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柳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0:13:17 来源:柳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51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快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步伐,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克服煤电油运紧张和50年罕见的持续干旱等困难,全面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三突破”目标任务,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国民经济运行正处在近10年来最好时期。

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达40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2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214.19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137.44亿元,增长11.0%。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67.74亿元,增长16.4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81亿元,增长9.88%。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全面启动和实施再就业救助工程,积极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94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3万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41万人;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7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3.65万人;职业技能鉴定1.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对外开放工作体制和内外贸一体化的商务工作体制基本建立。市属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加快推进集体企业和新接收企业改制工作,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直接融资取得新进展,两面针股份成功上市融资6.8亿元,桂柳工实现配股3589万股。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处于较高水平。受农产品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4%。八大类价格指数除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外,其余六大类都有不同程度上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突出;煤电油运紧张;居民消费价格、原燃料及农资价格上涨较快;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农村基础较为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投资软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

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5%。

粮食、甘蔗等农产品受严重旱灾的影响,产量下降,蔬菜和水果生产在提高品质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

林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98万公顷,其中,退耕造林面积0.07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99万公顷。

畜牧水产业生产稳定增长。调整优化畜牧水产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660.82亿元,增长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67.43亿元,增长32.87%。完成工业增加值182.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7.16亿元,增长22.47%。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是全市工业生产增长的强大推动力,三大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14.74亿元,增长39.9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27.71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制糖、汽车、钢铁、烟草、建材等优势行业升级步伐加快,优势产业对工业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77.81亿元,增长65.13%,新产品产值率31.34%,比上年提高6.13个百分点。铁、钢、钢材产量分别突破300万吨,汽车产量突破30万辆,铲土运输机1.68万台,卷烟产量255.68亿支。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再创佳绩。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7.53,比上年提高30.18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576.54亿元,增长33.36%;实现利税总额74.54亿元,增长35.94%。其中,利润总额34.48亿元,增长77.46%。

建筑企业生产持续增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70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7.88亿元,增长18.6%;全年施工单位工程5264个,增长16.9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36.23万平方米,增长11.58%;房屋竣工面积283.8万平方米,增长8.28%。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投资141.3亿元,增长29.2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2.81亿元,增长28.46%;更新改造投资42.1亿元,增长37.27%;房地产开发投资38.5亿元,增长37.99%。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60.4亿元,增长42.45%,其中,工业更新改造投资37.77亿元,增长26.24%。电力生产和供应业成为投资的亮点,完成投资17.97亿元,增长99.51%。非国有经济投资强劲增长,完成投资32.76亿元,增长1.16倍。

本年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焦炭40万吨/年;生铁82万吨/年;连铸坯120万吨/年;热轧钢材102.5万吨/年;电解铜50吨/年;电解锌3万吨/年;硫酸5万吨/年;机制糖7.7万吨/年;新建公路67.1公里;改建公路57.27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7.63公里;城市永久性桥梁4座;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10万吨/日;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13.97公里;中等学校学生席位570个;小学校学生席位1420个。

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繁荣活跃。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08.88亿元,增长14.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口径)105.44亿元,增长16.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9.73亿元,增长17.8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5.71亿元,增长10.5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8.95亿元,增长19.14%,其中,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零售额32.17亿元,增长36.46%;餐饮业零售额15.36亿元,增长21.10%。

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形势喜人。实现进出口总值6.9亿美元,增长43.71%,其中出口创汇2.81亿美元,增长10.09%。全年签订国际国内合作项目171个,合作资金144亿元,到位资金31.56亿元,增长1倍。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资5154万美元。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发送量3597万人次,其中,公路3143万人次,水运89万人次,民航11.34万人次。完成货物发送量4975万吨,其中,公路3377万吨,水运146.3万吨,民航643.8吨。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59亿元,增长7.0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7.75亿元,增长7.58%;邮政业务总量0.84亿元,下降2.3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3.54万户,增长1.57%,移动电话用户81.86万户,增长28.39%,小灵通用户19.42万户,增长55.7%。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3.48万户,其中,宽带8.51万户。

旅游业发展良好。以打造广西重要的综合旅游城市为核心,资源整合为主线,项目开发为重点,民族风情为特色,区域合作为基础,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493.87万人次,增长31%,国内旅游收入25.16亿元,增长17%。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00万人次,增长65%,其中,接待港澳台同胞0.59万人次,增长13%,接待外国人1.41万人次,增长1.03倍。

