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20:31:21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78次

1999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制定的努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及“1234610”农业和农村工作思想,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整顿,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开拓市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着力抓好科技与经济结合和扩大对外开放,全力开展扶贫攻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村结构得到调整,农业生产又获得好收成,农产品质量提高;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整体上扭亏为盈,国有企业在年脱困目标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以交通、邮电、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投资继续增长,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保持一定规模;市场稳中有升;物价持续低位运行;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运行平稳,银行存贷款继续增加;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社会稳定。

初步统计,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1.68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0.25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711.22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710.21亿元,增长10.1%。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结构调整进展不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降幅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增大。

一、农      业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1999年全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区党委提出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1234610”工作思路,继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努力实施种子工程,“三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农业生产克服了严惩干旱和霜冻的灾害,取得了全面丰收。据统计,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3.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全区粮食总产量达1722万吨,比上年增长1.2%,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稻谷1427.4万吨,增长0.3%,玉米178.8万吨,增长6.3%。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甘蔗3220.6万吨,比上年减少10.1%;花生44.9%万吨;增长5.7%;黄红麻1.4万吨,下降9.7%;烤烟1.4万吨,下降42.6%。水果产量喜获丰收,创历史新高。全年水果产量405.2万吨,增长24.8%,其中名优水果龙眼产量31.2万吨,增长87.7%,荔枝产量31.0万吨,增长1.9倍。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区重点抓好防护林、生态林五大工程建设,全年植树造林6.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1%;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2.7公顷,封山育林面积425.3万公顷,生态环境继续得到改善。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区肉类总产量262.9万吨,比上年增长4.8%;牛奶产量1.3万吨,增长9.0%;肉猪出栏头数2546.9万头,增长5.0%;生猪年末存栏量2309.5万头,增长10.8%;大牲畜年末存栏数808.8万头,比上年减少0.7%。

水产品产量增加,全年水产品产量达230.9万吨,增长6.2%,其中淡水产品产量75.5万吨,增长5.8%;海水产品产量155.4万吨,增长6.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375.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53.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农村用电量28.6亿千瓦小时,增长3.3%;目前全区拥有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7.8万公顷。全年完成除险加固大中型水库14座,水利渠道硬化264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0平方公里,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整体上实现了扭亏为盈。1999年,我区工业在面临较多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广泛深入地推进以产品和产品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的企业改革整顿,继续深入开展“三项制度”改革,加大扭亏增盈工作力度,全区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并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

工业生产方面:初步统计,1999年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1636.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完成工业增加值593.01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09.5亿元,增长7.0%。全区国及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634.9亿元,增长6.5%;股份制企业产值127.8亿元,增长13.8%;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产值98.2亿元,增长12.0%,均快于国及及国有控股企业生产增长速度。重工业完成产值523.1亿元,增长7.6%,比轻工业快1.2个百分点。在四大支柱产业中,制糖业和有色金属业生产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分别完成产值99亿元和103.7亿元,增长7.8%和14.0%;水泥和汽车制造业受市场及结构调整影响,生产保持低速增长,仅比上年增长0.6%和3.0%。重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钢材增长14.6%,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9.0%,金属切削机床增长37.2%,平板玻璃增长158.5%;机制糖产量增长8.6%。化学纤维增长42.7%。布、原煤、木材、化肥和汽车等5种产品产量受市场的影响,产量有所下降,分别比上年下降13.9%、19.6%、3.9%、5.2%和12.4%(见附表一)。工业产销街接较好。从5月份起,连续8个月月度工业产品产销率均保持100%以上,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0%。

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大幅上升。1999年全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7.9,比上年提高了11.9个百分点。全区工业整体上实现了扭亏为盈,结束了从1996年以来一直处于净亏损的局面。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70亿元,与上年的净亏损额13.30亿元相比,整体上实现扭亏为盈。国有企业大幅减亏,由上年净亏损14.24亿元减为3.76亿元,减亏幅度达73.6%;国有和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增产最为明显,1999年实现利润由上年的净亏损6.78亿元一举扭转为盈利2.82亿元。

