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柳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0:12:08 来源:柳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68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克服了“非典”疫情和持续高温干旱、电力运力紧张等不利影响,紧紧围绕“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五大主攻方向”,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以创新推动全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推进“再造一个工业柳州”战略的实施,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国内需求持续增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柳州市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达327.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增幅位居全区各市之首。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27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54.76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128.79亿元,增长11.1%。

市场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涨。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6%。八大类商品价格呈“五升三降”的格局。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88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03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5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13亿元,增长16.4%。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82%的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大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企业上市打破十年坚冰,柳化股份、两面针股份成功上市,柳钢金城股份已通过国家证监会初审,凤糖股份等10户企业结束上市辅导。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突出;中小企业活力不强,发展不够快;动力、电力供应不足,制约经济发展;农村尤其是贫困县的基础较为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扶贫攻坚任务仍然很重;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21亿元,比上年增长6.23%。

粮食、油料、糖蔗等农产品受严重旱灾的影响,产量下降,蔬菜和水果生产在提高品质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

畜牧、水产业生产稳定增长。畜牧业:加大产品优化力度,扩大养殖规模户。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水产业:继续实施《万元水面》项目,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水产品产量4.66万吨,比上年增长8.12%。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9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7.96%。其中退耕造林面积0.79万公顷,增长2.59倍。幼林抚育面积3.67万公顷,增长18.01%。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0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1.19亿元,增长17.75%。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是全市工业生产增长的强大推动力。汽车、冶金、机械三大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1.62亿元,增长22.5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15.7个百分点。52户超亿元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2.02亿元,增长23.2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5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全市工业增加值131.42亿元,增长1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12.64亿元,增长13.56%。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制糖、汽车、钢铁、烟草、建材等优势行业升级步伐加快,优势产业对工业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1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34.24%,新产品产值率27.15%,比上年提高2.46个百分点。铁、钢、钢材产量分别突破200万吨;汽车产量达22万辆,雪佛兰新车型实现了广西轿车生产新的突破;装载机产销量分别突破1万辆;卷烟产销量分别突破50万箱。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34.85,比上年提高22.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达43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3.87%;实现利税总额突破50亿元,达54.63亿元,增长54.26%。其中利润总额1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27%。

建筑企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3.34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77家,比上年减少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45%。全年施工单位工程4502个,比上年增长10.8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59.83万平方米,增长19.55%,房屋竣工面积262.11万平方米,增长31.23%。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首次突破百亿元。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企业更新改造投资的力度,积极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元,达109.36亿元,比上年增长41.43%。

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均呈高速增长态势。基本建设投资41.11亿元,增长52.52%;更新改造投资30.67亿元,增长35.16%,其中工业更新改造投资25.5亿元,增长37.8%;房地产开发投资27.90亿元,增长72.62%。多元化投资格局初步形成:国有经济投资60.83亿元,增长32.75%;集体经济投资2.13亿元,下降27.65%;私营个体经济投资24.78亿元,增长59.83%;其他经济投资21.63亿元,增长65.52%。

本年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焦炭40万吨/年;生铁73.5万吨/年;方坯连铸120万吨/年;线材40万吨/年;装载机50台/年;载货汽车1000辆/年;客车30000辆/年;机制糖2500吨/年;新建公路10公里;改建公路2495.16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1座;中等学校学生席位11242个;小学校学生席位1215个;医院病床542张;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20万吨/日;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7.4公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购置278辆;城市防洪堤长度3.59公里。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较快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3.29亿元,增长11.62%;县及县以下零售额30.99亿元,增长9.7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5.37亿元,增长14.91%,其中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零售额23.60亿元,增长32.30%;餐饮业零售额13.52亿元,增长7.89%;其他行业零售额25.39亿元,增长2.6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出口创汇2.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51%,其中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出口创汇2.33亿美元,增长25.33%。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2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发送量3114.38万人次,其中,铁路351.43万人次,公路2654万人次,水运105.5万人次,民航3.45万人次。完成货物发送量3953.42万吨,其中,铁路672.79万吨,公路3141万吨,水运139.6万吨,民航290吨。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99亿元,比上年增长28.8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5.78亿元,增长30.92%;邮政业务总量1.22亿元,增长6.6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6.74万户,增长12.97%,移动电话用户76.58万户,增长69.61%。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2.7万户,增长9.85%。

