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桂林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0:19:51 来源:桂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061次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优环境,推进调整,努力克服和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困难,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速度和效益同步提升,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稳定协调发展。初步统计,2006年桂林市生产总值(GDP)突破600亿元,达到61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增幅创1998年以来的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08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255.90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229.14亿元,增长14.5%。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3%、49.0%和38.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6.7和5.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3.7:39.7:36.6调整为21.7:41.3:37.0,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工业化进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人均GDP达12452元,比上年增长13.1%。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2811元,比上年提高13.5%。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5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69亿元,增长19.8%。在组织财政收入中,市级完成34.42亿元,增长14.6%,县域完成24.90亿元,增长15.5%。

2006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各月总指数起伏平缓,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明显。2006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7,比上年上涨0.7%;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1.0,比上年上涨1%。从居民消费八大类别看,呈“五升三降”的态势,其中食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和居住类分别上涨2.0%、1.0%、0.5%、0.8%、6.0%,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类分别下降1.7%、7.9%、3.9%。其中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分别影响总指数提升0.65和0.80个百分点,是拉动物价上升的主要因素。

二、农业

2006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粮食稳定增长,木薯、食用菌、中药材、桑蚕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品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初步统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99.4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农业产值120.22亿元,增长6.5%;林业产值9.35亿元,增长12.7%;牧业产值60.83亿元,增长7.3%;渔业产值6.72亿元,增长9.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6亿元,增长6.9%。

种植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作物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200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3.1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2%。粮食播种面积39.95万公顷,增长0.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万公顷,增长4.3%;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34.17万公顷,增长3.3%,其中蔬菜播种面积19.88万公顷,增长5.9%。在稳定粮食总产量的基础上,经济作物面积继续扩大。粮经播种面积比由上年的48.7:51.3调整为48.1:51.9。

主要农产品稳定增产。农业生产克服局部干旱和上半年生猪价格低迷等影响,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207.69万吨,比上年增长1.0%;水果产量182.29万吨,增长9.4%;蔬菜产量394.40万吨,增长6.1%;油料总产量10.40万吨,增长2.4%;肉类总产量52.19万吨,增长6.6%;水产品产量10.24万吨,增长8.7%。

林业生产在坚持生态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全年造林面积6914公顷,比上年增长44.3%,其中,速生丰产林2381公顷,增长383.9%,经济林1104公顷,增长54.6%,防护林1535公顷,下降41.6%。全年有林面积157.6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53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6.5%。主要林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松脂4.01万吨,白果0.65万吨,板栗1.45万吨,油茶籽2.36万吨,分别增长31.8%、20.5%、12.5%、5.8%。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9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实交国家税金12.84亿元,增长27.7%。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25.3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7.2%;全年农村用电量4.21亿千瓦小时,增长8.5%;农用化肥施用量(按实物量计算)60.17万吨,增长1.9%;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935吨,下降0.2%;农药使用量(按实物量计算)7053吨,增长6.7%。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6.22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72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全市工业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平台上,保持了速度较快、运行较稳、效益较好的良好态势,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2%,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初步统计,2006年全部工业总产值617.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3.69亿元,增长24.4%。全部工业增加值218.41亿元,增长1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80亿元,增长19.9%。

各种经济类型全面增长。2006年,各种经济类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均保持在两位数增长。其中,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等四种类型企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的74.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1.2%。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64.17亿元,增长22.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8.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6个百分点。

工业发展的重型化趋势凸显。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41.84亿元、78.95亿元,分别增长9.3%、26.1%。重工业增幅分别高于轻工业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6.8和6.2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3.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5个百分点。

全社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初步统计,钢材16.64万吨,增长19.6%;铁合金51.66万吨,增长26.3%;发电量59.23亿千瓦小时,增长50.5%;水泥370.14万吨,增长15.3%;十种有色金属2.60万吨,增长21.0%;橡胶轮胎外胎110.50万条,增长137.0%;金属切割机床4613台,增长14.9%;电力电缆400万米,增长20.3%;饮料酒6.89亿升,增长30.5%;中成药2.16万吨,增长44.0%。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攀升。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9.2点,比上年提升16.8个点,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34.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0%,产品销售率为97.4%。各种工业经济类型盈利水平全面提升,全市33个行业有31个行业保持盈利,盈利面达93.9%,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体效益明显改善,重点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49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资质的企业)153家,完成施工产值75.34亿元,增长15.9%;全年房屋施工面积772.12万平方米,增长7.0%;房屋竣工面积349.05万平方米,增长13.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87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0.63亿元,增长44.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0.17亿元,增长52.8%;更新改造投资39.48亿元,增长42.0%。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76.64亿元,增长39.9%;集体经济投资3.77亿元,增长173.2%;非公经济投资180.46亿元,增长26.6%。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达42.1%,比上年提升4.7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5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市区完成29.77亿元,增长25.3%;县域完成21.36亿元,增长19.0%。商品房施工面积702.85万平方米,增长5.0%;其中,新开工面积228.80万平方米,下降6.0%。商品房竣工面积174.28万平方米,下降29.3%。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37.04万平方米,销售额52.15亿元,分别增长31.3%和36.4%。其中,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225.80万平方米,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95.3%,增长31.7%。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增长。2006年全社会货运总量1767.81万吨,增长5.0%。其中,公路1607.07万吨,增长6.1%,铁路152.91万吨,下降3.5%,民航1.53万吨,增长5.0%。完成客运总量6697.71万人次,增长19.9%,其中公路5869.59万人次,增长18.7%,水运313.34万人次,增长50.6%,铁路308.28万人次,增长21.1%,民航206.50万人次,增长17.4%。航空运输得到较快发展,全年旅客吞吐量399.90万人次,增长18.1%;货邮吞吐量2.48万吨,增长4.3%。2006年新增等级公路里程150公里,年末全市等级公路里程达535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5公里。2006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4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邮政1.61亿元,增长10.1%,电信44.55亿元,增长16.9%。年末固定电话网容量151.10万门,增长10.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3.73万部,增长12.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3.85万户,增长21.8%;电话普及率达49.6部/百人。年末计算机因特网用户15.42万户,增长31.1%。