表一: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计算单位1999年比上年增减%

纱 万吨8.456.1

布亿 米0.83 -13.9

发醇酒精万 吨24.3016.1

机制糖万 吨374.308.6

卷烟万 箱82.75-5.3

彩色电视机万 台0.41-83.9

原煤万 吨816.06-19.6

原油加工量万 吨56.24-7.6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247.300.9

钢万 吨118.858.3

钢材万 吨108.2714.6

十种有色金属万 吨52.3119.0

其中:铝万 吨16.585.0

铅万 吨6.9853.0

锌万 吨21.2915.6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锡万 吨3.7214.3

水泥万 吨2062.552.7

木材万立方米336.40-3.9

硫酸万 吨63.011.8

化肥万 吨46.14-5.2

化学农药万 吨1.4311.2

发电设备万千瓦7.46-47.9

金属切削机床万 台0.2637.2

汽车万 辆10.22-12.4

小型拖拉机万 台11.239.3

程控交换机万 线0.13-9.3

内燃机万千瓦976.4111.6

建筑业继续发展,实现利税大幅增加。全区建筑业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3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7%;劳动生产率39779元/人,比上年提高11.0%;实现利税总额8.64亿元,比上年增长32.3%;人均利税2341元,增长34.5%。全年施工单位工程15044个,比上年增加558个;施工工程招投标承包面34.5%,高于上年3.5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1999年,在投融资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全区各地想方设法增加投入,使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一定增幅,并建成了一批重点项目。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22.07亿元,比上年增长8.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投资299.23亿元,增长8.2%,非国有经济投资322.84亿元,增长9.4%,增速快于国有经济1.2个百分点。按管理渠道分,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59.84亿元,增长8.0%,更新发行投资70.10亿元,增长0.5%,房地产投资32.93亿元,增长0.8%。全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其他投资、房地产新增固定资产173.22亿元,下降1.6%;项目建成投产率43.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5.7%。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资金主要投向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7.13亿元,比重由上年的1.6%上升为1.9%;能源工业投资62.52亿元,比重由上年的13.3%上升为16.5%;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高达105.95亿元,占国有及其他投资的28.0%;机械电子工业投资7.98亿元,比重由上年的2.0%上升为2.1%。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列入全区重点建设项目87个,其中有工作量的58个,完成投资119.3亿元。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已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南宁市管道燃气一期工程、北海市白水塘垃圾处理厂、王灵至三岸高速公路、西江航道二期工程四台发电机组、防城港九、十号泊位码头主体工程等。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新增高速公路136公里。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区交通运输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出各种优质服务新项目,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生产持续发展。全区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137.77亿元,比上年增长9.2%。货物周转量完成743.3亿吨公里,增长3.0%,其中:铁路414.5亿吨公里,增长0.9%;公路254.1亿吨公里,增长33.4%;水运74.7亿吨公里,下降18.3%。港口货物吞吐量2505万吨,增长12.1%,其中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525万吨,增长17.9%。旅客周转量完成436.9亿人公里,增长15.0%,其中:铁路104.7亿人公里,增长14.5%;公路329.8亿人公里,增长12.7%;水运2.4亿人公里,下降7.0%。

邮电通讯业持续高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量6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全区新增局用交换机容量21.39万门。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数达到3.01万户,增长1.86倍。已通电话行政村达13037个,占全部行政村的87.7%。

五、国内贸易与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1.2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城乡消费同步增长,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7.57亿元,增长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3.70亿元,增长7.3%;私营和个体商业增势较为强劲,全年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1.87亿元和399.56亿元,分别增长49.0%和15.8%,股份制经济19.14亿元,下降13.1%;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120.97亿元,增长3.0%;集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102.93亿元,增长0.2%。各种其它经济126.8亿元,下降4.0%;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比较活跃,分别增长12.2%和9.6%。

物价总水平有所回升。受扩大内需政策实施、粮价回升、燃料提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物价总水平有所回升,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7.2,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由于粮食价格平稳回升,带动食品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从而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0.7个百分点。在所调查的十四类商品中,价格指数比1998年提高的有五类,其中燃料类提升幅度最大,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了14.3个百分点。

