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桂林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0:16:02 来源:桂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87次

2001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实施自治区党委“富民兴桂新跨越”战略部署,紧紧把握加快发展主题,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措施,全面推进结构调整、改革开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成果,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局良好。

一综合

全市国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1.84亿元,比上年增长9.8%,超过了年初确定的增长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65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99.88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26.31亿元,增长13.5%。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865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2%。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1.8%、30.1%和38.1%,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9.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52亿元,增长29.12%。

市场物价小幅上浮。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2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2.20个百分点。结束了近三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连续下降的局面。农副产品成交价格仍然偏低,全年市区农副产品成交价格指数为93.0点,下降7.0个百分点。

全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结构调整任务仍然繁重,技改投入下降,经济总量偏小,进出口和利用外资下降,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农民收入增长空间亟待扩展,城乡就业压力大,市县财政压力大,社会需求仍有待进一步充实扩大。

二农村经济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持续稳步发展。全年粮食作物种植41.13万公顷,比上年调减1.45万公顷,占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52.31%,比重下降1.47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211.42万吨,下降2.92%,其中谷物下降3.38%,玉米、豆类分别增产2.90%和6.85%。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分别增长2.07%和2.53%,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上升1.47个百分点。优质水果、蔬菜、花卉等种植明显增加。全年水果总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达108.22万吨,增长25.02%。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5.2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37万公顷,蔬菜总产量285.20万吨,比上年增长6.6%,西瓜、香瓜产量21.71万吨,增长22.86%,种植业已向着结构调优、农民调富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市完成造林面积4584公顷;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95万公顷次,比上年增长16.9%。在养殖品优化、规模化的推动下,全年畜牧业、渔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牲猪出栏409万头,比上年增长6.34%。肉类总产量37.41万吨,比上年增长8.03%。水产品产量7.51万吨,增长4.74%。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3.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68%。农业增加值105.65亿元,增长6.6%,增幅比上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

全年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3.06%,实交国家税金增长10.22%。

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50.6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8%,全年农村用电量3.34亿千瓦小时。农用化肥施用量(按实物量)52.57万吨,比上年增长3.70%,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587吨,农药使用量7166吨。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7.64万公顷,比上年末减少0.21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和建筑业持续增长。工业继续进行企业改革整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努力开发新产品。全年工业在调整中保持了较快增长,总体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工业总产值255.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7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简称规模工业,下同)完成工业总产值132.90亿元,增长10.07%。全市工业增加值81.57亿元,增长9.2%。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76%,集体企业增长6.21%,股份制企业增长57.8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6.41%。分轻重工业看,全年重工业增加值增长4.39%,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0.45%。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全市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26.49亿元,增长30.31%。工业新产品产值3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5%。工业新产品产值率24.79%,比上年提升2.0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改善,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4.47亿元,比上年增长6.54%;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4.57亿元,增长32.66%;亏损企业亏损额1.93亿元,减亏15.46%。实现利税总额13.29亿元,增长11.3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4.76点,比上年提升7.61个百分点,为近六年来的最好水平。

建筑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8.30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全年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业施工单位工程2292个,比上年增长15.58%,房屋施工面积388.74万平方米,增长27.23%。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业

2001年全市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继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有力地拉动了房地产等社会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强劲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2%。全年道路、桥梁、供电、通信、环保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5.53亿元,比上年增长8.82%。其中市政基建完成投资14.4亿元,比上年增长达69.49%。重建解放桥、上海路口三层立交桥、桃花江路、上海路等市政重点项目工程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市化建设取得空前的成效。分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39.14亿元,增长27.79%,更新改造投资11.65亿元,下降15.66%,房地产开发投资13.16亿元,增长达67.62%;其他投资25.17亿元,下降6.5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42.66亿元、增长4.16%,集体经济投资7.38亿元、增长4.45%,个体私人投资15.99亿元、下降2.82%,民营、港澳台及外商等其他经济投资22.48亿元、增长52.39%。各县区小城镇建设投资6.91亿元,增长29.19%。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呈现多年未有的好势头。全年房地产开发商品房施工面积192.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65%。其中年内新开工面积115.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倍多。商品房销售面积50.97万平方米、销售额8.8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06%和27.91%。其中个人购房额达7.97亿元,比上年增长达28.50%,占全市商品房销售额的89.87%。所占比重比上年提升0.40个百分点。全年商品房统房均价1740元/m2,比上年提高9.30%。年末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17.66万平方米,比上年上升19.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整体服务水平提高。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仓储业实现增加值3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全社会货运总量1367.12万吨,其中铁路123万吨,公路1233万吨,航空1.87万吨,水运9.25万吨。全社会客运总量4226.33万人,比上年增长2.77%,其中铁路207.55万人次,公路3722万人次,水路175.08万人次,航空121.7万人次。全年新增公路373公里。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3.70亿元,比上年增长7.84%;其中邮政1.25亿元,增长7.44%,电信12.45亿元,增长7.88%。年末家用交换机总容量达58.23万门,增长14.63%。固定电话用户新增10.50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49.02万部。新增移动电话10.3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31.56万户。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10.11%,其中市区35.84%,比上年提升6.35个百分点。计算机因特网用户9.11万户,比上年增长58.07%。

