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百色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0:54:40 来源:百色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810次

2005年,百色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经济发展“三跨越”目标,全面实施开放带动、项目带动、工业立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国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据初步测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9.92亿元,同比增长16.1%,增长幅度居全区第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4.2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6.78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8.92亿元,增长11.4%。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增加值89.24亿元,增长26.9%。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60%、69.43%和20.9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11.2和3.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的贡献率达到58.3%,拉动经济增长9.4个百分点,是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76:44.51:28.73。人均GDP突破6000元大关,达到6430元,比上年增长15.3%。

与“九五”计划期末相比,经济总量增加了120.42亿元,“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3.0%。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全市财政收入32.37亿元,比上年增长30.54%,增长幅度居全区第一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3.49%,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6.78%,比上年提高3.3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8%,实现利税总额3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9%,与“九五”期末相比,分别年均增长2.06倍、2.67倍。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果。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7.79万人,比上年下降0.95%,职工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15037元,比上年增长13.71%,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280元,增长13.39%。年末全市在就业服务中心登记的下岗职工人数2662人,全年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86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4%。八大类价格指数除衣着类下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从商品大类看,食品类上涨4.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2%;居住类上涨2.7%;交通和通讯类上涨5.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3.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7.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2.4%;衣着类下降3.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规模仍较小,煤电油运紧缺仍是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以资源开发型为主的工业产业化集群和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企业总体竞争力不强,城镇化建设相对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生产克服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做强做大农业支柱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87亿元,比上年增长7.52%。其中,农业产值59.37亿元,增长5.18%;林业产值7.00亿元,增长15.99%;牧业产值30.88亿元,增长9.74%;渔业产值2.93亿元,增长13.99%。

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111.88万吨,比上年增长3.23%;蔬菜产量181.64万吨,增长13.38%;水果产量38.64万吨,增长3.85%;烤烟产量1.27万吨,增长30.29%;油料产量1.03万吨,增长3.54%,茶叶产量0.38万吨,增长26.86%。

林业生产有所下滑。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813公顷,其中退耕造林5077公顷,分别比上年减少42.35%、13.45%。

畜牧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27.61万吨,比上年增长9.2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3.28万吨,比上年增长9.19%。水产品产量4.34万吨,比上年增长11.28%。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1.96万公顷,比上年略增0.6%;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23.54万公顷,增长6.95%;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40.9%调整为42.4%。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65.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08%;全年农村用电量2.77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1.3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8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46%。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89.24亿元,比上年增长2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29家,比上年增加22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9.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年末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7.74%,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主要工业产品原煤、机制纸、发电量、铁合金、原铝(电解铝)和氧化铝等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原煤产量337.47万吨,增长14.66%;机制纸产量16.06万吨,增长9.04%;发电量34.96亿千瓦小时,增长92.0%,其中水电21.52亿千瓦时,增长1.2倍;水泥产量187.07万吨,增长2.55%;原铝(电解铝)产量22.92万吨,增长24.76%;氧化铝产量92.46万吨,增长0.82%;铁矿石原矿量4.1万吨,增长10.26%;成品糖产量34.95万吨,下降16.74%,天然原油产量3.43万吨,下降4.64%。
支柱行业发挥主导作用。主要工业行业增势强劲,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26.1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77.15%,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17.76%,煤炭的开采和洗选业同比增长40.8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同比增长47.38%,造纸及纸制品业同比增长58.5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支柱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工业经济效益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6.75,比上年提高3.32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8%。其中,电力行业实现利润1.47亿元,增长4.21倍;煤炭的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0.21亿元,增长2.41倍;石油加工实现利润0.17亿元,增长28.8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实现利润0.16亿元,增长4.17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16.22亿元,增长5.3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56亿元,比上年增长70.46%。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25.84亿元,比上年增长98.2%;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4.79亿元,比上年增长4.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28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倍,商品房销售面积54.59万平方米,增长3.09倍,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0.42万平方米,增长2.88倍。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42.9%。

基础性行业投资进一步加强。在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68亿元,增长2.22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4.99亿元,增长65.76%,其中,工业完成投资64.93亿元,增长67.2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5.03亿元,增长90.25%,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仓储完成投资23.48亿元,增长1.01倍。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百色水利枢纽,华银铝一期工程,坛洛至百色高速公路、西林县驮娘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工程、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广西平班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广西洞巴水电有限公司、广西劲达兴纸业有限公司、那吉航运枢纽、田东电厂改扩建2*135MW机组工程等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58.82亿元,占全社会投资完成额的33.5%。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7.54亿元,比上年增长28.9%。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1万平方米,增长28.4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7万平方米,增长23.9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2亿元,比上年14.35%。分地域看,市区实现零售额10.33亿元,增长14.64%;县城实现零售额22.47亿元,增长15.35%;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5.92亿元,增长12.78%。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销售活跃,实现零售额41.07亿元,增长14.16%;餐饮业经营红火,实现零售额25.32亿元,增长11.1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0.11亿元,增长13.05%;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4.74亿元,增长18.64%;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2.54亿元,增长40.76%;个体经济增长29.71%;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0.66亿元,增长8.00%。