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下降6.4个和4.4个百分点;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比上年略有回升,但仍下跌12.4个百分点(见表二)。

表二:

1999年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类别指数(上年=100)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7.2

城市96.8

农村97.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7.7

城市97.2

农村98.2

食品95.9

粮食98.3

肉禽及其制品93.0

油脂类94.6

蛋类94.0

水产品类95.7

鲜菜97.6

衣着98.8

家庭设备及用品98.4

医疗保健100.3

交通和通讯工具89.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97.9

居住100.8

服务项目102.9

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指数96.4

化肥94.4

农药93.5

薄膜91.3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87.6

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93.6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5.6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96.1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保持一定规模。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严峻局面,全区外贸系统和外贸企业知难而进,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通过进一步提高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等政策措施,以及加大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拓展出口渠道,搞好出口服务等工作力度,使外贸出口在下半年出现了止跌回升的良好势头。全年海关外贸进出口总额17.5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7.2%,其中出口总额12.47亿美元,下降30.8%,进口总额5.06亿美元,下降16.3%。边境贸易成交活跃,全年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35.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出口24.95亿元,增长1.2%;进口10.15亿元,增长5.4%。由于新签外商投资项目减少、规模小,利用外资不够理想,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27个,比上年减少了39个,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额6.91亿美元,增长7.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2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8.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37亿美元,下降28.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1999年我区把发展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增加投入,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力度,逐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使其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接待国际旅旅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幅度上升并不断创出新高。全年接待境外旅游游客人数77.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2%。其中接待外国游客37.17万人次,增长33.0%;港澳同胞16.71万人次,增长42.1%;台湾同胞23.52万人次,增长94.6%。国际旅游收入15.15亿元,增长26.7%,其中:商品性收入4.42亿元,增长21.4%;劳务性收入10.73亿元,增长29.0%。

七、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年全区完成财政收入200.38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1.58亿元,增长11.1%,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分别增长54.2%和20.4%,成为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年财政支出22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27.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增长18.2%,科技三项费用增长11.0%,支农支出增长11.9%,教育支出增长13.3%,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2.5倍。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全区金融系统加大了改革力度,更加注重贷款投资风险的防范,信贷管理进一步规范,推出房改、消费信贷业务,信贷业务范围扩大,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10.1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3.16亿元,增长11.9%。在国家一再调低利率及开征储蓄利息税的情况下,居民存款增势不减,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1257.2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存款107.18亿元,增长9.3%。随着企业效益好转,企业存款增加较多,年末企业存款余额564.8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4.47亿元,增量比上年同期多了三成以上。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719.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1%,新增贷款114.1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06.38亿元,比年初增贷49.05亿元,中长期贷款485.69亿元,比年初增贷50.14亿元。基本建设贷款增多,年末贷款余额317.24亿元,比年初增贷了36.18亿元;技术更新改造贷款继续减少,比上年末减少了1.08亿元。资金投向重点突出,工、农、商三块共投入资金贷款761.28亿元,占了全部短期贷款的68.8%,其中:年末工业贷款余额321.95亿元,商业贷款余额329.00亿元,农业贷款余额110.33亿元。货币回笼增加,年末回笼资金98.31亿元,比上年增加19.18亿元。

保险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随着住房、医疗、教育等重大改革措施的具体实施,居民保险意识增强,居民购买少儿保险、医疗及养老保险增多。全年保险承保额为5059.42亿元,增长3.6%,保费收入27.25亿元,增长13.0%,其中财险收入11.85亿元,人身险收入15.4亿元,全年赔付额11.97亿元(含满期死伤医疗给付)。

八、人口与就业

人口过快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发展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据抽样调查,1999年全区年末总人口为4713万人,比上年增长0.8%,比国家计划少增24万人。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080万人,农村人口3633万人。全区出生人口70万人,比计划少生2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96‰,人口死亡率为6.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3‰,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已连续4年低于全国水平。

