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柳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0:11:32 来源:柳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92次

柳州市统计局

(2003年2月22日)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按照“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五大主攻方向,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增加投资和扩大消费,加快改革步伐,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开展城市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增长势头,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0亿元(不含新划入四县),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12.0%。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10.2:48.6:41.2调整为9.6:48.7:4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2282元,比上年增长12.2%。

新划入的鹿寨、融安、融水、三江四县经济和社会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四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6.4亿元,比上年增长8.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2亿元,增长5.15%;全部工业总产值36.7亿元,增长13.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增长12.1%;财政收入4.3亿元,增长10.4%。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443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1657元,比上年增加123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2亿元,比年初增长10.6%。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0.35亿元(不含新划入四县,下同),增长18.84%,实现利税总额36.92亿元,增长5.35%,其中实现税金总额26.53亿元,增长14.3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17.36,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5.1亿元,增长1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5亿元,增长32.3%。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6%。分项目看,食品类上升0.9%,烟酒类下降5.6%,衣着类上升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4.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1.1%,交通及通讯类下降3.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升5.0%,居住类上升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不尽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慢;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就业与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贯彻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自治区“1234610”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按照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扩经”、“稳蔗”、“优果”、“兴牧”、“强菜”、“活商”的要求,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为重点,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59亿元,比上年增长7.76%。全年粮食产量39.64万吨,下降5.78%;甘蔗产量466.51万吨,增长13.84%;水果产量6.67万吨,增长0.5%;油料产量1.64万吨,下降16.89%;蔬菜产量77.96万吨,增长9.43%;蚕茧产量2572吨,增长65.94%。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全年调减粮食种植面积7020公顷,减少7.59%;增加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7777公顷,增长6.55%,其中甘蔗种植面积扩大18.72%,蔬菜面积扩大7.58%。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由上年的1:0.77调整为1:0.90;二是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农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水稻面积所占比重达70%,高产高糖糖料蔗面积所占比重达90%;三是农产品品牌有了新的发展,区域特色农业逐步形成:全年申请注册了“上等村”、“柳元”、“三合”等蔬菜、水果、大米商标8个,出现了以品牌带动经济发展的格局;四是现代农业示范样板逐步建立:“吨粮田”、“吨糖田”、“万元田”的“三田”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年实施“三田”面积3.20万公顷。

林业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95公顷,比上年增长21.08%。

畜牧业、水产业持续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9.70万吨,比上年增长10.7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7.77万吨,增长12.45%;牛奶产量7568吨,增长34.18%;出栏肉猪头数95.94万头,增长12.72%;水产品产量2.8万吨,增长7.62%。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8.6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4%;农村用电量8653万千瓦小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18万公顷。农村电网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通电、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四通”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4%;工业增加值超过百亿元,达1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关,达324.81亿元,增长22.77%,实现工业增加值88.25亿元,增长15.21%,产品销售率达99.54%,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增长28.73%,股份制企业增长7.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0.7%;大型工业企业增长19.31%,中型工业企业增长12.93%;轻工业增长17.86%,重工业增长13.84%。

国有工业企业改制稳步推进。按照“六个一批”和“五个退给”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截止12月底,列入改制的44家市属国有工业企业中已有38家明确了改制方式,占86.36%,其中30家批复了改制立项申请,占68.18%,已完成改制19家,占43.18%。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上汽通用五菱、柳江纸厂、建机总厂、凤糖集团、花红药业等骨干企业实现了资产重组;柳工集团、鱼峰水泥集团、金嗓子公司等企业实现了多元化跨地域经营。通过“六种方式”努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使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增强,汽车、烟草、钢铁等传统优势行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8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9.27%,新产品产值率为26.12%,比上年提高2.69个百分点,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43.05%,新产品生产成为全市工业生产增长的新动力。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企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0.97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全市四级以上建筑企业69个,比上年减少3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9%。全年施工单位工程3288个,增长44.4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8万平方米,增长55.94%,房屋竣工面积175万平方米,增长44.62%,其中:优良工程面积86.32万平方米,增长72.29%,全员劳动生产率6.91万元,提高2.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年”的推动下,加大了城市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63.63亿元,比上年增长55.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8.89亿元,增长82.73%;更新改造投资22亿元,增长67.71%;房地产业投资15.99亿元,增长81.3%。

本年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转炉钢11万吨/年,连铸坯45万吨/年,水泥10万吨/年,电力电缆200公里,装载机2750台/年,载货汽车4000辆/年,客车80000辆/年,其他汽车2400辆/年,机制糖90000吨/年,程控交换机4.44万线/年,改建公路8.26公里,粮食仓库36530平方米,高等院校学生席位7150个,中等学校学生席位1914个,其他学校学生席位1200个,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购置170辆,城市防洪堤长度2.47公里。

