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梧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0:27:59 来源:梧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42次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建设东大门,实现新跨越”的战略部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各项社会事业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2.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为1998年以来最快增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4822元增加到5244元,增长8.7%。

三次产业全面提速。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6.41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5.58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0.26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为30.5:29.9:39.6。

宏观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基础上,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2585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076万元,同比增长10.8%。这是自2000年开始的第三个盈利年头,是自1998年以来实现的最好水平。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38万元,比去年增加1822万元,增长106.2%。

市场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在供大于求的总体市场格局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物价总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7.8%,比上年下降2.2%。分项目看,食品类下降2.9%,烟酒类上升1.2%,衣着类上升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3.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2.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7.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升1.4%,居住类下降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工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支柱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经济外向度不够;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全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6.24万公顷,比2001年调减7737公顷;建成优质稻基地8.56万公顷,比去年扩大3.96万公顷,增长85.99%;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进一步扩大。农业结构调整呈现出产业化、企业化、园区化的新趋势,推动着我市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规模化经营、特色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瘦肉型猪、品改牛、三黄鸡、网箱鱼等适应市场需要的农产品种养规模进一步扩大,禽畜产品产量及水产品产量均有所增长: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178公顷,比上年增长100%,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1917公顷。当年迹地更新7821公顷。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提高,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2002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66.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9%;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832台,增长10.0%。化肥施用量(折纯)5.8万吨,增长7.3%。农村用电量17554万千瓦时,增长1.3%。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7.1万公顷,增长1.4%。

三、工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0.46亿元,增长11.2%。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增加值8.47亿元,重工业增加值8.31亿元,分别增长14.9%和4.8%,轻重工业的比例为50.5:49.5。

新产品开发和扩大出口成效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为3.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出****货值达8.21亿元,同比增长24.7%。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3.3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利润总额8076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38万元,,比去年增加1822万元,增长106.2%;利税总额40225万元,比上年增长5.6%。企业亏损面和亏损企业亏损额继续下降,分别下降1.5个百分点和14.0%。产品销售率95.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投资额绝对值比去年增加了3.8亿元。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1.59亿元,增长44.0%;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93亿元,增长1.2%;房地产投资完成6.08亿元,下降18.6%;其他投资完成0.77亿元,下降19.2%。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河东防洪堤主体工程已完成至20米高程,占概算总投资的54.5%,为2003年5月31日前基本建成并发挥防洪作用奠定了基础;长洲水利枢纽工程坝区左右岸进场道路、桂梧高速公路苍郁段开工建设;“骑楼城”一期工程正式启动。梧信二级公路连线段、宝石城、市政广场二期、新兴示范街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综合功能。2002年,用于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1%;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投资2.36亿元,增长10.1%。城市公用事业不断发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206.87公里,增加6.88公里。

环境质量保持在较好的水平,各环境质量要素达到了相应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2002年空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全部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其中市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由上年的0.150毫克/立方米下降至0.13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2001年度为0.024毫克/立方米,2002年度为0.02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由上年的0.057毫克/立方米下降至0.047毫克/立方米。降水PH平均值为5.18;酸雨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地面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绿化覆盖面积2427.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54%;公共绿地面积271.24公顷,园林绿地面积2254.9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7.61平方米。全市森林面积为86.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1.83%。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加强。

公路路网发展迅速。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405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27.05公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现代化通信手段进一步普及。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2.07万户,增长17.9%;移动电话用户19.65万户,增长133.7%。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已形成以光纤网络为主,无线网络为辅的覆盖全市的立体高速宽带网络环境。年末全市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5.75万户,比上年增长55.4%。

旅游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共接待国际旅游人数3.68万人次,其中外国人0.82万人次,港澳台同胞2.86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2220万元。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市场销售稳中有升。全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9.54亿元,比上年增长9.8%。分行业看,各行业商品销售均有较大幅度增长:2002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51.11亿元,增长11.9%;餐饮业零售额为7.5亿元,增长7.9%,制造业零售额3.26亿元,增长16.1%。假日消费活跃,春节、“五一”、“十一”期间消费品市场呈现繁荣景象。

对外经济有所发展。随着我市投资软环境建设力度的加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2002年我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6项,实际利用外资6283万美元,增长2.4%。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7820万美元,增长24.6%,其中市属外贸完成11163万美元,增长31.2%,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七、金融、保险业

我市金融部门继续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改善金融服务,加强信贷管理,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全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9.17亿元,比年初增加11.3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8.08亿元,比年初增加9.3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2.26亿元,比年初增加4.22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拓展。2002年全市保险承保金额为3859653万元;保费收入32997万元,比上年增长67.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867万元,寿险保费收入24130万元;已决赔款7946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200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20万人。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积极推进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工作,开发工业新产品74项,培育、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18个,农业“三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组织实施国家、自治区级科技计划16项,其中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组织实施科技三项计划88项;全年登记科技成果28项,授权专利数45件。大力推动新产品、新技术应用的成果转化,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所增加。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继续巩固。小学招生6.2万人,在校学生38.1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3%。初中招生5.7万人,在校学生14.29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容量增大:全年普通高中招生0.84万人,增长13.9%,在校学生2.13万人,增长14.6%。经高考获各类大学录取人数4337人,比上年增长26.7%。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02年年末,全市共有剧场、影剧院11个。公共图书馆5个,总藏书量88.05万册,其中市区藏书45万册。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提高。全市广播覆盖率达92.73%,电视覆盖率达91.6%。开通了“视信通”多媒体数据广播;有线电视用户不断增加。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璀璨广场夜”、“文化进社区”等活动繁荣了我市的群众文化事业。据文化部门统计,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87场次,观众达25万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200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9所(不含个体),病床603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942人,其中医生2615人,护师、护士2799人。公民无偿献血意识增强,全市无偿献血者达13269人次,献血总量264.75万毫升,基本保证了临床医疗用血。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2年,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6枚(其中全国比赛金牌2枚),银牌18枚,铜牌28枚。发展等级运动员48人,发展等级裁判员31人,向上输送优秀运动员19人。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体育锻练达标人数达36.64万人,其中市区4.28万人。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发展稳定。2002年,全市年末总人口为291.35万人,增长0.7%。其中非农业人口57.42万人,农业人口233.93万人,非农人口比重达到19.7%。全年净增人口2034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1年,按照《广西小康生活进程测评》标准,我市城镇居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6.3%。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2002年全市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628元,比上年增长28.8%。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0.4万人,参保率为84.8%。收缴失业保险基金1549.92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年共接收失业人员5136人,其中有2162人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了再就业,就业率为42%。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及离退休人员24.11万人。全年收缴基本养老金15331万元,比上年增长26.21%,收缴率达90.98%。退休养老金完全社会化按时足额发放,全年拔付社会养老金25496万元。年末参加医疗保险16.43万人,医疗保险基金收缴率达99%。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以《梧州年鉴》公布数为准。

2.本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