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桂林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0:17:31 来源:桂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98次

桂林市统计局

(2003年1月19日)

2002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认真实施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富民兴桂新跨越"战略,和市委一届七次全会、二届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200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已经实现。

一综合

全市国民经济在连续三年高速运行的平台上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57.6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增幅超过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4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07.29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0亿元,增长13.4%。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35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3549元,比上年提高9.0%。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1%、30.0%和39.9%,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则提高1.7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稳定。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0点,总体价格水平与上年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上升2.6%,烟酒上升3.1%,衣着下降3.5%,家庭设备下降4.8%,医疗保健下降3.7%,交通通讯下降2.5%,娱乐教育上升2.4%,居住下降2.6%。市区农副产品成交价格指数为102.4点,比上年上升了2.4%。

2002年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更新改造投资持续下降,全市经济总量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农民增收空间仍需扩展,城乡就业压力较大,县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战胜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6.8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66万公顷,比上年调减1.47万公顷,占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1.6%,所占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196.38万吨,下降7.1%,其中谷物下降7.3%,豆类下降5.2%。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分别下降2.0%和0.5%。大部分经济作物及土特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增长,优质水果、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明显增加。全年水果总产量118.80万吨,增长9.8%;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5.8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62万公顷,蔬菜总产量301.54万吨,比上年增长5.7%;果用瓜产量26.24万吨,增长20.8%;油料作物产量8.69万吨,增长2.4%。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朝着结构调优、农民调富的方向迈进。林业生产继续发展,退耕还林工作得到加强,生态保护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全年造林面积9912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3645公顷;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59万公顷次。牧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牲猪出栏408.69万头,比上年增长3.9%。肉类总产量39.05万吨,增长4.4%;禽蛋产量2.52万吨,增长7.7%。渔业生产平稳发展。水产品产量7.73万吨,增长3.0%。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6.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6%;第一产业增加值107.49亿元,增长3.1%。

农村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5.60亿元,增长9.7%;实交国家税金5.06亿元,增长10.7%。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64.1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9.0%;全年农村用电量3.60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6.4%;农用化肥施用量(按实物量计算)55.28万吨,比上年增长5.1%;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719吨,农药使用量(按实物量计算)6908吨。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7.23万公顷,比上年末减少0.41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4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65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总体效益进一步改善。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275.16亿元,增加值89.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11.9%。449家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工业总产值142.42亿元,增加值48.58亿元,分别增长12.0%和13.6%。非国有工业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72.34亿元,增长5.6%;非国有工业总产值70.08亿元,增长19.3%,非国有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5.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1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1.2%,集体企业增长13.1%,股份制企业增长27.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6.9%。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2002年,工业中的重点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全市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29.05亿元,增长21.3%。工业新产品产值34.8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工业新产品产值率24.5%,比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医药、食品、饮料、纺织、橡胶制品、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在全区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改善,总体效益继续好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7.05亿元,比上年增长9.8%;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29亿元,增长25.9%;亏损企业亏损额2.05亿元,减亏10.1%。实现利税总额14.49亿元,增长1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6.8点,比上年提升4.5个百分点,为近七年来的最好水平。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8.13亿元,比上年增长3.7%。房屋施工面积450.44万平方米,增长15.9%,竣工房屋面积164.16万平方米,增长6.5%。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业

2002年,全市继续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继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有力地拉动了房地产等社会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张。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分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38.47亿元,下降1.7%,更新改造投资9.38亿元,下降19.5%,房地产开发投资17.35亿元,增长31.8%;其他投资1.28亿元,下降39.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41.23亿元、下降3.4%,非国有投资56.17亿元,增长22.5%;非国有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1.8%上升到57.7%,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集体经济投资7.99亿元,增长8.3%。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公路建设投资取得较快发展,全年完成投资额6.47亿元,增长33.1%。各县区小城镇建设投资7.01亿元,增长1.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房地产开发商品房施工面积240.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年内新开工面积106.5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5%。商品房销售面积60.21万平方米、销售额14.0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1%和58.4%。其中个人购置商品房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64.5%,占全部商品房销售额的92.1%,所占比重比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8.22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上升0.7%,商品房空置面积的增幅比上年回落了21.2个百分点。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整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仓储业实现增加值3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全社会货运总量1690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其中铁路414万吨,公路1265万吨,航空3万吨,水运8万吨。全社会客运总量46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其中铁路437万人次,公路3871万人次,水路175万人次,航空131万人次。全年新增公路里程210公里。全市邮电业务总量(按新价计算)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邮政1.36亿元,增长8.6%,电信5.46亿元,增长12.4%。年末固定电话网容量78.71万门,增长35.2%。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1.13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60.68万部。新增移动电话11.2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45.14万户。全市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12部,其中市区43部,分别比上年增加2部和7部。年末计算机因特网用户15.4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6.7%。

