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来宾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3-23 19:14:00 来源:来宾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437次

来宾市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对严重的干旱和洪涝灾害,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做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我市发展良好势头,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民生继续改善,为“十一五”经济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突破。2010年全市经济实现了快速、协调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8.0%。与“十一五”之初的2005年相比,经济总量增加220.02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8.0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5.16亿元,增长25.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2.07亿元,增长17.8%。在第二产业中,完成工业增加值150.81亿元,增长23.1%。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62.6%和30.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2、11.3和5.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的贡献率达到49.4%,拉动经济增长8.9个百分点,是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4:45.5:29.1,从2008年开始,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2010年和2005年相比,一产下降了6.4个百分点,二产提高了6.1个百分点,三产提高了0.3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全市财政收入43.05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增幅创五年来新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1.2%,与上年基本持平。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2.33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14.4%。

改革开放取得较好成绩,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签订招商项目合同368个,合同资金363.70亿元,同比增长40.6%;实际到位资金208.52亿元,增长58.9%。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果。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1.85万人,增长4.1%。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9%。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劳动报酬33.89亿元,增长13.7%,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0825元,比上年增加2854元,增长10.2%。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我市基础差、底子薄,虽然去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全区排名比较靠前,但大部分总量和人均量在全区排位仍然比较靠后。二是以资源能源型为主的经济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三是城市功能尚不完善,建设资金短缺、征地拆迁难、人才匮乏等,仍然是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瓶颈问题。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村面貌依然落后,农民增收依然困难。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生产克服了严重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影响,以保支柱、壮特色为主攻方向,在大灾之年依然取得较好收成。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6.37亿元,总量比上年和2005年分别增加27.92亿元和58.47亿元,增速比上年和2005年分别增长5.2%和35.3%。其中,农业产值94.42亿元,增长1.9%;林业产值9.56亿元,增长33.3%;牧业产值43.44亿元,增长7.8%;渔业产值4.36亿元,增长7.0%。

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74.85万吨,比上年下降1.0%;甘蔗产量1054万吨,增长1.7%;蔬菜产量87.95万吨,增长3.8%;水果产量31.38万吨,增长4.7%;木薯产量5.51万吨,增长14.9%;食用菌产量2.49万吨,增长9.6%。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荒山造林6881公顷,增长1.9%;木材采伐量增长55.4%。

畜牧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生猪出栏136.13万头,增长3.9%;家禽出栏1291.56万只,增长5.1%。肉类总产量14.13万吨,增长4.3%;蚕茧产量4.90万吨,增长13.0%;牛奶产量3915吨,增长14.9%;水产品产量4.95万吨,增长7.0%。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全年播种粮食面积17.10万公顷,比上年略降;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5.45万公顷,增长2.3%;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59.2%调整为59.8%,提高了0.6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37.26亿千瓦,增长9.9%;全年农村用电量3.18亿千瓦时,增长17.8%。化肥施用量(折纯)22.00万吨,增长3.3%;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201吨,增长5.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98万公顷,增长0.9%。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0.81亿元,分别比上年和2005年增长23.1%和1.2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22家,分别比上年和2005年增加26家和108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8.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45.95亿元,比上年增长43%。

绝大多数行业保持增长,主要行业拉动作用明显。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市2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占行业面的87.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农副食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四大行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突出,合计贡献率达77.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5个百分点。从各行业看,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24.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增长14.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4%,医药制造业增长71.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3.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86.8%,制糖业增长2.9%。电力、制糖、黑色冶炼和有色冶炼四大优势行业在工业经济中保持占据主导地位,分别完成增加值46.39亿元、22.80亿元、13.37亿元和17.78亿元,四大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8.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3.5%。

工业经济效益高。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7.1,比上年提高72.0个百分点,高于全区2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7.75亿元,增长1.3倍,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倍。其中,电力行业实现利润11.94亿元,增长1.5倍;制糖业实现利润11.58亿元,增长1.4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90亿元,分别比上年和2005年增长49.7%和4.4倍。“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806.23亿元,年均增长40.1%。其中,2010年,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18.98亿元,比上年增长56.8%;更新改造完成投资92.16亿元,增长63.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4.67亿元,增长81.0%,商品房销售面积85.70万平方米,增长36.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8.01万平方米,增长29.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基础建设投资进一步加强。在2010年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49亿元,增长84.7%;第二产业投资86.24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投资149.57亿元,增长85.8%。分行业看,增长较快的主要行业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8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倍,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54.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52.6%,采矿业增长47.9%,房地产业增长44.6%。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352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78.25亿元,占全社会投资完成额的58.1%。其中,柳州至南宁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完成投资23.85亿元,大唐桂冠合山发电公司1/600兆瓦NW机组上大压小工程完成投资12.43亿元,城南工业园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项目完成投资6.02亿元,武宣华润水泥项目完成投资4.58亿元,天成纸业有限公司年产9.5万吨漂白蔗渣浆项目完成投资3.30亿元。

本年度新建公路404公里、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91公里。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4.35亿元,比上年增长36.6%。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8.4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1.38万平方米,增长22.8%。按施工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24.51万元/人,比上年增长58.0%。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46亿元,分别比上年和2005年增长19.2%和1.4倍,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0.46亿元,增长41.0%,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实现零售额69.00亿元,增长16.5%。“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8.73亿元,年均增长19.2%。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销售活跃,住宿餐饮业经营红火,两个行业分别实现零售额69.94亿元和9.52亿元,分别增长19.0%和21.0%。分地域看,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城镇实现零售额52.99亿元,增长20.4%;乡村实现零售额26.47亿元,增长17.0%。

