4%;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0.91亿元,同比增长3.3%;股份制经济实现零售额3.36亿元,增长36.7%;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00亿元,增长15.9%;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49.38亿元,增长24.4%;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0.14亿元,增长118.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7.07亿元,增长24.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04亿元,增长19.6%。

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市区实现零售额16.75亿元,同比增长23.3%;县城实现零售额14.43亿元,增长24.4%;乡(镇)村实现零售额25.01亿元,增长24.2%。城乡市场呈现同步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六、 对外经济

进出口总额突破5亿美元大关。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5.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7.0%,其中出口总额2.02亿美元,增长52.6%;进口总额3.21亿美元,增长195.5%。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亿美元大关,进出口、进口、出口总额创来宾建市以来最高水平,进出口、进口增幅位居广西14市之首。

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家;合同外资4888万美元,同比增长13.5倍。外商直接投资2650万美元,同比增长29.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在运输方面,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37.6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7.3%,水路货物周转量4.51亿吨公里,增长16.4%;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24.1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3.0%,完成水路旅客周转量0.11亿人公里,增长79.9%。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29亿元,增长29.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59亿元,增长14.7%;电信业务总量22.70亿元,增长30.3%。

旅游业全面下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自然灾害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2008年全市的旅游市场不够景气,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与去年比大幅度下降。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53.04万人次,同比下降39.2%,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4597人次,同比下降34.4%;接待国内游客152.58万人次,同比下降39.2。实现旅游总收入5.65亿元,同比下降38.3%,其中,实现入境旅游收入137.53万美元,同比下降32.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54亿元,同比下降38.3%。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年财政收入3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64亿元,增长40.9%。一般预算支出46.09亿元,增长35.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财政收入达1328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为1207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1.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金融业快速发展。存、贷款增量创六年以来新高。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3.63亿元,比年初增加30.29亿元,增长21.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6.81亿元,增长9.5%;储蓄存款余额99.26亿元,比年初增加16.01亿元,增长19.2%。各项贷款余额111.47亿元,比年初增加23.35亿元,增长26.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9.65亿元,增长9.3%;中长期贷款余额58.82亿元,增长38.3%。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由从紧到适度宽松,全年信贷总量实现大幅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再创佳绩。2008年,全市科技工作围绕第四轮创新计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工程、项目、行动为载体,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种养联合体为重点,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动力,聚集创新资源,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为“三农”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来宾提供有效科技支撑。全年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81项,其中农业科技开发项目35项,工业创新项目35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8项。取得市级以上优秀科技成果20项,其中,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励13项。受理专利申请52件,获国家专利授权17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教育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年抢修中小学危房共投入经费5021万元,新建校舍6.56万平方米。全市普通高考本科上线7139人,比上年增加301人,增长4.2%;普通高考上线率88.2%。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专任教师540人,在校学生0.78万人;普通中学112所,专任教师0.79万人,在校学生15.04万人;职业中学15所,专任教师749人,在校学生2.77万人;小学743所,专任教师1.07万人,在校学生18.1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572人;全市各类幼儿园281所,在园幼儿4.54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十、广播电视、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县级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46.2万册;县级文物管理所3个,全年共征集文物50件;博物馆3个,乡镇文化站66个。全年共出版报纸1110万份,同比下降15.9%。出版杂志7.85万册,增长4.8%。全市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为91.2%和95.1%。桂中电视台在广西电视台上稿385篇,比上年增加57篇。来宾人民广播电台覆盖桂中大地及周边县市。改名后的《来宾日报》继承了《桂中日报》的风格,不断提高办报水平,继续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卫生保健事业继续加强。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51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7个,卫生院7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卫生监督检查机构6个。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床位4998张,卫生技术人员6314人。6个县(市、区)全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82.77万人,参合率86.5%。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国、全区比赛中,来宾体育健儿共获金牌31枚,银牌38枚,铜牌30枚。全年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运动员5名。体育基础设施和群众运动场所不断增加,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人民体质进一步增强。

十一、市政建设和节能减排

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红水河二桥、盘古大道改造、迎宾路北段等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产,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91万平方米,增长27.3%;路灯7832盏,增长63.7%;排水管道长度167公里,增长39.2%。自来水供水总量1762万吨,用水人口20万人。液化气供气总量0.79万吨,用液化气人口14万人。公共交通营运车辆127辆;年客运量1015万人次。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51公顷,增长0.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4.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25%,结束了零处理率的历史。

节能减排取得新突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325.4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4.4%;万元产值能耗1.54吨标准煤,下降35.3%。23家重点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96.52万吨标准煤,下降28.6%,节能量59.93万吨标准煤。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并网发电,城东污水处理厂工程加快推进,来宾电厂1#、2#发电机组烟气脱硫项目通过国家验收,13家制糖企业废水深化处理项目建成投产,有力推动了全市污染减排工作,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全市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6个县(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其中达到二级标准的有5个县(市、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根据2008年人口和劳动力抽样调查结果,全市年末常住人口(指常住来宾半年及以上的人口)229.12万人,同比增长0.9%,城镇人口比重为31.9%。人口出生率14.3‰,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8.5‰。根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总人口(包括户口在来宾,离开来宾半年及以上的人口)252.74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其中非农业人口38.03万人,与上年持平;农业人口214.71万人,增长1.2%。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32.48万人,占52.4%,增长1.1%;女性人口120.27万人,占47.6%,增长0.9%。按年龄分,18岁以下人口占20.6%,18-35岁人口占34.1%,35-60岁人口占32.7%,60岁以上人口占12.6%。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7元,比上年增加1947元,同比增长16.1%;人均消费支出9743元,增长30.9%;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为39.2%,比去年下降0.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767元,比上年增加522元,增长16.1%。人均消费支出3997元,增长11.8%;恩格尔系数为47.9%,比去年提高0.9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5.64万人,增长19.0%;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2.01万人,增长23.8%。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2.69万人,增长5.5%。参加失业保险职工6.95万人,增长9.2%;征缴失业保险基金2655万元,增长28.2%。参加工伤保险职工4.85万人,增长14.9%。参加生育保险职工3.48万人,增长5.3%。全市有社区服务设施35个,增长21.0%。各类福利院348所,床位4610张。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0万人,发放城镇低保资金4524万元,增长24.3%。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25万人, 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920万元,增长55.2%。全年接受社会捐赠款906万元,增长48.7倍。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来宾市统计年鉴-2009》数为准。

2、来宾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按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对有关年报数据进行衔接的统一要求,对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数据进行了衔接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