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防城港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0:42:13 来源:防城港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890次

2005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区党委提出的“双过千”目标任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十五”计划圆满完成。

一、综合

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3.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3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2.35亿元,增长28.7%;第三产业增加值38.56亿元,增长8.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4.0%、34.7%和41.4%,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提高1.7和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67.4%和25.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680元,增长12.6%,折合约1460美元。

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全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8.04亿元,增长18.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51亿元,增长13.4%;一般预算支出10.33亿元,增长13.9%。全市人均财政收入超过1000元人民币,达到1007元。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初步统计,年末全市就业人员44.8万人,增长2.5%。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850人,增长8.5%,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10人,增长2.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相对稳定。由于粮食价格下降,物价总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从11月份起,粮食价格开始有所下跌,而且又受禽类价格下降的影响,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同比上涨2.2个百分点,涨幅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分类别看,食品类、居住类、烟酒及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5.2%、1.9%、0.8%和1.2%,医疗保健类价格持平,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则分别下降1.7%、1.7%和0.4%。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经济总量偏小;农业生产资料涨幅过大,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用地、用电、资金等生产要素瓶颈问题仍较突出;就业压力依然存在,社会事业发展有待加强。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16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11.89亿元,增长5.4%;林业产值2.51亿元,下降3.1%;牧业产值5.61亿元,增长8.6%;渔业产值16.80亿元,增长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4亿元,下降4.3%。

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产量23.07万吨,增长0.1%,是2003年以来首次实现恢复性增长,其中优质稻产量7.58万吨,增长8.7%;玉米产量2.07万吨,增长7.4%;油料产量1.04万吨,增长2.9%。甘蔗总产量174.08万吨,增长22.3%;木薯产量2.14万吨,增长43.1%;蔬菜产量25.44万吨,增长6.0%;水果产量5.59万吨,增长3.0%,其中香蕉产量0.31万吨,增长11.7%;荔枝产量0.48万吨,增长9.4%;龙眼产量0.84万吨,增长2.0%。

畜牧业、渔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肉猪出栏41.00万头,增长6.1%;肉牛出栏1.76万头,增长7.8%;肉羊出栏1.70万只,增长13.7%;家禽出栏590.63万只,增长8.4%。肉类总产量4.54万吨,增长7.0%,其中猪肉产量3.33万吨,增长6.2%;禽肉产量1.01万吨,增长8.7%。牛奶产量0.44万吨,下降0.92%。禽蛋产量0.46万吨,增长15.4%。水产品产量45.33万吨,增长2.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0.19万吨,增长1.7%;淡水产品产量5.14万吨,增长6.7%。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30万公顷,增长18.3%,其中甘蔗面积2.40万公顷,增长20.6%。粮食作物中,优质稻播种面积1.52万公顷,增长13.58%;杂交玉米播种面积4058公顷,增长17.7%。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4.43万千瓦,增长4.0%,其中农用排灌机械3.02万千瓦,增长4.8%;大中型拖拉机3586台,增长14.0%;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996部,增长9.0%。全年农村用电量5689万千瓦时,下降14.9%。化肥使用量(折纯)3.64万吨,增长11.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5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2.19万公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通汽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村所占的比重提高。通汽车村达281个,占村总数的99.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通电话的村263个,占93.3%,提高1.0个百分点;自来水受益村157个,占55.7%,提高4.3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19.08亿元,增长27.2%,实现增加值26.84亿元,增长3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6.3亿元,增长30.0%,实现增加值19.90亿元,增长64.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1%,比上年同期提高33.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8.5个百分点。

各类型工业企业生产全面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73.11亿元,增长25.7%;重工业产值13.19亿元,增长83.6%。国有工业产值2.90亿元,增长5.5%;集体工业产值1.38亿元,增长15.6%;股份制工业产值16.64亿元,增长1.70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产值60.35亿元,增长17.5%;其它经济类型工业产值5.04亿元,增长29.2%。

主导产业推动作用强劲。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产值57.97亿元,增长19.6%;制糖业产值6.74亿元,增长30.6%;化学原料及化学产品制造业产值5.67亿元,增长65.3%;饲料制造业产值3.00亿元,增长20.0%,四大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5.0%,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5.9%,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经济效益继续趋好。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79.57亿元,增长28.6%;实现利税总额4.26亿元,增长96.3%,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60亿元,增长1.33倍;亏损企业亏损额2656万元,同比下降36.1%;企业亏损面32.58%,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3.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3.3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1.5%,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51亿元,增长7.9%。有工作量的资质等级建筑企业23家,实现建筑总产值5.42亿元,增长0.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6.45万平方米,增长4.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1.46万平方米,下降29.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96亿元,增长40.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23亿元,增长45.2%。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0.68亿元,增长41.0%;更新改造投资3.12亿元,增长83.3%;房地产开发投资2.60亿元,增长65.9%。

