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20:33:02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490次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二○○二年三月一日

2001年,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以及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牢牢把握加快发展主题,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克服特大洪涝灾害以及国外需求减弱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十五"计划和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31.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2%,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6.2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816.89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858.09亿元,增长11.1%。一、二、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26.3∶36.5∶37.2调整为24.9∶36.6∶3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97元,比上年增长7.3%。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8687元,比上年增长7.0%。

市场物价稳中略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6%。其中,城市上涨1.3%,农村下降0.4%。分类别看,八大类价格呈"二升六降"的格局,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升12.6%;居住类上升0.4%;食品类下降7.5%;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8%;衣着类下降3.7%;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3.0%;交通和通信工具类下降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2.3%。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涨2.0%。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区从业人员2578万人,增长0.5%,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21.7万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上年的61.2∶10.9∶27.9变为61.2∶10.4∶28.4。年末全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10.92万人,比上年下降30.4%。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使15.83万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年财政总收入26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8.65亿元,增长21.5%;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1.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3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2.98亿元。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2.5,比上年提高0.8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较为突出;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乏力,工业增长速度减缓;外贸出口、利用外资下降;农民收入增幅偏低,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安全生产隐患较多,市场经济秩序仍比较混乱。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1年,我区农业生产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但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推进,以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抓得紧,措施得力,农业生产仍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2.90亿元,比上年增长4.9%。农作物主要产品产量增多减少。受调减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影响,全年粮食产量1607.3万吨,比上年减少3.6%;甘蔗产量3653.3万吨,增长24.4%;水果产量406.3万吨,增长12.8%;油料产量57.2万吨,下降2.4%;蔬菜产量1709.8万吨,增长6.0%;茶叶产量1.9万吨,增长5.4%;烤烟产量1.8万吨,增长7.7%;蚕茧产量5.6万吨,增长89.5%。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粮经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全年调减粮食种植面积155万亩,减少2.8%;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3969万亩,比上年增加62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由上年的1∶0.71调整为1∶0.75。其中,甘蔗种植面积扩大13.0%,蔬菜面积扩大3.5%。二是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农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优质水稻面积占比重达56.6%,高产高糖糖料蔗面积占比重达70%。三是区域特色农业逐步形成,农业布局趋向合理。优质稻种植逐步向桂北、桂东南和沿海地区集中,玉米向桂西和桂中地区集中。四是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面启动,"三田"建设取得新成绩。已初步建成的南宁、玉林、梧州、贺州和百色右江河谷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开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全年新增"三田"面积249.5万亩。

林业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0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0%,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43万公顷。

畜牧业、水产业持续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07.0万吨,比上年增长6.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44.7万吨,增长6.3%。水产品产量247.8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淡水产品产量83.8万吨,增长4.2%;海水产品产量164.0万吨,增长2.8%。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552.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全年农村用电量30.7亿千瓦小时,增长3.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2.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8万公顷;全区农网改造基本完成,农村通电、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四通"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平稳。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71.2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339.13亿元,增长8.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33.58亿元,增长4.5%。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增加值139.71亿元,增长3.7%;集体企业34.54亿元,增长0.9%;股份制企业111.86亿元,增长12.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8.15亿元,增长26.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7.92亿元,下降2.3%。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132.94亿元,增长7.3%;重工业增加值206.19亿元,增长9.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0%,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一是制糖、煤炭、建材、纺织等行业总量调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取得明显成效,优势产业和产品发展加快。与上年相比,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0.8%,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22.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8.6%;医药制造业增长22.6%。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南宁、桂林、柳州三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值比上年增长31.0%,增幅高于全区23.5个百分点。主要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电子元件增长66.0%,光学仪器增长68.0%,半导体集成电路增长1.4倍。三是五大经济区的区域特色进一步显现,沿海工业园区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45.68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全区资质等级在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94亿元,比上年增长3.3%;上缴税金6.04亿元,增长9.8%。全年施工单位工程19174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7473个,分别比上年增长9.7%和11.3%;施工房屋建筑面积2408.7万平方米,增长3.5%;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124.7万平方米,下降5.4%。房屋建筑优良工程面积42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建筑业亏损企业272个,亏损面2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2001年,在积极财政政策持续作用和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近年来较高的增长速度。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475.19亿元,增长16.9%;集体经济投资53.29亿元,下降11.9%;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94.00亿元,增长10.1%。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24.31亿元,增长15.2%;更新改造投资86.60亿元,增长8.0%,其中用于节约能源、原材料投资2.2亿元,增长1.3倍;用于提高产品质量投资6.63亿元,增长16.7%;房地产开发投资55.58亿元,增长43.7%;其他完成投资8.7亿元,增长39.2%。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得到明显加强。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1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投资136.66亿元,增长16.6%。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第二产业投资122.48亿元,下降9.0%;第三产业投资334.13亿元,增长27.0%。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开工建设了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平果铝氧化铝二期工程、南宁到坛洛高速公路、南宁市三津水厂、防城港11、12号泊位等31项重点项目,是我区历年来重点建设项目开工最多、项目总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了合浦至山口高速公路、六寨至水任二级公路、浮石电站3号机组、广西城乡电网改造、湘桂铁路永州至南宁列车提速项目等11项自治区重点工程。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广西段全线通车。县县通二级公路路网工程建设进展加快,全区实现通二级以上公路目标的县城由上年的38个增加到53个。边境大会战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展开。

