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23:29:44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205次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2004年3月5日

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解放思想再讨论为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投资增量、工业增速、农业增收、出口增效等方面下足功夫,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和长期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核算,2003年广西生产总值(GDP)为273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2%,成为“九五”以来快速增长的年份之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8.1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05.9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9.11亿元,增长10.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5%、52.2%和38.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3.0%、36.8%和40.2%,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5964元,增长9.4%。

市场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1%。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0.9%和1.3%;八大类商品价格中有四大类上升,三大类下降,一大类持平,其中,食品类上涨2.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2.8%,居住类上涨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衣着类下降1.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6%,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6%;烟酒及用品类持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8%,其中,轻工业价格指数下降1.2%;重工业价格指数上涨5.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8%。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果。年末全区就业人员2601万人,增长0.45%,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含农村进城从业人员)656万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11611元,增长10.7%,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953元,增长10.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0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收入341.42亿元,按同比口径计算,增长11.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3.66亿元,增长12.2%。一般预算支出439.38亿元,增长4.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2.5%。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业总量小,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农业生产受灾严重,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仍比较单一;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较困难;吸引外商投资不理想;电力、煤炭等能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5.58亿元,增长4.0%。其中,牧业产值334.22亿元,增长8.8%;林业产值41.82亿元,增长3.4%;渔业产值108.68亿元,增长3.8%;种植业产值480.86亿元,增长1.7%。

粮食蔗糖等产量下降。全年粮食产量1484.82万吨,比上年减少64.56万吨,减产4.2%;甘蔗产量4861.84万吨,比上年实际减少497.16万吨,减产9.3%;油料产量55.70万吨,下降0.5%;蔬菜产量1863.90万吨,增长4.6%;水果产量462.24万吨,增长1.4%,其中,柑桔橙增长11.7%,荔枝、龙眼减产28.1%,香蕉减产3.5%。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7.80万公顷,增长59.1%,其中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1.07万公顷,增长85.1%。

肉类产量增长。生猪出栏3324.99万头,增长6.5%;家禽出栏52014.61万只,增长12.9%;肉类产量353.52万吨,增长7.2%;牛奶产量3.82万吨,增长23.1%;蚕茧产量8.74万吨,增长17.7%;水产品产量264.61万吨,增长3.7%,其中淡水产品产量95.88万吨,增长8.1%。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全年播种粮食面积比上年减少3.6%;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809.1千公顷,增长2.4%;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之比由上年的1:0.80调整为1:0.85。优质稻种植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0%,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高产高糖甘蔗种植占甘蔗总面积的32.8%,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畜牧水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4.9%提高到45.9%;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乡镇企业加快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696.30万千瓦,增长3.5%;全年农村用电量31.17亿千瓦小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1.67万公顷,保持原有规模。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在电力、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制糖、食品等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的强力拉动下,全区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11.48亿元,增长14.7%。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436.92亿元,增长17.6%,为“九五”以来最高增速。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76.64亿元,增长19.6%;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303.31亿元,增长19.8%。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增加值147.47亿元,增长10.5%;集体企业19.70亿元,增长0.1%;股份合作企业8.11亿元,增长6.6%;股份制企业168.37亿元,增长23.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0.41亿元,增长24.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2.86亿元,增长24.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163.36亿元,增长14.1%;重工业增加值273.57亿元,增长20.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13.29亿元,增长19.6%;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工业新产品产值191.77亿元,增长13.8%。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铝工业、林浆纸一体化等优势产业的培育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电力、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制糖、食品等重点行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分行业看,全年全区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增加值66.27亿元,增长16.2%;黑色金属行业增加值27.35亿元,增长11.0%;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34.17亿元,增长29.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12.16亿元,增长21.3%;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48.90亿元,增长30.5%,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46.34亿元,增长36.2%;制糖业增加值41.59亿元,增长19.5%。分产品产量看,发电量363.67亿千瓦小时,增长14.7%,其中,火电170.79亿千瓦小时,增长30.7%;水电192.88亿千瓦小时,增长3.5%。十种有色金属产量63.75万吨,增长4.5%;成品钢材产量242.23万吨,增长31.6%;内燃机产量2915万千瓦,增长18.9%;汽车产量20.90万辆,增长21.3%;化学原料药产量2962吨,增长32.9%;机制糖产量601.41万吨,增长25.3%;机制纸及纸板产量96.47万吨,增长11.3%;卷烟产量98.9万箱,增长11.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烟草等行业利润大幅增长的推动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初步统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1.6%,比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388.74亿元,增长20.9%;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63.68亿元,增长74.4%。

