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20:32:18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176次

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区认真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工作重点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围绕促进增长、提高效益、增强实力、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狠抓落实,奋力拼搏,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绩。较好的完成了"九五"时期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宏观调控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35.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7.2%和4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6.64亿元,分别增长0.2%和35.2%;第二产业增加值741.51亿元,分别增长8.6%和53.6%;第三产业增加值757.40亿元,分别增长11.6%和51.0%。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7933元,比上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5.1%和36.9%。

财政收支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区财政收入220.01亿元,比上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9.4%和6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7.05亿元,比上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10.1%和85.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0.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在主要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9.8%、7.1%、19.3%和21.4%。全区财政支出25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24.1%,支农支出增长8.6%,农林水气象事业费增长13.1%,科学事业费增长18.8%,教育事业费增长13.3%,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12.5%,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75.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较突出,第二产业比重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农民增收困难;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投资需求不足等。

二、结构调整与国企改革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2000年,全区各地结合实际,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加大了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农业方面:种植业结构继续改善,先进适用技术和良种进一步推广应用。粮食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71.7千公顷,下降1.9%;甘蔗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44.2千公顷,下降8.0%;优质稻面积所占比重比上年明显提高。蔬菜、烤烟、药材等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其中,蔬菜、烤烟、药材种植面积分别增长10.3%、21.1%和18.7%。"三田"建设面积增加;良种畜禽和水产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

工业方面:围绕总量控制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加大了对糖业、汽车、有色金属、造纸、建材、食品、煤炭和制药等行业的改组改造力度,狠抓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培育壮大了一批有特色、有潜力、有效益的产品。全年新产品产值达11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关闭、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能耗高、效益差的小企业,淘汰了一批过剩生产能力。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取得新突破。据初步统计,到2000年末,全区跟踪监测的120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已有76家按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形式初步完成改制并开始按公司制运作。已改制的企业"新三会"制度基本建立。有75.0%的公司成立了股东会,90.8%的公司成立了监事会,97.4%的公司成立了董事会。

国有企业扭亏脱困工作成效显著,三年扭亏脱困目标基本如期实现。全区列入国家三年脱困目标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面由上年末的30.5%下降至21.7%,亏损额比上年下降了57.9%。

三、农业

农业生产克服了严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并在上年较高增速的基础上保持增长。2000年,我区农业生产虽然遭受了严重霜冻和干旱的影响,但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推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各项具体措施以及抗灾工作落实得较好,农业生产仍取得一定成绩。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6.9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农业下降4.7%;林业增长1.6%;畜牧业增长8.6%;渔业增长4.2%。受调减种植面积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甘蔗、水果均比上年减产,其中,粮食产量1667.2万吨,比上年下降3.2%;甘蔗产量2937.9万吨,下降8.8%;水果产量360.1万吨,下降11.1%,其中,龙眼下降49.7%,荔枝下降53.1%。黄红麻产量1.2万吨,下降16.4%;油料产量58.6万吨,增长7.1%,其中花生49.6万吨,增长10.4%;蔬菜产量1613.2万吨,增长18.0%;烤烟产量1.7万吨,增长24.9%。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年末生猪存栏2415.6万头,比上年增长4.6%,家禽存栏21015.5万只,增长5.5%。全年生猪出栏2756.9万头,增长8.2%;肉用牛出栏108.9万头,增长9.0%;山羊出栏165.0万头,增长9.3%。全年肉类总产量287.3万吨,增长9.3%。其中,猪牛羊肉230.1万吨,增长7.7%;牛奶产量1.7万吨,增长25.8%。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239.9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海水产品159.5万吨,淡水产品80.4万吨,分别增长2.6%和6.5%。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7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39.1万公顷。生态林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林基地建设以及森林管护等工作继续得到加强。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467.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57.8万吨,比上年增长2.6%。农村用电量29.6亿千瓦小时,增长3.5%。年末耕地面积265.3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50.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万公顷;全区农村通电、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四通"程度进一步提高。到年底,全区通汽车村委会1.41万个,比重上升到95.5%;通电话村委会1.18万个,比重上升到79.5%;自来水受益村达0.78万个,比重上升到52.7%。

