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广西

贵港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3-07 21:22:59 来源:贵港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98次

贵港市统计局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目标和建设“玉贵走廊”的要求,抓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入世贸组织、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战胜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克服干旱、煤电油运紧张等困难,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GDP突破200亿元,增长速度再创建市历史新高。初步核实,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2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1%,增长速度再创建市历史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01亿元,增长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44%,推动经济增长2.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6.82亿元,增长3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12%,推动经济增长10.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4.19亿元,增长9.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44%,推动经济增长3.4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9.1:33.8:37.1,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提高了5.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下降了3.4和2.4个百分点;与九五期末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1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1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持平。

市场物价全面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在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类上涨2%;衣着类上涨3.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居住类上涨4.9%;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2%;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0.8%,涨幅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12%,涨幅比上年回落7个百分点。

就业人数有所增加。2005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4.54万人,增长6.3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625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9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12141元,增长14.57%。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524元,比上年增加1491元,增长13.51%。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21亿元,增长14.4%。财政支出22.01亿元,增长19.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煤电油运的供求矛盾仍较为明显,将在一定时期内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总量偏少,企业规模不大;农民的增收渠道较为狭窄;市场物价仍旧是影响城乡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初步核实,200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8.69%。其中,农业总产值51.85亿元,增长5.72%;林业总产值2.95亿元,增长1.27%;牧业总产值43.12亿元,增长13.37%;渔业总产值9.66亿元,增长6.5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66亿元,增长8.76%。水产畜牧业和特色农业是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的主动力。

粮食生产基本稳定。2005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32.68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稻谷产量114.82万吨,下降1.8%;玉米产量10.52万吨,增长17.9%;油料产量8.05万吨,增长15.31%;甘蔗产量219.38万吨,下降2.3%;蔬菜产量147.4万吨,增长12.68%;水果产量15.35万吨,增长10.51%,其中龙眼的产量为5.37万吨,增长14.23%,荔枝的产量为5.02万吨,增长7.45%。

水产畜牧业发展快速。2005年水产畜牧业总产值5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8个百分点。产品产量方面,全年出栏肉猪322.96万头,增长8.6%;出栏家禽3716万只,增长10.5%;肉类总产量33.3万吨,增长10.8%;禽蛋产量1.35万吨,增长6.46%;牛奶产量2274吨,增长10.07%;蚕茧产量1.18万吨,增长51.66%;水产品产量14.05万吨,增长6.54%。

农业机械总动力191.2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77%;农用拖拉机5.4万台,比上年下降0.2%;农用运输车2468辆,比上年增长14.58%;农村用电27363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3.29%。

工业和建筑业

初步核实,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64.42亿元,增长3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6%,推动经济增长7.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4%,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05亿元,增长40.4%,推动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0.37亿元,增长25.3%。

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快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1家,比上年增加7家。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产值超过三亿元的有5家,比上年增加两家,其中首次有一家企业的产值超过10亿元;年产值超过一亿元的工业企业有23家,比上年增加13家;年产值超过五千万元的工业企业有42家,比上年增加30家。

一些主要工业产品大幅度增长。随着对工业投入的增加,工业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一些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水泥、生铁、机制纸及纸板、配混合饲料实现产量461.94万吨、19.93万吨、24.66万吨、43.2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3.75%、17.98%、17.06%和11.25%。

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创建市10年来最好水平。2005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65%,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工业利润总额达到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6.54,比上年提高26.5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创建市10年来最好水平。

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68.2%。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越过100亿元大关,投资总额是“九五”时期的1.9倍。随着中国华电集团贵港电厂、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华润水泥(贵港)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大型建设项目相继落户贵港和“玉贵走廊”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越过100亿元大关,达到12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一年的投资额就是“九五”时期的1.9倍,投资的总量和增量均创建市历史新高。其中城镇固定资产达到98.02亿元,增长1.2倍。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1、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成倍增长。2005年,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0.71亿元,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0.88亿元,分别增长1.8倍和1.6倍;2、对工业的投资额增长两倍多。2005年,对工业的投资额完成44.5亿元,比上年增加30.8亿元,增长2.3倍;3、非国有单位的投资越来越大。2005年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57.83亿元,增长1.6倍,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9%,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国内贸易