建筑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94.44亿元,增长14.0%。资质等级在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9亿元,增长48%;上缴税金11.18亿元,增长35.5%。全年施工单位工程25059个,增长4.4%,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4588个,增长22.4%;施工房屋建筑面积4094.13万平方米,增长36.6%;房屋竣工面积1663.78万平方米,增长25.5%。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7.2万元,比上年提高16.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跃上新台阶。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创下投资增量为历史最大、投资增幅为1999年以来最好的水平。初步统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7亿元,增长1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723.97亿元,增长28.6%,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46.51亿元,增长19.9%,主要项目有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工程、乐滩水电站、南宁至水任高等级公路、北海电厂等;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42.74亿元,增长35.3%,主要有柳州钢铁集团、上汽五菱、南宁烟厂和北海银河高科技等重点技改项目;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0.26亿元,增长59.8%,商品房销售面积490.67万平方米,增长44.5%,其中住宅销售438.12万平方米,增长44.9%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从产业投资看,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大幅提高,完成投资15.95亿元,增长100.8%;第二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完成投资254.41亿元,增长41.8%;第三产业投资继续增长,完成投资453.61亿元,增长21.1%。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工业完成投资300亿元,增长37.3%;其中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13.1亿元,增长67.6%,工业技改投资占技改总投资比重由上年的64%提高到79.2%;工业技改投资中,轻工、黑色金属、机械和有色金属为主的制造业投资完成94.2亿元,增长63.1%;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完成17.75亿元,增长119.9%。技改投资主体实现民间资本占主导地位的新格局,国有单位完成技改投资66.82亿元,增长5%,占更改总投资的比重为46.8%;非国有单位完成技改投资75.92亿元,增长81.2%,占更改总投资的比重为53.2%。

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累计新开工规模以上建设项目5399个,其中重大项目有200个。桂西氧化铝一期工程、钦州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长洲水利枢纽等重点项目正式启动,北海电厂一期工程、桂林和柳州过境公路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龙滩水电站成功实现大江截流,百色水利枢纽工程等在建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平果铝氧化铝二期工程、柳钢高速线材、六景至兴业高速公路、南宁至坛洛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达到1011公里。农林水利、能源交通、城市基础设施、教育等一批国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大中型发电机组容量2.8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129.8万千伏安;新建公路2502公里,增长21.8%,其中新建成高速公路189公里;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187万吨;新增光缆线路长度46145芯公里,增长214.8%;新增数字蜂窝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40万户,增长26.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活跃,消费热点持续见旺。初步统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4.15亿元,增长9.6%。分城乡看,全年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4.62亿元,增长12.1%;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49.53亿元,增长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81.37亿元,增长13.6%;餐饮业零售额139.38亿元,增长9.2%。分商品看,汽车、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建筑及装潢材料等商品继续旺销,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汽车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分别为31.63亿元、2.72亿元、4.20亿元和0.42亿元,分别增长334.7%、93.4%、78.9%和371.6%。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外贸出口在上年取得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形成快进快出的良好格局。初步统计,全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1.92亿美元,增长31.4%。其中,出口总额19.70亿美元,增长30.7%,出口额创1998年以来最好水平;进口总额12.22亿美元,增长32.3%。外贸出口呈现对欧盟、日本和美国市场出口持续加快、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规模继续扩大、民营企业出口大幅增长的新特点。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3.92亿美元,增长31.8%;加工贸易出口2.64亿美元,增长7.4%。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3.93亿美元,增长33.4%;高技术产品出口0.32亿美元,增长42.3%。从出口市场看,对美国出口2.19亿美元,增长39.1%;对日本出口1.81亿美元,增长49.7%;对欧盟出口3.54亿美元,增长48.3%;对东南亚国家联盟出口5.52亿美元,增长24.8%;对中国香港地区出口2.76亿美元,增长7.2%;对拉丁美洲出口0.43亿美元,增长20.8%;对非洲出口0.49亿美元,增长22.2%。在进口产品中,机电产品进口3.36亿美元,增长37.9%;高技术产品进口0.9亿美元,增长56.1%。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广西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利用外资情况良好。初步统计,全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6.9亿美元,增长11.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额4.56亿美元,增长9.3%。全年有28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广西有合作项目。

