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南宁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7 00:06:48 来源:南宁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881次

2002年,我市各族人民在南宁市委、市级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工作部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扬优势,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扩大对外开放。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形势好于上年,好于预测,全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是1998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9亿元,增长10.8%;第二产业增加值101.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亿元,增长11.3%。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30:28.62:57.08。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2021元,比上年增长10.28%。

市场物价略有下降。在供大于求的总体市场格局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物价总水平继续呈下降的趋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6%。分类别看,八大类价格“四升四降”,其中居住类消费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消费价格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消费价格上涨1.2%,烟酒及用品类消费价格涨幅较大,达3.1%。食品类消费价格下降0.7%,衣着类消费价格下降5.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价格下降4.2%,交通和通讯类消费价格下降3.3%。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9.28万人,比上年下降2.51%,其中在岗职工38.11万人,下降2.31%。全年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使3664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全市登记失业率为3.2%。

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4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18亿元,增长26.18%。财政支出34.29亿元,增长33.4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工业基础薄弱,规模不够壮大;社会投资启动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呈现全面发展态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5793公顷,甘蔗面积扩大9647公顷,蔬菜面积扩大2337公顷,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年粮食、甘蔗、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有较大增加。

畜牧业水产品生产持续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地方优势品种和外来名特优品种,主要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817公顷,比上年增加4408公顷,迹地更新5046公顷,幼林抚育面积30222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08%,林业用地绿化率达93.78%,当年退耕还林面积335公顷,比上年增加160公顷,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新贡献。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2002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38.7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9%;大、中、小型拖拉机4.06万台,增长4.64%;农用排灌机械20.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6.67万吨,比上年下降0.83%;全年农村用电量24552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6%;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有效灌溉面积扩大,年末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8万公顷,比上年扩大124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我市进一步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转换经营机制,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8.99亿元,增长16.73%。其中,轻工业总产值87.99亿元,增长19.07%,重工业总产值61亿元,增长13.69%。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74.12亿元,增长14.26%;大中型工业产值87.83亿元,增长17.24%;集体工业产值15.24亿元,增长6.13%;股份制工业产值82.05亿元,增长27.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产值22.96亿元,增长11.90%;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产值3.27亿元,增长16.88%。

新产品开发取得进展。全年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1%。产品结构有所调整,支柱产品增幅较大。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01.79%,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比上年上升0.52个百分点;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1%。

建筑业稳定发展。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大,进一步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2002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2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年施工工程4865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2030个,占全部总施工工程个数的41.73%,优良工程达41.4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4.1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43.9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随着我市“136”城市建设工程的启动,推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发展呈现旺盛的发展势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22.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5%。其中,国有及其他完成投资110.94亿元,增长24.72%。投资构成中,基本建设投资64.13亿元,增长31.46%;更新改造投资19.55亿元,增长24.57%;房地产开发投资23.88亿元,增长28.65%。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2002年,用于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35.04亿元,比上年增长51.49%;邮电通讯建设投资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75%;教育事业投资4.73亿元,比上年增长20.05%。全市在建项目926个,建成投产项目450个,投产率为48.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7.2%。

“136”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全面启动,项目进展顺利。全市“136”工程建设项目118项,已开工建设94项,开工建设项目达79%。其中,城市道路新建项目32项,已建成投入使用22项;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10项,均在建设中;城市路灯工程5项,已完成投入使用;城市广场建设项目3项,建成开放两项;环卫建设工程2项,建成使用1项;邕江防洪系统完善工程3项,完成投入使用2项;园林绿化、景观亮化工程及湖泊治理工程14项,建成投入使用11项;青秀山配套建设工程2项,投入使用1项;城市供水供气建设工程3项,投入使用两项;城市公共交通项目7项,投入使用两项;信息化建设工程2项,建成投入使用1项;小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工程6项,已完工3项;其他建设工程5项,均在建设中。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486992万人公里,增长6.25%,公路货运周转量284790万吨公里,增长6.23%。2002年末,全市公路总长度2477公里。民航运输起降架次达1.58万架次,开通的国内航线达51条,国际航线2条。

邮电通讯业继续快速发展,邮电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8%。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93.61万门,新增12.56万门。年末城市固定电话用户达68.29万户,增长28.39%,乡村固定电话用户6.75万户,增长26.40%,移动电话用户79.3万户,增长1.3倍。年末全市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为55.77部/百人。全市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22.45万户,增长67.03%。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9.79亿元,增长13.6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3.35亿元,增长2.05%。各种经济类型商业在竞争中共创市场繁荣,非国有经济仍是我市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全年非国有商业零售额15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4.47%;国有商业消费品零售额28.44亿元,比上年下降2.11%。连锁、超市、专业店等现代营销方式、新型业态发展迅速,诺玛特、深南百货、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内外知名商业集团陆续入驻南宁,进一步激活了营销市场。餐饮业持续红火,全年实现零售额2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3%。

城乡集市贸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市共有城乡商品交易市场324个,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37.27亿元,比上年增长38.03%,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6个。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经济形势转好,外贸进出口呈恢复性增长。2002年,全年进出口总值5.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出口总值4.48亿美元,增长3.96%;进口总值0.99亿美元,下降7.55%。在进出口总值中,市属企业完成进出口8390万美元,下降2.23%,其中出口6463万美元,下降5.12%。

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2002年,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51个,合同协议外资额1.8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39%和14.30%,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3%。年末实有三资企业495个,建成投产开业349个。