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66.81万平方米,增长63.62%;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71.61万平方米,增长5.76%;商品房屋销售额12.22亿元,增长11.8%;商品房空置面积13.24万平方米,下降32.7%。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85亿元,比上年增长8.44%。从销售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4.62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9%,增长8.1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23亿元,增长10.4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5.31亿元,增长4.76%;餐饮业零售额10.58亿元,增长7.62%。部分商品如摩托车、汽车、手机、空调器等持续旺销,成为市场消费热点。

集贸市场繁荣。年末全市消费品市场183个,比上年增加3个。全年成交额46.58亿元。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3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02%,其中出口总额2.10亿美元,下降20.75%,进口总额1.22亿美元,增长67.12%。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4个,其中合资企业7个,合作企业3个,外商独资企业13个,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1个。全年合同外资额2.39亿美元,增长4.45倍;实际利用外资5018万美元,增长1.73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2758.7万人次,其中,铁路289.8万人次,公路2382万人次,水运84.2万人次,民航2.7万人次。完成货物运输量3355.4万吨,其中,铁路389.4万吨,公路2840万吨,水运126万吨。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37亿元,比上年增长4.5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48.98万户,增长17.71%,移动电话用户达36.58万户,增长28.62%,互联网用户达19.45万户,增长81.80%。

旅游业持续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1%;国内旅游收入25.4亿元,增长3.89%。全年接待国外旅游人数12401人次,下降29.46%。其中,接待港澳台同胞7524人次,下降43.96%;接待外国人4875人次,增长17.6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65.02万元,下降1.83%。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2.3亿元,比年初增长14.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9.1亿元,比年初增长13.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5.0亿元,比年初增长10.5%。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6.91亿元,比上年增长34.1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8亿元,增长14.82%;寿险保费收入4.83亿元,增长44.6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135所,专任教师6929人,在校学生12.39万人;小学524所,专任教师9545人,在校学生18.84万人;全市各类幼儿园114所,专任教师1006人,在园幼儿3.32万人;小学入学率99.39%。社会办学继续发展,年末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学校68所,增长15.3%,在校学生3.71万人,增长5.2%。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安排各类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批95项,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列入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7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52项,成果公报49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4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59项。专利申请251项,专利授权107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民族音乐剧《白莲》参加文化部第十二届“孔雀奖”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剧本评奖荣获最高奖——特别奖。全年共创作出大戏剧本3个,小戏剧本28个和一大批其他类型的艺术作品。举办了有3台小戏、29个小品参加的柳州市第九届舞台艺术“歌仙奖”评选演出活动,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各种专题文艺演出艺术水准高,全年举办了9台大型专题演出。成功运作了包括3台大型开幕式及其12个大型子项目50多个节目在内的第二届柳州国际奇石节、柳州·广西首届企业文化节、广西戏剧优秀剧目展等“两节一展”文化活动。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电视剧《红蜻蜓》、电视音乐片《最美的牵挂》获第二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广播综合覆盖率99.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5%。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06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9个;病床床位0.8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1万人。

体育工作再结硕果。在全区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夺得9金5银6铜。在全区第五届伤残人运动会上,以20金11银3铜的成绩,名列代表团金牌总数第一、代表团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成功举办了柳州市第十届运动会,共有6526名运动员参加角逐,产生了383枚金牌,无论从规模还是运动水平,都超过上届运动会。我市各业余体校参加全区青少年各项比赛,共获金牌73枚。全国青少年比赛获金牌10枚。2001-2002学年度,全市共有96.49%的适龄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城建重点工程全年完成投资25.5亿元。续建的9大工程中,潭中西路已建成通车,三期煤气工程开始供气,城网改造基本完成,龙泉山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防洪堤工程、大浦电站等项目按计划推进。新建的八大工程中,河南截污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学院路、文昌路路基完工。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完成道路维修15.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28%。清理马路市场108个,重新设立23个。拥有公交车703标台,增长1.15%,拥有线路35条,比上年增加3条。路灯拥有量2.89万盏,城市路灯灯亮率为98%。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强化管理,认真执法,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以抓好大气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和治理柳江河水污染为重点,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三级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国家三类水质标准;声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3dB(A)。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87.94万人,比上年增长0.98%。其中,市区人口94.38万人,增长1.94%。全市非农业人口96.88万人,占51.6%;农业人口91.06万人,占48.4%。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969元,比上年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28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2381元,比上年增加205元。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再就业率达58.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两个确保”继续得到落实,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得到保障,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9.1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28.67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社会福利机构51个,增长8.51%,床位数2341张,增长45.95%。各类社区服务网点408个,增长30.4%。全市低保救济14.64万户次35.85万人次,发放保障金1719万元。

注:1.本公报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柳州经济统计年鉴----2003》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