基本建设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机组容量7.7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96.0万千伏安;增建铁路复线交付运营里程77.4公里;新建等级公路116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公里,二级公路282公里。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5.8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增长明显快于农村。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63.04亿元,增长11.2%;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72.84亿元,增长6.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28.81亿元,增长6.4%;餐饮业零售额112.73亿元,增长17.1%;制造业零售额47.04亿元,增长6.6%;其他行业零售额147.30亿元,增长15.2%。分商品看,组合音响、微波炉、摄像机、空调器等高档耐用品持续旺销,成为市场消费亮点。城乡集市贸易市场不断发展。年末全区城乡集市贸易市场达3305个,比上年增加37个,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全年成交额68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24.23亿元。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11月,下同)310.45亿元;企业盈亏相抵,净亏损额由上年的0.60亿元降为0.34亿元。

六、对外经济

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需减弱等因素影响,外贸出口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17.9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8%。其中,进口5.62亿美元,增长3.1%;出口12.36亿美元,下降17.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74亿美元。在全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8.66亿美元,下降17.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44亿美元,下降28.6%;一般贸易出口9.90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1.88亿美元,分别下降16.3%和16.6%。机电产品出口2.25亿美元,下降3.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13亿美元,下降13.1%。在进口中,机电产品进口1.58亿美元,增长5.0%;高新技术产品进口0.58亿美元,下降24.0%。

边境贸易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39.52亿元,比上年增长4.6%。

实际利用外资下降。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93项,比上年增长15.4%;合同外资额7.45亿美元,下降22.2%;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85项,比上年增长15.9%;外商投资项目合同外资额5.87亿美元,下降17.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7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84亿美元,下降26.8%。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52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8.8%;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657万美元,下降68.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99.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8%。其中,铁路504.2亿吨公里,增长3.9%;公路212.1亿吨公里,增长1.3%;水运83.2亿吨公里,增长9.4%。完成旅客周转量490.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6%。其中,铁路116.2亿人公里,增长1.5%;公路372.1亿人公里,增长7.0%;水运2.6亿人公里,增长3.5%。民用航空旅客客运量372.8万人,货邮行运输量6.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8.4%。沿海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12.8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057.8万吨,增长10.3%。

邮电通讯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103.66亿元,比上年增长7.6%。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24.8万门,比上年增长13.8%。年末电话用户达408.1万户,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84万户,增长21.6%;农村电话用户124.1万户,增长44.9%。电话普及率达到1455部/万人,比上年增加352部/万人。移动通讯发展迅速,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70万户,其中,当年净增103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66万户,比上年增长2.9倍。

旅游业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全年全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403.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接待外国及港澳台过夜旅游人数124.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4%。其中,外国人54.47万人次,增长7.6%;港澳台同胞69.95万人次,下降4.3%。全年国内旅游收入179.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48亿美元,下降5.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基本稳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18.94亿元,比年初增加249.73亿元,增长11.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93.97亿元,增长4.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38.95亿元,增长12.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64.05亿元,比年初增加147.08亿元,增长9.1%。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81.26亿元,比年初增加93.50亿元,增长15.9%;短期贷款余额955.74亿元,比年初增加46.01亿元,增长5.1%。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继续发展。年末全区A股上市公司已达19家,其中当年新增加2家。上市公司股票市价总值达474.15亿元。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9.82亿元。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3.31亿元,增长9.5%;寿险保费收入18.50亿元,增长15.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3.24亿元,增长17.8%。全年赔付额1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付额7.72亿元;寿险给付6.9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1.16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首轮科技创新计划实施成效显著,科技与经济结合取得新的突破。年末全区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9.6万人,比上年增长0.1%。全年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4209项,其中新增1300项。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01项,专利申请量1838件,比上年增加76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117项,合同成交金额3.78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到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330家,比上年增加57家。桂林、南宁、柳州三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204.92亿元,利税18.07亿元,工业总产值171.3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3.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0%、25.0%、31.0%和38.0%。