国际旅游稳步发展。全年接待国外旅游人数5.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0%,其中外国人3.67万人次,增长15.77%;港澳台同胞2.25万人次,下降10%。全年国际旅游收入1.22亿美元,增长10.12%。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快增长。金融机构继续改善服务,努力做好信贷及增加银行储蓄工作。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77.73亿元,比年初增加75.85亿元,增长10.81%。在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有较大的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7.34亿元,比年初增加50.60亿元,增长18.2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33.89亿元,比年初增加107.40亿元,增长13.52%。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733.85亿元,增长17.05%,现金支出1680.01亿元,增长16.76%,贷币净回笼53.83亿元。

保险事业加快发展。随着人们风险意识增强,参保意识不断提高。全年保费收入1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8.68%,其中财险保费收入3.32亿元,增长12.75%,寿险保费7.98亿元,增长36.71%。支付各类赔款2.3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2002年末,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2万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2.03万人。

科研取得新成果,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242项,开发工业新产品110个,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3个,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级星火项目2项。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24项,其中国内领先水平8项,国内先进水平7项,区内领先水平9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45项,其中自治区级15项,市级30项。全年全市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3项,签约合同金额1.59亿元。获得授权专利143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被科技部列为首批“全国公共安全综合试点城市”。

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全市六个开发区共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2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5%。其中,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收入113.16亿元,增长30.61%;经济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收入9.55亿元,增长8.48%,华侨投资区实现技工贸收入2.22亿元,增长13.69%。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有研究生培养单位6个,全年共招收研究生1083人,比上年增加254人,在校研究生2478人,增加737人;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8所,全年招生2.88万人,增加0.57万人,在校学生8.18万人,增加1.8万人,毕业生1.31万人;全市共有中等专业学校42所,在校学生7.39万人,比上年增加0.66万人;技工学校22所,在校学生2.1万人,增加226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0.95万人,与上年持平,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64万人,增长0.11%。全市初中毕业升学率67.2%,市区初中毕业升学率90.1%,全市小学毕业升学率98%,学龄儿童入学率99.5%。成人高等学校8所,在校学生4.3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57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成功地举办了2002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第六届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暨2002年南宁国际教育展览会和2002年广西投资贸易洽谈会。我市文艺表演团体树立精品意识,创作了一批宏扬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如《绿城歌海》、《张大嘴与李干部》、《窗外有蓝天》等。大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还获文化部颁发的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年15个业余团队在广场演出达2180场,观众达102万人。2002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站)57个。电影放映单位87个,共放映电影1.65万场,观众达167万人次。全市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书量2574千册(件)。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提高。全市广播覆盖率达96%,电视覆盖率达94%。全年出版报纸4.29亿份,杂志0.48亿册,各类图书1.99亿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完善。200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1个(不含个体),其中医院、卫生院99个,医院、卫生院病床位1.22万张,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6万人,其中医生7190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全市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个。医学科研、卫生防疫成效显著。全市医疗卫生科研项目获区、市科委立项共31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2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项,获市科技进步奖8项。疾病控制工作显著,全年无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市区达98%,县区农村达90%,食品卫生总合格率89.5%,餐具卫生监督合格率81.6%,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9%。公民无偿献血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市无偿献血者达6.05万人次,献血总量1203万毫升,保证了临床医疗用血。积极实施“光明工程”,为1663名城乡生活困难老年白内障患者提供了手术。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专业体育蓬勃开展,我市体育健儿在参加国际比赛中共夺金牌7枚,银牌1枚,铜牌1枚;在参加全国比赛中夺金牌12枚、银牌22枚、铜牌10枚;在参加自治区比赛中夺金牌201枚、银牌151枚、铜牌114枚。全民健身活动有声有色,全年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102次项,其中举行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5次,中小学在校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达96%。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002年,我市继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年内完成了桃源路、衡阳西路、望州路、金湖北路、江南路、长湖东路、青山路延长线、朝阳路、民族大道、人民西路等12条道路改造、扩建及景观美化亮化工程。南湖南广场、城北友爱广场建成开放,邕江两岸堤路园建设顺利推进,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开发建设取得新进展,南湖清淤工程进展顺利,陈村水厂二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全年共完成17.05万平方米道路的维修,9.44万平方米人行道的维修,完成2728杆新路灯立杆,新装路灯4770盏,市容市貌不断改善。

城市公用事业继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断改善,年内新购置公共汽车217辆,年末公交汽车营运线路达72条,新开辟了15条公交线路,年末拥有公交营运车辆988标台(辆),增长16.51%,全年客运量2.31亿人次,年末拥有大小出租汽车3744辆。全年新铺设煤气管道总长度达26公里,管道燃气用户达3.12万户,液化石油气用户达28.16万户,液化石油供气总量达4.69万吨,城市气化率达68.79%,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2.39亿吨,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88%。

园林绿化创特色。全年共绿化植树337.87万株,完成苗木生产789.34万株,花苗生产213万盆。年末园林绿地面积达5067公顷,比上年增加19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7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51平方米。

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保护取得明显进展。2002年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实现了全市12种主要污染物全部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标准之内,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日平均值保持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内。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个,投入资金665万元。市区烟尘控制区8个,烟尘控制区面积123平方公里,市区噪声达标区9个,噪声达标区面积达81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3.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6.0%。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297.71万人,比上年增加3.1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40.39万人,比上年增加2.54万人。全市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24.08万人,其中市区非农人口103.17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34‰,死亡率为3.51‰,人口自然增长率6.83‰。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2年,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6元,比上年增加890元,增长11.26%;农民人均纯收入2524元,比上年增加203元,增长8.7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638元,比上年增长12.86%。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继续发展。2002年,全市有24万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有20.5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7.48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社会统筹,全市城镇共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19个,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39个,床位2580张,收养1571人。得到政府救济的社会保障救济对象有58795人,得到抚恤、补助的各类优抚对象3999人。全年向260651人次发放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2157万元。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南宁统计年鉴—2003》为准。

2、本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各项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