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百色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0:53:29 来源:百色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34次

2002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的方针政策,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战略决策,全面实施富民兴百新跨越战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全市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主要经济预期目标全面完成,经济整体形势好于上年,好于预期,是“九五”以来最好的年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初见成效。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三次产业全面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3.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增幅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比预期经济增长目标高1.3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最快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28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1.83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50.13亿元,增长15.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71元,比上年增长10.1%。

市场物价总水平略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4%。八大类商品价格呈“一升一平六降”的格局,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上升0.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持平;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和通信工具、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居住类价格比上年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8.13万人,比上年减少4.54%,职工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10858元、比上年增长18.67%,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079元,增长18.77%。年末全市在就业服务中心登记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292人:比上年减少72.14%。全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58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5%。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6.69亿元,按同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7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54亿元,增长14.15%;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1.65%,比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产品总体竞争力不够强,工业效益改善的基础仍较脆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渠道不多;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较困难,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2002年,全市各县(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较快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52亿元,比上年增长5.61%。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粮食、木薯、烤烟因种植面积调减和受灾等原因而减产外,其余均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粮食产量112.12万吨,比上年减少1.23%;油料产量0.82万吨,增长2.88%;烤烟0.54万吨,下降1.78%:甘蔗产量272.88万吨,增长36.90%;水果产量32.51万吨,增长6.67%;蔬菜产量154.82万吨,增长1.47%:茶叶产量0.25万吨,增长7.0%。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种养结构、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99.06万亩,比上年调减12.1万亩;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294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其中,甘蔗种植面积70.79万亩,增加10.0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18.09万亩,增加6.02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由上年的l:0.23调整为1:0.26;名优畜牧水产品养殖较快发展。农产品优质品率进一步提高,其中优质水稻面积比重达38.4%。区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4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26.15%;完成退耕造林面积2.15万公顷。畜牧、水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21.82万吨,比上年增长6.3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8.45万吨,增长6.58%。水产品产量2.97万吨,比上年增长10.18%。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33.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56%。全年农村用电量2.87亿千瓦小时,增长10.0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8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38%。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工业生产紧紧围绕“铝电结合、矿电结合、林纸结合、糖纸结合”的工作思路,发挥优势,强势突破,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把工业经济做强做大。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整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势产业对工业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继续关闭一批五小企业,新的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0.12亿元,比上年增长5.6%。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23.27亿元,增长3.5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9.98亿元,增长7.97%。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增加值16.85亿元,下降5.98%;集体企业0.50亿元,下降17.44%;股份制企业4.58亿元,增长27.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0.07亿元,下降17.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l.32亿元,增长14.3倍。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5.71亿元,增长35.63%;重工业增加值17.56亿元,下降7.2l%。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5%、比上年下降1.02个百分点。工业新产品产值0.18亿元,下降21.91%。出****货值0.76亿元,增长61.3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多降少。其中机制糖增长90.01%,水泥增长14.48%,十种有色金属增长4.86%,其中铝增长6.48%,氧化铝增长2.08%,铁合金增长7.07%,颜料增长30.73%,原煤增长9.22%。

工业整体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9.00,比上年下降16.54个点;产品销售收入6.24亿元,增长6.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主要工业产品市场价格较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仍保持盈利水平,盈亏相抵后仍实现利润3.62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实现新突破。继续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加强投资和项目工作,积极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多渠道筹集建设基金,千方百计扩大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达58.08亿元,比上年增长55.63%。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42.69亿元,增长91.86%;城乡集体投资3.41亿元,增长17.0%;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0.52亿元,增长6.22%。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2.77亿元,增长93.0%;更新改造投资8.92亿元,增长103.5%;房地产开发投资0.85亿元,增长9.9%;其他完成投资0.14亿元,增长29.8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分行业看,第二产业投资明显增强,完成投资24.38亿元,增长161.07%,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13.51亿元,增长224.12%;电力工业投资5.16亿元,增长169.37%;第三产业投资19.03亿元,增长38.92%,其中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7.92亿元,增长38.01%;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97亿元,比上年明显增长43.52%。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5亿元。开工建设了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百色至凌云至乐业二级公路、田东至德保二级公路、广西边境公路(靖西、那坡公路段)、平班水电站、广西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百色水利枢纽、平果铝氧化铝二期等省、市级重点工程。上述这些重点工程,工程进度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中趋升,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形成。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9亿元,比上年增长8.59%。分城乡看,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9亿元,增长6.49%;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2.60亿元,增长9.1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71亿元,增长9.36%;餐饮业零售额4.15亿元,增长6.76%;制造业零售额1.56亿元,增长11.29%;其他行业零售额7.57亿元,增长6.47%。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形势明显转好。抓住加入WTO和世界经济有所好转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鼓励和扶持外贸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着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开辟新的出口市场。全年进出口总额123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倍。其中,进口6524万美元,增长13.8倍;出口5837万美元,增长4.1倍。

