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北海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0:36:30 来源:北海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85次

北海市统计局

2004年4月14日

2003年,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起,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树立新形象、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北海”目标,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四大支柱产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发图强,努力克服“非典”、干旱、台风等灾害的不利影响,使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呈现出速度与效益同步提高、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初步统计,2003年北海市生产总值(GDP)为1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是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72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44.55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63.32亿元,增长10.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3∶27.4∶43.3调整为27.9∶29.8∶42.3,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的态势,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03年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66%、54.76%、34.58%,分别拉动GDP增长1.29个百分点、6.61个百分点、4.17个百分点.

城镇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81万人,其中新增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86人,登记失业率3.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小,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部分国有企业竞争力不强;地方可用财力有限;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治安、安全生产还存在不少的隐患。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28亿元,增长2.54%。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2738公顷,比上年下降1.07%,产量42.36万吨,增长0.10%;甘蔗总产量158.63万吨,下降9.86%;油料产量3.72万吨,下降4.46%;蔬菜产量48.24万吨,增长4.97%;水果产量5.58万吨,下降0.34%;其中荔枝产量0.49万吨,下降17.15%。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7.52万亩,迹地更新8.08万亩。义务植树274.5万株。森林资源继续保持林木总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森林覆盖28.6%。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肉类产量11.34万吨,比上年增长3.23%,其中猪肉产量5.69万吨,增长4.92%。生猪出栏66.46万头,增长6.54%;家禽出栏3018.66万只,增长0.25%。

渔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91.4万吨,增长1.5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86.3万吨,下降0.94%,淡水产品产量5.1万吨,增长13.29%。水产养殖面积6.29公顷,增37.4千公顷,增长5.01%。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1.11千公顷,增长5.06%;淡水养殖面积6.29千公顷,增长4.80%。

全年农业机械动力78.16万千瓦,比上年下降1.60%;化肥施用量(折纯)5.7万吨,增长0.53%;有效灌溉面积46.53千公顷,与上年持平;农村用电量10661万千瓦时,增长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全市工业经济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高增长态势,工业经济总量及发展速度均创近年新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6.81亿元,增长25.12%,比去年同期加快8.87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完成30.77亿元,增长28.32%;重工业完成26.04亿元,增长21.29%。各类所有制工业呈现良好发展,股份制企业一路领跑,私营经济跃上新台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总产值9.47亿元,集体工业总产值5.73亿元,股份制工业总产值32.37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总产值8.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54%、2.70%、41.62%和5.41%。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反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如下表: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持续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产值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3%。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税金总额3902万元,增长47.92%;施工房屋面积1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2.7%;竣工房屋面积50.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0.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32亿元,比上年增长62.88%。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3.44亿元,增长57.47%;更新改造完成投资9.28亿元,增长100.3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74亿元,增长77.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96亿元,增长73.01%,第二产业投资18.21亿元,增长76.34%,第三产业投资18.63亿元,增长61.90%,全年开工项目334个(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其中新开工项目达212个,投产项目126个。

本年新增生产能力:新建二级公路5公里,改建公路40公里。新增学生席位2250个。

五、国内贸易

在“非典”疫情流行期间,我市消费品市场出现了较大的波动。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3亿元,增长10%。其中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57亿元,增长10%,县城实现零售额5.90亿元,增长10.8%,县以下实现零售额5.36亿元,增长9.14%。分经济类型看,个体和私营经济占据了消费品零售的主要市场,两种经济类型的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达70.94%,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59%和11.51%。餐饮业重现兴旺景象,全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35亿元,增长13.32%。

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全市贸易业商品销售额67.62亿元,比上年增长0.7%。

六、对外经济

海关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14429.3万美无,比上年增长33.83%,其中出口总额8668.2万美元,增长28.64%,进口总额5761.1万美元,增长42.47%,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2907.1万美元。

利用外资稳步发展。全年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5家,比上年增加3家,其中合资企11家,,合作企业2家,独资企业12家.。实际利用外资3002万美元,增长32.8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底,境内公路里程2018.67公里,比上年增加328.25公里,增长19.42%;等级路里程1731.74公里,比上年增加220.23公里,增长14.57%。

客运量下降,货运量增长。2003年,受“非典”影响,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698万人,比上年下降12.15%。其中公路客运量2635万人,下降11.73%,水路、铁路、航空客运量分别比去年下降19.44%、33.33%、31.43%;全社会货运量完成2278万吨,比上年增长4.40%。其中公路货运量1981万吨,增长2.27%,铁路货运量221吨,增长32.34%,水路货运量76万吨,下降2.5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78亿元(200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6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37亿元,增长19.23%,邮政业务总量4117万元,增长7.77%。邮电通信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03年底,本地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41.28万门;市内电话28.53万户,增长17.79%,固定电话用户21.24万户,增长11.26%,乡村电话5.82万户,增长23.0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4.38万户,其中本年新增8.9万户,增长34.95%;互联网用户达到1.17万户;全市电话(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42部,比上年提高8部。

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大幅度下降。旅游业是受“非典”冲击最严重的行业。全年全市共接待海外游客13193人次,比上年下降68.59%,旅游外汇收入28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4.57%;国内游客368.5万人次,下降3.13%,实现旅游总收入16.39亿元,比上年下降9.9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3年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收入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5%。其中,市级财政收入10.0亿元,增长22.69%。地方财政收入8.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3%,其中工商税收4.36亿元,增长15.9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3.21亿元,比上年下降O.88%。

