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6 20:16:36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12次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1986年3月17日)

1985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改革、搞活、开放的方针,全面开展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特点是工业生产和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改变了前几年发展缓慢的局面。初步统计,全年社会总产值(注一)为32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3%。工农业总产值为25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3%。国民收入为15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2%。国内生产总值(注二)为1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8%(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六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完成和超额完成。随着生产的发展,市场活跃兴旺,财政状况好转,人民收入增加,各项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但在我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表现在社会购买力超过商品供应量;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原材料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人口增长仍然过快。

一、农       业

1985年,我区农村改革深入开展,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全年农村社会总产值(注三)按当年价格计算为14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3%。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总产值增长28.07%,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3.71%上升到19.81%。全年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90.35亿元,比上年增长5.64%。扣除村办工业产值,农业总产值为83.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在农业总产值中,林牧渔副业产值比重由上年的40.09%上升到41.51%。

农作物种植结构有较大变化,粮食由于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24.3万公顷,以及遭受自然灾害和对粮食生产抓得不紧,总产量为1117.1万吨,比上年减产91.4万吨。主要经济作物都获得不同程度增产,甘蔗产量创我区历史最高水平,但果蔗向区外运销有一定困难;黄红麻产量大大超过区内需要,供过于求。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85年比上年增长%

粮食1117.1万吨-7.56

油料22.82万吨4.06

其中:花生21.95万吨5.33

甘蔗982.88万吨36.14

黄红麻23.14万吨1.74倍

烤烟1.25万吨20.19

茶叶1.0万吨5.26

蚕茧0.47万吨27.03

水果38.82万吨16.75

林业生产有较大发展。1985年,全区造林面积43.1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2.6万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畜牧业生产,大牲畜和生猪年末头数增加,猪牛羊肉产量减少。主要产品产量和牲畜头数如下:

1985年比上年增长%

猪牛羊肉产量62.10万吨-0.99

其中:猪肉产量60.80万吨-1.63

牛奶产量0.62万吨3.33

肉猪出栏头数693.43万头-6.73

生猪年末头数1435.73万头6.35

大牲畜年末头数582.71万头7.26

其中:牛560.19万头7.18

羊年末头数66.59万头-7.19

渔业获得增产。1985年全区水产品产量达18.9万吨,比上年增长10.4%。其中,海水产品12.19万吨,增长6%;淡水产品6.71万吨,增长19.4%.

1985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43.1万马力,比上年末增长5.69%,拥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1.92万台,减少3.03%;手扶拖拉机13.3万台,增长8.13%;载重汽车0.88万辆,增长23.94%;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227.79万吨,比上年增长2.29%;农村用电量7.58亿度,比上年减少1.17%。

目前,我区农业发展跟不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同社会需求不够适应。

二、工       业

一九八五年,我区工业在改革中持续大幅度增长,经济效益有较大改善。全年工业总产值按一九八0年不变价价格计算为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2%;包括村办工业产值为130.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74%。在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增长18.77%,集体工业增长21.45%。在72种主要产品产量中,完成和超额完成年计划的有55种。

轻工业加快发展,市场适销对路的日用消费品大幅度增长。全年轻工业产值为7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2%,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85年比上年增长%

机制糖62.21万吨9.62

饮料酒(混合数)12.40万吨-7.26

卷烟65.57万箱12.28

原盐9.70万吨-1.82

化学纤维1.24万吨143.14

纱4.56万吨25.62

布15224万米14.47

印染布10607万米5.05

麻袋4563万条11.43

机制纸及纸板19.01万吨26.23

合成洗涤剂2.08万吨44.44

自行车71.55万辆32.38

手表50.61万只39.81

电视机16.08万部88.51

录音机27.09万部172.26

家用洗衣机7.56万台49.14

电风扇138.17万台64.57

重工业有较大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水电、有色金属和建材工业大幅度增长。全年重工业产值为5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38%。主要重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85年比上年增长%