引进区外境内资金取得新进展。一批国内大集团和民营企业到广西合作开发,“百企入桂”有新的进展,初步统计,全年实施国内经济协作项目1700多项,引进区外境内资金110亿元。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取得新成绩。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0.39亿美元,增长48.9%;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0.22亿美元,增长22.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243.03亿元,增长10.5%。

交通运输业克服非典疫情影响持续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936.77亿吨公里,增长8.8%。其中,铁路605.67亿吨公里,增长12.0%;公路217.10亿吨公里,下降0.7%;水路119.06亿吨公里,增长17.5%。完成货运量3.29亿吨,增长1.7%,其中铁路0.65亿吨,增长15.4%;公路2.42亿吨,下降0.7%;水路0.28亿吨,增长14.5%。完成旅客周转量478.83亿人公里,下降4.7%。其中,铁路105.21亿人公里,下降10.1%;公路367.35亿人公里,下降4.0%;水路2.27亿人公里,下降15.8%。完成客运量4.36亿人,下降5.0%,其中铁路0.19亿人,下降10.1%,公路4.05亿人,下降4.6%;水运0.08亿人,下降7.7%;民航0.04亿人,下降14.6%。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4409万吨,增长18.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642.7万吨,增长31.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讯业高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172.50亿元,增长39.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62.20亿元,增长41.5%;邮政业务总量10.3亿元,增长10.0%。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829万门,增长25%;固定电话用户达638.7万户,增长23.5%,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29.5万户,增长20.2%;乡村电话用户209.2万户,增长30.7%。电话普及率达到26.4部/百人,增长7.0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639万户,增长48%,其中,本年新增207.3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150.1万户,增长37.2%。

旅游市场克服非典疫情影响得到逐步恢复。全年全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540.35万人次,下降7.1%;接待外国及港澳台过夜旅游人数64.53万人次,下降50.5%,其中,接待外国人32.87万人次,下降48.4%;接待港澳台同胞31.58万人次,下降52.4%。全年国内旅游收入193.36亿元,下降5.3%;国际旅游收入10.97亿元,下降49.7%。全年出境人数54.99万次,增长173.8%,其中因私出境53.85万人次,增长195.8%。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75.34亿元,比年初增长14.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91.00亿元,比年初增长16.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71.66亿元,比年初增长13.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20.66亿元,比年初增长19.5%。其中,短期贷款1087.88亿元,比年初增长8.2%;中长期贷款1072.43亿元,比年初增长33.3%;个人消费贷款255.80亿元,增长62.3%。

证券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区A股上市公司已达21家。上市公司股票市价总值达353.54亿元。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12.18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7.41亿元,增长18.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84亿元,增长12.4%;寿险保费收入34.49亿元,增长16.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6.08亿元,增长58.8%。全年赔付额13.13亿元,增长8.9%,其中,财产险赔款7.84亿元,增长17.4%;寿险给付3.31亿元,增长12.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给付1.98亿元,增长24.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科技队伍基本保持稳定,年末全区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7.01万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显著。全年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1784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06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287项,软科学成果13项;专利申请量2250件,授权专利1331件;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48项,合同成交金额4.18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到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373家。桂林、南宁、柳州、北海四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总收入340.41亿元,利税36.23亿元,工业总产值292.7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6.00亿元,分别增长30.8%、48.3%、32.5%和29.2%。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5所;招生8.25万人,在校生22.73万人,分别增长20.5%和22.0%。研究生培养单位9个,招收研究生0.26万人,增长50.5%;在校(学)研究生0.58万人,增长43.6%。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424所,招生12.82万人,增长4.9%;在校生32.41万人,增长1.0%。普通高中519所,招生21.68万人,增长5.3%;在校生58.51万人,增长13.4%。初中2471所,招生87.63万人,在校生244.99万人。普通小学16102所,招生77.08万人,在校生491.8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93%。特殊教育学校招生0.29万人,在校生1.59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4.33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推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取得丰硕成果,一批作品获国家级奖项。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文化活动健康活跃。至年末,全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8个,公共图书馆96个(不含乡镇部分),文化馆100个,博物馆41个,档案馆12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1.5万卷(件)。全年报纸出版3.4亿份,各类杂志出版0.62亿册,图书出版2.43亿册(张)。全区共有电视台15座,广播电台1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1.5%和86.7%。

