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百色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0:54:17 来源:百色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28次

2003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认真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项目带动战略,推进了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实现了从农业地区向建设工业强市的迈进,国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全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全市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增长速度居全区的第二位,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的最快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89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60.04亿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57.20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上年的35.5:28.9:35.6转化为29.9:35.9:34.2。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居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加快上升,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一三二”调整为“二三一”,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了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市场物价总水平略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上升1.4%。八大类商品价格呈“五升三降”的格局,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五大类价格呈现上升;而衣着、交通和通信、居住三类价格则有不同程度下降。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7.62万人,比上年减少2.82%,职工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11735元,比上年增长8.08%,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920元,增长7.59%。年末全市在就业服务中心登记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172人,比上年减少41.1%。全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13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7%。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收入20.10亿元,按同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0.43%,增长速度居全区第一位,总量居全区第五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64亿元,增长24.04%;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2.03%,比上年提高0.46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农业的基础设施相当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村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农民收入增幅不大;电力、煤炭等能源短缺凸显,已成为制约工业经济乃至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瓶颈;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仍较困难,就业再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增长。2003年,全市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76亿元,比上年增长3.7%。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粮食、木薯因种植面积结构调整和受灾等原因影响而减产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粮食产量107.45万吨,比上年下降4.17%;油料产量0.86万吨,增长4.9%;烤烟0.73万吨,增长37.04%;甘蔗产量315.92万吨,增长15.77%;水果产量34.36万吨,增长5.68%;蔬菜产量156.06万吨,增长0.8%;茶叶产量0.31万吨,增长24.36%。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种养结构、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60万公顷,比上年调减1.67万公顷;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21.0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46万公顷,其中:甘蔗种植面积5.28万公顷,增加0.56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8.72万公顷,增加0.85万公顷;粮食、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比例由上年的1∶0.26∶0.33调整为1∶0.29∶0.38;名优畜牧水产品养殖较快发展。农产品优质品率进一步提高,其中优质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达40.07%。区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9.82%;完成退耕造林面积3.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13%。畜牧、水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23.29万吨,比上年增长6.7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9.58万吨,增长6.13%。水产品产量3.33万吨,比上年增长11.88%。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45.1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43%。全年农村用电量2.25亿千瓦小时,下降21.6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8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7%。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紧紧围绕“铝电结合、林纸结合、煤电结合、矿电结合”的工作思路,发挥优势,强势突破,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把工业经济做强做大。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整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势产业对工业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5.11亿元,比上年增长27.8%。规模以上工业(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29.72亿元,增长32.6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7.74亿元,增长36.1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24.82亿元,增长38.13%;集体企业0.49亿元,增长1.4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4.35亿元,增长15.93%;重工业增加值25.37亿元,增长42.9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04%,比上年下降0.94个百分点。工业新产品产值56万元,下降96.36%。出****货值0.58亿元,增长20.30%。

支柱行业拉动作用明显。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增幅较大的行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8.48%,金属制品业增长1.22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6.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6.72%,煤炭的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1.4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工业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1.61,比上年提高38.9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84.61亿元,增长38.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5.11亿元,增长70.06%,利润总额8.38亿元,增长1.36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实现新突破。2003年,认真实施项目兴市战略,紧紧围绕以项目为中心,着力营造投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多渠道筹集建设基金,千方百计扩大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6.31亿元,比上年增长31.3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46.42亿元,增长30.71%;集体投资2.84亿元,下降10.29%;私营个体投资14.40亿元,增长27.86%;其他经济投资12.65亿元,增长55.35%。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5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中,国有和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57.98亿元,增长35.8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8.55亿元,增长48.10%;更新改造投资6.38亿元,下降28.5%;房地产开发投资2.58亿元,增长2.03倍;其他投资完成0.47亿元,增长2.34倍。从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5亿元,增长51.6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36亿元,增长11.6%,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5.87亿元,下降56.5%;电力工业投资12.76亿元,增长1.47倍;第三产业投资明显增强,完成投资31.17亿元,增长64.0%,其中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15.74亿元,增长97.9%。

项目建设高潮迭起。全年5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702个,比上年增加20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82个,比上年增加151个。是历史上投资项目最多、争取到国债投资最多、引进外来投资最多,也是历年来重大项目最多的一年。桂西华银氧化铝一期工程启动、田东火电厂扩建、百色丰林中密度纤维板、西林驮娘江流域梯级水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百色水利枢纽、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平班水电站、洞巴水电站、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百色国家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呈现了“月月有项目,天天红旗飘”的景象。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升,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形成。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分城乡看,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94亿元,增长7.4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5.44亿元,增长10.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5亿元,增长10.45%;餐饮业零售额4.29亿元,增长3.36%;制造业零售额1.79亿元,增长14.75%;其他行业零售额0.49亿元,增长10.22%。

