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来宾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1:05:07 来源:来宾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17次

2003年是来宾建市的开局之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西部大开发和建市为契机,克服了"非典"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建市之初基础薄弱等困难,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扎实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建设,实现了建市初年的良好开局。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13.48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幅比全区高0.9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比预期目标高1.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1.37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68亿元,增长17.4%(工业增加值为31.08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3.43亿元,增长11.0%。全市人均GDP达4679元,比上年增长9.8%。经济协调运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8%、51.3%和26.9%,其中工业的贡献率为37.5%。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6.4:34.1:29.5,与上年相比,一产比重下降2.0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工业经济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1.92亿元,增长19.0%;实现利税总额10.43亿元,增长50.5%;实现利润总额5.44亿元,增长72.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0.1,比上年提高26.0个百分点,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8.5个百分点。优势企业改革改组取得明显成效,迁糖集团与广东东糖集团成功实现增资扩股,开辟了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途径。其他各项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加快,一批工业技改、新建项目陆续竣工投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工业经济科技含量低,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电力、煤炭等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增长。通过大力实施"2个135"农业丰产增效工程,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业生产形成了多线增长、整体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30亿元,比上年增长8.0%。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粮食、蔬菜、甘蔗以外,其余均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粮食总产量90.83万吨,下降2.3%;甘蔗产量757.58万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蔬菜产量87.89万吨,下降7.8%;水果产量16.83万吨,增长24.4%;木薯产量7.76万吨,增长42.9%;食用菌产量0.15万吨,增长75.1%;蚕茧产量1.50万吨,增长18.0%。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全年共调减粮食种植面积10.7万亩,增加了经济作物的面积。农作物种植的优良品种覆盖率继续提高,水稻、蔬菜等良种覆盖率达到72%以上,玉米、黄豆均已实现良种化。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2.1%。其中退耕造林0.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8.0%。

畜牧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市畜牧水产业按照"牛羊调大,奶禽调多,猪鱼调优"的产品结构调整思路,突出发展养殖小区建设,加大动物防疫、品种改良和行政执法力度,畜牧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肉类总产量28.25万吨,增长9.0%;牛奶产量670吨,增长20.7%;水产品产量3.75万吨,增长10.6%。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94.25万千瓦,增长2.0%;全年农村用电量1.90亿千瓦小时,增长4.3%。化肥施用量(折纯)18.19万吨,增长10.7%;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89吨,增长7.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1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83家,比上年增加7家,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3.35亿元,增长31.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12.69亿元,增长39.0%;集体企业完成1.35亿元,下降2.8%;股份制企业完成25.47亿元,增长37.6%;外资企业完成23.26亿元,增长11.9%;其他企业完成0.59亿元,增长2.5倍。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生产增幅高于重工业。轻工业完成产值22.31亿元,增长48.8%;重工业完成产值41.05亿元,增长12.6%。年末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7.7%,轻、重工业产销率分别为92.0%和100.8%。

支柱行业拉动作用明显。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九大主要行业有八个保持增长,其中医药业增长62.7%,制糖业增长49.8%,造纸业增长34.4%,煤炭业增长31.4%,电力业增长20.0%。制糖业和电力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7.8%和10.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实现新突破。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92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16.54亿元,增长17.6%;集体投资0.32亿元,下降15.1%;私营个体投资5.33亿元,增长5.3%;其他经济投资12.72亿元,增长175.9%。在国有和其他单位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投资14.52亿元,增长21.0%;更新改造投资13.37亿元,增长152.7%;房地产开发投资0.92亿元,增长30.5倍;其他投资完成0.33亿元,增长15.7倍。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年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水利、交通邮电、市政、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3.5亿元,增长72.1%,其中本市优势产业电力工业完成投资20.5亿元,增长10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53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55.9%。其中,合山电厂扩建工程完成投资9.66亿元,乐滩水电站完成投资6.42亿元,溯河变电站完成投资2.71亿元,农村电网改造完成投资0.5亿元,退耕还林工程完成投资0.22亿元。

本年度新增生产能力有:日处理甘蔗9200吨;新建公路106.6公里;改建公路170.4公里,其中二级公路26.7公里;中小学校学生席位6265个,面积28737平方米;医院病床50张。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60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1.49万平方米,增长128.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5.05万平方米,增长200.5%。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6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比全区高2.9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县(市、区)以上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60亿元,增长15.6%;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26亿元,增长8.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3.11亿元,增长9.7%;集体经济零售额1.50亿元,增长5.1%;私营经济零售额1.15亿元,增长38.4%;个体经济零售额15.37亿元,增长11.5%;股份制经济零售额1.00亿元,增长42.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15亿元,增长15.4%;餐饮业零售额2.93亿元,增长15.1%;其他行业零售额5.78亿元,增长3.6%。

对外贸易再创佳绩。外贸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9093万美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出口总额5646万美元,增长13.4%,进口总额3447万美元,增长15.0%。从主要产品的出口上看:硅锰比上年增加7432吨,锰铁增加2217吨,重晶石增加60022吨。

