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南宁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0:08:29 来源:南宁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408次

2005年是南宁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拼搏,进一步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总量与结构、速度与效益协调发展,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为“十五”计划目标的完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十一五”开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增长速度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达72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57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230.99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372.10亿元,增长13.3%。产业结构继续向突出第三产业、做强第二产业、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的方向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7.4:31.2:51.4调整为16.55:31.96:51.49,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85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0.76和0.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3%、36.9%和51.8%,第三产业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1047元,比上年增长11.62%。

市场价格总水平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1%,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呈“四升四降”态势,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八大类消费品中,食品类价格上升3.6%,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升0.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升1.2%,居住类价格上升5.8%,;衣着类价格下降6.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7%,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3.0%,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2.7%。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0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9%。其中各项税收收入91.81亿元,比上年增加15.21亿元,增长19.86%。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拥有就业服务机构135家,其中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121个;政府积极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就业岗位多渠道开发,就业总量扩大。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26万人,帮助1.27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市年末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达30.8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全市年末共有0.47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达85.2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8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9%;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9.65万人,其中自治区内跨县转移就业人数3.39万人,自治区外跨省转移就业人数6.26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工业创新能力不足,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供求紧张,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有待加强。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1.07亿元,比上年增长8.21%。其中,农业产值111.46亿元,增长6.24%;林业产值5.12亿元,增长4.5%;畜牧业产值60.7亿元,增长12.71%;渔业产值11.65亿元,增长5.01%;农业服务业产值2.14亿元,增长7.18%。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种植业比重上升,牧业、渔业、林业比重下降。2005年农业生产中,各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58.33%,比上年提高0.64个百分点;林业2.68%,下降0.12个百分点,畜牧业31.78%,下降0.41个百分点;渔业6.09%,下降0.1个百分点;农业服务业1.12%,下降0.01个百分点。

种植面积增加,产量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为85.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33万公顷,增长1.59%。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42.01万公顷,增加0.59万公顷,增长1.4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22.8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5万公顷,增长2.02%;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为20.2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9万公顷,增长1.43%。各类经济作物(含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50.63%,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为1:1.03。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上升,水稻优质品种种植率68.26%,比上年提高5.65个百分点。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畜牧业、渔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畜牧规模养殖增多,促进了畜禽生产较快增长。水产养殖规模继续扩大,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林业生产在调整中发展。2005年,全年共造林15956公顷,比上年下降21.79%,其中用材林15483公顷,下降17.44%;经济林162公顷,下降87.21%;防护林333公顷,下降20.9%。幼林抚育面积59637公顷,下降19.65%。育苗面积2426公顷,下降63.23%。退耕还林面积2414公顷,比上年增加332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2%。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5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9.7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84%,其中农用排灌机械43.57万千瓦,增长2.06%;大中型拖拉机2.09万台,增长2.45%;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0.38万部,增长5.56%;农用运输车(含载重汽车)0.92万辆,与上年持平。全年农村用电量4936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95%。化肥使用量(折纯)34.87万吨,增长1.31%。有效灌溉面积23.50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9.12万公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村所占的比重提高。通汽车村达1380个,占村总数的98.57%,比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通电话的村1352个,占96.57%,提高2.83个百分点;自来水受益村达1131个,占80.78%,提高1.54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我市继续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积极应对电力紧张、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8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9.81亿元,增长23.32%。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占生产总值22.8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2%。

轻重工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84.0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2%;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8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91%,呈现轻重工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49.78:50.22,重工业比例首次超过轻工业,工业化进程步伐进一步加快。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支柱行业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市35个工业行业中,有30个行业的工业产值实现增长,其中,工业主要支柱行业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74.26亿元,增长16.3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29.72亿元,增长37.9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50.46亿元,增长16.36%,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产值19.59亿元,增长40.79%,四大行业实现产值174.0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06%,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10.4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创“十五”时期新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6.91,比上年提高9.35个百分点,创“十五”时期以来的新高;产品销售率96.5%;成本费用利润率4.92%;全员劳动生产率85255元/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1.28亿元,增长13.4%,其中实现利润13.6亿元,增长9.14%,实现税金27.68亿元,增长15.62%。