非国有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全市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6.07亿元,增长19.1%;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额26.89亿元,增长58.9%,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

基础性行业投资进一步加强。在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3亿元,下降1.9%;第二产业投资17.69亿元,增长75.7%,其中工业投资17.39亿元,增长75.3%;第三产业投资16.47亿元,增长25.2%。分行业看,增长较快的主要行业有:住宿餐饮业增长6.7倍,采矿业增长4.1倍,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7倍,批发和零售业增长2.2倍,教育业增长1.8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63.5%。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55个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27.37亿元,占全社会投资完成额的63.7%。其中,防城港电厂完成投资7.26亿元,防城港13-17#泊位工程和防城港20万吨级码头配套航道工程完成投资4.43亿元,沙潭江至企沙一级公路完成投资1.76亿元,小峰水库长岐干渠防渗加固扩能工程完成投资1.11亿元,宏源浆纸厂完成投资1.05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0亿元,增长65.9%。商品房施工面积46.66万平方米,增长31.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2.70万平方米,增长29.4%;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7.13万平方米,下降17.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80万平方米,下降20.2%;商品房销售面积11.00万平方米,下降31.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39万平方米,下降34.8%;商品房销售额1.33亿元,增长6.4%,其中住宅销售额1.25亿元,增长1.6%。

本年度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扩)建港口码头泊位2个,年吞吐量171万吨;水力发电装机容量1.58万千瓦;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5公里;日处理原料蔗3300吨,年生产糖51480吨;改建公路44.16公里;城市自来水管道5公里。

五、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持续畅旺。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亿元,同比增长12.2%。分经济类型看,个体经济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实现零售额17.13亿元,增长13.2%,个体零售额占全社会的份额达75.3%;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64亿元,增长3.6%;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34亿元,增长10.4%;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75亿元,增长12.3%;股份制经济实现零售额0.44亿元,增长14.9%。分区域看,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市零售额为12.45亿元,增长13.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为10.30亿元,增长11.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同步增长,两个行业分别实现零售额18.56亿元和2.62亿元,分别增长12.1%和13.6%。分类别看,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销售额中,全年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0亿元,增长12.8%;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2.38亿元,增长11.2%;煤炭及制品类1.07亿元,增长14.6%。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保持稳步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8.50亿美元,增长14.9%。其中出口额9924万美元,增长18.5%;进口额7.50亿美元,增长14.5%。在进出口总额中,三资企业完成进出口额5.34亿美元,增长5.8%,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2.7%;进出口企业完成进出口额为3.16亿美元,增长36.8%,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7.3%。在出口总额中,一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5725万美元,增长40.4%;加工贸易出口79万美元,下降40.6%。二从经营主体看,国有企业出口493万美元,增长0.2%;三资企业出口343万美元,增长26.1%;民营企业出口8934万美元,增长18.9%。三从商品结构看,初级产品出口901万吨,增长43.0%;工业制成品出口9023万美元,增长19.9%。四从市场看,对东盟出口9626万美元,增长43.8%;对欧盟出口412万美元,增长69.6%;对香港出口236万美元,下降65.9%,对日本出口178万美元,增长3.24倍。全年边境贸易成交额38.1亿元,增长19.0%,其中出口额11.9亿元,进口额26.2亿元,分别增长6.6%和25.7%。

引进外资成效显著。全年新批项目12个,同比增加3个;总投资额7.27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1.51亿美元,增长6.95倍;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3976万美元,增长5.36倍。截至2005年底,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83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社会运输能力不断提升,现代物流业快速成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51亿元,增长13.9%。全市等级公路里程1193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70万辆,增长22.8%,其中私人汽车1.03万辆,增长29.3%。全市拥有专业物流公司15家。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货运周转量42.95亿吨公里,增长18.4%,其中完成货物周转量40.37亿吨公里,增长19.2%;旅客周转量22.24亿人公里,增长6.3%。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377万吨,增长23.2%,其中防城港完成2006万吨,增长24.7%,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50万国际标准箱,比上年净增2.48万国际标准箱,增长31.0%。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8.78亿元,增长26.6%。其中邮政2219万元,增长16.6%;电信8.56亿元,增长26.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8.19万户,下降3.5%,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4.0万户,乡村电话用户4.19万户,分别下降4.3%和0.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4.73万户,增长25.4%。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54部/百人,比上年增加5部/百人。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22万户。