四、工业和建筑业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扭亏脱困工作的力度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推进,以及国内外需求的扩大,2000年,我区工业生产形势逐步好转,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616.26亿元,比上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9.0%和52.4%。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316.35亿元,增长9.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29.82亿元,增长7.3%;集体企业41.21亿元,增长8.4%;股份制企业91.96亿元,增长14.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0.02亿元,增长10.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5.86亿元,增长6.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快于轻工业。全年轻工业增加值124.34亿元,增长3.1%;重工业增加值192.01亿元,增长14.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9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降明显。(见表1)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9.89,比上年提高19.57点。实现销售收入95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34.91亿元,增长4.1倍。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6.22亿元,增长6.4倍;亏损企业亏损额17.29亿元,下降38.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12.56亿元,下降39.1%;大中型亏损企业亏损额9.53亿元,下降46.7%。企业亏损面41.9%,下降5.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为48.5%,下降5.5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全区39个工业行业中,有14个行业实现利润有不同幅度增长;有10个行业实现了减亏,其中,煤炭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净亏损额分别下降14.6%、40.8%。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5.2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全区资质等级在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7.56亿元,增长2.0%;实现利润1.1亿元;上缴税金5.17亿元,增长2.2%;全年施工单位工程16100个,比上年增加940个;施工房屋建筑面积2560万平方米,增加131.2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224.6万平方米,增加12.1万平方米。建筑业亏损企业230个,亏损面17.8%。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00年,全区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国债投资和国内银行资金比较宽裕的有利时机,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扩大投入规模,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0亿元,比上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6.4%和55.9%。"九五"时期,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投资2808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1493亿元,年均增长9.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411.73亿元,增长10.4%;集体经济投资55.43亿元,下降1.7%;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62.47亿元,下降1.1%。分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281.81亿元,增长7.2%;更新改造投资80.21亿元,增长14.4%;房地产开发投资38.91亿元,增长18.2%。

投资结构在调整中继续得到改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16.63亿元,比上年增长5.4%;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116.57亿元,增长12.8%。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7.0亿元,比上年增长17.1%;第二产业投资137.61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投资267.12亿元,增长9.3%。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建设建成了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了钦州港进港航道、六景至兴业高速公路、广西220千伏电网工程、防城港跨海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了天生桥一级和二级水电站、宜州至柳州高速公路、南宁至吴圩高速公路、来宾火电厂B厂、防城港九号和十号泊位等19个自治区重点项目。全面启动了边境建设大会战,竣工了一批项目。

基本建设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大中型发电机组容量78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129万千伏安,其中,城乡电网改造18.3万千伏安;新建等级公路186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7公里;新扩建万吨级港口码头年吞吐量264万吨。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较快增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16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70.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铁路485.1亿吨公里,增长17.0%;公路209.4亿吨公里,增长3.6%;水运76.0亿吨公里,下降6.7%。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465.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6%。其中,铁路114.5亿人公里,增长8.6%;公路347.9亿人公里,增长4.7%;水运2.5亿人公里,增长0.8%。沿海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767.7万吨,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959.5万吨,增长15.3%。

邮电通讯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按不变价计算)95.3亿元,比上年增长45.6%。年末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1.51万皮长公里,比上年增长2.7%。全年新增电话交换机54.4万门,总容量达到373.2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1094部/万人,比上年增加480部。移动通讯发展迅速,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64万户,其中,当年新增88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23.17万户,比上年增加5.6倍。

七、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9.16亿元,比上年增长8.6%,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0.0%。通讯器材、建筑装璜、新兴家电等商品销售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增长领先农村。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16.33亿元,增长9.2%;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42.83亿元,增长8.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90.88亿元,增长12.1%;餐饮业零售额96.3亿元,增长8.8%。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年成交额67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生产资料市场交易逐渐回升,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2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

"九五"期间,全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3669.5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1954.25亿元,年平均增长10.0%。

八、对外经济

2000年,我区外贸工作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即将加入WTO两个机遇,充分利用国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复苏,以及国家实施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的有利时机,继续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化外经贸体制,优化外商投资、出口市场、出口经营主体、出口产品、贸易方式等五个结构,进一步加大招商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方向,使对外贸易呈现良好的恢复性增长,利用外资保持一定规模。

外贸进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进口5.45亿美元,增长7.6%;出口14.91亿美元,增长19.6%。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9.46亿美元。在全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11.82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2.25亿美元,分别增长29.7%和5.3%。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其中,初级产品出口2.34亿美元,增长6.7%;工业制品出口12.57亿美元,增长22.3%。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分地区看,对亚洲出口8.04亿美元,增长9.5%;对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出口分别为3.58亿美元、2.42亿美元、0.32亿美元和0.23亿美元,分别增长25.7%、55.4%、55.3%和25.8%;对非洲出口0.32亿美元,下降2.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边境贸易保持活跃。全年实现边境贸易额37.81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实际利用外资保持一定规模。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54项,比上年增长7.2%;合同外资额9.57亿美元,增长31.3%;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48项,比上年增长11.2%;外商投资项目外资额7.15亿美元,增长6.2倍。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5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8.2%,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04亿美元,下降16.9%。

"九五"期间,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2.47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加20.08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5.73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加9.98亿美元。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取得新成绩。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市场由上年的22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31个。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0.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9%;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0.52亿美元,增长13.0%;在外劳务人员数0.11万人,增长18.8%。