对外贸易有所回落。在进出口政策的影响下,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684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6.9%。其中,出口10213万美元,下降38.9%;进口6628万美元,下降33.4%。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家。外商直接投资3330万美元,增长2倍。

六、交通、邮电、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增长。全市大力推进以公路建设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宽公路交通网络,水路运输方便快捷,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增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5981公里,增长1.3%,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52.85亿吨公里,比上年和2005年增长44.4%和53.4%;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22.94亿人公里,增长11.5%;港口货物吞吐量569万吨,增长1.3倍。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6.61亿元,同比增长14.9%。

邮电通讯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38亿元,分别比上年和2005年增长24.1%和6.5倍。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84亿元,分别比上年和2005年增长23.6%和1.3倍;电信业务总量31.54亿元,分别比上年和2005年增长24.1%和7.1倍。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1.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95.97万户,新增14.67万户,增长18.0%。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66万户,新增2.54万户,增长35.7%。已通电话的行政村725个。

旅游业增长较快。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52.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6%,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8163人次,增长16.5%;接待国内游客452.05万人次,增长50.7%。实现旅游总收入14.58亿元,同比增长34.8%,其中,实现入境旅游收入325.91万美元,增长34.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35亿元,增长35.1%。

七、金融、财政

金融运行态势稳健,信贷投放实现双赢。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06.65亿元,比年初增加73.46亿元,分别比上年和2005年增长31.5%和2倍,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7.69亿元,增长37.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8.30亿元,增长24.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86.70亿元,比年初增加41.00亿元,分别比上年和2005年增长28.1%和2.2倍。其中,短期贷款48.96亿元,增长45.4%;中长期贷款134.77亿元,增长23.0%。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支出增长较快,重点支出得到保证。全年财政收入完成43.05亿元,比上年和2005年分别增长26.1%和1.5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全年财政支出89.67亿元,增长46.6%,职工工资发放,教育、农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及城市建设的各项支出得到重点保障。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效显着。全市大力整合科技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扎实推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65项,其中农业科技创新28项,工业科技创新21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项。专利申请受理量76项,获国家专利授权48项,比上年多20项,其中发明5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巩固“两基”成果。全年抢修中小学危房共投入经费2.32亿元,分别比上年和2005年增长1.2倍和9.5倍;新建校舍16.05万平方米。全市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为9105人,比上年增长62.3%;普通高考上线率达95.4%,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102所,专任教师7735万人,在校学生13.00万人;职业中学14所,专任教师717人,在校学生3.85万人;小学694所,专任教师1.06万人,在校学生17.7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503人;全市各类幼儿园443所,在园幼儿5.3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66%。享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学生15.99万人。

九、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县级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46.60万册。县级文物管理所5个,全年共征集文物77件。各种艺术表演团体6个,乡镇文化站65个;村级文化卫生综合楼557栋,村级文艺舞台754座。全年出版报纸1444万份,比上年增长16.6%,出版杂志9.45万册,比上年增长11.8%。全市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为93.43%和96.00%。来宾电视台全年上送广西电视台被采用播出的新闻稿件388篇。来宾人民广播电台覆盖桂中大地及周边县市。《来宾日报》不断提高办报水平,继续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医疗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乡、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步建立。新的市人民医院计划总投资4.5亿元,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50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3个,妇幼保健院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06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5778张。卫生技术人员880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930人,注册护士2542人。农村卫生医疗保健水平继续提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91.22万人,参合率达91.43%,比上年高0.43个百分点。全市共有农村医疗点404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十六届亚运会上,我市举重运动员陆永获金牌1枚;十六届亚残会上,我市射箭运动员李宗山获金牌1枚。在全国、全区比赛中,来宾体育健儿共获金牌34枚、银牌28枚、铜牌34枚。全年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运动员25名。体育基础设施和群众运动场所不断增加,全市有体育场馆25个,村级灯光球篮球场856个,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人民体质进一步增强。

十、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面貌继续改善。通过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推动了城市建设,年内完工的重大城建项目有高速公路出口扩建景观工程投资1.6亿元,中央绿化带及盘古文化公园投资8000万元,来宾市城东污水处理工程1.55亿元,裕达国际酒店1.8亿元等,大大改善了城市面貌。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21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和2005年增长8.9%和79.5%;排水管道长度192公里,增长2.1%。自来水供水总量2180万吨,用水人口21.5万人。液化气供气总量0.80万吨,用液化气人口14.56万人。公共交通营运车辆187辆,年客运量1505万人次。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77公顷,分别比上年和2005年增长71.3%和1.9倍,覆盖率34.9%,比上年高8.7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态。通过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加强环保项目建设,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环境宣教工作等措施,全年污染源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使环保工作上新台阶。“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快速增长。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投产,生活垃圾全面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理。全市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6个县(市、区)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51.81%,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全市年平均气温20.6℃,年平均降雨量1573.7毫米。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34元,比上年和2005年分别增加1725元和9168元,分别增长11.1%和1.1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4659元,比上年和2005年分别增加565元和2274元,分别增长13.8%和95.3%,“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3%。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由上年的3.8:1下降为3.7:1,下降了0.1倍。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93万人,增长10.9%;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25万人,增长10.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21万人,增长3.3%;征缴失业保险基金2237万元,下降3.0%。全市有3.31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至年末,全市有各类福利院7所,床位5143张;福利院收养人数4916人。全市社区服务设施达75个。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来宾市统计年鉴》(2011年)数为准。

2、来宾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按国家统计局要求,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的历史数据根据经济普查结果作了相应调整。

4、人口数据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