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全区非典疫情无局部暴发流行、无医务人员感染、国家确定非典后无新死亡病例的目标。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责任网、信息报告网、紧急救助网初步建立并发挥了作用。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进一步改善,村设医疗点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常规孕产妇保健覆盖率扩大,计划免疫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初步统计,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其中包括医院、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2713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48个,妇幼保健院(所)10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6个,卫生所和医务室共有164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5个。医院、卫生院床位81267张;卫生技术人员10408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2837人,注册护士37660人。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5个,卫生技术人员4542人。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大,食品卫生、化妆品、公共场所等卫生监督合格率稳中有升。年末全区共有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443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国际重大比赛上,广西体育健儿共获得世界冠军8个;1人1次2项创亚洲纪录。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金牌44枚,银牌47枚,铜牌40枚。体育基础设施和群众运动场所增加,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各族人民体质进一步增强。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年城市(县城以上)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00.82亿元,增长43.1%。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890.65万立方米/日,增长2.0%;污水集中处理能力59.05万立方米/日,增长2.1%;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6.3%和37.7%。城市燃气普及率达61.2%,提高1.7个百分点;城市道路长度为6760.94公里,增长5.3%。公共交通运营车辆4709辆,增长17.1%。新建了一批绿地广场和游园绿地,城市公共绿地面积6110公顷,增长10.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75平方米,增长4.9%。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96个,总投资4503.2万元,增长6.8%。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成绩。到年末全区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77个,增加9个,面积达992.8平方公里,增长16.7%;建成城市噪声达标区53个,面积达410.5平方公里,增长10.5%。生态保护得到加强。全区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7个,其中,国家级11个,增加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7万公顷。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个数共9个,增加2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03年全区出生人口6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86‰;死亡人口32万人,死亡率为6.57‰;全年净增人口3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9‰,上升0.29个千分点。年末全区总人口4857万人,增长0.73%。其中,城镇人口1411万人,占总人口29.06%;乡村人口3446万人,占总人口70.94%。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542万人,占52.34%;女性人口2315万人,占47.66%。0—14岁人口1122万人,占总人口23.1%;15—64岁人口3317万人,占68.3%;65岁及以上人口418万人,占8.6%。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785元,增长6.4%;2003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095元,增长4.1%。

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763.5元,增长6.5%,其中,食品类支出2305.9元,增长4.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376.8元,增长3.9%;医疗保健类支出322.7元,增长33.5%;居住类支出801.1元,增长45.1%;杂项商品和服务类支出177.1元,增长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支出797.8元,下降8.2%;衣着类支出373.6元,下降8.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0.0%,下降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1.3%,下降0.6个百分点。

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0.28亿平方米,增长12.9%;农村竣工住宅面积0.32亿平方米,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1.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1平方米,增加1.2平方米。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19.0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4.36万人,增长40.5%。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64.97万人,增长3.0%;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人数66.23万人,增长4.3%;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5.04万人,增长16.5%。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为98.1%。全区有58.7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至年末,全区各类福利院床位2.59万张,比上年末增长12.12%;福利院收养人数1.77万人,增长18%。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68亿元,增长18.71%。接受社会捐赠0.133亿元。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的广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从2004年1月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例如原来的“广西国内生产总值”改为“广西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