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防城港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0:41:47 来源:防城港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63次

2003年是防城港建市十周年暨建港35周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克服“非典”和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改善。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18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4.60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29.74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4%、31.8%和38.8%变为28.0%、32.6%和39.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0.8和0.6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6%。其中,食品类上升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3.0%,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上升4.1%;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2%,衣着类下降2.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3%,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4%,居住类下降3.2%。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市就业人员43.25万人,增加1.6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8.10万人,城镇在岗职工4.99万人。全年通过各种途径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800个,增加1141个,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2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收入5.61亿元,增长11.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4亿元,增长7.56%。财政支出8.37亿元,增长10.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是:全市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工业生产品牌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79亿元,同比增长4.34%。其中,农业产值9.89亿元,增长1.55%;林业产值2.66亿元,增长17.05%;牧业产值4.29亿元,增长6.69%;渔业产值15.66亿元,增长3.26%。各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0.5%、8.0%、12.7%和47.9%调整为30.2%、8.1%、13.1%和47.8%。全年调减粮食播种面积4.80万亩,经济作物木薯种植面积4.45万亩,增长4.33%;蔬菜种植面积29.56万亩,增长2.60%。

主要农产品除粮食下降外,其余均保持增长。

林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3917公顷,增长3.38倍,其中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275公顷,增长4.91倍。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0.34万千瓦,增长3.55%;全年农村用电量7559.04万千瓦时,增长8.0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9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2.2万公顷。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通汽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村所占的比重提高。通汽车村达278个,占村总数的98.9%;通电话的村253个,占90.0%;自来水受益村达142个,占50.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97亿元,增长21.0%;工业总产值80.71亿元,增长21.3%。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8.69亿元,增长36.5%;工业总产值51.09亿元,增长43.04%。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19亿元增长26.54%;大中型企业44.35亿元,增长45.5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45.10亿元,增长44.74%,重工业5.99亿元,增长27.66%。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3.83亿元,增长29.03%;集体企业1.42亿元,下降11.3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0.56亿元,增长49.3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5.28亿元,增长26.5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部分增长较快。食用植物油35.73万吨,增长51.22%;机制糖19.10万吨,增长28.36%;原盐2.26万吨,增长97.92%;中成药901吨,增长66.85%;机制纸2.05万吨,增长14.88%;香精69吨,增长66.27%;供电量51593万千瓦时,增长29.45%;合成橡胶8364吨,增长1.04%;松香1.96万吨,减少5.24%。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7.82亿元,增长52.42%;实现利税总额2.65亿元,增长45.06%;盈利企业盈利额1.90亿元,增长42.02%;亏损企业亏损额1993万元,同比减亏134万元,下降6.30%;产品销售率91.0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9.89%,比上年提高25.52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181万元,比上年增长29.68%。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8家,比上年增加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25亿元,比上年增长72.13%。全年施工单位工程261个,其中实行投标承包工程86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0.0万平方米,增长1.05倍,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1.96万平方米,下降2.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0亿元,增长22.89%。在5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15.52亿元,增长52.7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95亿元,增长49.61%;更新改造投资1.27亿元,增长8.81%;房地产开发投资1.21亿元,增长78.45%;其他投资完成1.09亿元,增长1.41倍。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从产业投资看,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96亿元,增长8.25%;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84亿元,增长1.55倍,其中工业完成投资5.71亿元,增长1.67倍;第三产业投资明显增强,完成投资8.72亿元,增长24.93%。第一、二、三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8.8:22.5:68.7变为6.2:37.6:56.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9.4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48.1%。其中,大海粮油工业(防城港)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完成15725万元,防城港市西湾跨海大桥及配套公路完成8596万元,防城港宏源浆纸有限公司浆纸制造项目完成5000万元,防城港务局五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完成4168万元,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798万元,防城港岳泰有限公司厂房及办公综合楼完成3000万元,防城实验高级中学教学办公楼(加层)完成3000万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2亿元,比上年增长7.9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86亿元,增长8.6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0.36亿元,增长6.81%。城市零售额增长快于农村1.8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31亿元,增长6.95%;餐饮业零售额2.93亿元,增长3.17%;制造业零售额0.59亿元,增长21.88%;其他行业零售额2.39亿元,增长20.7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2.06亿元,增长12.47%;集体经济零售额1.20亿元,增长13.38%;个体、私营、股份制等经济零售额22.96亿元,增长7.27%。城乡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年末全市共有城乡集贸市场72个,集市贸易成交额27.66亿元,增长8.9%。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87亿美元,增长41.35%,其中出口0.74亿美元,进口4.13亿美元,分别增长28.14%和43.99%。全年完成边境贸易额26.09亿元,增长40.15%,其中出口10.76亿元,进口15.33亿元,分别增长17.99%和61.43%。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新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17家,同比增加5家;新批项目合同外资额5149万美元,增长1.27倍。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2639万美元,增长28.42%。年末,全市实有“三资”企业96家,同比增加16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保持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2201万吨,增长5.6%。其中铁路运输997万吨,增长12.0%;公路运输1122万吨,下降2.86%。完成旅客运输量2286万人,下降3.58%,其中公路客运量2272万人,下降3.69%。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520万吨,增长15.50%,其中防城港完成1320万吨,增长18.28%。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8亿元(2000年不变价),增长9.9%。年末,市话交换机容量18.32万门,新增2.8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3.20万户,增长16.92%,其中城市电话用户9.92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28万户,分别增长11.71%和36.10%;移动电话用户17.47万户,增长72.8%;电话普及率达到39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2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3.58万户,增长17.38%。