金融机构存贷款持续增长。截止2003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4.79亿元,比年初增加12.5亿元,增长9.45%。其中,新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71亿元,增长10.15%。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4.27亿元,比年初增加27.8亿元,增长26.66%。其中,新增短期贷款13.19亿元,增长19.26%;新增中长期贷款11.75亿元,增长34.95%;新增工业贷款5.27亿元,增长31.44%。

保险业持续发展。2003年,全年保费收入2.11亿元,比上年增长32.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67亿元,增长9.84%;人身险保费收入1.44亿元,增长44.81%。全年各保险分公司共赔付各类保险金4256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3079万元,人身险给付1177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北海职业学院、北海宏源足球职业学院、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正式成立,秋季学期招收了第一批新生并如期开学上课;合浦卫校被确立为省级重点中专,北海市一职高获“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北海中学、合浦廉州中学、北海七中顺利通过自治区示范性高中验收。高考在巩固2002年本科上线率全区第一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取得了本科上线率、专科上线率和总上线率均居全区第一的好成绩;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通过采取实行收费公示制、两证一卡一票制等手段,有效遏制了我是中小学乱收费现象。2003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2所,普通中学87所,小学432所。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含成人教育)569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92万人,增长2.65%,小学在校学生18.22万人,比上年下降1.37%。小学招生2.72万人,小学毕业生3.04万人,小学升学率98.3%,初中招生2.99万人,初中毕业生2.62万人,初中升学率45.45%,高中招生1.01万人,高中毕业O.5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42%。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03年,全市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产品30种。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9.1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全年引进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39项,给织申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3项,承担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7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93项。申请专利30件,专利授权18件,实施专利17项,分别比上年增长130.77%、200%和112.5%。科技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共签定技术合同68项,合同总金额1.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3%和15.5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实施精品战略,繁荣文化舞台。全年制作文艺作品、美术作品共250多件,其中在省区级发表的63件,在国家级发表的21件。水彩画《船家》入选“全国小幅水彩画作品集”;油画《有序的风情》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白云童年》入选第五届中国少儿卡拉OK大赛《快乐阳光集》。大型历史舞剧《珠还合浦》题材通过论证,已进入立项阶段。市歌舞团和粤剧团共演出251场,其中文化下乡108场。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办得有声有色,先后组织100多个单位举办50场大型文艺晚会,组织业余剧团举办150场文艺晚会,观众达20万人次,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广电事业有序发展。年末拥有电视台2座,广播台2座,电视覆盖率99%,广播覆盖率97.9%。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继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广泛开展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卓有成效,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继续深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初步形成,成功保持了“非典”零记录。中心血站大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妇幼保健院住院大楼和一批医疗设备相继投入使用,提升了医院的品位,提高了诊疗水平。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73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18所。拥有专业卫生人员6316人,其中执业及执业助理医生2146人、护理人员1716入,卫生事业床位3103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加大,体委综合训练楼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扶持建立了海浪、银沙湾、百川等足球训练基地。先后举办了“北海之光”杯全国足球邀请赛、“强远杯”冬训队足球邀请赛、“迎春杯”全市羽毛球赛、“蔚蓝海岸杯”全市羽毛球锦标赛、“会员杯”全市门球赛、“贺岁杯”足球、篮球赛、北海市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全市中小学校足球、篮球联赛、第一届全市妇女运动会,牵头组队参加全区首届领导干部运动会,恢复举办了停赛16年的北海龙舟邀请赛。在2003年全区各类锦标赛中,我市共获金牌37枚、银牌、24枚、铜牌17枚。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面貌不断改善。银滩中区改造一期工程、城市电网改造、旺盛路改造和外沙桥拓宽、重庆路、贵州南路、湖南路、火车站站前东路、机场路改造等一批工程相继完工。本年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综合供水生产能力10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59.48公里、人工煤气供气管道长度27公里、购置公共交通车辆5辆、新建扩建道路长度23.4公里51.34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20.1公里、园林绿地面积30公顷。年末我市综合供水生产能力达51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682.48公里、供水总量8890万立方米、排水管道长度290.6公里、道路长度397.5公里面积733万平方米、路灯17051盏、污水排放总量706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总量1373万立方米、道路清扫保洁面积518.5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24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15.9万吨、公厕196座、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4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2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城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并在全国重点城市考核中名列前茅,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045mg/M3,二氧化碳年日均值O.01mg/M3,二氧化硫年日均为0.07mg/M3,均达到各功能区标准要求,达标率为100%;市饮用水源水质清洁,地面水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要求,达标率为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5.7分贝,道路交通噪声67.3分贝,达到所在功能区的要求。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46.77万人,增长O.88%。其中,非农业人口占29.36%,农业人口占70.64%。在总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为110∶100;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5672人,人口出生率为10.73‰;死亡人口4376人,人口死亡率为2.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4‰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653元,比上年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5元,增长4.2%,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87元,比上年增加133元,增长5.4%。

劳动保障工作继续巩固和加强。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达7.57万人,增长4.07%;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7.29万人,增长1.31%;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97万人,增长21.13%;年末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用总额3.49亿元,增长0.79%,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支出2.18亿元,增长17.61%。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社会福利院和乡镇敬老院89所,床位数1255床。全市全年社会救济总人数为3.94万人,其中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数2.83万人,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2.83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维护了社会稳定。

注: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2004年北海统计年鉴》为准;

2、北海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从2004年1月份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如北海市国内生产总值改为北海市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