六、国内外贸易

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高速运行态势。初步统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16.94亿元,增长16.3%;集体经济8.30亿元,增长2.7%;其他各种不同类型经济零售额163.40亿元,增长15.8%。分区域看,市区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9亿元,占全市的55.8%,增长16.7%;县域消费品零售总额83.57亿元,增长13.6%,其中,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5.81亿元,增长14.8%。分行业看,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4.64亿元,增长16.0%;餐饮业零售额31.98亿元,增长17.1%。从限额以上商品销售类值看,消费热点突出,金银珠宝、石油及制品、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化妆品等类消费持续升温。

2006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领域不断拓展,以“百企入桂”等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7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2.2%。据海关统计,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出口4.29亿美元,增长39.0%;进口1.55亿美元,增长16.8%;实现贸易顺差2.74亿美元。

七、旅游业

2006年,全市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主要指标创历史新高。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37.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国内游客1227.33万人次,增长11.1%;海外入境游客110.62万人次,增长10.5%。在入境游客中,外国人67.46万人次,增长15.2%;台湾同胞34.44万人次,增长1.2%;港澳同胞8.53万人次,增长13.7%。实现旅游总收入68.75亿元,增长18.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7.78亿元,增长23.3%;海外旅游收入20.97亿元,增长9.3%。县域旅游业增势强劲。全年县域旅游接待游客562.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43亿元,分别增长18.3%和41.9%,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占全市的42.1%和29.7%。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继续发展。2006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23.26亿元,比年初增加93.04亿元,增长1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12.68亿元,增长12.7%;企业存款124.06亿元,增长14.6%;机关团体存款37.30亿元,增长43.8%;农业存款19.60亿元,增长38.3%;其他存款17.00亿元,增长50.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7.25亿元,比年初增加21.97亿元,增长7.1%。其中,中长期贷款168.83亿元,增长26.4%;短期贷款140.93亿元,增长5.6%。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776.77亿元,现金支出1747.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8%和12.3%。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保险投资意识提高。全市保险机构年末承保额4086.91亿元,增长105.7%;保费收入11.81亿元,增长12.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95亿元,增长15.6%;寿险保费收入8.85亿元,增长11.0%。全年已决赔款1.79亿元,增长28.3%;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29亿元,增长13.1%,寿险赔付额0.50亿元,增长97.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307所,比上年减少19所,专任教师1.7万人,在校学生28.49万人。小学1490所,比上年减少118所,专任教师1.92万人,在校学生28.54万人。全市各类幼儿园402所,比上年增加36所,在园幼儿8.44万人,比上年增加0.74万人。全市小学入学率99.72%,小学毕业升初中比例为100%,初中毕业升高中比例为48.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社会办学继续发展,年末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学校71所,与上年持平,在校学生3.04万人,比上年增加0.26万人。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科技三项费用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78项,其中85个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各类科技专项计划;全年科技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7项,市级20项。技术市场持续发展。年内技术合同登记56件,合同成交额807万元;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10件,比上年增加45件;授权专利260件,比上年增加21件。

十、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

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桂林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36小时,广播人口覆盖率90.8%。桂林电视台日播出时间(市区)48.2小时,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92.7%。年末市区有线电视用户15.66万户,比上年增长5.0%,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4.37万户,模拟电视用户1.29万户。年末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书量329万册;综合性博物馆5个;文化、艺术馆18个;艺术表演团体17个,国内演出场次2075场,文艺组团出访60次。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0个,床位12448张。其中医院55个,床位8397张;乡(镇)卫生院138个,床位2411张;妇幼保健机构13个,床位534张。卫生技术人员14237人,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5978人,注册护士5584人。市、县共有防疫站13个。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向上级单位输送运动员42人。在国际和国内比赛中获奖牌总数136枚。其中获国际比赛金牌10枚,银牌3枚,铜牌8枚;获全国比赛金牌47枚,银牌32枚,铜牌36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2006年城市水功能区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市区空气中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0.03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46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为0.03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值54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年平均值67.9分贝。

全年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829项;审批建设项目829项,其中市区547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批率和验收率保持100%。全年烟尘控制区覆盖率继续保持100%。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2006年,全市年末总人口499.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74.42万人,增加0.94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39‰,比上年下降0.14个千分点;死亡率3.51‰,下降1.3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88‰,提高1.23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865元,比上年增长14.2%;市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630元,增长11.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92万人,比上年增加0.89万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3元,比上年增长15.6%;人均消费性支出7492元,增长12.2%。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91元,比上年增长12.9%。

注:

1、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增速按当年价计算。

2、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招商引资、外贸进出口、金融保险、教育、科技、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环保、人口等方面的数据为部门提供数。3、本公报所使用的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或预计数据,正式数以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