旅游业受“非典”影响出现负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15.39万人,下降22.3%;实现旅游总收入3.56亿元,下降35.8%。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80万人,创汇291万美元。全市拥有星级饭店12家。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认真贯彻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服务质量,保持了各项信贷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73亿元,比年初增长12.5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12亿元,比年初增长12.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66亿元,比年初增长11.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24亿元,比年初增长8.8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50亿元,比年初减少3.5%;中长期贷款余额15.18亿元比年初增长18.22%。各项货款中个人消费贷款6.79亿元,增长60.14%。全年现金收入380.97亿元,现金支出379.71亿元,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1.26亿元,同比少回笼0.95亿元。

保险业发展迅速。全年保费收入10046万元,增长13.42%。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3251万元,增长15.32%;人寿保险费收入6795万元,增长22.90%。全年保险赔付支出2324万元,增长8.04%。其中财产保险赔付支出1930万元,增长42.12%;人寿保险赔付支出394万元,减少2.9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4万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0.47万人。全市共有县以上科学技术研究机构6个。全市科技经费投入183万元,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0项,其中自治区级4项。全年科技成果1项。

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学校整体办学质量提高。年末,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3所专任教师164人在校学生1436人。普通中学57所,增加1所,专任教师2546人,在校学生4.77万人,减少0.17万人。小学372所,增加15所,专任教师5067人,在校生8.72万人,减少0.15万人。全市各类幼儿园65所,在园幼儿1.62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8.86%,小学毕业升初中比例为92.47%,初中毕业升高中比例为29.31%。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县级以上剧场、影剧院4个,文化馆5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4个,总藏书量19.5万册。全市有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各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2.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6.1%。全市共出版报纸241.9万份。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全市各级政府增加了卫生投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个(妇幼保健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4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370张。卫生技术人员188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75人,注册护师、护士644人。

体育事业开展活跃。全市运动员在各种比赛中,共获奖21项,其中金牌12枚,银牌4枚,铜牌5枚。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全年共举办县及县以上运动会88次,参加人数1.5万人次。发展等级运动员7人,发展等级裁判员3人,向上输送优秀运动员7人。中小学校体育达标率86.1%,其中达标优秀率为14.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2003年,我市以建市10周年和建港35周年为契机,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年共投入城市维护建设资金2.83亿元,增长1.31倍。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8.4平方公里,增长5.9%;城市道路面积212.8万平方米,增长27.96%;排水管道总长度102.41公里,增长2.44%;投入营运的城市公交车辆74辆,出租车99辆;全年城市供水总量1798万立方米,增长11.3%;全年城市液化石油气供应量9569立方米,增长87.7%;城市用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均达到100.0%。城市公共绿地面积56.63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2.8%。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成绩。市区内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820万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178万吨,增长6.12倍;工业烟尘去除量8266万吨,增长69.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9.35%。城市环境噪声达标面积19.1平方公里。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3个。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0774人,人口出生率为13.7‰;死亡人口3778人,人口死亡率为4.8‰;净增人口69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0‰。年末全市总人口78.85万人,增长0.69%。其中非农业人口20.05万人,占总人口的25.43%;农业人口58.80万人,占总人口的74.57%。在总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为120100;18岁以下人口占23.0%,18-35岁人口占34.4%,35-60岁人口占31.0%,60岁以上人口占11.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520元,增长10.28%;市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833元,增长2.2%;人均消费性支出4834元,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2334元,增长7.9%;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609元,增长0.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8.9%。

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50万平方米,增长2.67%;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1.87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95万人,增长7.92%;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5万人,增长18.22%;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1万人,增长26.22%。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共投入经费370万元,用于新建、改扩建和维修、完善社会福利基础设施,使全市社会福利院由上年的27个增加到38个,社区服务设施数由0个增加到20个。社会福利院有床位数941张,现收养有746人。全市低保救济14753人,发放低保金809万元。全年发放各种社会救济累计27.45万人次增长20.98%。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从2004年1月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