六国内贸易

全市各类市场购销两旺,消费市场趋向活跃,一批新建的大型商厦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不断涌现,城乡市场日益繁荣。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6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04亿元,增长9.6%,增幅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分地域看,市区零售额65.98亿元,增长11.9%,县及县以下零售额70.06亿元,增长7.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商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92亿元,下降13.8%;集体商业为23.87亿元,增长9.1%。以个体为主的其他经济类型商业得到快速发展,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增幅比上年提升4.7个百分点,其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69.4%提高到2002年的72.2%。全市餐饮业持续增长,实现零售额22.81亿元,增长13.2%。商业网点的布局和业态结构进一步调整,连锁店和商品配送中心持续涌现。年末市区有连锁企业(按国家统计标准计算)5家,连锁门店73个,比上年增长12.3%。在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提升,汽车类销售额增长39.5%,通讯器材类增长16.0%,化妆品类增长19.8%,娱乐用品类增长33.2%。

七旅游业和对外经济

旅游业在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中健康发展。2002年成功地承办了博鳌亚洲旅游论坛等多项大规模高规格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桂林的国际知名度,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095.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6%。其中国内旅游人数997.37万人次,增长8.9%;海外旅游人数98.43万人次,增长5.5%。在海外旅游人数中,外国人48.78万人次,增长16.0%;台湾同胞45.03万人次,增长0.8%;港澳同胞4.62万人次,下降28.8%。全市旅游业实现旅游总收入4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0.81亿元,增长8.2%;海外旅游收入18.52亿元,增长6.4%。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出口总额1.42亿美元,增长18.6%,进口总额0.97亿美元,增长3.4%。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7个,其中合资企业15个,合作企业4个,外商独资企业28个;全年合同外资额1.08亿美元(含外资增资部分),同比增长28.7%;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6%。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比较稳定。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继续增长,中长期贷款增幅较大;现金持续回笼。200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6.31亿元,比年初增加42.14亿元,增长13.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48.77亿元,比年初增加31.14亿元,增长14.3%。企业存款83.45亿元,比年初下降1.5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5.54亿元,比年初增加32.27亿元,增长17.6%。其中中长期贷款63.54亿元,比年初增加11.13亿元,增长21.2%;短期贷款123.30亿元,比年初增加9.64亿元,增长8.5%。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72.10亿元、现金支出960.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和10.4%。现金收支相抵,货币净回笼11.66亿元,比上年多回笼4.47亿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年末保险机构承保金额859.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3%;全年保费收入6.06亿元,比上年增长53.9%;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45亿元,增长20.9%,寿险保险费收入4.61亿元,增长68.3%。全年已决赔款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财产险赔付额0.75亿元,增长24.3%,寿险赔付额0.18亿元,下降5.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2年,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345所,比上年减少4所;专任教师1.64万人;在校学生31.73万人,比上年减少0.98万人。小学1701所,比上年减少8所;专任教师2.04万人;在校生36.81万人,比上年减少3.14万人。全市各类幼儿园340所,在园幼儿7.24万人。全市小学入学率达99.3%,小学毕业升初中比例为98.3%,初中毕业升高中比例为57.0%,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全市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4.6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52万人次。社会办学继续发展,年末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学校105所,在校学生1.30万人。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科技进步对生产发展的促进效果逐步显现。年末全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0.31万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3.09万人,全市共有县以上科学技术研究机构20个。全年开发区实现利税总额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全市科技项目总投入1.63亿元,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12项,其中国家级23项,自治区级97项,市级92项。全年科技成果36项,有29个项目获奖。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6项。全市获国家和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08项,争取资金2009万元,为历年之最。技术市场运行平稳,年内技术合同登记34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22件,授权专利48件。

十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

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桂林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18个小时,广播人口覆盖率89.9%。桂林电视台日播出时间(市区)28小时,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94.3%。年末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书量3370千册。博物馆5个。文化、艺术馆13个,文化站145个,艺术表演团体145个,国内演出场次3066场,文艺组团出访5次。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医药市场进一步规范。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保健所等)1355个,床位数12649张。其中医院65个,床位9043张;卫生院141个,床位2516张,其中:中心卫生院32个、床位1287张。乡(镇)卫生院109个,床位1229张。卫生技术人员14169人,其中,医师(士)6060人,护师(士)5228人。医院创等级工作有了新进展,市、县14个防疫站中,有12个通过了计量认证。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体育设施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全年向上级单位输送运动员109人。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金牌8枚,银牌1枚,铜牌8枚。成功地承办了"全区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体育比赛。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污染源治理和环境执法,积极推进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卫生城市等城市创建工作,使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全市饮用水源水质全年平均达标率为98.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0.02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为0.026毫克/立方米。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为0.038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8.7%。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值53.3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年平均值67.3分贝。

全年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03项,比上年多63项,审批建设项目424项,其中市区225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批率和验收率继续保持100%,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投资9000万元,全年烟尘控制区覆盖率继续保持100%。全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及工业烟尘达标排放率均达95%。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继续得到控制。全年人口出生率8.16‰,比上年下降0.37个千分点;死亡率3.91‰,下降0.1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25‰,上升0.24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常住人口487.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69.09万人,增加2.26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870元,比上年增长17.0%。全年新登记失业人员21489人,其中由就业转失业10592人。年内安排失业人员就业18107人,比上年多安置1325人。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1元,比上年增长4.0%。人均消费性支出6123元,其中食品、衣着、交通与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较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195元,比上年增长6.4%。

注:1、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以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