建筑业快速增长。随着投资规模扩大,建筑业也在加快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资质的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7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05%。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486.02万平方米,增长24.52%;房屋竣工面积905.84万平方米,增长10.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扩大,投资增量创历史新高。2005年,在城市“136”建设工程、工业强市百亿投资工程、城建美市百亿投资工程、商贸活市百亿投资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推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投资规模快速扩张。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2.9亿元,比上年增加100.13亿元,增长38.1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46.24亿元,增长39.24%。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61.45亿元,增长28.92%;更新改造投资59.53亿元,增长47.91%;房地产开发投资105.11亿元,增长54.91%。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23亿元,增长89.76%;第二产业投资64.80亿元,增长41.61%,其中工业投资62.30亿元,增长39.41%;第三产业投资290.87亿元,增长36.43%。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1.99:17.86:80.15,投资主要集中在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行业。

投资主体发生新变化。私营个体投资快速增长,投资比重上升。全年国有经济投资17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8.6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8.32%,比重比上年下降3.55个百分点;集体经济投资6.51亿元,增长17.25%,比重为1.79%,下降0.32个百分点;私营个体投资78.82亿元,增长73.14%,比重为21.72%,上升4.39个百分点;其他经济投资102.22亿元,增长35.56%,比重为28.17%,下降0.47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受市区行政区划调整以及需求扩大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5.11亿元,比上年增长54.91%。商品房施工面积1498.73万平方米,增长24.1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114.32万平方米,增长24.34%;商品房屋竣工面积413.76万平方米,下降0.2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23.4万平方米,下降0.98%;商品房销售面积353.89万平方米,增长1.9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19.71万平方米,增长0.59%;商品房销售额96.99亿元,增长1.84%,其中住宅销售额77.92亿元,下降1.03%。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持续发展,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加强。2005年,全年公路货物运输5728万吨,增长1.99%;水路货物运输1074万吨,增长50.84%;民用航空货物运输1.7万吨,增长19.72%。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8418万人,增长8.52%;水路旅客运输量77万人,下降43.38%;民航旅客运输量90.8万人,增长10.87%。南宁国际机场全年起降航班2.3万架次,比上年增加0.3万架次。南宁民航开通国内航线35条;国际航线12条。

各类民用车拥有量继续增多,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较快。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车辆93.99万辆,增长7.32%,其中汽车14.67万辆,增长30.83%。在汽车拥有量中,私人汽车7.87万辆,增长43.35%;摩托车69.37万辆,增长5.35%。

邮电通信业保持平稳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进一步普及。2005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6.73亿元,增长19.65%;邮政业务总量2.63亿元,增长6.64%。全年发送特快专递192万件,增长15%;邮政储蓄年末余额4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9%。电信业务持续快速增长,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网络信息技术更加普及。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245.96万门,新增38.7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148.43万户,下降3.24%。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114.02万户,下降6.02%;乡村固定电话用户34.41万户,增长7.24%;移动电话用户217.42万户,增长9.05%。电话普及率55.47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73.29万户,增长60.52%。

六、国内商业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城乡消费同步发展。2005年,全市流通领域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好环境下,依托实施“商贸活市百亿投资工程”的有利形势,进一步加快商业布局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消费市场的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4%。其中,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309.66亿元,增长13.77%,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68.35亿元,增长14.16%,农村市场零售额增速高于城市市场零售额增速0.39个百分点。各种经济类型零售额全部实现增长。商贸流通市场的三大主力,个体、私营、股份制经济共实现零售额353.01亿元,增长14.11%,市场份额由上年93.16%提高到93.39%。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36.61亿元,增长13.5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74亿元,增长15.25%。

消费热潮迭起,亮点不断涌现。2005年,随着国美、大中、苏宁三大电器巨头加盟南宁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家电市场消费的发展,全市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消费火爆,限额以上批零企业的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类消费品零售额16.67亿元,比上年增长34.56%;随着私人车辆的增多,石油及制品消费增长较快,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石油及制品的零售额达13.07亿元,增长22.7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持续热销,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企业的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消费品零售额达11.50亿元,增长26.32%;食品饮料烟酒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以及儿童玩具类商品零售额增幅均在15%以上。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商贸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各类商品市场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法人企业411家。全年商品销售总额突破千亿元,达1010.89亿元,比上年增长8.60%。全市拥有建材、装饰材料、生产资料专业市场,粮食、蔬菜、果品、水产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各类农贸市场共385个,其中成交额超过亿元的市场15个。

七、对外开放和旅游业

外贸进出口总值保持增长态势。2005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7.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03%。其中出口总值5.77亿美元,增长10.10%;进口总值1.42亿美元,增长26.74%。贸易顺差4.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8%。市属出口贸易保持增长,但所占份额略有下降。在进出口总值中,市属企业完成进出口总值3.63亿美元,增长10.16%。其中出口总值2.84亿美元,增长8.04%,市属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的49.17%,比上年下降0.94个百分点;进口总值0.79亿美元,增长18.52%。