九、旅游业

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再创历史新高。2000年,我区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和广度,多渠道筹集和引进旅游项目建设资金,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同时,狠抓了行业管理,加大整顿旅游市场力度,严厉打击旅游行业的非法行为,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使旅游业在上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全年全区国际旅游接待入境游客124.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7%。其中,外国人50.63万人次,港澳台同胞73.07万人次,华侨0.33万人次,分别增长36.2%、81.6%和15.8%。国内旅游接待人数达3951.21万人次,增长7.7%。全年旅游总收入168.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62亿美元,增长43.8%;国内旅游收入146.85亿元,增长7.2%。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效益已经显现。

十、金融和保险业

2000年,在国家稳健货币政策作用下,全区金融运行健康平稳,货币供应量增加,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增强。

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69.07亿元,比年初增加260.25亿元,增长13.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65.74亿元,增长17.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74.42亿元,增长9.3%。储蓄存款分流显著,居民资金向消费、国债、证券市场分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13.25亿元,比年初增加160.9亿元,增长11.1%。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514.12亿元,增长16.0%;短期贷款余额942.60亿元,增长5.8%。贷款投向与信贷结构调整方向基本一致。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2.13亿元,增长2.3%;寿险保费收入16.10亿元,增长22.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71亿元,增长19.4%。全年赔付额11.3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财产险赔付额5.59亿元;寿险给付4.64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1.16亿元。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2000年,我区进一步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六大科技创新计划全面启动,产品创新步伐加快,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58项,比上年增加35项。全区专利申请量1762件,比上年增加158件,增长9.9%。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912项,合同成交金额1.77亿元。

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至年末,全区拥有普通高等院校30所,全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4.72万人,比上年增长44.7%;在校生11.79万人,增长30.6%。全年共招收研究生0.09万人,比上年增长49.5%;在校研究生0.21万人,增长29.3%。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27所,招生4.10万人,在校生15.87万人。普通高中464所,招生15.34万人,在校生36.93万人,分别增长22.0%和19.3%。普通初中2555所,招生94.5万人,在校生248.7万人,分别增长2.7%和5.4%。初中毛入学率达91.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区共有小学16109所,全年招生76.76万人,在校生536.7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7%;小学学生缀学率0.8%。

成人高等教育和各种职业教育较快发展。年末,全区拥有成人高校11所,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4.61万人,比上年增长67.0%;在校学生10.1万人,增长33.8%。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9.51万人。全年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335万人次。全区扫除文盲人数7.65万人,比上年增长20.6%。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成功举办了2000年南宁国际民歌节和第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全区有6项21件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至年末,全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7个,公共图书馆96个(不含乡镇部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8个,档案馆101个,博物馆41个。全区共出版报纸5.6亿份,各类杂志0.52亿册,图书2.37亿册(张)。全区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8座。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了654个行政村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85.2%和90%。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1.37万个,床位8.54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8.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2.7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6.08万人,护师、护士4.03万人。拥有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03个,卫生技术人员0.59万人。贫困县医院的建设和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得到加强,全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5%,农村饮用安全卫生水受益率达到85%。

体育事业取得优异成绩。在第27届奥运会中,我区运动员获得金、银牌各1枚和2枚。在其他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我区体育健儿共获得金牌5枚、银牌3枚。为祖国、为广西赢得了荣誉。全民健身活动继续深入广泛开展。各类健身活动场所、场馆不断增加。

十三、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年城市建设完成投资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619万立方米/日,增长1.6%;污水处理能力118万立方米/日,增长4.0%。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3.0%,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城市道路长度达3680公里,增长2.2%。公交营运车辆2400辆,运营出租车9125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3.0%。建成了一批绿地广场和游园绿地,城市市容进一步美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果。年末全区各级环境监测站60个,环境监测人员1104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690个,总投资7.22亿元。年内关停并转污染企业246家。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33个;建成城市噪音达标区29个;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全区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2个,其中,国家级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1.2平方公里。

十四、市场物价与人民生活

市场物价在低位上逐步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3%,但降幅比上年缩小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3.4%;衣着类下降0.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1.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下降8.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1.4%;医疗保健用品类下降2.5%;居住类上升5.9%;服务项目类上升13.6%。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4%,降幅比上年缩小1.4个百分点。

全年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0.1%,农产品收购价格下降7.2%;工业品出厂价上升5.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0.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升1.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34元,比上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3.8%和21.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852元,增长5.8%。

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2136.56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3263.2万平方米。年末,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18.91平方米和23.4平方米,比1995年末分别增加4.4和5.2平方米。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下岗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区从业人员256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21万人。年末全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15.68万人。通过各种途径使7.29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人口11.3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继续推进。年末全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24.6万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84.9万人;领取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人数54.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统筹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共96万人。至年末,全区共有敬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616个,床位1.55万张,有10.8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共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2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38亿元。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以《2001年广西统计年鉴》为准;

2、本公报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有关数据请参阅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另行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