六、对外经济

抓住加入WTO和世界经济有所好转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鼓励和扶持外贸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着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开辟新的出口市场。全年进出口总额133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05%。其中,进口6268万美元,下降3.95%;出口7090万美元,增长21.47%。

实际利用外资呈较快增长。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项,外商投资项目合同外资额1533万美元,增长32.1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33万美元,增长32.1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7.3%。完成货物周转量170670万吨公里(不含铁路),比上年增长2.72%。其中,公路110560万吨公里,下降0.04%;水运60110万吨公里,增长8.22%。完成旅客周转量184222万人公里(不含铁路),比上年下降8.44%。

邮电通讯业发展势头良好。固定电话用户达40.91万户,比上年增长20.5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5.06万户,增长25.0%;乡村电话用户15.85万户,增长6.67%。年末住宅电话用户27.0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735部/万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5.03万户。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0.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人数1380人次,比上年下降22.25%。其中,外国人1025人次,下降1.06%;港澳台同胞355人次,下降51.96%。全年国内旅游收入3.11亿元,比上年增长49.5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2.39万元,增长18.28%。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2.62亿元,比年初增加16.07亿元,增长15.0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2.69亿元,增长19.2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9.01亿元,增长12.9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6.24亿元,比年初增加10.39亿元,增长12.11%。其中,短期贷款40.99亿元,下降1.56%;中长期贷款48.15亿元,增长25.6%;个人消费贷款10.17亿元,增长50.78%。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83亿元,增长14.6%;寿险保费收入1.56亿元,增长25.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19亿元,增长6.95%。全年赔付额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财产险赔付0.34万元,增长13.5%;人身寿险赔付982万元,增长1.87%;意外伤害险赔付281万元,增长24.3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28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1项。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6项,合同成交金额176.25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招生2450人,在校生804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0.51%和21.88%。普通高中12所,普通高中招生1.45万人,比上年增长10.34%;在校生3.68万人,增长16.18%。初中学校269所,初中招生5.86万人,在校生16.59万人。小学1827所,招生5.30万人,在校生33.9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23%。幼儿园287所,在园幼儿7.58万人,增长4.6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推进。2003年,百色市着力整合文化资源,围绕把百色建设成为文化名城的目标,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文化战线取得丰硕成果,一批作品获奖。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文化活动健康活跃。至年末,全市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不含乡镇部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3个,博物馆10个,档案馆14个。全市共有电视台1座,电视站1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3座和调频转播台1座,微波台2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达76%和85.26%。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逐步建立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有了提高,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健全,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常规孕产妇保健覆盖率扩大,计划免疫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大,食品卫生、化妆品、公共场所等卫生监督合格率稳中有升。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保健所)259个,比上年减少2个;床位数6599张,比上年增加99张。其中医院38个,床位4141张;卫生院177个,床位2002张。卫生技术人员7419人,其中,执业医师2758人,注册护师2577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参加世界重大比赛中,我市体育健儿共获得银牌3枚,铜牌1枚。在亚洲重大比赛中,获金牌2枚。在全国重大比赛中,获金牌23枚,银牌13枚,铜牌5枚。体育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全年城市(5万元以上)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57亿元。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44.35万立方米/日,与上年持平;污水处理能力1.2万立方米/日,与上年持平;城市燃气普及率达56.25%;城市道路长度为391.32公里,增长6.13%。公共交通运营车辆237辆,增长2.6%。新建了一批绿地广场和游园绿地,城市公共绿地面积217.3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94平方米。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成绩。到年末全市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6个,与上年持平,面积达95平方公里,生态保护得到加强。全市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1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643万公顷。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368.44万人,增长0.43%。其中,非农业人口46.26万人,占总人口12.56%;农业人口322.18万人,占总人口87.44%。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89.41万人,占51.41%;女性人口179.03万人,占48.59%。全市出生人口4.0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1‰;死亡人口2.13万人,死亡率为5.8‰;全年净增人口1.9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378元,比上年增长2.3%;人均消费性支出5775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1403元,增长5.4%,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348元,增长4.4%。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25954人,比上年增长4.53%;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231人,比上年下降10.97%。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8777人,增长1.45%;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人数21561人,增长5.53%;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11.09万人,增长6.55%。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为100%。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社会福利机构80个,床位数1584张,增长14.29%。各类社区服务网点22个。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29万元。全市低保救济1.87万户次4.06万人次,发放低保金2585万元。正式启动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工作,核实救助6.66万户15.8万人,已发放救济款436万元,救济粮870万斤,救济衣被70.69万件(床)。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04年1月份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例如原来的“百色市国内生产总值”改为“百色市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