旅游业。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81.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1.55亿元。接待国外旅游人数12973人次,其中,接待港澳台同胞5857人次,接待外国人7015人次。

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3.69亿元,比年初增长16.3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4.30亿元,比年初增长23.79%。其中个人消费贷款34.06亿元,比年初增长56.33%。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9.15亿元,比上年增长32.3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5.39亿元,增长26.1%;财产险保费收入2.62亿元,增长11.5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14亿元,增长2.87倍。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66亿元,增长13.93%。其中,寿险赔付0.30亿元,增长8.38%;财产险赔付1.19亿元,增长15.6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0.17亿元,增长12.43%。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实施普九攻坚计划,全面启动三江、融水的普九工作,抓好融安的普九巩固工作,继续做好其他各县的“两基”巩固提高。大力推进城乡教育联动,促进城乡教育同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237所,专任教师1.07万人,在校学生20.28万人;小学1205所,专任教师1.63万人,在校学生31.5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专任教师41人,在校学生730人;全市各类幼儿园184所,专任教师1441人,在园幼儿5.77万人;小学入学率99.13%。社会办学继续发展,年末社会力量举办的小学121所,普通中学26所。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安排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18项,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列入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8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38项,成果公报58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3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38项。专利申请265项,专利授权175项。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推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取得丰硕成果,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文化活动健康活跃。至年末,全市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9个,公共图书馆7个(不含乡镇)。大型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进入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行列,“首届农村文艺汇演”、“柳江之夏”、“文化企业行”等文化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北部四县全部按计划收听、收看到柳州市的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2.5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城镇医疗卫生改革,加快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全市6县1区30个乡(镇)卫生院完成新建、扩建业务用房1.02万平方米,投资681万元,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及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健全。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个,卫生服务站81个。计划免疫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逐步建立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有了提高,全市无一例非典和疑似非典病例。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98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0个。病床床位1.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22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全区第十届体育运动会上,夺得金牌45枚、银牌66枚、铜牌44.5枚,总分2976.32分,金牌总数和总分位居全区第三,1人破2项全国游泳少年纪录,5人破6项全区少年纪录。体操学校艺术体操队在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中,获8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空前,三项整治成效明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城市电网改造、学院路、文昌路东段、南二环路、文惠路改造、八一路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双冲桥主体合龙,大埔电站第一台机组即将发电,红花水电站、红光桥、人民广场改造、桂中大道南段、城市排污系统等项目加快推进。阳和、河东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旧城改造全面提速。以市容市貌三项整治为重点,强力推进城市管理。拆墙透绿、整治“五车”、整顿夜市、清理被挪用停车场、整体改造重点路街、实施限摩,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对30多条路进行了维修,完成道路维修面积12.14万平方米;疏通下水道11.93万米;对文惠桥、壶东桥、壶西桥进行了维修;清理电话亭、书报亭、报警亭以及经营性临时占道摊点896个。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64万立方米/日(不包括自备水源),比上年增长36.17%;垃圾处理率100%;城市道路长度为672.1公里,增长0.86%;道路面积775.82万平方米,增长4.09%;拥有公共交通运营车辆687辆,增长23.56%,拥有线路65条,比上年增加29条;路灯拥有量2.7万盏,城市路灯灯亮率为98%;城市公共绿地面积576.78公顷,增长7.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01平方米,增长5.62%。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强化管理,认真执法,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总体继续好转,达到国家三级标准。柳江河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8.7dB(A),市内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9.8dB(A)。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351.2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95.89万人。全市出生人口3.87万人,死亡人口1.35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505元,比上年增长8.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70元,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2072元,增长6%。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城镇贫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险基金收缴率达90%以上,80%的企业退休人员初步实现了社会化管理。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29.9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26.0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42.12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社会福利机构77个,床位数2736张。各类社区服务网点380个。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12亿元。全市低保救济25.41万户次69.62万人次,发放低保金3465万元。正式启动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工作,核实救助2.24万户5.47万人,已发放救济款82.26万元,救济粮134.5万斤,救济衣被2768件(床)。

注: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柳州经济统计年鉴----2004》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就业人员包括一、二、三次产业全部就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