六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中趋活。国家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和公务员工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以及商家灵活的促销方式,带来了消费边际效应的增强和市场的活跃。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45.42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12亿元,增长9.34%,增幅比上年提升0.36个百分点。分地域看,城市58.95亿元,增长11.19%,县及县以下农村65.17亿元,增长7.72%。贸易体制改革给国有、集体等公有制商业注入了活力,国有和集体商业分别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15亿元和21.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6%、12.59%。以个体为主的其他经济类型商业稳步发展,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6.09亿元,比上年增长9.39%。全市餐饮业持续火爆,实现零售额20.14亿元,在上年增长35.11%的基础上继续增长26.47%。商业网点的布局和业态结构进一步调整,连锁经营得到发展。年末市区有连锁企业2个,连锁门店26个。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市场343个,比上年新增37个;年成交额8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1%。

七旅游业和对外经济

全市旅游业继续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首次突破千万人次、达1009.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6%。国内游客915.96万人次,增长5.48%;海外游客93.2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85%。其中外国人42.04万人次,增长4.19%;台湾同胞44.68万人次,增长1.02%;港澳同胞6.49万人次,下降35.93%。27家涉外饭店全年客房出租率63.79%,比上年下降2.70个百分点。全市旅游业实现旅游总收入4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8.46亿元,增长8.45%;海外旅游收入17.41亿元,下降7.73%。

外贸进口、出口均呈负增长态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2.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8.69%。其中出口总值1.19亿美元,下降7.5%,进口总值0.93亿美元,下降29.5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0.8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7.75%。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稳步增长,各项贷款适度增长,特别是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现金持续回笼。200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4.16亿元,比年初增多29.94亿元,增长10.18%。其中企业存款84.79亿元,比年初增加2.87亿元,增长3.50%,城乡储蓄存款217.64亿元,比年初增加23.81亿元,增长12.2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3.27亿元,比年初增加17.63亿元,增幅为10.64%。其中中长期贷款52.41亿元,比年初增加14.90亿元,增长达39.72%;短期贷款113.67亿元,比年初增加0.90亿元,增长2.31%。全年新增消费贷款6.44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85.99亿元、现金支出869.85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1.37%。现金收支相抵,货币净回笼16.13亿元,比上年多回笼1.60亿元。

保险业不断拓展。全市保险机构承保金额916.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0.10%;全年保费收入3.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43%;全年已决赔款0.79亿元,比上年增长8.7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1年,各级各类教育获得较大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349所、比上年增加6所,专任教师1.63万人,在校学生32.71万人、比上年增加0.56万人。小学1709所、比上年减少45所,专任教师2.06万人,在校生39.95万人、比上年减少3.73万人。全市各类幼儿园291所,在园幼儿7.69万人。全市小学入学率达99.80%。小学毕业升初中比例为96.6%,初中毕业升高中比例为30%。全市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31572人次。社会办学得到发展,年末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学校有48所,在校学生12608人。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0.31万人,中级技术职称3.13万人,全市共有县以上科学技术研究机构20个。诺基亚、金碟、高能电源等一批技术含量高的大型企业在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建成投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全年开发区实现利税总额7.84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全市科技项目总投入2.63亿元,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70项,其中国家级5项,自治区级60项,市级105项。全年科技成果43项,有38个项目获奖。技术市场运行良好,年内技术合同登记67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81件,授权专利52件。

质量监督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市质检监督部门共抽检工业企业和商品营销企业5800个,查出不合格产品生产或经营企业937个。共抽检产品和商品批次为7969个,其中合格批次为5237个,合格率为65.72%。查出伪劣商品1157批次。

十广电、文化、卫生、体育

广播电视、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桂林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18个小时,广播人口覆盖率90.71%。桂林电视台日播出时间(市区)26小时,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94%,比上年提升0.24个百分点。年末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书量2976千册。桂林图书馆馆藏信息已上网。博物馆5个。文化艺术馆18个,文化站146个,艺术表演团体17个,国内演出场次1067场,文艺组团出访4次,国外艺术院团来访8批次。举办了柯达杯桂林山水国际摄影大赛、全国刘三姐桂林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漓江之声、青春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保健所等)1614个,床位数12508张。其中医院65个,床位9012张;卫生院141个,其中:中心卫生院32个、床位1207张。乡(镇)卫生院109个、床位1205张。卫生技术人员15818人,其中,医师(士)7440人,护师(士)5608人。医院创等级工作有了新进展,市、县14个防疫站中,有13个县防疫站通过了计量认证。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向上级单位输送运动员34人。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金牌16枚,银牌6枚,铜牌3枚。举办了全国攀岩节暨全国攀岩邀请赛、桂林国际羽毛球大赛、全国漂流邀请赛、桂林市首届青少年运动会等。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国家环保总局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连续四年第一。全市饮用水源水质全年平均达标率为97.20%。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0.0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为0.018毫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为0.109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58%。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值53.5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年平均值67.6分贝。

全年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38项,审批建设项目共827项,其中市区43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批率和验收率保持在100%,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912.4万元,全年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全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2.8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52%,工业废气处理率为91.19%。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继续得到控制。全年人口出生率8.52‰,比上年下降2.7个千分点;死亡率4.51‰,下降0.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01‰,下降1.04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常住人口484.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2万人,其中市区66.83万人,增加2.53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由于国家提高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费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适当增加了行政、事业人员工资,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全年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9%。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280元,比上年增长18.46%。全年新登记失业人员17530人,其中由就业转失业8391人。年内安排失业人员就业16782人。年末尚有登记失业人员14866人,登记失业率3.5%。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48元,比上年增长7.86%。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38.7%,下降为37.24%;居民用于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居住等支出明显增加。

注:1、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