境内招商引资发展迅速。随着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我市的成功举办,南宁市投资吸引力日趋增强。2005年全年南宁与外地签订的投资合同资金达343.72亿元,比上年增加110.93亿元,增长47.65%。实际到位内资159.43亿元,增加53.40亿元,增长50.37%。外地在南宁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有80个,主要投向制造业、房地产开发、仓储物流和批发零售等行业。

外资引进平稳增长。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89项,比上年增长28.99%,合同外资额3.17亿美元,增长13.09%。外商直接投资0.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3%。年末全市实有三资企业450家,建成投产385家。

开发区经济发展增势强劲。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华侨投资区以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年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华侨投资区三个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6.09亿元,比上年增长33.74%,增长速度比全市高12.75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13亿元,增长47.9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09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1亿元,增长74.22%,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1.08%,比上年提高2.23个百分点。

旅游业加快发展,旅游接待能力增强。在节庆活动和会展经济的拉动下,前来我市旅游、参观、访问等活动的游客增多。2005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623.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06%;国内旅游收入83.26亿元,增长16.21%。接待国外旅游者8.33万人次,增长27.02%;国际旅游收入2459.93万美元,增长43.47%。年末全市共拥有星级宾馆84家,比上年增加23家。旅行社6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6家。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加。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11家,营业网点829家。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63.63亿元,增加158.71亿元,增长14.3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52.29亿元,增加29.49亿元,增长6.9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8.23亿元,增加82.44亿元,增长15.9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81.65亿元,增加202.69亿元,增长17.19%;全年银行现金收入2828.59亿元,现金支出2721.71亿元,收支相抵回笼现金106.88亿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2005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12家,其中财险公司7家,寿险公司5家。全年保费收入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83亿元,增长23.93%;人身险保费收入12.89亿元,增长10.76%。全年各项保险赔款及给付4.11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8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3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2项;组织实施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48项,其中工业科技项目22项,农业科技项目14项,社会发展科技项目11项;组织实施区市创新计划349项。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46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1项,国内领先水平15项,国内先进水平20项,区内领先水平5项,区内先进水平3项;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0项,合同金额2.63亿元。市级科技项目总投资9.12亿元;全年专利申请475件,获得授权专利315件;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0万人,其中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0.76万人,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4.96万人。

高等教育继续发展,基础教育扎实推进。2005年末,全市共拥有研究生培养单位6个,全年招收研究生2748人,比上年增加614人,在校研究生6415人,增加1756人,毕业生976人;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8所,全年招生5.78万人,增加0.57万人,在校学生16.01万人,毕业生3万人;全市共有中等专业学校32所,在校学生7.61万人,比上年减少1.14万人,毕业生2.3万人;全市共有技工学校17所,在校学生2.52万人,增加0.05万人,毕业生0.72万人;全市共有普通中学413所,在校学生42.49万人,增长1.22%。其中高中88所,在校学生10.75万人,增长3.46%,毕业生3.03万人;初中325所,在校学生31.74万人,增长0.49%,毕业生9.66万人。全市共有职业中学34所,在校学生2.04万人,增长4.41%,毕业生0.69万人。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0.17万人。全市初中毕业升学率64.2%,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市区初中毕业升学率79%,全市小学毕业升学率99%,学龄儿童入学率99.5%。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12.08万人,下降5.0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成就。2005年,随着我市会节活动的增多,进一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第七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再创辉煌,荣获了全球节庆协会(IFFA)节庆行业综合类铜奖。大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入选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十佳剧目;小品《张大嘴与李干部》获第五届CCTV全国小品电视大赛三等奖、最佳导演奖;邕剧小戏《县长请客》获得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小型剧本三等奖;大型历史粤剧《烈火红棉》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剧本奖。基层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2005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文化馆12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6个,总藏书量3732千册(件)。乡镇文化站102个。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4%,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4.35%。全市有线电视用户40.66万户。全年出版报纸5.43亿份、杂志0.44亿册、各类图书1.77亿册。