对外贸易喜忧参半。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8560万美元,同比增长8.06%,其中出口总额6943万美元,同比增长45.6%,进口总额11617万美元,下降5.3%。全年实现利用外资956万美元,同比下降43.6%。

六、交通、邮电、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增长。全市大力推进以公路建设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宽公路交通网络,水路运输方便快捷,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36亿元,同比增长22.7%。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3.24亿吨公里(不含铁路),增长34.98%;完成旅客周转量24.63亿人公里(不含铁路),增长19.76%。

邮电通讯业迅猛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61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62亿元,增长6.9%;电信业务总量16.99亿元,增长26.2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58.06万户,增长14.5%。移动电话用户达54.59万户,增长26.4%。计算机互联网用户8.04万户。

旅游业增势平稳。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05.36万人次,同比增长58.2%,其中,接待国际旅游者2684人次,增长5.84%。实现旅游总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实现国际旅游收入288.2万元,下降5.37%。

七、金融、财政

金融运行态势稳健,信贷投放实现双赢。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76.55亿元,比年初增加30.73亿元,增长21.0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4.93亿元,增长25.3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6.24亿元,增长16.6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21.56亿元,比年初增加14.88亿元,增长13.95%。其中,短期贷款51.85亿元,增长29.76%;中长期贷款68.27亿元,增长6.13%。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5.96亿元,增长10.76%。

保险事业保持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09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84亿元;财险保费收入1.25亿元。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重点支出得到保证。全年财政收入完成32.37亿元,比上年增长30.5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7.95%。全年财政支出39.74亿元,增长23.16%,职工工资发放,教育、农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及城市建设的各项支出得到重点保障。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效显著。全市科技工作以“富民兴百”为目标,整合科技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扎实推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91项,其中农业科技创新项目58项,工业科技创新项目14项,创新能力建设项目17项。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化攻关项目1项。

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通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百色学院申办成功。“普九”攻坚取得重大突破,全市8个县(区)全部通过了“普九”自治区级达标验收,人口覆盖率为78%。全市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为5962人,比上年增加3923人;上线率达39.61%。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237所,专任教师1.02万人,在校学生20.07万人;小学1677所,专任教师1.7万人,在校学生31.7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学生1940人;全市各类幼儿园342所,在园幼儿8.14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69%。

九、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县级公共图书馆12个,县级文化馆、艺术馆13个,博物馆、文化管理所13个,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3个,有电视台1座,电视站1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2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85.75%、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62.37%。《右江日报》不断提高办报水平,继续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医疗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乡、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步建立。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采供血机构、保健院等)26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1个,妇幼保健院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90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6422张。卫生技术人员765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557人,注册护士2655人。农村卫生医疗保健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农村人口改水受益人口12.66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参加国际比赛获得金牌9枚,银牌2枚。全国比赛获得金牌21枚,银牌9枚,铜牌11枚。全区比赛获得金牌38枚,银牌20枚,铜牌44枚。体育基础设施和群众运动场所不断增加,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人民体质进一步增强。

十、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面貌继续改善。通过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市区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取得新成绩。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688.1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476.87公里。自来水供水总量7690万立方米,用水人口54.87万人。液化气供气总量17803万吨,用液化气人口44.22万人。公共交通营运车辆331辆,年客运量1981.5万人次。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971.3公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态。通过强化环境监管,加大污染防治,严格环境执法、精制生态破坏、使环保工作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全年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右江百色段水质总体仍保持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市区酸雨出现频率下降到31.2%。右江流域全年没有发生水污染事故。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本年出生人口3.9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65‰,本年死亡人口2.1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5.77‰。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73.78万人,比上年增长5.7‰。其中,非农业人口47.17万人,占12.6%;农业人口326.61万人,占87.4%。在总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为107:100;18岁以下人口占20.87%,18-35岁人口占35.39%,35-60岁人口占31.38%,60岁以上人口占12.36%。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77元,增长16.17%。农民人均纯收入1783元,增长15.0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人,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人。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9.07万人,增长4.98%;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2.64万人,增长8.64%。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8万人,增长9.79%。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0.81万人,下降16.91%;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21万人,下降16.91%;全市有4.46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增长2.06%。至年末,全市有各类福利院773所,床位7993张;福利院收养人数5470人。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2006年百色市统计年鉴》数为准。

2、百色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按国家统计局要求,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的历史数据根据经济普查结果作了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