原煤598.90万吨-17.87

发电量81.82亿度15.89

其中:水电  59.46亿度21.82

锰矿石78.65万吨  -10.80

生铁41.93万吨61.33

钢39.05万吨33.73

钢材(成品钢材)30.15万吨26.79

十种有色金属4.73万吨17.41

硫酸17.26万吨13.85

烧碱3.67万吨12.23

化肥(折100%)29.74万吨0.30

化学农药0.45万吨-45.12

轮胎外胎48.83万条17.13

塑料0.73万吨46.00

木材(商品材)182.10万立方米-10.74

水泥416.34万吨23.22

平板玻璃  97.3万重量箱  1.71倍

矿山设备0.48万吨17.07

金属切削机0.47万台38.24

汽车7086辆  73.89

手扶拖拉机1.91万台20.89

工业经济效益有较大改善。1985年,全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332元,比上年提高17.14%;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127.6天,比上年缩短5.5天。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利润和税金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同上年相比,实现利润和税金增长34.61%,上交利润和税金增长25.94%,超过同口径产值增长16.75%和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4.56%的速度。扭亏增盈超额5.9%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企业亏损面由上年的25.5%降为22.7%。但可比产品成本上升5.77%,部分产品质量下降,消耗上升,有些原材料供应比较紧张。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85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增长。全区城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42亿元,比上年增加11.26亿元,增长40%。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24.24亿元,城乡集体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城乡个人投资12亿元。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6.73亿元,比上年增加5.93亿元,增长54.91%;扣除不列入计划考核部分为14.78亿元,为年计划的103.94%。

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完成情况如下(单位:亿元):

1985年比上年增长%

完成投资总额16.7354.91

按资金来源分:

国家投资6.1730.72

国内贷款2.8254.95

利用外资0.7633.33

煤代油投资0.03

自筹投资6.1177.10

其他投资0.842.5倍

按隶属关系分

中央项目7.4960.04

地方项目9.2450.98

按建设用途分

生产性建设9.4640.56

非生产性建设7.2778.62

其中:住宅3.5873.79

重点建设继续加强。在基本建设投资中,电力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7.2%,运输邮电投资比上年增长34.34%,其中,铁路投资增长43.43%;公路交通投资增长88.24%。国家优先安排的18个大中型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5.81亿元,为计划的97.98%。计划要求全部投产的大化水电站工程,已经胜利建成;单项投产的合山电厂7号机组和防城港散杂货泊位,亦已按计划建成投产。十四个沿海对外开放港口城市之一的北海市完成基本建设投资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倍。

全民所有制单位基建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4万千瓦,原煤40万吨,合成氨1.5万吨,港口吞吐量30万吨,绢麻纺锭4800锭,机制纸及纸板3400吨。

现有企业的更新改造有所加强。1985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更新改造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7.12亿元,为年计划的98.33%,比上年增加2.55亿元,增长55.8%。在更新改造措施投资中,用于增加产品品种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0.94亿元,比上年增长46.88%;用于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投资0.25亿元,比上年增长21.03%。

1985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加固定资产1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基本建设新增加11.00亿元,增长32.77%。由于新建项目多,材料供应不足,大中型项目投产减少,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由上年的83.02%降为65.58%。其中,基本建设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由上年的77.13%降为66.11%,更新改造措施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由上年的96.94%降为64.7%。在基本建设中投资结构不够合理,非生产性投资增长过快,比重上升过大。

建筑业在改革中有新的发展。1985年,全区国营建筑业总产值5.27亿元,比上年增长33.96%;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203元,比上年提高34%。

四、交通和邮电业

1985年,全区客货运输进一步扩大。交通部门各种运输工具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35.1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81%;完成旅客周转量127.7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3.05%。但公路、水上交通事故增多。

铁路、公路和水运完成的客货运输周转量(货运单位:亿吨公里,客运单位:亿人公里)如下:

1985年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周转量合计235.1716.81

铁路200.5319.34

公路6.21-7.52

水运28.436.95

旅客运输周转量合计127.7823.05

铁路55.7222.03

公路66.5123.03

水运5.5512.47

邮电通信有新发展。1985年,邮电业务总量为6958.5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中央国营企业计费业务总量增长14%,地方国营农话业务总量增长2.6%。信函、杂志发行和电报、电话等业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五、国内商业和物资供销

1985年,我区城乡市场兴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1.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8%,扣除零售物价上升因素,实际增长13.64%。其中,社会商品零售额9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1%,扣除物价上升因素,实际增长12.96%。在社会商品零售额中,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8.47%,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增长10.1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分别为14.93%和5.27%。主要消费品的社会零售量同上年比较,穿、用商品大都有不同程度上升,特别是家用电器等高档耐用品一直保持旺销,成倍增长;吃的商品中,粮、糖、烟增销,肉、禽、蛋和水产品等由于货源偏紧,销量下降。

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品购销进一步扩大。1985年商品纯购进总额6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5%。其中,工业品购进41.61亿元,增长30.14%;农副产品购进18.53亿元,下降9.31%。国内纯销售总额77.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6%。

在商业体制改革中,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同上年相比,国营经济增长12.6%,集体经济增长17.9%,个体经济增长80.9%。城乡集市贸易进一步扩大,全年成交额3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农民对非农业居民商品零售额增长34.48%。