利用外资出现良好开局。全年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1家,中外合作企业1家,增资项目1项。合同外资1325万美元,同比增长638.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8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交通运输业克服"非典"疫情带来的影响,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11.38亿元,同比增长8%。在运输方面,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7.38亿吨公里,增长2.6%;水路货物周转量3.67亿吨公里,增长4.3%。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7.87亿人公里,增长8.3%;水路旅客周转量0.05亿人公里,下降18.4%。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58万吨,比上年增长8%。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1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28亿元,增长8.7%;电信业务总量2.23亿元,增长15.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9.74万户,新增3.77万户,增长23.6%。移动电话增长尤为迅速,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7.85万户,新增5.70万户,增长47%。已通电话的行政村674个,比上年增加13个。

旅游业发展迅猛。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2.36万人次,增长93.0%;国内旅游总收入3.64亿元,增长127.5%。接待海外旅游人数523人次,海外旅游收入19.30万美元。全年旅游总收入达3.66亿元,增长125.9%。

七、金融、财政

金融运行存贷两旺,信贷投放实现双赢。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0.67亿元,比年初增加14.59亿元,增长26.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34亿元,增长32.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16亿元,增长15.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3.98亿元,比年初增加8.05亿元,增长22.4%。其中,短期贷款26.84亿元,增长19.1%;中长期贷款15.33亿元,增长39.2%。信贷投向投量基本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是支持来宾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和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工业短期流动资金和技改资金贷款分别为9.80亿元和1.76亿元,分别增长26.9%和37.5%,其中糖厂流动资金贷款3.25亿元,增长18.2%;农业贷款8.96亿元,增长17.6%;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5.50亿元,增长57.0%。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重点支出得到保证。我市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拓宽财源,取得良好效果。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1.31亿元,增长1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86亿元,增长12.0%。人均财政收入为467元,增长9.4%。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0.0%,实现了与生产总值的同步增长。在财政支出上,严格遵循"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职工工资发放,农业、教育、科技等社会公益事业重点支出按法定比例增长。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效显著。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科教兴市"的发展思路,重新调整和修改第二轮创新计划实施方案,在研究与开发、引进新技术、成果推广、科学普及和体制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年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62项,其中农业科技开发项目39项,工业创新项目14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各1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6项,获市级奖励12项,区级奖励3项。获国家专利授权7件。

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年末,全市实现"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小学在校学生25.19万人,同比减少8%;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较上年略有提高。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7.24万人,增长5.2%;其中职业高中在校学生0.6万人,增长20%。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746人(其中上重点线617人),增长10.6%;实际录取本科2200人,专科4305人,录取人数是历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继续加大,全年中小学校舍建设总投资2762万元。共投入教育技术装备经费757万元,投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费617万元。

九、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75个乡镇均建有文化站、图书馆,藏书34.22万册。县级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42.5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业余演出团(队)490个,年演出6800多场,观众136万人次。县级文物管理所6个(其中博物馆5个),全年共征集文物148件(套)。全市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为92.3%和96.1%。桂中电视台全年上送广西电视台被采用播出的新闻稿件165篇。《桂中日报》不断提高办报水平,继续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保健所)1409个,比上年增加305个;床位数3271张,比上年增加105张。其中医院19个,床位2134张;卫生院75个,床位912张。卫生技术人员4748人,其中,医师(士)2428人,护师(士)1758人。农村卫生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共有农村医疗点1044个,乡村医生1415人。农村人口自来水受益率为57.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25.9%。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运动员8名。在全国、全区比赛中共获金牌9枚,银牌11枚,铜牌20枚。成功举办了来宾市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团参加广西第二届妇女运动会,获金牌总数第一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在全民健身活动周中,我市获全国优秀组织奖1个,自治区先进单位2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得到改善。增设供水管道56公里,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5万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7%。用水人口14万人,用液化气人口9.5万人。城市道路长度28公里,处理垃圾5.84万吨。公共交通运营车辆32辆,年客运量310万人次。城市园林绿化面积109公顷,公共绿地面积7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1公顷。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态。通过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加大对环保设施现场检查力度、加强环境宣教工作等措施,使环保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年共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7个,总投资1758万元。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等8项指标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内。全市各县(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态,金秀县,象州县、武宣县、忻城县、来宾市区符合二级标准,合山市符合三级标准。地表水水质有所改善,全市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基本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全市饮用水源水质全年达标率为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0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7‰;死亡人口1.3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5.5‰;净增人口1.7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44.14万人,增长1.3%。其中,非农业人口占14.6%,农业人口占85.4%。在总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为111:100;18岁以下人口占24.4%,18-35岁人口占34.2%,35-60岁人口占29.2%,60岁以上人口占12.3%。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350元,比上年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27元,比上年增加158元,增长8.9%,增幅高于全区4.8个百分点,居全区首位。

劳动保障工作继续巩固和加强。年末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3.61万人,增长7.4%;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为100%。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5.72万人,参保率为76%;征缴失业保险基金770万元,增长18.3%。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47万人,增长9.2%;征缴医疗保险费4605万元,占应缴医疗保险费的80.8%。参加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职工分别为2.36万人和5.43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投入经费1151万元,用于新建、改扩建和维修、完善社会福利基础设施,使全市社会福利院和乡镇敬老院床位增加到2220床。全市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及养老院达129所,覆盖率居全区前列。全年落实到位低保资金2440万元,共发放救济低保对象3.58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维护了社会稳定。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2004年来宾市统计年鉴》数为准。

2、来宾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从2004年1月份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