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卫生保健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2005年末,全市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10个(不含个体),其中医院、卫生院203个,门诊部(所)316个,妇幼保健院10个,医院、卫生院病床位1.73万张。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25万人(不含个体),其中执业医师0.78万人。卫生保健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城区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个,全市有农村卫生室1755个,97.96%的行政村建立了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继续推进,全市有212个行政村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37.29万人。卫生防疫取得较好成效。全市未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全市无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市区为99.63%,县区农村为96.74%。无偿献血工作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全市无偿献血者7.58万人次,献血总量2238万毫升,增加527万毫升,基本保证医疗临床用血。年内为2470名生活困难的肺结核病患者提供免费治疗。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竞技取得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年内成功举办中国-东盟(10+1)国际汽车场地越野赛暨2005年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广西南宁分站赛;首届中国南宁-东南亚国际围棋邀请赛;全国龙舟月中国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等三项国际体育赛。南宁市运动员在参加国际比赛中共夺金牌6枚、铜牌1枚;参加全国性比赛中夺金牌5枚、银牌9枚、铜牌6枚;参加自治区比赛中夺金牌281枚、银牌220枚、铜牌196枚。创世界记录1项、创亚洲记录1项、创全国记录1项。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市有各级老年体协组织812个,晨晚练习点322个,老年体协会员16万人。全年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615次,体育运动竞赛91次。在学校广泛开展体育锻炼达标活动,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达96%。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2005年,在城市建设“三年中变化”目标实现基础上,继续推进“六年大变化”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年“136”城市建设工程完成投资89.47亿元,增长27.52%。年内共安排城市建设项目112项,涉及堤路园工程、相思湖新区、道路桥梁、旧城改造和经济适用住房、会展项目、园林绿化及旅游风景设施、水环境整治、市政公用配套设施等8个方面。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东盟商务区6条道路、江南堤路园、友爱路延长线主干道、花花大世界园林示范产业园一期工程、进出城道路及主干道交通流量检测系统、路口信号控制工程、新民路(保爱路—桃源路路段)、衡阳东路延长线、江南污水干线、秀灵路雨水管和唐山路雨水管等23个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道路建设成效显著,年内完成336条小街小巷的改造,年末实有道路长度958.99公里,增加93.87公里;道路面积1939.2万平方米,增加334.8万平方米。“五横四环三纵”的城市路网格局初步形成。

城市公用事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市区拥有公共汽车营运线路119条,新开辟公交线路19条,运营线路长度1723公里。当年新购置公共汽车404辆,年末拥有公交营运车辆2446标台(辆),增长23.47%,全年客运量4.46亿人次。年末拥有大小出租汽车3811辆。全市用电量65.76亿千瓦时,增长16.47%,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3.1亿千瓦时,增长19.95%。年末实有燃气供气管道长度744公里,新增市政燃气供气管网25公里,液化石油气用户38.76万户,增长23.72%,其中管道燃气用户3.2万户,增长39.13%,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6.08万吨,增长13%,城市气化率81.9%。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2.9亿立方米,增长7.76%,水质综合合格率99.96%。

城市绿化取得新进展,城市绿地面积显著增加。年内完成了江南堤路园、江南东堤路园、竹溪民族大道立交桥等十座立交桥垂直绿化工程,共投入绿化资金6011万元,新建绿地面积47.1公顷。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10平方米,“绿城”风貌进一步凸显。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2005年,市政府加大全市污染源整治达标力度,继续实施市中心城区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和搬迁改造,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6.99%,比上年提高1.91个百分点;邕江干流水质基本保持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城市地面水水质按国家考核功能区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7.51%;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3.9%,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0.79%,比上年提高4.89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88.04%,比上年提高4.94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80.5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建成区烟尘控制区共7个,烟尘控制区面积为151平方公里;建成区噪音达标区共11个,噪音达标区面积为103.2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659.54万人,比上年增加10.69万人,增长1.65%,其中市区人口249.67万人,增加5.72万人,增长2.34%。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49‰,比上年下降0.0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3.65‰,比上年下降0.0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84‰,比上年增加0.05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据抽样调查,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3元,比上年增加1143元,增长14.1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883元,增长10.81%。农民人均纯收入2677元,比上年增加210元,增长8.5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270元,增长19.25%。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520元,比上年增长13.42%。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8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0.78平方米。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据抽样调查,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空调器116台,家用电脑63台,移动电话154部,彩色电视机143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79台,摩托车58辆,移动电话62部,家用电脑4台。

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32.8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9.86万人,参加社会统筹的离退休人数10.4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3.32万人。全市社会福利机构688个,增加152个,床位10130张,增加1450张,收养人数6902人,增长28.29%。得到抚恤、补助的各类优抚对象13227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6405人,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119467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南宁统计年鉴-2006》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的市区数据资料为新市区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