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带动下,消费品市场增长加快,创造繁荣活跃的消费品市场氛围。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增幅创建市以来最高水平。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总额43.86亿元,增长18.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7.55亿元,增长10.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均呈较快增长,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1.7亿元,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实现7.06亿元,增长11.39%。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9.96%,服装、鞋帽、针织纺品类增长40.64%,日用品类增长21.4%,五金、电科类增长16.56%,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1.8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1.2%,汽车类增长16.18%。

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77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出口总额5446万美元,增长6.1%;进口总额2334万美元,增长98.3%。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签外资项目8个;合同外资额8823万美元,增长24.56%;实际利用外资3259万美元,增长8.3%。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发展,港口经济继续发挥积极作用。2005年,公路客货运周转量19.1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水路货运周转量达到86.80亿吨公里,增长14.2%;港口货物吞量量完成2002万吨,比上年增长21.8%。其中贵港港的吞吐量就达1507.33万吨,增长10.97%。

2005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达到8736万元,同比增长16.26%;电信业务总量达到87890万元,同比增长16.96%;本地电话年末用户达到74.94万户,同比增长13.8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9.21万户,同比增长25.12%;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6.86万户,同比增长23.37%。

全年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1.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8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58.8万美元,增长31.25%;接待国内旅游者293.51万人次,增长13.5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31亿元,增长15.84%。

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运行平稳。200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8.47亿元,比年初增加21.73亿元,增长1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1.06亿元,比年初增加14.65亿元,增长10.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4.09亿元,比年初增加13.63亿元,增长16.9%,其中,中长期贷款41.57亿元,比年初增长23.1%;短期贷款52亿元,比年初增长12%。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3.6亿元,增长6.8%。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普通高中共62所,招生3.03万人,在校生7.68万人,毕业生2.03万人;普通初中共217所,招生8.87万人,在校生26.57万人,毕业生8.48万人;普通小学共1160所,招生9.42万人,在校生53.8万人,毕业生9.03万人;幼儿园共173个,入园幼儿8.25万人,在园幼儿8.93万人,离园幼儿5.4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共2所,招生434人,在校生1360人,毕业生386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创新计划项目58项,其中承担研究与开发项目51项,总投资4573万元。取得科技成果22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22项,软科学成果2项。专利申请115件,获得专利授权59件。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5年未,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3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2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病床床位460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288张;卫生技术人员654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70人,注册护士2155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个,卫生技术人员256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3个,卫生技术人员36人。

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在国家级以上比赛中,贵港运动员共获得10枚金牌、5枚银牌和3枚铜牌。在全区的各项比赛中,我市共获得33枚金牌、36枚银牌和17枚铜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明显提高,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全市共有体育场地3910个,其中属于标准体育场地2858个。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户籍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470.37万人,比上年下降1.07%。其中非农业人口51.74万人。出生人口5.25万人,死亡人口1.73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2元,比上年增加1433元,增长18.57%;农民人均纯收入2693元,比上年增加294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306元,增长14.5%;农民人均消费支出2206元,增长26.9%。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08万人,比上年增长2.08%;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0.71万人,比上年减少669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14.7万人,增加1万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542.8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86万人。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4513张,收养3904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3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118.6万元;接受社会捐赠701.3万元。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重点实施“11158”即“一带、一江、一湖、五大城区、八大工程”工程和道路景观改造工程。抓好10条新建道路、8条旧城改造道路的建设,年内新增绿地4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2万平方米,道路绿化2万平方米。

2005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619.9万平方米,城市道路长度476.24公里;排水管道长度338.3公里;自来水供水总量4418万立方米,用水人口53.92万人;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22093万吨,用液化气人口46.85万人。公共交通营运车辆208辆,年客运量1815万人次,拥有公交线路21条;路灯拥有量5.2万盏;城市公共绿地面积487.9公顷。

城市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11.8平方公里。建成烟尘控制区2个,面积73.9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060公顷,有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8.67平方公里。

注:1、公报中的统计数据为初步核实数。

2、公报中贵港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