全社会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共组织科技人员下厂下乡15万人次,建立科普基地117个。开展科普活动9653次,举办各种科技培训12万期(次),培训有关人员达800万人次。

科研院所改革改制工作积极稳步推进,一批科研院所创办的科技型经济实体逐步发展壮大。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区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9个,招收研究生1547人,比上年增长69.6%;在校(学)研究生3057人,比上年增长48.6%。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0所,招生5.85万人,比上年增长24.0%;在校生15.16万人,比上年增长28.6%。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533所,招生11.88万人,比上年增长3.6%;在校生35.49万人,比上年减少5.9%。普通高中共有501所,招生17.12万人,比上年增长11.6%;在校生43.6万人,比上年增长18.1%。初中2554所,招生91.16万人,比上年减少5.1%;在校生249.36万人,比上年减少1.5%。初中毛入学率达95.2%,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全区共有小学16077所,全年招生78.82万人,比上年增长2.7%;在校生525.29万人,比上年减少2.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4%。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471人。

成人高等教育和各种职业教育继续推进。年末,全区拥有成人高校11所,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5.98万人,比上年增长29.8%;在校学生13.37万人,比上年增长32.4%。全年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毕业学员406.04万人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成功举办了200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和全国第十一届"孔雀奖"少数民族声乐大赛。至年末,全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8个,公共图书馆94个(不含乡镇部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8个,档案馆101个,博物馆40个。全区共出版报纸5.97亿份,各类杂志0.55亿册,分别比上年增长6.4%和5.8%;图书2.22亿册(张),下降6.3%。全区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5座,比上年多4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8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86.2%和91%。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34万个,床位8.8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8.5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2.79万人,其中,医生6.13万人,护师、护士4.13万人。全区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5所,卫生技术人员0.65万人。拥有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03个,卫生技术人员0.61万人。农村乡(镇)卫生院1316个,卫生技术人员2.84万人。全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5.5%。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在亚洲锦标赛上,我区体育健儿共获得金牌10枚、银牌1枚;3人3项3次创亚洲纪录,1人1次1项创世界纪录。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金牌29枚,银牌21枚,铜牌10枚。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广泛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年城市(县城以上)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650万立方米/日,增长5.0%;污水处理能力150万立方米/日,增长14.5%;污水处理率达54.5%,比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垃圾处理率达80%,提高1.0个百分点。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2.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道路长度达4020公里,增长8.0%。公交标准运营车数2900标台,增长11.8%;出租汽车数9500台,增长4.0%。建成了一批绿地广场和游园绿地,城市市容进一步美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各级环境监测站63个,比上年增加3个;环境监测人员1142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85个,总投资0.77亿元。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成绩。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62个,比上年增加29个,面积达698.2平方公里;建成城市噪音达标区65个,比上年增加36个,面积达379.2平方公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全区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2个,其中,国家级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1.2万公顷。生态示范区建设单位8个。

十二、人口

人口再生产继续向低生育水平转变。据抽样调查,2001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3.8‰,死亡率为6.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7.9‰下降到7.7‰,较好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人口增长控制目标。年末全区总人口4788万人,比上年增加37万人,增长0.8%。其中,城镇人口1350万人,占总人口28.2%;乡村人口3438万人,占总人口71.8%。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506万人,占比重52.3%;女性人口2282万人,占比重47.7%。0-14岁人口1254万人,占总人口26.2%;15-64岁人口3184万人,占总人口66.5%;65岁及以上人口350万人,占总人口7.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1年,由于国家增资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政策落实到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666元,比上年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225元,增长7.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44.3元,比上年增长4.3%。

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2306.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农村竣工住宅面积2677万平方米,增长1.7%。年末,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4.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17.7万人,比上年下降3.1%;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2万人,比上年增长61.7%。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87万人,增长1.4%;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人数58.5万人,增长7.3%;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5万人,增长67.5%。至年末,全区民政部门办优抚、社会福利事业的单位682个,床位1.8万张,比上年末增长11.8%;福利院收养人数1.1万人,增长10.0%。全区有51.8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98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0%和91.3%。接受社会捐赠0.47亿元。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广西统计年鉴-2002》为准;

2、本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