就业结构有所变化,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年末全区职工人数328万人,比上年减少7.5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59.1万人,减少4.1万人;集体单位职工36万人,减少3.5万人;其它经济类型单位职工32.9万人,增加0.1万人;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94.5万人,增加12.1万人;职工工资总额200.4亿元,增长3.7%;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6100元,增长5.6%。由于调整产业结构,企业关停、并转工作进程加快,年内下岗职工增多,年末国有企业下岗人员达12。78万人,比上年增长7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1.6万人,减少13.4%,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3%,比上年略有升高。由于各级政府加快了实施“再就业工程”进度,全年安置就业人员15.86万人,但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社会保险体系配套措施逐项出台,目前已有263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其中离退休人员60万人),比上年增加42万人。

九、人民生活、福利和环境保护

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0元,比上年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48元,增长3.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587元,比上年增长4.7%。消费虽仍以吃为主,但质量有所提高。吃的消费年人均2034元,占消费性支出比重44.3%,比上年低2个百分点;人均文教娱乐消费622元,所占比重为13.6%;旅游消费82元,比上年增长53.8%;人均居住消费587元,所占比重为12.8%。但由于部分企业经济效益较差,下岗职工增多,部分下岗职工生活有所下降。1999年我区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区又有100万人摆脱了贫困。目前农村尚有部分农民生活处于贫困线之下,扶贫工作仍十分艰巨。

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城镇工住宅面积2286.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8.79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388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福利彩票的兴起推动了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全区共销售福利彩票2.6亿元,提取社会福利资金6979.5万元,接受社会捐赠款405.3万元。全区拥有福利病床13886张,共收养8920人,城乡发放各种社会救济金额7172.1万元,发放救济271万人次。

环境保护及治理污染工作力度加大,居民生活环境日益改善。全年实施工业污染环境治理项目596个,完成污染治理项目投资3.67亿元,比上年增加1.95亿元;全区共建立自然保护区6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4.64万公顷。

十、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研硕果累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有新的突破。全区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77.6万人。全年共取得部级以上科研成果32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由广西主持的3项,广西参与的2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将125项。全区全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有:稀土-铁-过渡金体系相图及其化合物的磁性研究、广西江河沿岸易涝农田避涝粮食增产综合技术措施研究开发、杉木遗传改良及速生丰产组装配套技术推广,a-蒎烯合成芳樟醇工业化生产、600mm料层生产技术在50平方米烧结机上的开发与应用等。高新技术成果、科研成果商品化程度提高,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533项,成交金额25343.60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教育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全年共招收研究生610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生32956人,增加7141人;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28.35万人(含技工学校学生),比上年减少1.08万人;年末初中在校生36.07万人,增长2.6%;小学在校生596.46万人,减少5.7%;7-12周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5%;以资助失学儿童为目的的“希望工程”、“希望之星”等扶贫助学活动成效显著,使大部分失学儿童重新实现了入学就读的愿望。

文化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8个,文体馆101个,公共图书馆195个,博物馆37个,电影放映单位1163个,全年共放映电影11.16万场,观众达1225.19万人次。全区拥有无线电视台26座,无线广播电台22座,有线广播电视台1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3.5%,电视人口覆盖为88.3%。全年共出版报纸55421万份,各种杂志5053万册,图书27161万册,以上三种报刊数量均比上年增加。群众办文化生活水平层次不断提高,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以及民族艺术表演,新年交响音乐会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年末拥有医院(含卫生院)病床数8.32万张,比上年增加0.1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2.53万人,比上年增加0.15万人,其中医生6.08万人,增加0.08万人;护师、护士3.99万人,增加0.10万人。各种医疗设备进一步完善,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有了根本的保障。

体育事业捷报频传。在参加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我区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共夺得金牌40枚,银牌42枚,铜牌44枚。全民健康意识增强,各种体育锻炼项目广泛开展,大大提高了全民整体健康水平。

2000年3月8日

注明: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以《2000广西统计年鉴》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项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速按不变价计算。

3、除有注明外,工业数字均为全部国有工业和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