实际利用外资呈较快增长。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项,外商投资项目合同外资额1160万美元,增长10.4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60万美元,增长10.4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160万美元,增长10.4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16.7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各种运输(不含铁路)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6614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8%。其中,公路110600万吨公里,增长1.94%;水运55544万吨公里,增长18.0%。完成旅客周转量(不合铁路)20120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38%。

邮电通讯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5.36亿元,固定电话用户达34.5万户,比上年增长23.2l%,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0.02万户,增长25.12%;乡村电话用户14.48万户,增长20.66%。年末住宅电话用户28.8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786部/万人。比上年增加19部/万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5.53万户,增长54.68%,其中:本年新增5.49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2.62万户,比上年增长1.18倍。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83.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53%;接待外国及港澳台过夜旅游人数1775人次,比上年下降29.11%。其中。外国人1036人次,下降16.65%:港澳台同胞739人次,下降48.10%、全年国内旅游收入6.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5.75万美元,下降35.53%。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54亿元,比年初增加12.33亿元,增长13.0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9.02亿元,增长4.0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9.97亿元,增长11.0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5.84亿元,比年初增加9.50亿元,增长12.44%。其中,短期贷款41.64亿元,增长12.92%;中长期贷款38.34亿元,增长8.35%;个人消费贷款6.79亿元,增长38.96%。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22亿元,增长13.0%;寿险保费收入1.24亿元,增长71.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18亿元,增长4.70%。全年赔付额0.40亿元,比上年下降17.96%。其中,财产险赔付873万元,下降75.84%;人身寿险赔付739万元,增长64%;意外伤害险赔付226万元,下降61.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82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6项。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6项,合同成交金额147.6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招生2217人,在校生6599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9.97%和16.61%。普通中学255所,普通高中招生l.31万人,比上年增长27.18%;在校生3.17万人,增长25.30%。初中招生5.84万人,在校生16.54万人。小学1810所,招生5.48万人,在校生35.4l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9%。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68人,在校生191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24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推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取得丰硕成果,一批作品获奖。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文化活动健康活跃。至年末,全市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不含乡镇部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博物馆15个,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9479卷(件)。全市共有电视台l座,电视站1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达84.52%和73.05%。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逐步建立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健全,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村设医疗点的覆盖率达97.2%;常规孕产妇保健覆盖率扩大,计划免疫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大,食品卫生、化妆品、公共场所等卫生监督合格率稳中有升。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国际重大比赛上,我市体育健儿共获得世界冠军4个。在世界重大比赛中,获金牌1枚。在亚洲重大比赛中,获金牌3枚。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金牌20枚,银牌28枚,铜牌21枚。在全区重大比赛中,获金牌47枚,银牌40枚,铜牌42枚。体育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全年城市(5万元以上)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44.35万立方米/日,增长2.42%;污水处理能力1.2万立方米/日,与上年持平;城市燃气普及率达58.43%;城市道路长度为368.73公里,增长7.45%。公共交通运营车辆231辆,增长21.58%。新建了一批绿地广场和游园绿地,城市公共绿地面积230.6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17平方米,增长1.2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6个,总投资1399.5万元。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成绩。到年末全市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6个,与上年持平,面积达95.1平方公里,生态保护得到加强。全市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19个,其中,省级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4.39万公顷。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02年全市出生人口3.8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5‰;死亡人口2.06万人,死亡率为4.87‰;全年净增人口1.7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3‰。年末全市总人口366.87万人,增长0.39%。其中,非农业人口46.21万人,占总人口12.6%;农业人口320.66万人,占总人口87.40%。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88.49万人,占51.38%;女性人口178.39万人,占48。62%。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15元,比上年增长6.0%,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人均消费性支出5635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1331元,增长5.8%,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291元,增长10.6%。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3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7倍;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66.07万平方米,增长49.28%。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1.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4.66平方米,增加0.53平方米。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20494人,比上年下降1.36%;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921人,比上年增长61.36%。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77649人,增长1.04%;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人数20431人,增长12.09%;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43万人,增长l.36倍。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为100%。全市有3.5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至年末,全市各类福利院床位1312张,比上年末增长12.33%;福利院收养人数736人,增长37.83%。

注:l、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