生产资料市场活跃。1985年,全区物资部门全年购进和销售比上年分别增长42.3%和33.5%。主要物资销售量同上年相比,除煤炭下降8.56%外,生铁增长105.55%,钢材增长44.79%,水泥增长6.76%,载重汽车增长0.1%。销往农村的钢材、水泥和载重汽车分别增长64.5%、2.7%和0.8%。

物价改革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活跃了城乡市场,但部分市场物价上升幅度较大。1985年,全区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平均上升18.2%。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平均上升11.2%。其中,城镇上升14.5%,农村上升9.3%。分商品看,食品价格上升21.8%其中,副食品上升26.7%,肉禽蛋上升32.8%,鲜菜上升35.2%,水产品上升43.6%;衣着上升0.5%;日用品上升2.7%;医药上升4.2%;燃料上升13.8%;文娱用品上升0.6%;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上升4.6%。全年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平均上升13%。其中,城镇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比上年平均上升14.7%。集市贸易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平均上升23.8%。

六、外贸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取得新进展。1985年,全区进出口总额5.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出口总额3.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5%,创历史最好水平;进口总额1.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7%。

利用外资步伐加快,1985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91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2%。跨地区、跨部门的横向经济联系有新的发展。1985年全区实施或完成经济技术协作项目988项,占签订合同项目的76.59%;协进资金1.23亿元,占签订合同协进资金的35.45%。通过协作,促进了经营管理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1985年接待来我区旅游、参观、访问以及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工70.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1%。全年旅游收入外汇券10292万元,比上年增长57.5%。

七、科学、教育、文化

科学技术在改革中前进,1985年,全区取得自治区级科技成果388项。其中有7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有86项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有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科技队伍继续扩大。1985年全民所有制单位有自然科学技术人员18.11万人,比上年增加0.18万人;有社会科学人员23.96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

教育有新发展。1985年,普通高等院校招收本、专科学生1.16万人,比上年增加0.37万人;在校学生3.05万人,比上年增加0.61万人;毕业学生5325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9.82万人,比上年减少0.21万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96.5万人,比上年增加5.05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1万人,比上年增加0.38万人。农业、职业中学教育、电视、函授、业余大学以及其他各类业余学校等成人教育也有较大的发展。普及初等教育取得新成就。小学在校学生531.45万人,比上年增加7.82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由上年的95.1%上升到95.2%。

文化、新闻、广播和电视等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卫生、体育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1985年末全区医院有病床5.73万张,比上年末增加0.29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共有9. 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1万人。在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中,中医师0.32万人,西医师1.68万人。

体育竞赛取得新成绩。1985年,我区运动员在国际、国内体育竞赛中,继续取得新成绩。参加体操、跳水、乒乓球、航空模型世界大赛,为我国夺得5枚金牌,参加国内体育竞赛获得40个冠军,比上年增加5个。女子团体体操连续五次夺魁。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广泛开展。

九、人民生活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据农民家庭抽样调查。1985年农民平均每人纯收入为303元(包括来自生产经营活动的280元,来自集体公益金、奖励和外出人口寄回、带回现金、实物以及国家发放的救济金等方面的23元),比上年增长13.41%;扣除物价上升因素,实际收入增长3.76%。据城镇居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1985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为683.45元。其中,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收入为719.63元,比上年增长19.09%;县城居民平均每人收入为637.45元,比上年增长19.83%;扣除物价上升因素,实际收入分别增长3.83%和4.47%。

职工队伍扩大,收入增加。1985年末,全区职工人数为27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8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22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万人;集体单位职工54.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万人。1985年全区职工工资总额(注四)2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工资总额24.89亿元,增长13.3%;集体单位职工工资总额4.84亿元,增长13.4%。全区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为1101元,比上年提高12%。由于物价上涨幅度较大,部分职工的实际收入有所下降。

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1985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4.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1.97%。其中,城镇居民储蓄24.38亿元,增长41.88%;农村居民储蓄9.84亿元,增长42.2%。

城乡人民的居住条件继续改善。1985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建成职工住宅265.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2.41万平方米。城乡集体和个人建房增加,居住条件有新的改善。

抗灾和生产自救有成效。1985年,我区遭受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部分地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困难。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积极领导群众抗灾,大力开展生产自救,灾区人民生活安定。

十、人口

据31个县、市的定点调查,1985年人口出生率为25.5‰,死亡率为5.6‰,自然增长率为19.91‰。年末全区总人口为38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万人。

[注一]社会总产值是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包括物资供销和饮食业)总产值之和。国民收入是上述五个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值之和。

[注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注三]农村社会总产值包括全部农业总产值,以及农村集体和个体的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总产值。

[注四]本公报所列的职工工资总额包括发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关闭
关注公众号 获取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