旅游业稳步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73.39万人次,增长11.0%,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69.81万人次,增长11.0%;海外旅游人数3.58万人次,增长11.1%。实现旅游总收入5.66亿元,增长6.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21亿元,增长6.1%;海外旅游外汇收入545万美元,增长12.4%。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稳健,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152家(未含保险、证券)。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0.62亿元,比年初增长13.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36亿元,增长14.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38亿元,比年初增长14.2%。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3.34亿元,比年初增长8.0%。其中,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23.84亿元,增长40.2%,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8.76亿元,增长3.2%;短期贷款余额12.90亿元,下降9.5%,工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0.78亿元,下降68.0%;农业贷款6.55亿元,增长24.5%。全年银行现金收入577.45亿元,现金支出593.94亿元,现金净投放16.50亿元,增长1.16倍。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1.42亿元,增长14.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52亿元,增长18.8%;人身险保费收入0.90亿元,增长12.4%。全年各项保险赔款及给付2908万元,增长13.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年末全市共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3所,专任教师96人,招生511人,在校学生1302人,毕业生371人;普通中学50所,专任教师2557人,招生1.61万人,在校学生4.57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13万人,毕业生1.51万人;普通小学359所,专任教师5055人,招生1.36万人,在校学生8.67万人,毕业生1.31万人;幼儿园67所,在园幼儿1.77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9.5%;初中升学率61.0%,高中升学率67.3%。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科技三项费用144万元,增长50.0%;全年共组织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7项,其中列入国家级2项,自治区级10项,市级5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2项;全年专利申请30件,获得授权专利8件;共签订技术合同3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0.46亿元;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1190万元。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7万人,增长1.4%,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0.56万人,增长16.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5个,文物管理所3个,剧场、影剧院5个,公共图书馆4个,藏书量206千册,增长1.7%。全年出版报纸316.05万份。全市拥有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1座,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为93.8%和91.6%,有线模拟电视用户约5万户,增长4.2%。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3个,增长22.6%,其中医院、卫生院41个,等级医院6个;床位1398张,增长5.7%;卫生技术人员2184人,增长16.4%,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909人,注册护师、护士686人。年末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个,卫生防疫人员145人,增长20.8%。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在各种重要比赛中,共获金牌13枚,银牌11枚,铜牌9枚。全年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运动员5名。学校广泛开展体育锻炼达标活动,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达92%,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人民体质进一步增强。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继续推进。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不含县市,下同)222.9万平方米,增长1.3%;排水管道长度110.64公里,增长3.7%;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5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1947万吨,用水人口10.53万人;液化气供气总量5200吨,用液化气人口9.99万人;公共交通营运车辆65辆,年客运量518万人次;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75.9公顷,增长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72平方米,增长2.1%。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项目13项,比上年增加3个,共完成污染源治理投资9556万元,增长9.05倍。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3.6%,比上年提高20.0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81.1%,同比提高55.3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7.5%,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全市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19.1平方公里,烟尘控制总面积24.1平方公里,增长9.2%。全市有各类自然保护区5个,比上年增加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6.93万公顷,其中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3个,比上年增加1个。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出生人口17189人,人口出生率为21.53‰;死亡人口10089人,死亡率为12.64‰;人口自然增长率8.89‰,同比下降7.23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79.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09万人,占26.4%;农业人口58.73万人,占73.6%。在总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为119:100;18岁以下人口占19.8%,18-35岁人口占34.5%,35-60岁人口占33.0%,60岁以上人口占12.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505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4元,增长12.0%;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942元,增长2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04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7元,增长9.0%。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9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35平方米,增加3.34平方米。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3.44万人,增长4.2%;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3.5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4.34万人,增长2.4%,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2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4.80万人,增长14.8%;实际参加农村医疗合作农民4.80万人。全市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46万人,增长5.8%;救助农村居民特困户0.75万人。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2088张,增长24.6%;收养人数1835人,增长29.8%。建立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5处。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0万元,增长27.0%。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防城港统计年鉴—2006》为准。

2、凡与经济普查数据有关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统计数据,均已与经济普查数据衔接。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各项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