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2.08亿元,比年初增长15.7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8.07亿元,比年初增长16.97%。其中个人消费贷款50.1亿元,比年初增长48.47%。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余额达1.75亿元;为中小企业专项再贷款发放额为7.5亿元。各商业银行为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发放1.93亿元,人民银行累计贴息639万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9.6亿元,增长4.9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6.15亿元,增长14.1%;财产险保费收入3.02亿元,增长15.2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43亿元,增长13.1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21亿元,增长33.13%。其中,寿险赔付0.64亿元;财产险赔付1.39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0.18亿元。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实施普九攻坚计划,大力推进城乡教育联动,促进了城乡教育同步发展。全市共有普通中学239所,专任教师1.1万人,在校学生20.71万人;小学1194所,专任教师1.57万人,在校学生29.1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专任教师50人,在校学生320人;各类幼儿园270所,专任教师2002人,在园幼儿6.27万人;小学入学率99.40%。社会办学继续发展,社会力量举办的小学118所,普通中学34所。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共下达科技计划项目145项,支持科技经费2355万元,项目总投资11.25亿元。获得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43项,争取经费支持949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5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4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7项。全年资助专利申请184项,增长75%。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推进。全市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9个,公共图书馆7个(不含乡镇)。大型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获得国家“文华大奖”和“十大精品剧目”两项殊荣,并被国家文化部抽调进京,成为全国唯一向“十大精品剧目”授牌仪式献演剧目。全市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20.91万人;无线广播综合覆盖人口134.48万人;无线电视综合覆盖人口为92万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为21.63万户。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9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8个,病床床位1.0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52万人。全市卫生系统共有24项科研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加快,市疾控中心大楼主体工程和各县疾控中心基本完工,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大楼竣工使用,市人民医院迁建、市急救授中心、市(县)传染病院(区)开工建设。农村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新建、扩建卫生院30个,有12个卫生院通过“广西示范卫生院”初评。

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均取得显著成绩。全年获全国体育锦标赛金牌27枚、银牌5枚;获全区青少年锦标赛金牌140枚、银牌91枚、铜牌75枚;获全区农民运动会金牌15枚、银牌10枚、铜牌12枚,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柳籍篮球运动员朱芳雨、艺术体操运动员钟玲、胡美和田径运动员张灏代表国家参加了第28届奥运会。全民健身深入人心,社会体育生机勃勃。全年投入54万元扶持12个乡镇新建水泥灯光球场12个,新建成21条社会全民健身路径。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硕果累累。全年竣工项目有:南二环路、双冲大桥、红光大桥、飞鹅立交桥、阳和大道及阳和立交桥、北环工程、龙屯立交桥等35项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33.8亿元。城市内环路及中心主骨架道路工程全线贯通,结束了柳州没有环路的历史。全年对134条路进行了维修,完成道路维修面积25.07万平方米;疏通下水道20.52万米;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78.8万立方米/日(不包括自备水源);垃圾处理率100%;城市道路长度912.83公里,增长4.38%;道路面积1201.11万平方米,增长18.15%;拥有公共交通运营车辆819辆,增长15.84%,拥有线路87条,比上年增加16条;路灯拥有量5.13万盏;城市公共绿地面积755.92公顷,增长1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7平方米,增长18.26%。

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为重点,扎扎实实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强化管理,认真执法,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报率100%,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98%。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监督管理,共验收建设项目85项,项目总投资14.52亿元,环保投资0.59亿元。新增废水处理能力265.37万吨/年,新增废气处理能力395937.4万标m3/年,新增废渣处理能力2.3万吨/年。

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907元,比上年增长15.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55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2250元,增长8.1%。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1.9万人,比上年增长6.5%,基金收缴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9.5万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52万人,增长7.5%;全年收缴失业保险费7755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参保人员44.42万人,增长5.5%,其中灵活就业人员2.1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社会福利机构124个,床位数2438张。各类社区服务网点156个。全市低保救济25.83万户次66.23万人次,发放低保金3552万元。完善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工作,核实救助7.4万户19.45万人,已发放救济款830万元,救济粮174.5万公斤,救济衣被13.6万件(床)。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柳州经济统计年鉴----2005》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